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玄天九变》介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苏-27的历史 -- 俺老孫

共:💬149 🌺14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何必要仿某体?

                其实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日落共青城-风起于青萍之末》、《记忆裂痕》和《玄天九变》就会发现,其中《记忆裂痕》完全没有俄式文体,基本上可以看出是中国人的叙事风格。《风起于青萍之末》则两种风格并存,似乎是部分转载,而且内容与《记忆裂痕》中有大量重复。而《玄天九变》中完全是俄文叙事风格,甚至还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很多东西是模仿不来的,而且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必要非要模仿别国人的文体来在中国军刊上发表。

        • 家园 是,有些地方有很浓的俄国特点

          其实各国语文行文都有特色,甚至翻译成中文还是可以分辨的,特别是俄文和日文。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一

      本文转自英国剑桥金融建设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3月号,本杂志获授权刊发此文,但并不代表赞成或证实其看法。《飞扬军事》贝德勒普耶洛夫斯基

      据《生意人报》(Kommersant)记者兰特拉托夫于2007年4月26日发回的报道,俄罗斯同中国达成使用俄制RD-93发动机共同组装JF-17战机并向第三国出口的协议。根据总统办公厅发布的消息说,“第三国”包括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证实,弗拉季米尔.普京总统亲自过问了同中国的这笔交易。

      根据俄联邦政府的法律规定,通常出售军用航空发动机这一类常规技术装备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以至于总统亲自过问。尤其是向中国出口军用航空发动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几个月前,阿尔巴特军区(莫斯科市中心街道名,俄军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所在地)的将军们还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莫斯科礼炮机械制造生产公司(MMPP Salyut“萨留特”)将在中国沈阳建立“礼炮-黎明合资企业”,这一让强大的军火寡头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明显感到不快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作为俄罗斯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商,礼炮公司(Salyut)拥有为期5年独立出口零部件和提供技术服务的许可证。

      向中国出售RD-93已经得到包括阿尔巴特和其他强力部门的一致许可,但普京总统的介入显示出现异常的状况。关键的问题在于“向第三国出口”,总统办公厅主任索比亚宁透露,由于印度政府一再表示反对,国防部谢尔久科夫和国防科技产品出口公司总裁切梅佐夫将难题留给了普京。最后,由总统本人亲自签发了许可证。

      新德里的意图,是至少禁止中国将这些发动机装置在出口给巴基斯坦的飞机上。根据巴基斯坦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巴基斯坦空军(PAF)可望获得150架由成都飞机公司(CAC)开发的JF-17“雷电”战机。伊斯兰堡已经为开发JF-17投入了大约6.5亿美元的资金。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德米特里耶夫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透露,去年9月在新德里洽谈新一轮军事合作时,对方再三表示对此问题的关切。印度国防部长普拉纳布.穆克吉多次跟他提起,印度政府和军方对于巴基斯坦战机有可能装置俄制发动机感到惊讶。随后印度国务秘书辛格也加入到游说的行列中来,他在另外一个正式的外交场合向俄方重申了他们的立场。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印度人认为他们有权利阻止这笔交易。因为这一举动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即巴基斯坦可以无所顾忌地向俄罗斯采购任何他们所需的军事技术,这必然将对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第一副部长在当时没有做出明确答复,只是重申根据中俄之间的合同规定,中国在向巴基斯坦出口装备RD-93的JF-17时,需要首先征得俄方的同意。但普拉纳布.穆克吉指出,早在两年前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Sergeivanov)就曾做出过类似的承诺,但是紧接着就向中国出口了15台RD-93,还与中国签订了出口100台发动机的合同。特别是最近透露的,与印度空军(IAF)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俄罗斯飞机公司“米格”(Корпорация“МиГ”ФОТО)在JF-17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让他们感到吃惊。根据一份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合同,米格设计局参与了JF-17的前期设计工作并负责提供技术支援。最初提供的15台发动机就是由米格飞机公司所属的莫斯科切尔尼舍夫机械制造公司(Chernyshev)生产的(也有消息说是圣.彼得堡国有企业克里莫夫工厂(Klonov)生产的)。

      印度国防部长不无忧虑地指出,这一情况必然会对目前蓬勃发展的印俄军事技术合作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印度每年从俄罗斯购买15到2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从而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武器采购国。他还暗示,米格飞机公司与中国的亲密关系将有可能使该公司在竞争印度空军新型战机的投标中处于不利位置。根据印度空军(IAF)在前年发布的信息需求书(RFI),为IAF采购价值90亿美元的126架多用途战机(MRCA)的招标活动业已展开,这将是印度自独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防商业采购。目前米格飞机公司的米格-35正在与美国洛马公司的F-16和F-18进行激烈竞争。普拉纳布.穆克吉特别强调,最终很有可能不止采购126架而是190架飞机。这样整个MRCA将超过120亿美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计划提供的米格-35先进多用途歼击机使用的发动机与装置在JF-17上的型号为同一系列产品,均为克里莫夫设计局(Klimov)研制。由该设计局开发的RD-33发动机早在20年前就装置在印度空军(IAF)的米格-29歼击机上了。作为前苏联之外第一个操作米格-29和RD-33的国家,印度方面非常了解性能卓越的俄制发动机装置在巴基斯坦飞机上将出现怎样的局面。

      印度军方除了对装置俄制发动机的中国战机被用于武装其宿敌的做法感到不满,还担心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利用JF-17作为杠杆扩大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影响以抵消印度势力的扩展。新德里一再警告说这种战机落入巴基斯坦手中上,将会“对南亚次大陆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如此,但起码两国近期的军事合作未受影响。根据一份去年6月达成的协议,莫斯科切尔尼舍夫机械制造公司(Chernyshev)正在帮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进行RD-33-Ⅲ发动机技术转移的第一阶段工作。绰号“大黄蜂”的RD-33-Ⅲ是由圣彼得堡克里莫夫工厂(Klomov)设计的,用于新型米格-29歼击机的动力装置。与RD-33相比“大黄蜂”的推力增加7%,寿命达到4000小时。发动机安装了FADEC数字系统。动力的开发者证实,由于使用了新的动力装置,飞机可以从甲板上起飞,在火热的气候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克里莫夫工厂正是与中国合作生产RD-93的企业,而印方这次选择的合作者是切尔尼舍夫厂。后者已于今年1月向印方交付了第一批20台发动机。在这一阶段将向HAL提供装配好的发动机,之后将在俄国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总装试车等第二阶段任务。俄方还负责协助HAL对RD-33-Ⅲ发动机进行装配、分解和检验,以使印方能够熟悉并了解这款发动机的性能和特点。这样HAL就可以自行完成RD-33-Ⅲ的装配和零部件生产,直到最后阶段在HAL进行发动机的全部制造和试验。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二

