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永别了,上海话 -- Davi

共:💬72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广东话和上海话,当然不用悲观,前者具有广泛的人口和地域基础

        同时两者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且与上海话不同,广东话其实属于官话。但很多其他方言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北方方言中比较特殊的晋方言,由于经济地位的没落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差,现在就处于被人为歧视的境地。晋方言听起来的确比较难懂,但是不应该歧视。

      • 家园 同感

        同感,沪语普及程度其实还算过得去,除了年轻一点的学生,尚未接触社会,思考和说话的方式是普通话基础。

        我听到一个真实的笑话,在传媒极度发达的今天,沪上有一位60-70岁的本地老婆婆,基本说不了普通话,也很难听得懂孙女的普通话。而她说的基本属于本地话。这个也属于例外中的例外了。本地好像指的是浦东沿江地区,包括浦江的上下游。而川沙一带就不是了,我也搞不清楚。

        所谓精致的沪语,需要文化积累的,这个基础被破坏的比较严重。那天文学艺术中心重归上海才有可能。我很同意电脑巨子王安的观点,心算乘法用那种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母语。而我是用沪语的,那很沮丧的结果是,严格意义上普通话不是我的母语。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要是上海人(非播音员级)说普通话,我总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出来,“恩,此君乃上海人氏”。

        在日常会话中,我第一选择用沪语交流。如果遇到听不懂的朋友,才改用普通话,这样节奏好像要慢一点。

        • 同感
          家园 也同感

          上次和一个阿拉伯教授,一个俄罗斯同学一起监考,收完卷子每人分了一摞数数目,我当然是用上海话在那里一五一十,没想到那两位也是用的母语在数数。要知道他们都来了二十多年了,尤其是那个俄罗斯人,过来的时候才十来岁。

          生活中我也是优先用上海话的,普通话听是没问题,说起来总觉得表达不如上海话顺畅。

          一种方言如果灭绝,我没觉得有什么可惜。要是全世界只用一种语言的话,我们能省下多少时间干点别的啊!但我想,上海话在我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灭绝的,甚至连式微也难说。当初我那些表弟表妹们都被老师胁迫在家也只说普通话,后来毕业了,改口说上海话也利索着呢,这么多年一点没耽误。

      • 家园 央视春节联欢上没上海话,不公平!

        老用那拿鸡巴走路的老汉那伙的方言,好像中国都是北方风味,而且那伙人的格调也高不到那去.

        • 家园 尤其讨厌巩汉林......

          还有就是那帮明明是北方人,偏偏要模仿南方口音的小品演员,对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极尽嘲讽之能事,说道底就是一种文化歧视。看着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春节联欢晚会我是不会看的。

      • 家园 说得是,我这纯种绍兴人,绍兴话不会,上海话到是说得不错呢

        我爸妈也不会了。。。。。。。。。。。。。。。。。

        不过倒是学会了重庆四川话(我已经不会四川话了,听还听得懂)

        而且我们外语老师专讲上海话。。。。。。。。。。。。。

      • 家园 确实如此

        很多12-20左右的朋友都是开口很标准的上海话,但很多5岁以下的小孩子都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感觉上海话最大的优点都集中在了滑稽戏和独角戏里。可惜后来者没有杨华生、姚周那样的天分。

        这就像天津话给我的感觉一样,那就是一旦和曲艺结合起来,就威力无穷了!!!

        顺便BS一下上海的本地电视台,那么多滑稽戏和独角戏的节目,居然都不肯拿出来播放,或做成光盘出售,郁闷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