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唱和萨苏兄】敌人作证:中日史料对照下的冀东大暴动战斗 -- 春秋的老胡

共:💬23 🌺28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唱和萨苏兄】敌人作证:中日史料对照下的冀东大暴动战斗

    萨苏兄的新作《一年二十三次战 – 藏在一名日军相册里的抗战信息》,介绍了日军曹长斋藤在其日记中记载的发生在河北的十四次战斗(一共是二十三次战斗,日记散佚了一页):

    外链出处

    笔者查询中方史料,对这十四次战斗做了考证,发现每一战斗可以找到史料对应。日军曹长斋藤的日记,就是燕赵大地抗日风雷的一份敌方佐证!

    具体考证如下:

    1938年7、8月的八次战斗,是冀东抗日大暴动发生后,日军与起义军的作战——

    1、

    (1)

    “七月十八日到达天津……随即从此地出发,向北方前进,对宝砥进行讨伐(第一回战斗)”

    中方史料记载:

    “7月18日,七路军和平自贵部再次攻打(宝砥县)大口屯,打死日军3人,活捉1人,其余日伪军全部逃跑。经过大口屯一战,七军路士气大振,民众也很拥护,平自贵部和七路军合并,队伍很快扩充到六个团约1000多人。”(见《国民党中央直辖忠义救国军第七路、第九路军抗日始末》)

    据此可知,斋藤的记载,是日军从天津增援一批部队到宝坻,和“七路军”(这是国民党人组织参加暴动的部队,司令陈维藩,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作战的经历。

    补充:

    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抗日大暴动中,一批国民党人也组织了起义部队响应,如“中央直辖忠义救国军第七路军”、“中央直辖忠义救国军第九路军”。

    这两支部队分别取番号“七路军”、“九路军”,明显是就有和“八路军”并肩作战的含义。

    (2)

    “七月二十八日我部编成分遣队,与中队分开行动,乘装甲列车行动。”

    七月二十八日这天的前夜,发生了什么情况?

    中方史料记载:

    “七路军在大口屯镇稍作休整后,于7月27日进攻宝坻县城……攻城部队很快占领了宝坻县城……宝坻城内伪政权全部被摧毁……

    当天深夜,日伪军又由香河方面向宝坻县城大举反攻,先用飞机狂轰滥炸,后由地面部队强行进攻,七路军抵挡不住,被迫向东撤退,准备取道玉田县石臼窝,然后进入蓟县盘山。但队伍东行不到20里,又遭东来的日伪军阻截,行军计划未能实现。日寇为了对七路军进行报复,他们秘密搜集情报,追踪七路军的下落,妄图一举消灭……

    由于不断遭到日伪军的追剿,七路军得不到休整,又加纪律松懈,人心慌乱,纷纷弃枪回家,并沿途抢掠,遭到民众的反对。最后,七路军只剩下百余人……”(见《国民党中央直辖忠义救国军第七路、第九路军抗日始末》)

    另:

    国民党人组织的“七路军”、“九路军”,于起义后不久都先后溃散了,其溃散也都是与军纪不好有关。

    斋藤的这段记载,就是七月二十八日起,日军分兵追击从宝坻县城撤退的七路军的具体情况。

    2、

    “八月八日在古冶与抗日的第三十二师军队发生战斗(第二回战斗)”

    开滦煤矿的东三矿,就在唐山古冶一带。冀东抗日大暴动中,在党的领导下,开滦煤矿煤矿工人于7月中旬发动了武装起义。著名抗日英雄节振国就是起义军领袖之一。起义后,8月上旬在古冶一带武装斗争,中方史料记载一般很简略,但也可以找到这个记录——

    1938年8月11日开滦煤矿英国人员的电报(出自开滦煤矿档案,收入《唐山革命史资料汇编 (第十辑)》 ):

    “8月5日夜,日本守备队约20人,为土匪所围攻,古冶车站以及赵各庄与古冶村庄被攻击,并且在洼里的主线铁道被破坏。”

    攻击实际持续到8月10日:

    “昨日(8月10日),一队约30人日本军乘开滦煤车去赵各庄,以致在该矿东门有一些射击…当军队回到矿场之时,被土匪由外面射击,不能够求得运输而步行回到古冶……”

    据此可知,这是地方武装袭击开滦矿区日军的一次战斗。

    补充:

    冀东一带没有任何部队用了“三十二师”这个番号,到冀东支援暴动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曾有“三十二大队”的番号,但未见其袭击开滦矿区的记载。或是地方武装为威慑日伪军而冒充的“三十二大队”。

