西西河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共:💬190 🌺2869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欠条

                    欠“上学不迟到”河友和“花错”河友各一百朵花,另日送出。此条为证。

                    请两位河友多发长文,好文,为我送花提供实体条件,谢谢。

                    惨了,这些天忙,花只送了3*40朵,老铁改了规矩,短贴送花又不算数了。那只好过一阵再送。。。。哥们多写长文啊。

                    9月21日

                    300朵花终于送出去了,累啊。。。。。

                    老铁什么时候改一改?也方便一下我们这些赌花党?

                    10月26日

                • 家园 高清大片稍后放送

                  刚才俺同学短俺,书已到手,相机在充电中……

    • 家园 学文,学上邪道

      不讲逻辑,狡黠地玩文字游戏,夹带私货,发明(或"发现")历史的应该都

      --坑了,秦始皇的办法.老毛还算厚道的,给一个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的机会.

      现在呢?

    • 家园 既然楼主找不到原文,我特贴一小段上来给大伙做个预告片

      一来宣传宣传,炒一炒人气,二来楼主也可预习一下应对之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截图说的是,沈卫威称他所引胡思孟的话都是1990年自己采访胡思孟,并把不甚连贯的原文再加以连缀成文的。不算原创,也算首次发表。

      楼主称他从来没看过沈的文章,不会、也不屑用这种“二手货”,并且以草根历史写手的“追求”所担保:自己的“每一则”史料,都可以从1985年版的《闲话胡适》,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这个书成书于43年,但90年代有过增补版),以及胡适自己的《四十自述》中找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这张截图告诉我们,沈卫威宣称是独家的第一手资料,和宣称从未看过沈文的楼主的资料,完全相同。

      在此俺不打算做出任何结论,只想提出一些导致以上两张截图同时出现在我们这个宇宙的假设:

      1、沈卫威是个学术骗子,明明自己没采访过胡思孟,却从仅仅几年前出版的《闲话胡适》或者胡适研究界均耳熟能详的《师门五年记》《四十自述》抄来原文,并白纸黑字明目张胆地说自己采访并加以连缀所得。

      2、楼主推崇的《师门五年记》的90年代增补版,转引了沈的“二手货”研究成果。这个一查该书便知,有待确认。

      3、我所看到的沈卫威的《认识胡适》是假书,该书是从秋末冬初河友提供的网址下载的,不怪我。

      4、胡思孟老糊涂了,属于祥林嫂类型的,谁采访都说一样的话。导致沈卫威和之前某人采访胡思孟得到的史料完全一样。而楼主的史料来自另一个源头。

      5、楼主是胡思孟。

      6、平行宇宙之间发生了量子态干涉,我们看到的沈卫威的书或者楼主来自另一个宇宙。

      7、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我简直不愿意把他作为一种可能性拿出来单说,但是为了保证全面客观,我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可能性不到0.001%的假设,姑且放到末尾,以示其不可能:

      网上的部分类似文章并非抄自楼主,而是参考沈文,楼主并未抄袭沈文,而是参考了那些网文,从而导致不愿意用“二手货”的楼主“从来没看过沈文”却有雷同内容,当然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给大家出道简单的智力题:沈文二手,网文三手,楼主文是___手的。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的一种可能,不过楼主已经多次否认的是:楼主确实是参考了沈文,只不过一时糊涂说错了话,导致一句谎言不得不用一百句谎言来弥补。其实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悬崖勒马,好马也吃回头草。。。

      通宝推:铸剑,踢细胞,山有木兮,寒冷未必在冬天,雪里蕻,ifuleu,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平行宇宙之间发生了量子态干涉

        充分证明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 家园 我选7

        这是很明显的。

        因为楼主刚开始就承认自己参考了沈文是很容易的, 正因为他也许连沈是谁都不知道, 才敢断然一口否认。

        • 家园 南洋兄这是学沈富雄开记者会

          只讲4种可能,不提阿珍收钱。大家心照不宣。你老哥倒好,非要把公仔画到出墙。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行为么。

      • 家园 呵呵送花支持学术打假

        楼主有心也好,无意也好,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搞错了,认个错就那么难吗?

