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apex123

共:💬26 🌺7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我才参加工作那几年,愤青们喜欢的是摇滚,当不羁的何勇在香港红磡喊出姑娘漂亮时,市俗的香港市民也忘记矜持同北京的顽主一样疯狂了,岁月如水,转瞬之间,那个强调个性追求精神的时代留在记忆里象一块红布。

    其实在当时的摇滚乐手中,我挺喜欢唐朝这个乐队,特别是梦回唐朝这首歌时时让我回忆,然而今宵酒醒无梦,我却想回到宋

    那个伟大而又可悲的朝代。

    提到宋,很多人并不喜欢,宋的柔弱导致她一再受异族蹂躏,靖康之耻让骄傲的汉人遭受的极大的凌辱,宋徽宗后,南宋地狭人少,人丁从4.67kw减到高宗时1.68kw,那个朝代是让后人遗憾。然而,宋确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导言中所说:“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 家园 【原创】九州生气恃风雪,万马齐喑究可哀-评宋的灭亡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 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 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据史料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赵宋终结,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也随之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以后看这也不是最后一次。

      华夏文明自夏商周始,在宋以前,中原王朝从未被完全灭亡中断过,对草原的游牧民族而言,中原文化虽称平和但又极具韧性且难以征服,这个即使在其内乱衰弱时也显此本色。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然宋以富甲天下的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竟一亡于金再亡于蒙,当然在宋以前也不是没有危殆的时候,如秦末天下大乱,高祖起于布衣才登大位时也曾困于白登之围,差点将1600年后的土木之变提前上演,更勿论“牛继马后”,前秦陈雄兵百万于肥水,东晋几成必亡之势。我们注意到晋与宋是具有某种共通性的两个王朝。东晋出现过北府劲兵,其代表人物刘牢之以5K击5W破前秦于淮南,南宋的岳家军在岳飞带领下也以3K破10W金军取得朱仙镇大捷。可随后的历史走向却完全迥异。前秦随后在肥水大败并最终崩溃,岳飞却被72道金牌招回并被众所周知的“莫须有”做掉。最终南宋再无出现类似刘裕、檀道济一样杰出武将,灭于蒙元也其宜也。现在有一种观点好象是岳飞也有责任,因为其他不懂政治,数次触及高宗的逆鳞并导致其悲剧性的结局有其自身原因。我认为这是一种殊为可恶的论调,做事者必弱于做人,做人者必短于任事,东晋的刘牢之同样不懂政治,其出名的“一人三反”可谓典型表现,但他并未在其功业可成,大事可为时就被疑之、杀之,而南宋高宗、秦侩所为就好比人体得了白血病一样,自己就丧失白血球的防御功能,最终无法阻止外敌的入侵,顺便说一句,三百七十多年后,明王朝也的了同样的绝症,将其当时的国之柱石袁宗焕杀掉最终亡于外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宋一代,修文偃武,其君主对儒士文人的宽厚决非后世如明清可比,这是宋在中国历史上较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宋朝的宰相,从太宗开始一改前朝惯例,其朝仪序列列在亲王之上,文官之首宰相的朝仪序列反映了国家名器之尊崇,实谓至关重要。大致变化过程是:汉初,宰相向皇帝敬礼,皇帝必须还礼;唐朝时,曾经专门讨论过宰相路遇亲王的礼仪;明朝时,公侯大臣见亲王必须俯首拜谒,不得钧礼;满清时,宰相也成了动辄五体投地的奴才,别说皇帝,见了皇子也得磕头。宋与后世某些君主纵容、怂恿奸猾小吏欺负宰相、不把宰相当人对待、不择手段以维护自己权威的做法相比,其实是更接近现代政治体制的某些精髓。

