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M2与通胀 -- MRandson

共:💬103 🌺433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M2与通胀

    前几天,我在回复一位河友的问题中,引用了超发货币43万亿的说法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175563 。于是,有人指出这个说法的来历问题,来源是用广义货币减去前三季度的GDP。

    首先,我要说明,那条新闻我只扫了第一段,没有看全。这个数据的具体来历,我没有仔细读。用广义货币M2直接减去前三季度的GDP然后得出超发货币数是有问题的。这样推导出来确实有问题。(其实我在同一个帖子的后面也说了我的分析其实来自直觉。http://www.talkcc.com/article/3175622 )

    其次,我要说明,如果按照改革开放前的物价计算,说我们今天超发货币40万亿,甚至更多,不是无稽之谈。

    历史经验表明,费雪方程MV=PT(其中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基本是成立的。

    P=MV/T,这里的M在现实经济中,比较接近的数据应该是M2,T则接近GDP。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简单地讲,M2就是现金加存款。因为在现实操作之中,贷款都会变成存款。所以,M2最接近原有货币加贷款(也就是被银行放大的部分),也就最接近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所以,如果物价不变,交易手段没有太大的变化,M2与GDP之间的比率应该有比较稳定的关系。

    我国的M2/GDP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迅猛增长。没记错的话,现在应该是在全球正常经济体中处于领先水平。(搜了一下,真是如此 http://wiki.mbalib.com/wiki/M2/GDP,这个数据可靠不可靠,我不知道。有兴趣的,不妨继续考证求实,证明这些数据扯淡)当然,这个有统计口径问题。各国统计口径不一样,再说各国交易方式和流通速度也不一样。我们不能说出与领先水平就一定如何,如何。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比例的增长,就意味着物价的上涨的可能。或者说,超发了货币。

    1978年,我国的M2/GDP为24.1%,2009年底,我国的M2大约是61万亿,年初50万亿,两者平均,大约55万亿。2009年,我国的GDP大约34万亿。2009年,我国的M2/GDP大约为162%。如果按照1978年比率,我们需要的货币量大约是8.2万亿。两者相减大约超发了47万亿。

    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的GDP并没有说明是否扣除通胀因素。如果没有扣除通胀因素,按照1978年的物价计算,2009年的GDP还能达到34万亿吗?换句话说,超发的量有可能还要更多。

    所以,超发40多万亿不是什么无稽之谈。

    如果按照在30年之中超发47万亿计算,那么相对55万亿的广义货币,就可以得出物价上涨了5.7倍以上的结论。事实上,这也符合我们的观察。

    这个推导并不严谨,数据来源基本是公开数据。不过,我个人认为基本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如果哪位不满意这个结果,不妨考证一下,我国这些年货币究竟没有超发,超发了多少,对物价的影响有多大。给围观群众一个清晰的真相。

    至于我的推导过程,我自己已经承认不严谨了,就不必劳烦考证了。

    • 家园 我的理解是,M2是存量,GDP是增量

      M2中包含M0,社会上流通的现金的量。即使没有任何生产活动,M0也大于0。所以我觉得M2是个存量,是历年不断积累。而GDP是一段时间内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总的价值增加值,是个增量,如果不生产GDP就是0了。把这样的两个量拿来比,合适不合适?

      至于把M2和三个季度的GDP相比,我觉得就更不对头了。这如果推到极端,某一天的M2除以当天的GDP,可以得到一个极大的值,这不是乱套了吗?

      • 家园 你没有理解GDP的概念。

        “GDP是一段时间内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总的价值增加值”这话错了。按照你的表述,应该是:GDP是一段时间内所有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创造的总的货币化的价值增加值。(譬如全职太太的工资是不记入GDP的)。正是有了货币化这一前提,费雪方程(MV=PT)才有意义。而GDP有名义GDP和价格调整后的GDP之分,前者可以近似等于PT,后者则是T。M是个存量,是个和某一时点对应的存量。V在短期内是个常量,在长期则是变量。

        把M2和三个季度的GDP相比(假定值为A),实际是有意义的。某一天的M2与当天的GDP比(假定值为B),同样也是有意义的。但是你不能把A和B简单相比,那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把1978年的A和2010年的A相比。把1978年12月1日的B和2010年12月1日的B相比,这是你就会发现意义在何方了。

        此外,判断货币是否超发,根本点在P上,只要价格不回头的上涨,货币一定是超发的。而1978年到现在,一只包子从1毛涨到了2块,那货币大量超发这一论断和普通人的生活常识是相符的。

        • 家园 请问你的GDP是指什么?

          把M2和三个季度的GDP相比(假定值为A),实际是有意义的。某一天的M2与当天的GDP比(假定值为B),同样也是有意义的。但是你不能把A和B简单相比,那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把1978年的A和2010年的A相比。把1978年12月1日的B和2010年12月1日的B相比,这是你就会发现意义在何方了。

          你这段话中的GDP是指名义GDP还是价格调整后的GDP?

          如果是指名义GDP,那我可以毫不迟疑地告诉你,这没有意义.而如果是指价格调整后的GDP,那么价格如何调整就太重要了,特别是在时间长度达到30年的情况下,这其中的误差根本无法消除.所以最后还是没意义.

          • 家园 无论名义GDP还是价格调整后的GDP,都是有意义的。

            读贴仔细点。“而GDP有名义GDP和价格调整后的GDP之分,前者可以近似等于PT,后者则是T。”

            所以,名义GDP/M2=V,价格调整后的GDP/M2=V/P。

            如果货币没有超发,那么P=1。这两个值应该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只要有价格调整,那么货币一定超发。

            • 家园 你说了等于没说

              货币超发根本用不到上面的公式大家都知道.