        礼炮-黎明合资企业

        当切尔尼舍夫的工程师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的印度同行如何分解和安装发动机的时候,她在莫斯科的老大哥,在俄罗斯乃至整个东欧都属于巨无霸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莫斯科礼炮机械制造生产公司(MMPP Salyut)正在谋划着如何保持和扩大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考虑到中国还无法从西方获得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因此他的对手应该是来自国内的企业。例如最近在第五代发动机的竞争中遭遇的老对手,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SaturnNPO JSC)。来自莫斯科的消息显示,政府已经原则上同意土星公司的117S列入对华销售的清单上。这对于礼炮公司而言并非是个好消息,相应的,在中国设礼炮-黎明合资企业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将是礼炮公司第一次在亚洲建设合资企业,也将是礼炮公司第一次在非独联体国家之外建立发动机工厂。

        按照礼炮(Salyut)的说法,通过这一企业的建立中俄两国的技术人员将并肩投入到高附加值的高科技民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并承担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但是在俄罗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说法站不住脚。有意见指称中国这个市场对于礼炮的民品需求量不大,因为美国、德国和日本早就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另外对于建设合资企业的目的也遭到非议,《RBK日报》发表的来自雷宾斯克的评论说,实际上中国人对俄国军事技术更感兴趣。黎明公司(Liming)是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仿制AL-31F失败之后,才转而通过民用领域的合作来廉价获取俄罗斯的先进军用技术。尤其是黎明公司早在8年前就已经完全掌握AL-31F的大修技术,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再建一个新工厂。礼炮公司的做法将使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殆尽。

        “我不知道您这种可笑的言论是从哪里听到的!很明显,现在我们向中方销售自己的产品,之后将过渡到在中国境内联合研制和生产。黎明公司并不生产我们的专业产品,所以我们之间不存在竞争的问题。既然黎明已经完全掌握了大修的能力,又怎么会是行动失败以后才来跟我们进行合作的呢?这是缺乏逻辑的观点。”

        礼炮的总经理尤里叶里谢耶夫(Yury S.Eliseev)对于这些说法深表不以为然。他指出某些企业自身也在向中国积极推销产品,再者随着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生产利润下降到千分之七这一不可接受的地步,对目前中俄双方单纯买卖的合作模式进行改变是必要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过渡到联合研制和生产技术设备。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中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还能共同扩展新的市场。目前双方对于联合研制生产发电设备非常感兴趣。待合资企业运转后,将可以从目前意大利、法国和美国人占据着的,价值50亿美元的海水淡化设备市场中争得一块份额。此外公司的主业,也就是航空发动机也将是主打产品。叶里谢耶夫认为随着中国自制的新型飞机逐步形成量产能力,向中国大规模出口飞机的时期已经过去。而中国需要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就像生命离不开氧气一样,未来几年内将主要依靠向中国出口发动机赢利。

        作为俄罗斯规模最大的航发制造企业,礼炮(Salyut)的前身是建立于1912年的“土地神”发动机制造厂,是沙皇时代俄罗斯建立的第一家生产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在苏联时代编号为45的礼炮厂一直与留里卡-土星(Saturn 萨图恩)设计局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从某种程度而言两者几乎就是一体的,因为在那个朝代他们都在为强大的苏联服务。礼炮公司与中国黎明公司其实颇有渊源,作为当年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之一的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礼炮厂曾是援建的队伍中的主力。与黎明的再次合作始于1993年,在礼炮的帮助下建立AL-31F发动机的大修车间。

        “我们打算从买卖关系过渡到伙伴关系。我们知道黎明公司的潜力,可以说我们联合的产品不论在经济性和价格上都会十分有竞争力。我们拥有俄罗斯最好的设备和工具(500多台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先进的自动设计中心和变形技术中心,系列未来能源项目(经济性很高的热电联产机组、天然气压缩机组、环保清洁冷却装置、垃圾处理设备等),强大的技术储备,与莫斯科主要科研院所、新技术中心和基金的直接沟通。”

        叶里谢耶夫介绍说,从2002年以来礼炮已经完成了两笔共价值5亿美元的向中国出口154台AL-31FN发动机的合同。今年将执行第三阶段的,180台发动机的生产任务。正在洽谈更多的发动机,保守的估计价值20亿美元的新一轮合作。这样的话,在沈阳建立的合资企业还将担负这些发动机的组装和大修。中国的军事工业基础相当扎实,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高科技产品的独立开发生产能力。由黎明公司自行开发的FWS-10A“太行”发动机正在逐步形成量产,实际情况是为什么要把AL-31FM-1发动机在内的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介绍过去。

        叶里谢耶夫认为,礼炮的特点就是快,在别人都没有的时候,或者在研制的时候,我们的新产品已经可以交付到用户的手里。这里指的是去年10月由礼炮公司依靠自有资金和技术储备研制的AL-31FM-1发动机从皮洛戈夫卡(俄空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拿到了国家台架试验证书。近几年礼炮公司从西方采购了大量的数控设备,对现有老旧设备进行改造。将发动机设计部门重新整合,添置了相当数量的先进设计用装备,初步具备了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改进和设计新发动机的能力。

        AL-31FM-1采用FADEC数字化控制装置替换了老式的模拟系统,使用新型涡轮走动机,使该发动机功率增加15-20%,并可在海拔3500米机场使用。此外,AL-31FM-1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从12250公斤增加到13300公斤,第一阶段改进后其使用寿命增加到1500小时。2004年AL-31FM-1在苏-27LL试验机上完成了初始首飞试验,之后共进行了25次试验飞机。刚刚离任的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高度评价礼炮厂在AL-31FM-1获得的成功,改进后AL-31FM-1的航空系统作战性能提高15%,发动机生命周期成本降低30%以上。米哈伊洛夫大将提醒说,这是1991年以来首次由企业新研制产品供军方使用,空军得到了新的发动机但没有投入一分钱。

        叶里谢耶夫透露说,公司即将完成AL-31FM-2(99M-2)的开发,这种推力达到14.1吨的发动机正在进行台架试验,最晚明年年初结束试验。此外,礼炮公司正在进行推力为14.7吨的AL-31FM-3(99M-3)的首次台架试验,计划将这一型号的推力提高到15吨。最终的目标是将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16吨以上,不过这将导致发动机的价格成本上涨20%左右,因为需要更换更多的零部件。至于是否会将99M-3推销到中国去,他认为现在还很难做出回答,因为这还要看双方的意愿。从1993年到现在,礼炮和黎明公司之间已经建立相当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经常派遣技术人员进行互访,交流技术经验,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对于礼炮公司而言建立在沈阳的合资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三

          礼炮与土星之争

          俄罗斯联邦工业局局长鲍里斯阿列申认为,难以简单地对礼炮公司(Salyut)和中国进行的合作进行评估。这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包括正在发生的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内部变革等因素。他明确表示,政府已经批准向中国出口AL-31FM-1,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具体的消息来证实中国已经购买了这一型号。另外国防产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正在审核土星公司出售117S的申请。