      处于如此大环境下,宋之文人政治家大多文章道德天下,封相居胥位尊,为时人所崇。在宋灿若星辰的文人政治家中,王安石可谓十分璀璨的一颗。古语曰:有非常之人而后必有非常之事,青少年时期的王安石就特别喜好读书,而且他的智商很高,过目不忘,是个神童。在17岁前后他就立志要做契和稷、实现尧舜的理想。王安石的家境并不好,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是供养全家十几口人还是相当困难,他早年也要自己去山上挖野菜,这些经历对他特立独行、敢作敢为的个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公元1042年,22岁的王安石从南京一举考中进士高第,名列第四。按照大宋朝的规定,凡是进士高第者,为官三年后,即可担任清要之职,到皇帝身边做机要秘书,得以快速升迁,甚至可成为宰相。这被称为是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王安石25岁时就具备了入馆的资格,相当罕见,可他却上书辞谢,主动要求到一个边远小县去做县令。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从22岁中进士开始,直到46岁位居显宦推行变法,二十多年间他多次谢绝朝廷调其入京的美意,而留在地方官任上。并且他在每个任官的地方,都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于是,这一次次的谢绝成为他一生最大的谜团,整个帝国上下,从皇帝到百官,无人不渴望见识一下他的真面目。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生活中的他却是极度不修边幅,还常常做出稀奇古怪的举动。不过王安石这方面的特点反倒大大增加了他的传奇魅力,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高人。 俗话说:时世造英雄,北宋国家经济号称繁荣,以宋英宗治平二年为例,这一年宋朝岁入即达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之巨,但当时国家的冗官冗员却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官费、军费等支出高达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已经是入不敷出了,更不惶论王朝多年承平,经济高度发达导致官僚权势阶层大肆进行土地兼并使下民破产,故造成各地农民暴动为盗之势愈演愈烈,1068年,20岁即位的宋神宗颇思励精图治,有所作为,面对接班时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此君一上台就想到重用“安石不出,如天下苍生何”尚隐居不出王安石,起用其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三司制置条例司,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熙宁三年(1070)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由于新法贯策“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国家理财原则,强烈触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故导致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势力强烈反弹,1074年,神宗终于在曹后、高后再次流涕,哭诉“安石乱天下”的情况下,罢王安石相,改知江宁府,使变法遭受挫折。然而在政治上神宗还是勉力维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守旧势力以为时事将有大变。神宗却明确下诏说明新法“间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当。士大夫其务奉承之,以称朕意。无或狃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罚而不赦”。并于1075年将王安石再次复相,,但随着守旧派势力的增强,变法派内部意见的分歧,神宗对王安石专用信任的程度大大降低,“王安石再相,上意颇厌之,事多不从”,变法不能推进。熙宁九年(1076年),天上出现彗星,守旧派又以“天变”对变法提出非议,神宗更加动摇。他对王安石说:“闻民间殊苦新法”。十月,王安石不得不复求罢相,出判江宁府。 这次临川先生永远的离开了北宋政治舞台中心,同时留下了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安石变法是一次伟大的政治革新运动,1000 年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巨大历史意义,后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世界上对王安石进行积极评价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对王安石变法对当代的启示意义给予全面评价。在任美国农业部长的华莱士看来,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同样面临的问题;1930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华莱士仿照王安石的青苗法,在美国建立常平仓(中国古代储备粮荒平抑粮价的政府粮仓),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的物资和粮食食品,免费发给城市人民,不但解决了粮荒问题 ,还保证了粮食物资价格的稳定,为美国度过经济大萧条起了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讲,是王安石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然而王安石本人的思想道德修为虽无可指责,他的政治思想却不为当时的精英所接受,更可悲他的变法更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在新旧两派的争夺中,变法已丧失其最初的政治诉求,而成为政治倾轧的工具,四十一年后,北宋富国强兵的梦想破灭,亡于经济及社会文明远远低于自身的女真蛮族之手。

    • 家园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大抵开国之君,气势往往恢弘壮阔,不乏文治武功。赵匡胤出生于后周军人家庭,自幼 深受军营文化熏陶,豁达自信,武艺高强 为柴荣所重,并因拥立世宗 ,成为皇帝亲军的最高统领,掌握后周军权。太祖平时深自接纳,同杨光信、石守信等十位 禁军中的中高级将领结为兄弟,在军中深孚众望,当柴荣死后,其子柴训年方七岁,出现主幼国疑的微妙局面,960年正月,赵匡胤称契丹入侵,带兵出征,于途中为军士拥立为帝在陈桥黄袍加身,立国为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这种场景在五代似乎司空见惯,骄兵捍将寻机擅作拥立以前也多次发生,太祖此时却深具政治洞察力,在帝位稳固后,同智囊赵普的一起策划,将当初扶其上位的结义兄弟纷纷解除兵权,同时以重金高位加以笼络,保持局势稳定将半个世纪以来政治危机削饵于无形,赵匡胤本人虽为军将出身,却酷爱读书,同时宽厚爱人,定下了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其在位期间将唐末至今的残暴桀乱的社会风气逐渐加以扭转。太祖的政治军事能力在宋帝中首屈一指,面对北面契丹的威胁,北宋统治者制定了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军事策略,这是一个如当初隆中对一样高明的战略规划,遥想太祖与赵普君臣之间当年一定对此构想的实现充满兴奋和期待,他们按计划先后将南汉、后蜀、南唐纳入北宋版图,对投降归顺的割据政权君主包括大家熟知的南唐后主李煜在太祖掌权期间皆得优容,按此趋势最终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举改变自后晋石敬瑭以来的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颓势也指日可待。然而太祖在继承人的确定问题上犯了一个开国者通常易犯的错误,如果认为太祖个性豪爽大度囿于亲情丧失了对已手掌实权的兄弟的警惕似乎太过简单,然而在事发前他确实将赵普罢相让其出任地方官员,原因是后者曾提请他对赵光义的采取果断措施,作为补偿,赵光义进封晋王,亲王为京尹隐然已有继承人地位,可是在失去了由自己首席心腹智囊掌相权制衡的情况下,就在此年于斧声烛影中盛年蹊跷暴卒,千百年史学家一直在怀疑却无法坐实这个猜测:赵匡胤被其弟赵光义所谋害,这次事件对赵匡胤本人是悲剧,对中原汉人何尝不是巨大的损失呢?宋太宗上台后,在重文轻武上走的更远,他不但将太祖定下的对方镇采取剥夺其权(夺权)、制其钱谷(收财)、收其精兵(弱兵)的政策加以强化,而且一反太祖虽用文臣知州,但边境州郡一般仍用武将的原则,由文臣出任驻泊一方督帅渐成惯例,宋军战力从此下降,缺乏卫青、李靖一样的开边拓地的英雄,然而这绝非说明中原汉人缺乏军事天才,有宋一代出现的卓异的军事将帅如狄青、岳飞皆为行伍出生,然而终受皇帝猜疑而死,其与发轫于太宗的制定的文臣统兵,以文制武的措施不无关系吧!凭心而论,流血的皇冠让人无法过多指责宋太宗,号称明君的唐太宗与宋太宗不无相似之处,皆夺兄位而称帝,但李世民为君后善用李靖打败突厥终成一代雄主,赵光义为君后却仓促间发起雍熙北征最终大败,李土恭以为自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一死,“而天下不能混一矣”!此诚为后人一叹。