        建议楼主还是没事写写小说散文吧,那个东西信口开河没人跟您较真,真想写史,还是要多学习下河里其它的大牛的渊博的常识,更重要的是严谨的态度。

      • 家园 想起当初余杰骂余秋雨的文章,

        后来四川作家张育仁指控其抄袭。不过被指控后余杰倒是承认参考了张的文章,算不算抄袭就不知道了。

        有的时候一开始否认,然后被人追着打真是不好受。认错下不来台,死硬到底脸皮又不一定够厚。可以考虑找些朋友或马甲助威。

        不过楼主的笑傲系列还是挺好看的。余杰文章写得也不错,不过不如刘晓波的有气势,毕竟刘经历过磨砺。

      • 家园 建议应侯回答一下这篇文章,依应侯的才具和追求,

        肯定坐得正行得正的吧,哼哼哼哼。

        btw:如果一个人走到夹带私货的路子上去,那就证明自己已经输了,知道自己的私货是见不得光的,所以才夹带吧。

      • 家园 这个就是最好玩的地方

        沈文已经明确说了《认识胡适》这一段是90年的补充采访,独家资料,楼主大段照用还否认沈的来源,甚至声称根本不知道沈。

        其实楼主的文章,事实和材料全部出自《认识胡适》中的《思杜之死》这一章,不过就是...某些地方偷偷加塞了自己的私货而已。

      • 家园 胡适四十自述

        我说明一下,我的那一篇是整理一本叫《闲话胡适》的书,里面有胡适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结合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四十自述》等书写的,并非看到沈君威先生的著作而写,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看过沈君威的任何作品。

        以上所言,楼主另外指引向胡适《四十自述》,这本书其实是胡适在1930-1933年对自己青年时代的一段回忆(执笔时,胡思杜还只是10多岁的青年而已;更不用说胡适笔下的时代)。网上有文介绍道:

        关于胡适的生平传记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方面,最先是他的自传《四十自述》,1930年动笔,陆续在《新月》刊载,至1933年6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共 6章,只写出家世、童年至赴美留学前(1891-1910)的一段生活,基本上是“严谨的历史叙述”,甚至不加饰掩地写出了他少年时代在上海曾经打牌、喝酒、逛窑子等恶习,文字也自然流畅,间有生动传神的叙写,是大致可信而又可读的半部自传。

        而出于严谨考虑,我已下载略读一遍。结果是“百思不得其解”,即楼主从本文中如何得到写胡思杜的材料?

        因为,这个...这个真没有....

        网上有pdf全文下载,比如此处,兄台可下载一阅。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809631.html

        现在楼主所提,唯剩1980年石原皋1985年一书,这本书在网上实在没有下载,不知哪位网友可以找到?孔夫子网上倒是有不少,10-20多块钱就可以买,比如在这里http://book.kongfz.com/4615/77296989/。可惜地理原因不能近及。网上对此书介绍如下

        石原皋避暑黄山,饱览胜景之余,写了一篇《我所知道的胡适》,准备在《安徽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后因故作罢。《艺潭》编辑部的编辑约他再写。他费时一载,写成《闲话胡适》初稿,在1981—1984年的《艺潭》季刊上连续刊登,历时四载。作为安徽人研究胡适,当年的石原皋是以求实的精神撰写的。刊出后,有人说是为胡适“贴金”,也有人说是给胡适“抹黑”,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过这也推动了胡适的研究。198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以《闲话胡适》为名,结集出版,这是对石原皋撰写的《闲话胡适》的肯定。必须说明的是,《闲话胡适》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研究胡适的专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师门五年记与胡适琐记

        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与《胡适琐记》是有关联但又有区别的两本书。《师门五年记》的确是成自1944年,但很薄,只有60多页。里面没有胡思杜的部分(这时候胡思杜才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有胡思杜部分的是1993年成书的《胡适琐记》。后来三联把《师门五年记》与《胡适琐记》集合成一书,题为《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但此书中写胡思杜的只有3页,我已经尽数贴在下面的地址。基本上是支持南洋兄的说法的。

        秋末冬初:令人哑然:楼主对罗尔纲的引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