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通货膨胀 -- MRandson

共:💬129 🌺7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通货膨胀

    说到通胀,首先要说通胀的起因。通胀的起因直观看很简单,就是钱相对商品太多了。

    金属货币时期是不容易发生通胀的。因为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铜,都有内在的价值,开采它们都需要付出劳动。以黄金和小麦为例:正常年景收获一吨小麦付出的劳动,等于开采一盎司黄金的劳动,那么一吨小麦的价格就是一盎司黄金。如果小麦价格过高,那么矿工就改行种小麦;如果黄金价格过高,那么农民就改行开采黄金。此外,金属货币与金属制品之间也存在动态调节。以铜钱和铜制品为例:如果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偏多,就会有一部分铜钱变成铜制品,比如镜子;如果铜钱偏少,就会有一部分铜制品被私铸成铜钱。由于这种动态平衡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所以金属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开采、冶炼工艺有突飞猛进的进展,使金属制品的提炼变得相对容易。

    纸币时期就不一样了。纸币本身无价值。纸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流通过程。或者说,取决于买者和卖者的博弈过程。

    某甲和某乙都想获得某丙的商品,谁出价高谁优先获得。某甲和某乙都想出售自己的商品给某丙,谁卖价低谁的产品优先出售。于是,这就产生了一种货币和商品数量对比的博弈。如果某甲和某乙手中的货币较多,那么这种博弈自然相对某丙有利,某丙就可以在某甲和某乙争相出价中,提高自己商品的售价。反之亦然。如果某甲手中有一百元,某乙有二百元,那么这件商品很可能在略高于一百元的价位成交。如果某甲手中有二百元,某乙有四百元,那么这件商品的价位必然升到略高于二百元。流通中的货币增加,物价上涨。

    货币流通的速度,同样影响物价。某甲手中的工资,可以逐步花出去,也可以拿到工资就去商店,把工资全部变现为一个月的消费品。某乙作为店主,销售了商品,获得货币,原先需要在一个月内回来的货款,现在一周之内就回来了。剩下的三个星期,某乙手中的货币没有任何流通任务。这些货币不会闲置,而会继续进入流通。现有流通速度是原先的四倍,无形之中,相当于社会上的货币增加到原先的四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物价也会上涨。

    经济学中的费雪方程(MV=PT),说的就是物价和货币总量、货币流毒速度以及商品总量的关系。方程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胀与短缺经济有关,只要社会存在剩余产能,就不会发生通胀。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一边是产能过剩,大量机器闲置、大批人口失业,一边是物价上涨,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常见的经济现象,俗名滞胀。所以,如果有大量闲置产能,商品价格就不会上涨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滞胀现象。

    通胀并不见得与短缺有必然的联系。费雪公式里面只要货币流动速度较快,流通货币总量增加,物价就会上升。对应的,生产会不会增加弥补物价上升呢?在一定程度上,温和通胀时期,这种情况会出现。

    但是,如果大家都对物价表示怀疑的时候,就不好说了。比如某甲开工厂,产品售出以后,三个月回款。如果在这三个月之内,原料上涨到他不能继续维持原有生产规模的时候,他还会出售产品吗?或者出售以后,他还能继续顺利生产吗?这样的情况下,他会怎么选择?某甲十有八九不会继续向下游供货,而是等物价稳定以后再说,然后去银行提现囤积充足的原料。如果都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就是仓库堆满货物,下游商品奇缺,价格飞涨。这时,某甲会怎么处理?某甲会继续按住手中的存货,同时努力囤积上游原料。即使某甲不这么做也没关系,他的同行都在这么做。还没等他囤积到足够原料的时候,上游自身也开始囤积了,不向下游供货。这时某甲还想要原料,怎么办?某甲只有提供产品和上游易货交易。这时,货币就失灵了。货币逐步退出经济循环。

