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其实是一种态度 (序) -- 泉畔人家

共:💬6 🌺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其实是一种态度 (序)

    提笔之前,先说一下我之所以写这个东西的缘由。

    最小的时候,基本是跟着年老的爷爷长大的。爷爷是个纯文盲,只会写自己名字,解放前逃过荒,要过饭,后来拉洋车,是社会最底层。但爷爷活着的时候,确实生活的非常充实和快乐的,每次家里有老熟人来看望爷爷,基本上喝上两杯酒以后就开始忆苦思甜了。那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恩和崇拜是发自肺腑的。但实际上,爷爷并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不懂什么辩证法,他常教育我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扔下要饭杆,和人一般高”。人可以穷,可以饿死,但不能偷,不能抢,不能没有骨气。

    后来长大了,读到了孟子的“不食嗟来之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现这些东西,这些传统价值观,实际上一直在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身上传承着。这种骨气观,是非观,平等观,已经渗入中国人的骨髓里。

    爷爷小时候也常给我讲故事,什么姜子牙死了,告诉周王,把他的棺材放好。西边来敌人,指向西边,东边来敌人,指向东边,就可保周朝无事,但不能打开。8百年后,一位周王忍受不住非要打开,结果一群鸽子从里边飞走,之后周朝就灭亡了。

    如今,爷爷在天堂,早已不能再给我讲故事了,而这些故事,我今天即使想将给我的后代,也越来越难了。毕竟当初只有简单的印象,完整怎么说的,早记忆不住了。父母这代,经历了文革,破四旧等,已经习惯了轻易不说这些东西了。我们今天的孩子,早早的上双语幼儿园,学ABC,按照什么国际接轨的教育方法搞教育。只是我突然觉得惆怅,当他们长大,他们的孩子让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他们能讲什么那?我们这一代,已经养成了按教科书,按唯物主义那套的思维模式了,已经不怎么会讲故事了。

    曾经偶尔去过教堂,看到那些虔诚的人是多么的专注,也看过无数的电影电视剧,描写了共产党人为了信仰而无所畏惧。今天,在这个我们经济已经快速发展,物质也已经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还有信仰吗?我们还能心中没有杂念的给我们的后代讲故事吗?如果我们讲的故事,我们自己都不相信,那我们要给后代传递什么那?

    尽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官方的说法,但13亿人中,党员毕竟是少数,而且大部分党员,说实话离有信仰还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当我们看美国的总统宣誓,他们把手按在圣经上,神圣而庄严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中东那些信众,每天虔诚的礼拜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亨廷顿书写的文明的冲突,把我们归类在儒家文化圈的时候,我们问一下自己,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仅仅是赚钱吗?拼命赚了钱又是为了什么?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要去向何处?

    要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历史。有人说过,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也因为历史,我们的爷爷辈经历了无尽的苦难,我们的父母一代,经历过不少折腾,而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无论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物价飞涨,还是90年代末的下岗改制,2001年的9.11,还是现在的房价上涨,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片段。如何解释,定义这些历史片段,就成了文化的基础,就成了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而所谓文明的冲突,无非是是三种文化,三种文明,归根到底,就是三种不同的历史认知。而所谓儒家文化圈,我认为并不准确,儒家的东西,真的就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骨髓里的东西了吗?中国人的信仰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看西方崛起的历程,文艺复兴之后,才是科学大发展,才是工业革命。而我们,虽然物质上已经快速追赶了上来,但我们的精神上,是不是缺了点什么?尤其是一个中国人,在遇到一种情况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又是错的,我们现在往往意见不一。接轨派宣扬美国无敌,免煮石油万能,而有的人坚信左才是正确的,一切罪恶源于改开。那么,让我们把目光放的远一下,重新追朔我们的祖先进化,发展,演化的历程,重新梳理中国文明文化,去寻找中国文化之根。找到了根,找到了源头活水,我们就可以理顺整个文化发展的脉络,看为什么在某个时期,我们的祖先要那样做,同时期,其他民族在干什么。总结得失成败,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就能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也许就能帮助我们思考我们该去向何处,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历史,不仅仅是典籍里的记录,地下的文物和冷冰冰的科研检测数据。如何看待历史,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态度,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宗教,民族,国家,也许都会有不同的态度。美国的历史也许只有2百多年,如何看待华盛顿,也许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看法,就有不同,但他们都崇敬上帝,都要手按圣经宣誓。这又是同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

    现在,我打算不自量力的写出我对待历史,尤其人类进化,文明发展和中国历史进程(主要是信史之前的历史)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总体是以相信《尚书》《史记》和先秦典籍的态度写的。或者说,在没有确凿证据能推翻的情况下,采信中国典籍,而不采信近代和现在的某些专家的说法。因为涉及的东西太多太杂,牵扯的学科众多,而我又才疏学浅,不可能都严谨系统,有bug也是必然的。但我只是希望,这种态度,能让更多的人去思考,去质疑,去考证,去探寻真相,去思考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事实,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样意义。

    通宝推:风中乱发,
    • 家园 支持泉畔兄的文章!
    • 家园 从纯技术角度讲

      我觉得历史只是一些历史数据,人类应该用这些历史数据寻找出最能促进人类发展的方法。这些历史数据其中有万古不变的道理,也有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限制下产生的短期有效的道理,更有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扰动。其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在决定性的大事上有51%的胜算就可以成为一流强国了(当然期限就可能很长)。所以我们在处理历史数据的时候,要着眼于大道,找出那些最普适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出于实用主义的贪婪而过度挖掘其中的道理:因为如果过度挖掘,很可能就有一些已经过时的规律,或者非常偶然的因素被当成永恒不变的规律。这是从纯技术角度来分析。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很牛逼的人对宗教之类的东西很痴迷和虔诚,甚至对他们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只懂得从技术角度分析的话,看问题往往容易过于灵活,而缺乏坚守底线的信念。而这种守拙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对于那些偶然和短期的因素至关重要。这是经常被人所忽视的一点。

      概括起来:如果过于守拙,有可能大起大落,甚至输掉底裤。而如果过于灵活,则难有大的成就,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缓慢衰落。如何协调着两点呢?一般来说,由于地缘因素条件的差异,海洋国家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创新的普及能力稍差;大陆国家则是承受创新的能力较强(好像之前哪位河友提到过,在此致敬)。所谓创新,就是没有先例,胜算五五开。因此,海洋国家的策略是:第一,鼓励信仰多元化;第二,鼓励人民对信仰虔诚。而大陆国家则应该少搞制度创新,而是多借鉴别人的制度的长处,然后引进。如果中国好好利用这种情况,虽然中国不是制度创新中心,也完全可以成为第一强国(参考秦国怎么引进外国制度吞并六国)。BTW,制度创新这种东西风险还是太大,我觉得还是其他国家当小白鼠比较好,呵呵。

    • 家园 期待泉兄大作
    • 家园 唯物主义是认识事物的态度

      但唯物主义不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这一代,已经养成了按教科书,按唯物主义那套的思维模式了,已经不怎么会讲故事了。

    • 家园 宝沙发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