    有史料显示冀东抗日联军有三十二总队的番号(且就是滦县的部队),也或是这支部队向古冶日军发动的进攻。

    3、

    “八月十四日与占据滦县的第八路军发生战斗(第三回战斗)”

    中方史料记载:

    “(8月)14日,抗联(注:暴动中成立的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部约万人,在高志远、王仲华亲自指挥下再度攻击滦县县城……抗联部队用汽油烧毁了滦河铁路大桥之后便猛攻滦县县城,但攻城不破,日军反攻,抗联北撤。”(见《滦县革命史大事记》)

    据此可知,这是日军向攻打滦县县城的冀东抗联发动反扑的一次战斗。

    4、

    “八月十八日 古冶再次发生战斗(第四回战斗)、八月二十一日 朱各庄北方高地发生战斗(第五回战斗)、八月二十二日 开滦煤矿北方,与土匪交战(第六回战斗)”

    中方史料记载:

    攻打滦县县城的战斗打响后,“是役,为控制铁路沿线的援敌,先扒掉了滦县至古冶的铁路,同时拿了雷庄,卑家店、坨子头二个火车站的伪警据点。丁万有部一举攻克石门、朱各庄两车站,守敌全部被歼。”(《滦南革命斗争史料选》)。

    其中第三战发生于“开滦煤矿北方”。笔者专门查询了开滦煤矿东矿区的地图,认为战地应就是“卑家店”(自东向西是坨子头、雷庄、卑家店。坨子头、雷庄车站在滦县境内,卑家店车站已是在唐山境内)。当时的开滦煤矿是由唐山、赵各庄、林西、马家沟、唐家庄五个矿组成的,卑家店车站的铁轨南边就是唐家庄煤矿,林西则在卑家店车站的西南边。

    据此可知,8月18日~22日的这三次战斗,是日军到滦县县城周边地区,与配合攻城的冀东抗联部队的作战。

    5、

    “八月二十四日 昌黎站附近与土匪交战(第七回战斗)、八月二十七日 昌黎东方约五百米的地方与抗战军发生战斗。(第八回战斗)、八月三十日石门站西方,与土匪发生交战”

    中方史料记载:

    “八月二十二日晚,将近万人的起义队伍,在张其羽、丁万有的率领下,向日伪盘踞的昌黎县城发起围攻,由于日伪凭城坚守,以后又开来铁甲车助战,因此,虽围城十数日,仍未能攻下县城。到九月,又被迫撤退了。”(见《滦东英烈》 )

    第三次战斗发生地“石门”,就在昌黎县附近,且是此前已是被起义军占领的:“19日,攻下了警务第三分局和新集、石门、犁湾河,大蒲河、裴家堡等分驻所,伪警察们纷纷败退,狼狈不堪地逃进了昌黎县城。”(见《昌黎革命英烈》 )

    据此可知,8月23日~30日的这三次战斗,这是日军援兵试图解围昌黎县城的作战。

    (待续,下文写日记中的1939年5月的战斗)

    通宝推:赫然,故园湾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或可称不辱使命

      经过艰苦谈判,终于拿下了日本老兵与八路军作战的原本日记 ---

      意料不到的是 --- 哈哈哈 ---

      不是一册

      而是五册!

      当然还有照片......

      当然,手写的日记,辨认起来很困难,但是......

      总之我们把它拿下了!!!

      • 家园 恭喜萨兄,其文物价值应该很高

        恭喜萨兄

        您如有空,可看下军事博物馆的这个网页: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馆藏一级品文物

        有20页、每页10件、共计200件一级品文物。

        您购买的日记、相片或可与以下文物相比其历史价值:

        94.日军使用的《掌中支那全图》

        年代:1943年7月(昭和18年)

        来源:高平捐献

        说明:该地图是我抗日武装于1942年在山东泰北缴获的。该地图册包括13幅地图,第一幅地图为支那全图,第二幅地图为河北省、山东省及陕西省,第三幅地图为内蒙古,第四幅地图为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第五幅地图为河南省及湖北省、第六幅地图为江西省及湖南省、第七幅地图为福建省、第八幅地图为广东省及广西省、第九幅地图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及西康省、第十幅地图为陕西省、甘肃省及青海省、第十一幅地图为新疆省,第十二幅地图为西藏,第十三幅地图为外蒙古。