    随着物价上涨,消费者会尽快把手中的货币变现成还能买得到的商品。货币到手,马上就花出去。如果大家预期到月底的物价会有大幅度上涨,大家的反应就是尽量在月初购买一个月的生活必需品。大家上午开工资,领到工资就全部请假,去置办一个月的生活必需品。此外,大家会把手中的存款,变成各种便于长期保存的商品或者生活必需品。如果某甲是职员,他领到工资并不去购买商品,那会怎样呢?可能性之一,他购买商品的时候,物价已经上涨了。可能性之二,他购买商品的时候,已经买不到任何东西了。在大家都购买的情况下,谁不买,谁吃亏。

    随着物价上涨,货币逐步退出经济循环,导致货币的流通范围缩小,流通速度加快,物价会更加迅猛地上涨。如此便形成物价上涨不断加速的循环,物价上涨刺激更快的物价上涨。

    温和通胀进化到恶性通胀的标准,或者说货币退出商品循环的标准,就是一般回款期间物价上涨的幅度和利润之间的衡量关系。如果回款期间物价上涨超过多数企业的利润,就很危险了。

    垄断情况下,出现通胀危机的门槛更低。自由竞争条件下,企业彼此之间的利润相差不大。垄断条件下,普通企业的利润更低,许多都是在微利经营。通货膨胀的程度一旦超过他们利润幅度,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停产,要么囤积。垄断企业本身对扩张生产也没有兴趣。多数情况下,垄断企业乐于故意搞一些供应缺口,然后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国家怎么说,老百姓怎么骂,也不妨碍它们故意闲置一部分产能或者囤积一部分产品然后涨价。有1亿吨的产能,社会总需求9000万吨,故意闲置1500万吨产能,或者廉价出口海外,只供应市场8500万吨。其他企业想生产,就开足马力,供应社会1亿吨,让外来户赔死。或者直接给上面打报告,这个行业产能过剩,需要压缩产能,不然如何如何浪费云云。其他同行直接被弄死。还可以控制原料,国内的原料垄断企业全部控制,国外的原料必须通过垄断企业进口。这就好办了。同行有2000万吨的产能,就给他们200万吨的原料,让他们直接饿死。产量多少对垄断企业无意义,它们追求的是利润。垄断产品涨价,其他产品一连串涨价。

    此外,如果上游供货商,是垄断企业的话,完全可能囤积自己的产品,要下游生产商提前预付货款。要么预付货款,要么就没有。真正提货的时候,则可能按照张家以后的价格结算。比如,45000订货15吨,到提货的时候,则很可能只给10吨,理由很简单,涨价了。愿意要就要,不要有的是人要。如果下游销售企业是垄断企业的话,也完全可以拖欠上游生产企业的货款。原先是三个月结清,现在是半年。通货膨胀时期,拖欠货款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账面上还是原先的货币,但是购买力已经大打折扣了。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有的是同行要卖。上、下游企业从中间生产环节获得免费资金以后,也不会闲着,而会滚动囤积。倒霉的是中间的企业,资金链紧张,还要承受进货价格上涨,销售价格下跌(销售价格虽然上涨,但是到手的货币以及大打不值钱,扣除新一轮进货以后,所剩无几,甚至亏本)的双重挤压。由于很多中、小企业都会倒掉,于是商品供应更加减少。

    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这个门槛也比较低。只要囤积的利润高于银行贷款利息的话,就可以考虑利用银行贷款搞囤积自己的产品或者上游的原料。显然,利率越低,越有利于囤积。到期以后,抛售商品,偿还贷款,超出的部分就是利润。如果是负利率的话,如果是负利率的话,囤积商品的成本是负的,或者说,这个时候谁能弄到贷款和紧俏物资,谁就是稳赚了。如果仅仅收缩准备金,那么对没有关系的企业囤积影响很大,对有关系的企业则没有影响,这些企业继续发财。这时,整个经济站在恶性通胀的门槛上,任何一点恐慌,或者供应不足(比如农产品受天气原因减产),都可能推动惊人的通胀。