          根据国家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分析员格列夫赫里斯坚科的看法,在俄罗斯航空业界,礼炮公司通过对华销售所积累的丰厚利润,从而成功抵制雷宾斯克-土星公司的兼并企图已是公开的秘密。就在最近,尤里叶里谢耶夫刚刚挫败了由土星公司总经理尤里拉斯妥奇金提出的,对礼炮公司进行股份制发行,将该公司在莫斯科的土地改为商业用地,把礼炮搬迁至亚罗斯拉伏尔州雷宾斯克市的建议。后者根据俄联邦政府对军事工业进行整合重组的指导政策,对老对手礼炮公司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商业投机活动。也正是通过这次事件,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对俄罗斯的能源和防务工业进行重组整合的构想最初是由总统普京提出的,目的是对国家的这两个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中,山头林立各自为政的状况加以遏制,并将控股权转移至国家手中,从而结束出口代理公司之间和企业之间为争夺外国客户而相互控制台甚至竞相压价的做法,使之在出口上用一个面孔出现以维护国家利益。还是在普京担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的时候,就对于国家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进出口公司(Rosvooruzhenie)和工业品出口公司(Promeksport)之间无休止的争斗感到厌烦。尤其是著名的伊舒特科将军非法倒卖飞机案,和随后揭露的涉及包括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科科申博士和另一位副部长科别茨大将,以及数十们俄军高级将领的,向外国军事订购人非法出售航空发动机技术装备案。这些重大案件最终因涉及诸多俄军高级将领和某友好国家而不了了之,在这些案件中上述两家公司的影子若隐若现。

          普京上台后不久遂于2000年11月4日将这两个公司合并为现在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统一管理武器装备的出口业务。形成了由总统、政府和军贸公司组成的三级军贸管理体制,实现了总统对军品出口的垂直领导。这对于遏制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混乱局面,扩大出口和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12月7日召开的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上,总统签署命令收回下放企业的一切独立出口权而交由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统一掌控,此后包括苏霍伊和礼炮等17家设计局和军工生产联合休整只能独立向外国出口配件以及为出口的武器提供维修服务。从而在能源行业之后形成了俄罗斯第二个出口垄断企业。

          根据总统的指令航空工业也将进行类似的整合重组,去年11月俄联邦航空制造体系整合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成立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这家大型集团公司将由苏霍伊航空控股公司、航空出口对外经济联合公司、伊柳申财务公司、阿穆尔共青城航空制造厂、伊柳申国际航空公司、下诺夫格罗德雄鹰航空制造厂、新西伯利亚契卡洛夫航空制造厂、图波列夫公司和财务租赁公司组成,以保留和发展俄罗斯联邦航空制造体系的科研生产能力,保证国家安全和国防能力,集中人力、生产和财政资源,实施未来航空产品计划。OAK的注册资本为36亿美元,国家股份为90.1%。OAK总裁为阿列可谢费德洛夫,曾经担任米格飞机制造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董事长为前国防部长,责任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有消息说,他还是未来总统候选人。

          在航空发动机行业也将进行类似的改组,前不久空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的突然辞职也跟这有着密切的关系.普遍认为目前俄罗斯发动机制造业正经历着最差的时期,在军用发动机领域一直在靠吃AL-31和RD-33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老本过日子,而且也没有多少时日好继续了.在民用发动机领域,甚至国产的图波列夫或伊柳申客机都在装置使用西方的发动机,否则无法在俄罗斯以外的机场降落,因为俄制发动机的噪音超标。也就是说俄罗斯发动机制造业已经丧失包括本国民航客机的大片市场,更不用提去和GE、PW和RR争夺国际市场了。

          在这方面,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Satum NPO JSC)所做的努力给人以深刻印象。他们与法国斯奈克玛公司(SNEGMA)合作研制用于俄罗斯新一代支线飞机SSJ(苏霍伊超级喷气100)的动力装置SaM146发动机,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在2005年4月双方在位于莫斯科背面的土星公司所在地兴建了VolgAero工厂,这座新的价值9700万美元的工厂拥有9600玉米的厂房,可以容纳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所需的100台设备。土星公司提供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和工装,斯奈克玛提供技术装备。这是第一家俄罗斯和西方拥有同等财务风险的联合航空航天制造厂。

          俄罗斯的法律严格限制外资在俄企业中资本份额最大为25%,但是,为了研制俄罗斯急需的国产支线喷气客机所用的SaM14 6发动机,克里姆林宫给予特别的关照。SaM146定于今年获得型号合格证,预计到2022年VolgAero将生产1650台SaM146发动机,从而产生55.8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法国为这款发动机的研制投入了1.862亿美元。在技术方面,斯奈克玛公司负责核心机、控制系统和一体化,土星公司则负责风扇、低压压气机、低压涡轮和总装。(俺老孙曰:还记得我在河里贴的《偷台航空发动机研究》链接出处(摘自《谍海孤舟》)里讲的法国间谍偷窥苏联图式喷气飞机发动机的故事吗?现在俄罗斯要仰仗法国的技术来制造民用航空发动机了,风水轮流转啊!)

          在军用飞机方面,随着用于未来战术航空系统(PAKFA T-50)第五代发动机研制工作的展开,土星公司正在成为研制队伍中的领头羊。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Saturn NPO JSC)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俄罗斯仅次于礼炮的第二大航空发动机、涡轮机和天然气压缩机组开发制造商。她的前身是由阿尔欣米哈伊洛维奇留里卡于1946年创建的留里卡-土星设计局(Saturn)。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苏霍伊设计局构台大多数飞机都装配的是留里卡发动机。

          2001年雷宾斯克公司的总经理尤里拉斯妥奇金(Yuri Lastochkin)成为土星公司副董事长妆总经理,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非专业人士掌控这一单位。尤里拉斯妥奇金属于私有化运动中涌现出的新贵,对于老一代近卫军来说则是今日俄罗斯航空工业界的异类。他出生于1965年,1989年毕业于亚罗斯拉伏尔州国际大学财会与企业管理专业。正是在他的引导下(当然少不了某些政府高层的帮助),于1997年完成了对具有63年历史的雷宾斯克发动机联合股份公司的私有化改造。他接手土星公司后,通过与斯奈克玛公司(SNEGMA)合资成立PowerJet公司并联合开发生产SaM146发动机使雷宾斯克-土星如愿进入国际民机领域。PowerJet公司和其领导下的VolgAero工厂也成为土星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发动机的无纸化设计,建造了欧洲最大最先进的露天试车台,从西欧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对包括留里卡科技中心进行现代化升级,使土星公司的先进发动机设计能力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储备得以发挥利用。去年年底尤里拉斯妥奇金担任土星公司董事长,土星公司大约60%股份为管理层控制的私人股。