        115.聂荣臻保存的百团大战时缴获的日本相册

        年代:1940年

        来源:聂荣臻捐赠

        说明:晋察冀边区部队在百团大战缴获的日军相册,由聂荣臻保存。

        110.晋察冀部队在解放张家口时缴获的《大东亚铁道案内图》

        年代:1945年

        来源:窦计锁捐献

        说明:该图册为晋察冀军区部队第一次解放张家口时所缴获。该图册由日本名所图绘社于昭和18年7月15日发行,著作权者兼发行者小山吉三。地图内详细标明了大东亚地区的铁道分布、沿途城镇、地势地形、矿产资源。

        53.侵华日军制造使用的细菌炸弹

          年代:抗日时期

          尺寸:长:67厘米,弹径:21.5厘米

          质地:瓷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85.王东明的工作日记本

        年代:1937至1942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组织部

        说明:该日记记载了我军抗日初期活动及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

        兄弟们想说的是:您可以入眼的都应该买回来。

        如果您觉得我们捐款不合适,可以告知军博文物征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恭喜,恭喜。等您回京
      • 家园 抱歉,几次周折终于拿下,请允许老萨疯一下
    • 家园 老胡,您这个认真让老萨真是佩服

      没有您的解读,这批资料我顶多只能摸索出十分之一二来。这个辛苦,读的朋友们会记住,老萨也会记住,而且会作为对自己的鞭策。

      • 家园 誓言为还原历史出一份力…成功地进行几次考证,是心中欢喜的

        期待着和萨兄继续一起努力。

        写日记的这个斋藤,部队的番号是——日军110师团108旅团140联队第3大队第3机枪中队

        和别的军史高手讨论有新的发现:

        这一个机枪中队得中队长是志水八三,这就是为什么日记中说是“志水队”。140联队征兵自鸟取县,于是其又称“鸟取综合联队”。萨兄可以看看是否可以在日本买到《鸟取综合联队史》,会有更多史料的发现。

        另是借地方询问一下:老余那边就已整理的稿件有什么见解?按什么模式迅速完成下面的稿件?

        • 家园 “鸟取综合联队”

          140联队征兵自鸟取县,于是其又称“鸟取综合联队”。萨兄可以看看是否可以在日本买到《鸟取综合联队史》,会有更多史料的发现。

          步兵第40联队,步兵第121联队,步兵第140联队,步兵第163联队皆出自鸟取,都称为“鸟取联队”,所谓“鸟取综合联队”应该不是独指步兵第140联队,而是把以上几个联队放在一起写。

          • 家园 多谢兄台指正,那《鸟取综合联队史》更有价值了

            121联队、163联队也都有有名的战事

            40联队……

            萨兄写过的《敢打一联队关东军的八路》有这样的一段:

            查到关东军主力二十五师团(九州部队)第四十鸟取联队联队长松浦诚之大佐1944年7月被召回国转入预备役。以日军习惯,只有犯了大错误,才会受到这样的待遇,这一条信息,与马家峪之战有无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期待买得到《鸟取综合联队史》

    • 家园 【唱和萨苏兄】敌人作证:中日史料对照下的大龙华歼灭战

      斋藤日记中1939年5月的战斗,其实从日军的视角佐证了河北敌后抗战的著名战斗——大龙华歼灭战的若干细节。

      1、

      “五月五日 在南大地附近与盘踞于此的八路军交战(第十九回战斗)”

      日军5月7日进占大龙华前,曾在南大地附近遭我军的小规模袭击。

      中方史料记载:

      “日军从易县向梁各庄、大龙华进兵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暴露过我军企图,只以曾支队(注: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游击三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曾雍雅)与日军周旋,但没有进行过激烈的战斗。日军对于八路军虽然不敢轻视,但因我主力不在大龙华一带,对于与之交战的游击队,日军还表示轻视和傲慢。”

      “日军向大龙华前进,只令曾雍雅游击支队抗击日军……”(见《大龙华战斗详报》,1938年5月28日,作者杨成武)

      开国少将,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骑兵营营长的马辉,他的回忆录《驰骋华北》(解放军出版社 1985年版)就“南大地附近”的战斗,有明确的记载:

      “在敌人从易县县城向大龙华村前进的路上,就曾遭到过我们派去的游击队的伏击。头一次是在小龙华村以东二里地的地方,距南大地不远。”

      曾雍雅在他的回忆文章《游击队显神通》(收入了《红旗飘飘》)中也以讲述战斗故事的形式回忆了这一次战斗。

      2、

      (1)“五月七日 袭击在大龙华的八路军,交战(第二十回战斗)”

      日军就是在这一天进占大龙华,《大龙华战斗详报》记载:

      日军“4月17日,驻易县城的日军突然向梁各庄前进……于5月7日占领大龙华”。

      (2)“五月十日木曾队一个中队与我配属分队深入攻击,直指大龙华,但那里并未发现敌踪。”

      日军于5月7日占领大龙华,此后“深入攻击,直指大龙华”的描述略有问题。实际上,这是日军占领大龙华后,向附近主动出击的情况。

      中方史料记载:

      “……易县城、梁各庄的日军向西占领大龙华并向金坡不断游击……”,“日军占领大龙华后又向金坡进击,仍是由曾支队与日军周旋;日军看曾支队力量薄弱,不加意防范。”(见《大龙华战斗详报》)

      3、

      “五月十一日 遭到第八路军袭击(第二十一回战斗)、五月十五日 同第八路军夜袭我宿营地大龙华(第二十二回战斗)”

      这是大龙华战斗前的两次小规模袭扰战斗

      曾雍雅在《游击队显神通》一文中,明确记叙了11日的战斗:

      “十一日晚,天气阴暗,疾风呼啸,阵阵的细雨纷飞。支队主力十一时许在大龙华周围对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大龙华战斗详报》记载:“曾支队袭击过二三次”。15日则应是第二次夜袭。

      4、

      (1)“五月十九日第八路军,如我们推测的再次前来夜袭。”

      其实“如我们推测的”这一句,充分显示了日军的判断失误,。

      《大龙华战斗详报》记载:

      “战斗一开始,日军以为又是曾支队袭扰来了……我主力一猛攻,出敌不意,日军猝不及防……”

      (2)“战斗持续到天亮,终于将敌军击退。”

      这个“击退”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大龙华战斗详报》记载:

      “经3小时激战,杀伤日军约50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晨,第1营部队撤出休息,以一部兵力与日军对峙。”

      “在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之际,木曾队一个不满员中队与我重机枪一个分队,携带联队炮一门,为求弹药补充并后送三名伤兵,开始向位于梁格庄古城的大队本部出发。此时的时间是晨七点十五分左右。”

      日军为什么主动离开大龙华?

      《大龙华战斗详报》记载:

      “上午8时,梁各庄日军出来增援,与我军在大红门一带发生激战。大龙华日军乘机突围,以求得与西援之日军会合。”

      “途中山势险恶,我军部队在谷间穿行,向大队本部靠拢。此时,八路军占据要点,似有封闭我进退路线的企图,不断向我军射击。”

      这是日军描述其被包围的经过。

      《大龙华战斗详报》记载:

      “当东逃之日军130余名进到小龙华附近时,第1团第2营突然由北向南出击,配合第1营一部将逃出的日军包围在小龙华附近的树林内。”

      5、

      “以下,因军事保密要求不允许继续写了。

      五月二十日当时的战况,在《朝日新闻》上得到报道。

      (第二十三回战斗)

      五月二十一日

      我分队包括自己在内X名,顺利回到梁格庄。”

      为什么这样略去了撤退路上的战斗?为什么又用“X名”表示“顺利回到梁格庄”的日军具体人数?“X名”究竟是多少呢?

      萨苏兄以诙谐讽刺的口气写道:“斋藤相册中的照片之二 – 为大龙华战斗中阵亡的日军官兵举行祭祀,或许揭示了军事机密的含义”。

      日军如此避讳,应就是从侧面佐证了我军的记载——

      《大龙华战斗详报》的“战斗结果”中记录了这一支日军的下场:

      “驻扎在大龙华的木曾中队及西陵警备队、炮兵一小队、工兵爆破班共约270名,在战斗中除逃出10余人外全部被我消灭”。

      如此看来的话,这个斋藤倒其实是大龙华战斗仅存的几个日军见证人之一了。

      通宝推:中关村88楼,故园湾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小子果然幸运呀
      • 家园 【原创】小羊乖乖,把门开开

        看胡兄此文,忽然发现某人的行踪,顿觉大得我心。

        谁?

        晋察冀第1军分区3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曾雍雅是也。

        在大龙华战斗中,他是率先和日军接火的 --

        “日军从易县向梁各庄、大龙华进兵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暴露过我军企图,只以曾支队与日军周旋,但没有进行过激烈的战斗。日军对于八路军虽然不敢轻视,但因我主力不在大龙华一带,对于与之交战的游击队,日军还表示轻视和傲慢。”

        “日军向大龙华前进,只令曾雍雅游击支队抗击日军……”(见《大龙华战斗详报》,1938年5月28日,作者杨成武)

        “日军占领大龙华后又向金坡进击,仍是由曾支队与日军周旋;日军看曾支队力量薄弱,不加意防范。”

        接着。。。接着就是八路的主力来了呗。

        但是,即便八路主力来了,还是有曾雍雅的事儿 -- ““战斗一开始,日军以为又是曾支队袭扰来了……我主力一猛攻,出敌不意,日军猝不及防……”“

        然后,就是大龙华歼灭战,八路军在冀东第一个漂亮的攻坚拔点作战。

        注意这个人出现以后的特点 -- 和他一交手,日军马上“表示轻视和傲慢“,“看曾支队力量薄弱,不加意防范。”

        曾雍雅何许人也?