      • 家园 人家出了不世出的英雄

        宋朝出了不世出的蠢材

        为宋朝辩护的最常见的论调就是辽、金多么强大,辽、金比突厥、匈奴如何?

        好像还有一个论调,宋朝对外战胜胜率最高...,都不知从何说起

        • 家园 你这话就不对了。

          辽、金恐怕真的是比突厥、匈奴强大很多。

          突厥、匈奴都还是纯粹的游牧民族,辽、金可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了,它们吸收了汉文化,已经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帝国了,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论组织能力、论动员能力、论经济实力、论技术能力,我想不出那点突厥、匈奴会比辽、金强。

        • 家园 突厥?就那个东突厥残部还真不知道有什么跟辽金比的

          李靖率六道行军总管10多万人攻灭的那个“东突厥”,最后不过只收降了男女老幼10多万口

          那宋代收复河湟时征服的“吐蕃”,还收降了30万帐150余万口,是不是就等于打败了那个从大唐手里四夺安西的那个吐蕃帝国?

        • 家园 那您认为辽、金比突厥、匈奴如何?
        • 家园 北宋最蠢的表现就是把李纲这些抵抗派贬走

          然后重用像郭京一样的“能人”。开封守军加民兵当时将近二十万人,几乎是不战而被攻陷,翻遍世界历史估计也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了。

          • 家园 所以叫靖康之耻

            野战打不过金军并不奇怪,毕竟当时金军确实是精锐之师。

            但是守城都守不住就是彻底的耻辱了。古代攻城手段有限,特别是开封这种坚固的大城市是极难攻取的。

            • 家园 还有一个原因

              开封是首都,只要守得住,各地救兵绝对会源源不断过来,不会像太原那样成为孤城,可结果是连用部分兵力死拼,让皇帝突围到江南的想法都没有,实在让人汗颜。

              • 家园 援兵恐怕倒是等不来了……

                宋朝军队虽多,战斗力较强的只有两支——前期在河北和辽国对峙的河北军,后期在陕西和西夏对峙的西军。

                金人崛起时,澶渊之盟后长期和平,河北军已经不堪战了,只有西军可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西军统帅种师道率军来援,是金军撤退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东京保卫战,金军吸取前次失败教训,在西面占领了潼关,切断西军入援通道;救援太原的西军,因为指挥不统一,也被金军各个击破。所以,当时宋朝虽然国土广大,但能与金军野战的主力却没有了。

                • 家园 唉,关键还是中央一心讲和

                  让周边救援的军队和守军军心涣散,否则20万守军哪怕是野战也不至于这么窝囊的被俘虏啊。后来明朝的北京救援战打的比这好多了。

      • 家园 高天流云说的有道理

        《如果这是宋史》里面的说法我觉得有道理:

        赵光义本人不是军事出身,北伐又大败,所以他本人缺乏对武将统御力的自信,不得不依赖文人

        • 家园 宋太宗不是军事出身?高天流云还真是一贯讲笑话~

          供奉官都知——殿前都虞侯,防御使——大内点检,节度使

          这不是武官,难道还是文官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