    有人认为只要控制了销售价格就可以控制物价,但是企业可以停产甚至减产吧?这个权力企业总是有的。一面进原料,一面设备检修,这样的事情,可是现实中的例子。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周期,行政权力不好控制。这个价格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企业干脆不生产了。如果停产的是小企业也就罢了,如果停产的是控制总产品20%-30%的大企业,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价格迅猛上升。

    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打击囤积,不需要加息就可以抑制物价上涨。问题是,企业有多少原料和存货算囤积?如果有的企业囤积,有的不囤积,那么不囤积的企业低价卖产品,高价买原料不就要吃亏了吗?打击囤积行为能做到大公无私吗?小蒋在上海搞过,最终以闹剧收场。许多搞涨价的都是老虎,不是苍蝇。

    苹果价格越高,越不出售苹果。从果农、供货到批发,全部囤积。这种现象就在身边。打击囤积,能到农民家里去抄苹果吗?那不真成了抢粮了吗?再说,各种生产资料都涨价,农民囤积点苹果,减少点损失,最多弄点小钱而已。

    现在住房和土地不也出现这种情况吗?利用银行利率低,不断大量吃进土地,然后长期囤积土地或者房产。企业就是不开发,行政能怎么样?或者即使开发,也慢悠悠的,行政命令能怎样?下游房产涨得越厉害,上游越有动力囤积土地。

    无论是生产凋敝还是囤货,下游供应都会减少。反过来,下游供应减少,刺激物价上涨,加剧囤积或凋敝。

    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就会产生物价越上涨,商品越紧缺的现象,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供需曲线并不总是好使的,所谓市场自己调节有一个限度。一旦超出这个限度,什么理论上不应该出现的事情都可能出现。学者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普通人应该知道世界是复杂的,只有追求利润是不变的。市场经济一旦出现同向运动,最终往往以崩溃告终。而同向运动是很可能出现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市场参与者经常面临的囚徒博弈,就能理解为什么多数企业同时采取对整体不利的疯狂的同向运动。

    所有企业都囤积,最终陷入通胀,崩溃为止。但是,企业间囚徒博弈,甲不搞,乙搞。最终,大家联手把物价推上悬崖。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大家对货币丧失信心是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都具备,物价就要失控。物价一旦失控,货币就有可能逐步退出经济循环。货币退出经济循环以后,商品交易退回到易货交易的时代,生产必然遭受重大打击。对于这种现象,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听之任之。必然采取收紧银根的政策。加息、收紧准备金或者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一片萧条。如果这一步不灵,就只有考虑发行新钞,重新树立货币信心了。

    不论是物价上升到极限货币退出经济循环导致萧条,还是央行主动收缩导致萧条,最终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无论是收缩银根,还是发行新钞,都是指标的办法。治本则需要控制赤字和信贷规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赤字和信贷规模,通胀就会反复袭击经济。

    国民党亡于通胀,魏玛共和国也是,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例举了。手中掌握印钞机是很爽的一件事,不过,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如果不能自我约束,就要会惹大麻烦。

    通宝推:胡嘻嘻,乡间小径,抱朴仙人,篱落呼灯,AllenKid,大漠孤烟远,踢细胞,mopfish,风中笑,彬格莱,葡萄,大神盘古,李寒秋,
    • 家园 所谓的利益集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特殊利益集团

      http://news.163.com/11/0214/01/6SQK4HQQ00014AED.html

      商报讯 (记者 郭奕涵)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篇名为《垄断企业也有五毛党》的博文将国内石油巨头中石化推上了风口浪尖。因被曝组织网络宣传员假借普通网民身份宣传“涨价合理”,中石化遭到了广大网民的炮轰和业界的强烈质疑。