        黄土岭大战中的“狼诱子“啊!

        辻村宪吉大佐遇到这个人,“表示轻视和傲慢““看曾支队力量薄弱,不加意防范。“,在雁宿崖被全歼,自己连大衣都丢了才跑出来。

        阿布规秀中将遇到这个人,“表示轻视和傲慢““看曾支队力量薄弱,不加意防范。“,在黄土岭被击毙,“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这回大龙华,又是他干的好事,曾雍雅一出现,日本兵马上“表示轻视和傲慢“,“看曾支队力量薄弱,不加意防范。“

        此人还被怀疑和马家峪钓上来一个联队关东军,大打日本肉包子的事件有关 -- 因为那正是老曾刚到冀东的时候,而那支日军一碰上八路的狼诱子,马上“表示轻视和傲慢“,“不加意防范。“居然架起枪来唱歌,等着八路来打。

        写到这儿,我都替皇军伤心 -- 咋好好的中将大佐,一碰上这个姓曾的眼睛就长到脑瓜顶儿上去了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狼诱子将军曾雍雅

        “狼诱子“,华北土话,指的是打狼的时候装诱饵的活计。曾雍雅的战斗风格,据说是这个样子的 -- 动作飘忽,行踪不定,忽而堵击,忽而后撤,既巧妙地缠住敌人,又不硬抗,使日军无法摆脱,无法求战。既被折腾得暴跳如雷,又因为对方没有战斗力而变得骄狂不堪。

        然后,每次都被打得鼻青脸肿。

        曾雍雅这狼诱子,也快做成职业的了。

        有趣的是1949年白崇禧长官在湖南想钓林彪司令的鱼,摆了一个口袋阵,结果费了好大心思也没捞着啥便宜。原因呢?看看老林的先锋官就明白了 -- 136师师长曾雍雅也。

        作窃之家,焉有被窃之理?

        曾雍雅,据说也是开国少将,相貌堂堂,老家是江西于都,有名的出老实人,仗义人的地方。可兄弟怎么总觉得这位少将的脸后面还有一张面孔,酷似拿糖糖给小姑娘的怪大叔呢?

        当然,曾大叔不曾听说骗过小姑娘,骗的,都是大日本皇军。

        我想,这位将军晚年哄孩子,大概每天都会唱儿歌 -- 小羊乖乖,把门开开“。

        人,当一次狼诱子已经很希奇.

        更希奇的一辈子当狼诱子,只让人家上当,自己从不吃亏。

        曾雍雅,一个职业狼诱子,我想,他要是晚生几十年,那,春节晚会就没刘谦啥事儿了。

        [完]

        • 家园 TG的“狼诱子”在湖南黄土岭遇上白崇禧的“狼诱子”之后…

          有趣的是1949年白崇禧长官在湖南想钓林彪司令的鱼,摆了一个口袋阵,结果费了好大心思也没捞着啥便宜。原因呢?看看老林的先锋官就明白了 -- 136师师长曾雍雅也。

          白崇禧以主力设伏,试图一举打掉曾雍雅的一个师,但激战之后仅仅损失300人。白崇禧投入这样的兵力和精力“摆了一个口袋”阵,却远远没达到作战目的,确实是“费了好大心思也没捞着啥便宜”。

          《解放战争全记录 第5卷 风卷残云》(四川出版社99年版)有这样的几段:

          白崇禧把反击的第一个目标选择在接近衡阳东北的林彪第46军第136师。

          8日夜,该军第136师进至黄土岭地区。白崇禧当即令其第48军先以一部诱敌深入,尔后再以主力两个师向北猛插,包抄吃掉这支共军……

          陷入敌军重围的第136师,又一次显示了遇险不惊,刺刀见红的顽强战斗作风。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的6次冲锋……

          这时,右翼第407团报告:正面敌人火力减弱,是否乘势打过去?师长曾雍雅回答:“坚守阵地,敌人是在用诱兵之计。” (“作窃之家,焉有被窃之理?”

          ……从根本上说是该师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逼退了敌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