          作为目前土星公司(Saturn)在航发领域最强的竞争对手,其实礼炮公司(Salyut)与土星和苏霍伊设计局的渊源较乌法公司(Ulfa)更为深远。从最初真正进行批生产的Al-7F-1到后来举世闻名的AL-31F,礼炮厂逐渐从单纯的生产厂发展成为技术和工艺革新的参与者。而乌法公司以前并没有生产过土星设计局的发动机,AL-31F可以说是该厂第一次生产的留里卡发动机,起先只负责生产风扇和压气机,然后交礼炮厂进行最后的组装。乌法公司全面掌握AL-31F的生产能力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克里姆林宫的精英们试图在军工领域加快私有化进程。经过最初的组合调整,在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单位保留了六家集团,他们分别是:礼炮公司、土星公司、乌法公司、鄂姆斯克制造厂、彼尔姆发动机集团以及隶属于米格公司的克里莫夫厂和切尔尼舍夫厂。就产量而言,主要集中在前三个以生产AL-31F系列发动机为主的公司。其中土星公司的国家占有股份为37%,乌法公司的国家占有股份为49.99%,礼炮公司则完全由国家控股。普遍认为,土星公司对发动机的研制开发能力要超过礼炮公司,而后者的生产工艺能力则高于前者。乌法则主要负责生产,不担负研制任务。

          在苏联时代,土星和礼炮属于对口协作单位,加之两者所处位置都在莫斯科地区,双方之间借工作建立的亲密关系可用不分彼此来形容。后者参加了与设计局私有化之前设计的所有军用发动机的批生产。礼炮厂也被公认为是AL-31F的缔造者之一,正是由于礼炮厂在单晶体涡轮叶片的铸造工艺和叶片保护层涂敷工艺上获得突破,才使AL-31F顺利通过国家检验测试。在进入批生产后,根据要求进一步延长了发动机的寿命也是礼炮厂的功劳。目前礼炮厂的工艺技术能力在俄罗斯及至整个东欧稳坐第一,在这一点上土星和乌法也只能甘拜下风。在土星公司改制之后,双方矛盾日益加深。尤其在争夺对中国和印度的产品出口方面,利益使两个原本亲密无意的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另外在前苏联官僚体制下,留里卡-土星和礼炮的领导人都属于副部级干部,大部分时候礼炮厂的领导级别可能更高些。而乌法的领导由局一级干部担任。所以总的来说,乌法公司能够与土星公司走到一起也就不足为奇。这样就形成了具有设计和生产能力的礼炮对土星(设计)+乌法(生产)的局面。

          在苏霍伊设计局被确定为未来战术航空系统(PAKFA)的主要研制单位之后,2005年土星公司被选中作为新发动机的研制单位。苏霍伊公司认为,前苏联时代的第五代前线战机1.44计划采用的AL-41F发动机就是由以前的留里卡-土星设计局研制的,只是在苏联解体后这一项目被迫终止,当时只完成了30%的工作。作为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苏霍伊公司对由土星公司来完成第五代发动机感到比较有把握。土星公司随即开始了设计局、工厂和业内科学中心的合作,计划分阶段逐步过渡完成新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这其中包括在AL-31F的基础上开发的117S发动机和最终的第五代发动机117A。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四

            风云再起

            上个月的月底,在莫斯科苏霍伊公司总部举行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关于创造“未来战术航空系统”(PAKFA T-50)的会议被称为“历史性”的。俄联邦政府主管军事工业的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承诺政府将全力支持PAKFA T-50的发展,并将这一项目列为国家安全支柱计划之一。这韵味着莫斯科已经把PAKFA T-50作为仅次于新一代远程导弹和新型战略核潜艇的重中之重来看待。新任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尼古拉耶夫泽林上将保证,俄罗斯空军在未来采购第五代歼击机的数量将超过目前的苏-27而达到500架以上,以显示对该项目的支持。

            “未来将用第五代歼击机保护整个俄罗斯的天空而不仅仅是向国外出口”亚历山大泽林空军上将反复强调说。

            空军总司令透露,将首先用第五代歼击机替换东部和北高加索方面军的国土防空飞机部队,也就是说第五代歼击机将首先用于建设国家防空作战系统,之后将这一型号作为俄罗斯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战术飞机进行一系列深入开发工作。自2003年以后俄罗斯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每年近20%以上的增幅使俄军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换装。其中的重点将用于加强空军和防空力量的建设,研制新一代航空武器,更新技术装备,重振昔日雄风。国防工业委员会在2006年批准在未来9年内除每年的正常军费开支外,再增加1920亿美元用于军备采购和更新。其中规定每年拨出专款用于俄罗斯空军购买新机和对库存机型进行升级改造,争取2015年采购1000架新型飞机。

            泽林上将指出,已经确定了第五代歼击机的生产厂,那就是远东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生产联合公司(KnAAPO)。当然,其他诸如新西伯利亚契卡洛夫航空制造厂(NAPO)、伊尔库特公司(IAPO)和下诺夫格罗德雄鹰航空制造厂等企业也将参与第五代歼击机的生产工作。他介绍说这种飞机将装置AL-41F发动机或者其改型发动机,使飞机能够在不打开加力的情况下实现超音速巡航,飞机将具备隐身性能,能够使用包括空空和空地等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系统。

            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则催促研制单位忙结束设计试验工作,他指“未来战术航空系统”已经进入打样图设计和工程设计阶段,已经接近结束设计试验工作。正在考虑建立新的试验基础,以保证第五代歼击机明年年底实现升空首飞。他要求所有研制单位要全力以赴,必须保证第五代歼击机按时完成首飞。

            让伊万诺夫如此焦虑以至于不得不和刚刚上任不到三个星期的空军总司令一起莅临会场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在两天前亚历山大泽林上将还与联航总裁阿列科谢费德洛夫一起召见了土星公司的总经理尤里拉斯妥奇金,就土星公司的罢工行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战术航空系统”研制进度有可能造成的拖延进行紧急磋商。

            今年5月17日,土星公司兼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库斯明科宣布,未来战术航空系统(第五代歼击机)发动机研制工作实际上已处于停止状态。原因是土星公司尽管参与了俄罗斯国防部举办的有关第五代发动机的科研试验招标活动并成功中标,但是却没有签署任何合同。即使如此,去年12月作为第五代发动机主研制单位的土星公司还是组建了由包括土星公司、乌法公司、发动机科学生产企业、航空发动机开放式股份公司、克里莫夫工厂、中央发动机研究院、俄罗斯轻合金材料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联盟设计局、Star公司等企业,已经与这些单位签署了初步协议,建造这种发动机的工作。为此还建立常务技术工作组,对所有参加单位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设计资源、生产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分析和审计,以确保项目的进度。