      “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国际油价变化情况,当前成品油价格已到了上调窗口期,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为给成品油价格上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办公厅、思想政治工作部、股份公司财务部、石化报社研究决定于2011年2月1日-11日,组织网络宣传员围绕成品油价格调整开展优秀网络博文评比活动……”这是中石化《关于举办优秀网络博文评比的通知》的开篇语。2月10日,网友孙海峰(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发布微博将这份文件公诸于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石化的通知要求里,网络宣传员以中石化以外的网民身份,围绕“1月2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符合上调条件;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能按机制调整,国内炼油企业又将陷入巨额亏损”等口径进行创作和发帖,渲染涨价氛围的目的不言而喻。通知还强调,会由公司评选出20篇优秀博文进行奖励。

    • 家园 这个例子举的不好

      re:如果小麦价格过高,那么矿工就改行种小麦;如果黄金价格过高,那么农民就改行开采黄金。

      --------------------

      黄金不是想开就可以开的;有一个资源约束的问题。小麦也不是想种就可以种的,有一个土地约束的问题。

      外行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纸币发行数量可以跟生产力匹配。比方说一亩地产1000斤大米,有1000元钱,1元钱可以买1斤大米。

      如果今年大米产量提高10%,那么多发行100元的纸币,物价还是不会上涨。1斤大米任然是1元钱。用金属货币,必然带来通货紧缩。

    • 家园 应该说没有联系实际情况

      国民党亡于通胀,因为在打仗

      魏玛共和国亡于通胀,因为在赔款

      现在一没有战争二没有外债,正处于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

      然后你这种情况都是可以控制的

      总的来说没事。只是生活在中国是默认选择了Hard模式,打不通关的人是会很多的

    • 家园 inflate or die

      走上全球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曾经不能一起富,后来不能一起住,现在不能一起吃,如果不以一起死来威胁,何能找出路。

    • 家园 发给我老婆看了,透彻
    • 家园 中关村十年规划 2020年收入达10万亿

      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十年规划 2020年收入达10万亿

      按照新闻中的说法,2010年中关村收入为1.5万亿,需要的年均增长率=((10/1.5)^0.1-1)=20.89%。要想达到这个收入增长速度,中关村的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至少不能低于20.89%。如果全国的名义GDP以这个年均速度哪怕八折—16%增长的话,也会达到175万亿元人民币。只是不知道到时100元人民币还能买几斤米。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过有个地方我很好奇,北京2010年GDP不过1.38万亿,中关村的收入是如何达到1.5万亿的?

    • 家园 北方多地旱情加剧 山东干旱等级或达千年一遇

      截至10日下午,山东旱区大部分地区降雪已停止。

        山东省气象局透露,从9日下午开始,山东38个县市出现降雪过程,其中包括受旱较为严重的菏泽、济宁、枣庄等市。截至10日下午,大部分地区降雪已经停止,只有济宁市个别地区降雪仍在继续。山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冯建设表示,由于此次降雪范围和降雪量都较小,难以缓解当前严峻的旱情。

        自从去年9月23日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近140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分析显示,如果到2月底仍然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市将达到500年一遇;如果到3月底山东仍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等级或将达到千年一遇。

        山西旱情持续加剧

        10日召开的山西省抗旱工作会议透露,山西长达百天未出现有效降水,干旱持续发展加剧。

        山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贾竑骥称,去年11月至今,3个月累计平均降水量仅2.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九成。受旱面积已达到2478万亩。

        贾竑骥说,这两天普降小雪,但对缓解旱情作用不大。气象部门预测,近期山西不会出现降水过程,旱情将持续,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部分利用小水、旱井解决饮水问题的村庄有近50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北部待播地缺墒面积已达1810万亩,如降水持续偏少,玉米等粮食作物将难以适时播种,全年粮食生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饮水问题人口还会增加。

      持续100多天无降雨的河南省,从2月9日开始,全省大部地区迎来新年后第一场雪,局部地区出现大雪。但有关专家表示,由于降水量不大,仍难缓解麦区旱情。9日至10日,豫北和豫东等地干部仍在积极组织村民抗旱浇地。

      10日上午,记者在原阳县桥北乡马井村看到,当地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在雪地里浇灌麦田。马井村党委书记马建升告诉记者,"虽然下点儿雪,它不能解决旱情问题,因而化肥用不上,所以还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把全村的两千多亩小麦再浇一遍。"