              我所说的是你根据上面的公式根本算不出货币超发了多少.

              价格调整后的GDP=名义GDP/P

              把这条等式代入 价格调整后的GDP/M2=V/P。

              得到 名义GDP/M2=V

              也就是说P是被约掉的没有意义.

              • 家园 你的经济学真是。。。

                V指的是货币流通的速度,在短期内是一个常量。

                如果货币没有超发,那么P=1。

                现在费雪方程(MV=PT)的四个值,只有两个不知道了。

                名义GDP又是可以统计的(假定没有超发,名义GDP等于实际GDP),现在理论的M值是不是可以算了呢?

                而M2的数字人行又是公布的,货币超发多少是不是可以计算呢?

                实际上拿前3季度的GDP直接减9月末的M2的余额,以此来估算货币超发的数量,从逻辑上说,有点民科,但是从数值来说,是经验性的,是可以用的。

                • 家园 又仔细看了一遍

                  你先假设P=1,然后说算出超发,P=1会超发吗?既然超发了,那P就不是1,P不是1那名义GDP就不等于实际GDP,那后面算的都是浮云。这么简单的数学常识你还要绕。

                • 家园 唉,你的数学真是

                  MV=PT这是没有疑问的.

                  M和V就算都是现成的.那么就剩下P和T.而T能从名义GDP统计出来没错,那么请问:怎么从名义GDP统计出T????是不是要用上P.

                  PT值可以统计,但其中的P大了T就小,P小了T就大,你根本无法计算出P.

                  实际上拿前3季度的GDP直接减9月末的M2的余额,以此来估算货币超发的数量,从逻辑上说,有点民科,但是从数值来说,是经验性的,是可以用的。

                  至于后面的超发更是不知所云,被人吐了无数口水的还要捡起来,如果能拿前3季度的减,那能不能用第一季度的减??

                  • 家园 再说下去,只能说你蠢了。

                    你现在要算的是没有超发情况下的M(理论的 M),既然没有超发,那么P=1,再说一遍,P=1,现在你知道M=PT/V,知道P=1,知道V=常量,知道T(GDP)可以统计,理论的M会算了吧。

                    还没完,你现在只知道理论的M,不是超发的M。但是实际的M也是公布的,那么实际的M-理论M=超发的M。这好象只需要小学数学就可以了吧。

                    “至于后面的超发更是不知所云,被人吐了无数口水的还要捡起来,如果能拿前3季度的减,那能不能用第一季度的减??”你要拿前3季度的GDP减3月末的M2,那就是你莫名其妙了,但是你拿前3季度的GDP减9月末的M2,或者拿前1季度的GDP减3月末的M2,就可以得到有用的经验型数据。

                    • 家园 你从P=1直接算出超发,直接推翻了费雪方程

                      你厉害

                      • 家园 兄弟,这是经济类考试里的一道经典题目。

                        超发=实际-理论,理论M=PT/V,只有计算理论M的时候,才用到费雪公式,才用到P=1,V=常数的假设。

                        实际上假设V=1(V确实有可能=1)的话,用前3季度的GDP-9月末的M2=超发货币就是对的。这时公式只用到“超发=实际-理论”,而P=1,V=1,理论M=GDP。

                        如果你再不明白的话,我要收钱了,100快钱一堂课。

                        • 家园 真没见过你这种死脑筋

                          你根本没理解货币超发代表了什么.货币超发后,物价上涨,导致以货币单位为表现形式的名义GDP也上涨,比如我国前10年每年名义GDP上涨17-20%,而国家公布的GDP增长率只有10%左右.

                          那么货币超发了,GDP也上涨了,如果把这二者相除或者相减能得出什么结论?

                          前面有人说过了.因为 名义GDP=实际GDP(T)*P

                          费雪方程可以表述为 MV=名义GDP.

                          请看,在这条公式中有P什么事?根本跟物价无关.你用这条算式随便你怎么减怎么样除,怎么能得出P的大小?

                          最后,我不得不怀疑你的智商,其他所有人都抛弃了3季度的GDP和M2相减,你却死抱不放.

                          M2是一个定点的值,看看组成就知道了,发行货币会大变吗?存款会大变吗?这就决定了M2年初和年末数不会相差很大,中国一般来说年底会比年初增加17%.

                          而GDP是个累计值,年初数为0,年底就是一年的累计值,如果M2能减GDP的话,这个值会越来越小,到年底数字最小.以你的经验,到年底超发货币就少很多?一过12月31日立马多个30万亿?这都哪跟哪.

                          劝你还是多学学吧,无知不是你的,但是......

                          • 家园 我觉得你说的不太对啊。。。。。

                            人家算出来的不是超发。。

                            算出来的是理论值(也就是不超发的值)。。。。

                            然后用实际发的减理论的,才得到超发值。。。。

                            实际的根本不用算,银行已经发了,是事实啊。。。

                            • 家园 如果算的理论值

                              如果没有超发,那么是和实际值一致的。

                              如果和实际不一致,比实际多了,那表示超发了。那么条件就全错了。懂了吗?

                              比如,你算X+Y=?

                              你假设X=1,Y=1,

                              X+Y应该等于2,现在却等于3了。那么不是1+1=3,而是X不等于1或者Y不等于1,懂了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