            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就在同年12月20日时任空军总司令的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在制定对新发动机的《战术技术任务书》时,却提出礼炮公司的AL-31FM(99M)系列发动机和土星的117S都应该作为“未来战术航空系统”第一阶段的动力装置共同试用。并且还将礼炮公司的名字纳入第五代发动机研制单位的名单中。这一做法使土星公司感到不满,也为第五代发动机的研制带来了麻烦。混淆了中标公司和落选者之间界线的同时,也把其他参研单位搞得一头雾水。空军总司令部对此的解释是,土星公司推出的117A发动机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而裹足不前,目前的117S与AL-31FM-3相比优势不大但价格偏高,因此空军决定引进礼炮公司参与竞争。更使土星公司感到气愤的是,政府承诺将投入5亿美元作为第五代发动机项目研制总投入的第一阶段经费,但是现在又以礼炮完成AL-31FM-1的过程中未使用国家一分钱为理由而停止拨款。目前为研制117S而花费的5000万美元是由土星、苏霍伊和乌法自行筹集的。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明显更倾向于礼炮公司,威胁说一旦土星公司无法满足需要将把合同重新给予前者。

            为了平息这一争执,新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和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从中斡旋未果,因为这不仅仅牵扯到五代发动机问题还涉及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重组与整合。最后由普京总统亲自出面裁决,将空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和空军参谋长鲍里斯切利佐夫上将解职了事。其实早在2005年因俄军一架苏-27坠毁在立陶宛境内,米哈伊洛夫就已经提出辞职并递交辞呈,但被普京留任。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五

              第五代动力

              新任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泽林上将随即修改了前任的决定,首批第五代歼击机(原型机)将安装的是土星公司的117发动机。但这并不等于为土星和礼炮公司几年来展开的激烈竞争划上了句号。目前的117S并非全新设计的产品,而是土星公司利用发展AL-41F的技术在AL-31F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种发动机有两个用途,除了用于五代机的科研试飞,还有就是装置在计划于2009年出口的新苏-35上,这种被称为四代半++的飞机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军机出口的主力。

              军事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弗拉基米尔普基林表示,为推动真正的第五代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国防部将在今年9月以前完成第二阶段的招标活动。参加投标的依然还是以土星和礼炮公司各自组成的发动机联盟。在整个的“未来战术航空系统”发展过程中,预计将花费大约100亿美元。将为发动机的研制投入至多30亿美元。也就是说,土星与礼炮公司将为争夺这笔更为庞大的资金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根据战略与技术研究中心预测,招标的结果将取决于投标单位的工程研制进度。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是在旧的AL-31F基础上进行改良,全新的发动机依然还停留在实验室甚至设计图纸上。第五代发动机要求达到11以上的推重比(俄标),涡轮前化学当量温度为2000摄氏度。经济上这种发动机的单位小时使用成本要比AL-31F这样的四代发动机大幅降低,仅为后者的20%不到。此外,第五代发动机非加力状态推力应该很大,因为PAKFA T-50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超音速巡航。发动机的设计,完善和使用应当尽可能花费更少的资金,但必要的数字是不得讨价还价。新发动机的寿命将提高至2000到5000小时,而不是现在的1000到1500小时。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耗油率。现代条件必须大幅度降低油耗率,如今燃料价格节节攀升,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使用指标对空军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苏联时代研制过一种第五代发动机原型机AL-41F,计划装置在米格-1.44上。目前正在研制中的第五代飞机比1.44要小,甚至比苏27飞机还要略小一些。相应的,第五代发动机的尺寸也应该要比AL-41F小一些。第五代发动机不可能在目前的型号基础上通过改进来完成,例如VK-10和RD-333或是117S是不可能被空军作为第五代发动机来接受的。必须通过建立依靠新一代的技术和工艺组成的系统进行第五代发动机的开发,因此这种发动机的开发成本必然非常巨大,只有在国家的支持下才有可能实施并完成这个工程。

              在117S的研制中,苏霍伊设计局投入设计试验费用的40%,土星和乌法公司各投入30%。以往先于这个合同的所有试验工作费用由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和乌法发动机生产联合公司承担。117S完全使用新的涡轮和新的风扇以及新的冷却系统,技术性能方面要优于AL-31F发动机,而价格要比后者高出25%左右。目前已经生产了5台117S,通过了地面的所有试验,在苏-27SM和苏-35BM上都进行了数十个小时的飞机试验。苏-35BM在装置了加力推力为14.5吨的117S发动机之后,打破了过去装置AL-31F时创造的极限飞机速度指标,飞机的武器载荷和载油量也都获得了提升,达到了“最佳动力武器性能”。

              但是“未来战术航空系统“必须依靠全新设计的发动机,而不是117S或者99M-3。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库斯明科透露说,装置包括第五代喷口等最新设计的发动机零部件的型号在最近的试车中显示出强劲的推力,但他拒绝提供具体的数字。总经理拉斯妥奇金则表示,117S并非第五代发动机研发的第一步。雷宾斯克-土星公司正在研制的新型发动机与在AL-31F的基础上改进改良的型号无任何相同之处,这就如同F-119和F-100之间的区别。新发动机不但具有强大的推力,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寿命和降低使用成本。他同时还表示,第五代发动机并不一定是117A,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编号。一旦公司在第二阶段投标中获胜,开发工作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他解释说,通过在117S的发展过程中应用为开发第五代发动机而研制的零件,包括涡轮、风扇、冷却系统和尾喷口等等,将成为第五代发动机的前期技术储备。真正的第五代发动机将采用新的核心机,这与老AL-41F有很大的不同。新的核心机在预研阶段就确定要发展到推重比15到20的概念,而当初的AL-41F只是将目标定在10左右,希望在发动机定型投产后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增加推力来逐步达到超越美国人的目的。现在看来这是有问题的思维方式,必须予以改变。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六

                重组与整合

                分析员赫里斯坚科认为,虽然空军总司令泽林上将的抉择显示雷宾斯克-土星公司在第一轮竞争中获胜,但即使是土星公司在第二轮竞争中也取得胜利,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就万事大吉了。来自礼炮公司的消息说,虽然力挺99M-1的米哈伊洛夫大将的辞职使这个目前全俄最大的航空发动机联合生产体感到有些沮丧,但是对于礼炮公司而言,事态还没有发展到灾难和绝望的地步。因为下一步的竞争将由礼炮公司为主的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和以土星公司为首的北方花冠公司之间展开。

                总统普京对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整合是很早就提出来的,但是进入实际操作则要从成立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开始。经过近8年的筹划和准备,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在普京本人的大力扶持下终于破壳而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将近40家的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进行整合。早在2003年12月,当时的俄罗斯副总理鲍里斯阿列申在参观礼炮公司时就指出,雷宾斯克-土星公司和彼尔姆发动机系统公司受到私人资本控制的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从根本上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当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阿列申的意思是政府在第五代发动机的开发中将主要依靠国营的礼炮公司。但事态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硬币有着另外的一面。

                当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在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的成立大会上满意地对鲍里斯阿列申说:“最艰难的工作终于在我们的手上完成了”的时候,后者冷冷地回敬说:“最以艰难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的副总理同志。”

                随着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的成功组建并逐步驶入正轨,对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整合却进展缓慢。此时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鲍里斯阿列申被任命为俄联邦工业局第一把手,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处理专项事务。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是因为这些年以来,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是军事工业中相对效益较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由于中国和印度还有一些购买苏霍伊和米格飞机的国家的持续订货,礼炮和乌法还有切尔尼舍夫的工厂里不但日夜轰鸣赶工,甚至还有余资来添置设备和兴建新厂,依靠自力进行老型号的改良并成功投入量产及至出口创汇也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因此对这一行业进行系统整合也就成为最困难的事情。恼怒的政府甚至曾经拟议冻结发动机制造公司的资产以迫使其就范,当然最糟糕的状况最终没有发生。

                局座阿列申在两年前的一次讲话中说,最迟将在2006年年底结束发动机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据说在当时联邦工业管理局的专家们已经拟订了一整套的方案,只是在经过整合之后是成立一家还是两家公司的问题上未能达成统一意见。但以莫斯科礼炮机械制造生产公司为首一一票发动机制造商反对成立统一的公司。其实就连阿列申他自己也在和《俄罗斯电讯报》记者特列古博娃私下聊天时也承认,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整合难以实施。当然他本人在后来坚称将会完成这项工作。

                田鼠、蛇和猎隼

                土星公司的总经理尤里拉斯妥奇金虽然在一开始也曾置疑政府的决策,但是很快就转变了立场。作为企业和财务方面的专家,整合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一直是这位富有朝气的公司主管的理想。拉斯妥奇金转而向联邦工业局提出建立一个投资额在100亿左右的统一公司,以便将土星(Saturn)和礼炮(Salyut)这两个在航空制造内最强大的企业组合成为一个超级联合体。这一建议的迷人之处在于,这个庞大的项目几乎不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按照拉斯妥奇金的构想,在将礼炮的总部搬迁到雷宾斯克之后,把该公司在莫斯科的土地转为商业用地进行处理。将进行招商并计划引入美国和欧洲开发商的资金,建立成片的别墅和高级公寓,还有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这是因为拜近年来俄罗斯经济迅猛发展所赐,莫斯科已经成为纽约、东京一样高品质生活,高物价地段的国际大都市,礼炮公司所处的位置接近接近莫斯科的中心,毗邻国家机关、国内外大公司代表处、商业和银行机构,周边是绿色的伊兹马伊洛沃森林公署和索科里尼吉山。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估计,仅出售地皮一项就将获得至少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另外因为礼炮公司的旗下拥有负责全俄所有发动机工艺编制的“发动机研究所”,和俄罗斯唯一的一家负责发动机流体力学和控制系统研制的EGA设计局,因此礼炮公司在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和批量生产能力是上整个东欧最强大的。将礼炮并入土星-乌法,所取得的一系列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礼炮公司则坚决反对拉斯妥奇金的建议,作为目前全俄效益最好的产量最大的发动机制造企业没有理由急着出售自己,而且还是在“用自己的钱”的情况下。礼炮公司反过来要求兼并土星公司在莫斯科的雷特卡琳机械制造厂,因为这间工厂原本就是苏联时代在礼炮厂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试验生产厂。之后在联邦工业局和莫斯科地区领导人的干预下,相互之间的“兼并”被停止。总的来说礼炮公司也并不反对在行业内进行整合重组,即使是与雷宾斯克-土星公司一起,但必须是由前者自己来掌控联合公司的主导权。也正因为如此,工业局局长鲍里斯阿列申认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在礼炮和土星公司的基础上设立两个较大的发动机制造联合体,因为“对于飞机公司而言他们在为自己设计的飞机安装发动机时如果只有一个选择将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悲哀和衰退的开始。”这等于说联邦工业局赞同礼炮公司的提议,即保留礼炮和土星公司,在这两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以保证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至于其他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入上述两家公司的任何一方。

                在俄罗斯的一个古老谚语中,当毒蛇瓦利亚心满意足地将愚蠢又肥硕老田鼠瓦连京一股脑吞进肚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觉察到猎隼安德烈正悄无声息地将利爪伸向了她。如果现在我们还难以断定礼炮(Salyut)和土星(Saturn)之间,空间谁是瓦利亚,谁是瓦连京。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俄罗斯国防新产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和系统金融公司将是凶猛的猎隼安德烈。

                就在今年3月1日,尤里拉斯妥奇金重新回到了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Saturn NPO JSC)总经理的位置上,距离他去年12月28日去职仅仅2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公司发言人柳波芙卡里尼娜透露说,尤里拉斯妥奇金每天都在为公司做出战略决定。以显示目前公司的实际掌权者依然是归来的王者,同时根据法律,董事长职务由负责投资项目的副总经理谢尔盖秋克里诺夫担任。土星前任董事长维克多格鲁辛赫自愿提出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决定集中精力从事雅罗司拉夫尔州联邦苏维埃议员的工作。

                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自去年12月28日聘任总经理的瓦西里达尼洛夫在今年的1月份与礼炮公司的高层进行接触,就加入土星开放式股份公司也就是发动机控股公司一事进行磋商。有会议说正是尤里拉斯妥奇金本人设计了土星开放式股份公司的运作构想,而他本人将担任未来公司的总经理。但是公司和总经理拉斯妥奇金很快就对此做出了相当激烈的反应,称有新闻媒体散布的关于公司管理层将雷宾斯克-土星的股份出售给“某些将自己作为国家代表而成立的航空发动机控股公司”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尤里拉斯妥奇金更透过媒体明确表示,对于“某中介商业服务机构”利用其他公司做垫背取得国家信任的做法并不是正确解决自己商业利益的合理办法。因为这些利益与俄罗斯保证国防能力的国家任务,保持俄罗斯航空产品在全球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土星公司与国家的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机构。他本人和公司其它高管没有离开公司的打算,更没有让非专业机构来接管公司和执行最重要的国家科技项目的可能。公司将按照俄罗斯联邦总理和总统办公厅提出的计划继续行业整合的方针,最后他“呼吁大型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自愿联合”。

                这样的消息使人感到困惑,因为正是这个“呼吁大型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自愿联合”的雷宾斯克-土星公司的总经理,在去年3月提出兼并礼炮公司(Salyut)从而建立统一的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设想。之所以出现这样180度的大转变是因为“猎隼安德烈”的出现,虽然在此之前拉斯妥奇金一直以为他自己就是,但事实证明能够在我们伟大的俄罗斯那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绝对不会是他。真正的猎手是强大的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和富有的系统金融公司,正是他们向以私人股份占多数的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Saturn NPO JSC)悄无声息地伸出了锋利的爪子。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七

                  我主皇朝

                  早在去年8月俄罗斯系统金融公司以1.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萨列斯公司,也就是彼尔姆发动机集团公司的控股公司81.25%的股份。也就意味着系统金融公司已经完成了对彼尔姆发动机集团的控股。系统金融公司随即宣布建立俄罗斯最大规模的军用装备、能源和民用航空产品公司的构想。当然,这家以私营公司面目出现的商业巨头,是不可能依靠单打独斗的方式来进行这一盛大而复杂的工程的。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伙伴,就是前面提到的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

                  系统金融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最大的跨行业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电讯、高科技、不动产、保险、银行服务、零售和大众媒体。分别在伦敦证券交易所(SSA)、俄罗斯商业系统证券交易所(AFKS)、莫斯科证券交易所(SIST)上市。该公司2005年收入增加32.4%,达到76亿美元;利润增长30%,达到5.34亿美元。2005年该公司资产达到131亿美元。公司的总经理是弗拉基米尔叶伏图申科

                  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则是在普京总统授意下组建的俄罗斯唯一从事武器装备进出口的国家中介公司,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国际武器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06年出口额为63亿美元,占俄罗斯武器出口的90%以上,产品出口59个国家。2007年已有订货达到125亿美元。公司的总经理是谢尔盖切梅佐夫。他同时也是公认的,总统普京的左膀右臂,因为他的想法总是能够和总统不谋而合。

                  2005年乌法发动机公司的收入为4.04亿美元,利润3900万美元;土星公司的收入是3.34亿美元,利润为334万美元。同时雷宾斯克-土星和乌法公司在俄罗斯证券市场总本总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5.48亿美元。礼炮公司在2005年的收入超过5.15亿美元,利润情况不明。

                  在从对外贸易银行收购了彼尔姆发动机集团之后,系统金融公司就分别与雷宾斯克-土星和乌法公司洽谈收购股份问题。根据以前的说法是一切进展顺利,土星公司的领导人非常重视系统金融公司的整合方案,公司管理层准备以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股份。这样在未来的发动机制造控股公司里,系统金融公司将得到49%的股份,51%将归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所有。今年2月国防产品出口公司与股份金融公司还创办了土星开放式股份公司,作为未来收购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体开放式股份公司和乌发发动机生产联合体开放式股份公司的基础公司。这似乎在告诉所有的人,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剩下的只需要找个好日子签字就是了。

                  但是很自然,以尤里拉斯妥奇金为代表的雷宾斯克-土星公司管理层对于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和系统金融公司在条件尚未谈妥的情况下就擅自打出“土星开放式股份公司”的牌子感到愤怒,又对于公司内部出现的离心倾向甚为紧张。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的是,前任总经理的瓦西里达尼洛夫到今天也没有在公司出现过一次。有传言说他现在正在系统金融公司在莫斯科的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里修养。所以这一切都让被称为“传奇人物”的尤里拉斯妥奇金感到火大,因此才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在媒体面前大发光火,并对作为“中介公司”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进行批驳的言论。但是,就如同前总统叶利钦常讲的,天堂不会永远是空白。而如果换成普京总统的话,他会很清楚地“暗示”,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的身边还有一张空床位。

                  工业局局长鲍里斯阿列申认为,加强国家对重要战略企业控制作用的目的,并不是把这些企业资产全部收归国有。他强调说,国家并没有把所有资产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任务,也不是坐到上面不把任何东西给任何人。国家只是要引导各公司掌握的资产,包括那些搭顺风车的企业。在国家的安排下进行公司资产的组合,因为国家在国防工业领域中本来就拥有一部分资产,现在国家的意图是要把这些资产组合在一起,之后把大部分放到金融市场,保证资产增值。他抱怨说在新型发动机和直升机制造方面我们与三、四家公司不能达成一致。只能坐等直到玩完,而国家要对此负责。所以必须对此进行改变。

                  很明显,来自雷宾斯克-土星公司管理层的抱怨和在新一代发动机问题上的激烈反应,都未能阻止俄联邦政府对发动机制造业进行整合构想的实施。系统金融公司在调拨自家庞大资金的基础上,还继续从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获得收购的资金,并且透过新闻媒体放话说到今年年底将初步完成公司的收购计划。最近乌法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拥有51.4%股份的乌法发动机管理公司,和拥有35%股份的第二大股东联合财务公司已经公开表示将加入“发动机制造控股公司”。根据《权力》杂志的消息显示,上述几家企业受到来自政府的强大压力,这其中包括追究外销产品的瑕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将乌法从未来五代发动机生产名单中剔除。至于拉斯妥奇金的土星公司,他们的意见自然也受到重视。早在去年10月16日,也就是系统金融公司成功收购彼尔姆发动机集团之后不到两个月,亚罗斯拉伏尔州的州长就致函给俄联邦总统普京,表示州政府将尽力完成彼尔姆与土星的整合,并认为联合土星和彼尔姆发动机制造中心资产的交易是好的开始。也就是说,政府提供了两个选择,赞成和坚决赞成。

                  甚至有消息说,阿尔巴特和总统办公厅对于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拖延给予土星公司的拨款和推荐99M-1等一系列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就是为了向后者实施更大的压力。而现在空军总司令的易人,似乎表示大将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另外《生意人报》援引联邦工业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说,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将“视情况而定”重新审核土星公司117S发动机的出口许可证,到时候很可能要求苏霍伊设计局为出口的苏-35装置99M-3发动机。再者因为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已经掌握钛合金垄断企业维斯姆波多达66%的股份,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资源来达成目的。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卢斯兰普霍夫评论说,拉斯妥奇金对于将要被并入国家控股的发动机控股公司感到忧虑,怕雷宾斯克-土星公司就此丧失自主权。就目前俄罗斯的商业氛围下,将管理权交到自己绝对信任的伙伴手里是非常重要的。但普京政权的做法则相对简单明了,政府不反对大型军工企业进行私有化,条件是国家必须占大股。当初交给你们的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帮助政府进行保管,现在嘛,兄弟们,该是你们有所回报的时候了……

                  今年3月27日就在尤里拉斯妥奇金重回雷宾斯克-土星公司担任总经理不到四个星期,国家发动机联盟协会主席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秋伊可在一次重要的代表会议上宣布,俄罗斯所有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将被组合到两家大型企业中去。这两家企业分别是,以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Saturn NPO JSC)为主体,包括彼尔姆发动机制造集团、乌法发动机联合公司(Ulfa)、鄂木斯克机械制造设计局(OMKB)、发动机科学生产公司等组成的北方花冠公司,也就是过去提到过的“土星开放式股份公司”或“发动机制造控股公司”。这其中国有股份占51%,重新实现了国家控股。

                  另一家是莫斯科礼炮机械制造生产公司(MMPP Salyut)为主体,包括加夫里洛夫-雅姆斯克机械制造厂、附件公司、鄂木斯克机械厂、莫斯科切尔尼舍夫机械制造公司(Chernyshev)、联盟机械设计局、圣彼得堡红十月公司、圣彼得堡克里莫夫工厂(Klomov)组成的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这其中有三家企业本身是米格飞机公司的成员,一旦米格公司加入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后,将在发动机公司与OAK之间进行股份交换。使OAK能够参与发动机企业的管理。

                  随后又有消息说,因为国防出口公司希望将圣彼得堡克里莫夫工厂(Klomov)和莫斯科切尔尼舍夫机械制造公司(Chernyshev)拉进自己的团队,因此这两个企业很可能加入到北方花冠公司。同时以萨马拉市的萨马拉库兹涅左夫科学技术集团为主体,包含发动机科学生产公司、卡鲁加发动机制造联合公司(KMPO)和联盟研究所,将组成第三家发动机制造公司,这家公司主要负责战略轰炸机图-95、图-22和图-160飞机的发动机。此外还将进入发动机制造圈内的企业整合成一定数量的商业单位,发展专业化的航空发动机附件和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网络。这样2025年可以让发动机销售收入达到每年70亿美元的规模,较现在提高310%。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 家园 玄天九变后传 与龙共舞之八

                    明日帝国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组建第三家公司的请求能否被政府通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土星公司(Saturn)和礼炮公司(Salyut)为主体建立两大发动机生产联合体的构想即将成为现实。也就是说,事态正在朝着当初礼炮公司提出的方向前进。其实早在去年珠海航展的时候,工业局局长鲍里斯阿列申就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我们观点是,如果我们保持有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与西方竞争,那么飞机的配套单位中的发动机制造商则最少要有两家。竞争是健康经济的一部分,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航空发动机制造协会主席维克多秋伊科支持这样的观点:“有人希望建立一家发动机公司进行垄断,但是这种想法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例如美国有两个大型的公司GE和PW。为什么布什不去整合这两家公司,那是因为美国人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这是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的结果,也是正确的选择。使用这种状况,他们宣布招标很简单,自然有两家参加,一家也跑不了。但是,订货方不管招标结果如何,都要给没有中标的企业部分订单。”

                    这也预示了包括未来的第五代发动机的发展套路,无论土星或礼炮公司哪一家中标,另一个都将担负一部分生产份额。相信俄联邦政府是充分考虑到土星集团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和礼炮集团高超的工艺开发和生产能力。当然无论是土星或是礼炮集团,都不会对这一评价表示满意。土星公司已经拥有了彼尔姆集团航空工业燃气轮机的研发能力,在原雷宾斯克设计局STC新型燃气轮机基础上,已经在圣彼得堡建立了舰用燃气轮机的设计研制分公司。礼炮公司在兼并鄂木斯克机械制造厂之后,对AL-21F的大修和转产燃气轮机的能力大幅增加。同时公司还在莫斯科兴建了工业能源科技园,并提供一处8500平方米的二层厂房作为科技园的主体。承办“把国防工业系统发展作为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因素”论坛,参加论坛的有俄联邦政府办公厅、联邦安全委员会、联邦会议、政府、总检察院和核算局的负责人和代表,各工业企业总经理、科研院所负责人等,实际上礼炮公司近年来一直加强与莫斯科议会、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联系,得到了他们大力的支持。

                    克里姆林宫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将发动机制造业整合重组,并非是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面临严峻的事实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举例来讲,去年全年全俄对外贸易额为4361亿美元,较05年增长28.3%。但是其中的69.4%为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只占5.43%,只比原木、纸纤维产品的3.35%略为领先。虽然机械制造产品的出口大幅增加到128亿美元,但是武器装备占大多数是实际出口规模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微电子、基础原件、半导体仪器、电子动力等领域,俄罗斯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处1到2个级别,拉大至现在3到4个级别。在数控机床等精密加工技术领域,情况更为严重。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局副主任亚历山大列别杰夫少将承认,目前在俄军工企业中运作的高精尖机床都不是俄罗斯自己的工厂生产的。他透露说去年国防部在中国的代理公司在黄岩采购了价值几百万美金的模具,用于未来武器系统的开发。目前在这方面我们甚至落后于被认为在这一领域较为落后的国家。如再不采取行动,5年之后俄罗斯的机床工业将不复存在。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情况同样糟糕。目前俄罗斯的发动机制造业完全在为中国和印度,还有那么几个订购苏霍伊和米格飞机的国家服务。当然这一情况从05年开始已经有所好转,但也就仅此而已。在AL-31F和RD-33上进行的名目繁多无穷无尽的改进改型已经将这两个型号的潜力挖掘殆尽,必须尽快投入到真正的第五代军用发动机的研制中去。目前的117S和Al-31FM-3都不是真正的第五代发动机,跟美国F119的差距是15年而不是哈伊尔库斯明科宣称的8年。在民用发动机领域我们的情况更加悲惨,现在俄罗斯的航空公司使用西方制造的飞机超过100架,却执行34%的客运任务。甚至我们自己的飞机制造公司都已经准备寻找GE、PW或RR的发动机来满足民航部门的需要,很多情况还是不二的选择。结果,40家发动机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23.1亿美元,民用产品的开工率只有39%。这是因为我们的发动机在油耗和噪声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够到位,装置俄制发动机的客机被拒绝在俄罗斯以外的国家起降。虽然土星公司和法国人联合研制的SaM146已经步入佳境,但是我们的大型客机和大型运输机又该依靠什么呢?今天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业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高附加值技术产业,全球每年的销售额达到30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4-6%的速度增长。一旦我们被彻底踢出这一领域,那么将来不管俄罗斯的经济怎样强劲增长,即使我们达到了欧洲的生活质量,我们也将沦落为土耳其或印度那样的三流区域性大国,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讲是不可接受的。(俺老孫曰: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

                    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已经承诺在未来9年内投入1900亿美元对武装力量的装备进行更新换代和改进,其中37%用于改进现有装备,63%用于购买新的装备。国防部今年国防订货的资金总额达到116亿美元,大部分用于购买新的军事装备。与2006年相比费用增长了22%,这还不算预算外安排的资金。这些富有抱负计划的资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保证生产产品的可靠性和品质产生大量的问题。这是因为许多厂商多年来没有进行生产,或倒闭或惨淡经营。大量的技术人才已经流失到私营企业甚至国外,这一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获得根本性的解决。另外政府决定在2025年以前为发动机制造业的行业改组和设备更新投入330亿美元,其中20-45%是预算外资金。计划到2015年销售额将增加到47.2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70亿美元。这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将是完成第五代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这是我们平安度过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危机的主要手段,并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15-20%的份额。这也是保持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发展势头,遏止其继续衰退的不二法门。也只有保住了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产业才能继续获得发展。也只有通过对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产业进行扶持和推动,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才能更加稳固。但是在进行重大投资之前必须要搞清楚一点,莫斯科不可能将几百亿美元投入到私人控股的产业中去。所以,对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整合重组并实现国家控股势在必行,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关键词(Tags): #玄天九变 与龙共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