      "这一段干旱时间太长,都几个月没有下雨雪了,麦也黄了,地也崩缝了,现在我们村干部正在组织村民继续抗旱浇麦,雪太小,不浇不中"村民尚广福说。

      据河南省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平均降水量5.5毫米,最大降水量23.0毫米,为缓解旱情、促进小麦生长、降低林区火险等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久旱的冬小麦来说,缓解旱情作用不大。

      正在组织当地村民浇地的原阳县桥北乡党委书记韩卫军对记者说,这个乡共播种冬小麦4万多亩,过节以后,乡里动员了所有的干部下到村里与村民一起,趁着小年之前把地全部再浇一遍,彻底让地浇透,确保旱灾之年不减产。

      据河南省气象局发布的消息称,从去年10月份以来,河南27县市无有效降水日数已经超过116天。截至2月6日,全省平均无有效降水日数为86天,其中沿黄以北和中东部的部分地区在100天以上,有21个县市突破或达到无有效降水历史极值。10日雪过程将逐渐停止,多数地区将转为阴天或多云。

      记者从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止目前,该省已有2089万亩冬小麦受旱,其中重旱214万亩,山丘区还有13万人因旱出现饮水困难

      • 家园 记得1997年,从5.1开始青岛就没有下雨,直到

        8月中旬一场200公里以内的台风过境,下了两天豪雨旱情才解除,这场台风好象是11号,是继100公里以内的1986年9号台风之后到2010年唯一一场距离青岛半径在200公里以内的台风。

        我对那次旱情和之后的台风印象很深,但愿旱情能够尽快解除!

        台风扎堆预报难度较大 百年间仅俩台风进青岛

        青岛虽然是一个沿海城市,但地理位置比较靠北,所以说每年受台风影响少,而且主要是外围性的影响。从气象资料来看,过去100年间,在青岛登陆的台风只有两个,一个是1985年8月19日的9号台风;另外一个更早,是1939年8月31日的一次台风。近年来,对青岛造成外围影响最重的一次台风是2005年的9号台风“麦莎”,当时本市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并伴有大风。其中,市区最大日降雨量达到了120.3毫米。

        外链出处

      • 家园 河南建业吧里看来的消息

        看来形势确实不乐观,月底我也该考虑囤点东西了

        每晚看朝廷新闻联播或者河南新闻联播,都会有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浇灌汗麦,时不时的还有领导大谈特谈今年的冬小麦大丰收,我不禁问?电视上的浇灌场面怎么没在南阳出现?昨晚我到村里四处打听得知,自年内大旱至今,南阳农民从没听说过政府组织抗旱,从没拿到过政府的抗旱拨款。今天上午我去田地调查,我惊呆了,我村大部分小麦已发黄,并有死掉趋势。更让人气愤的是,作为南阳盆地春季的经济作物之一的油菜已大片旱死,今年面临绝收!

      • 家园 补充材料:08年全国各省粮食产量,河南山东两省粮食产量

        之和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2%

        排名 省份 粮食总量 人口 人均总量 排名

        1 河南省 5365.48 9429 569.04 4

        2 山东省 4260.50 9417 452.43 7

        3 黑龙江 4225.00 3825 1104.58 1

        4 江苏省 3175.49 7677 413.64 13

        5 四川省 3140.00 8138 385.84 16

        6 安徽省 3023.30 6135 492.80 6

        7 河北省 2905.81 6989 415.77 12

        8 吉林省 2840.00 2734 1038.77 2

        9 湖南省 2805.00 6380 439.66 9

        10 湖北省 2227.23 5711 389.99 15

        11 内蒙古 2131.30 2414 882.89 3

        12 江西省 1958.10 4400 445.02 8

        13 辽宁省 1860.30 4315 431.12 11

        14 云南省 1518.59 4543 334.27 18

        15 广西区 1394.70 4816 289.60 23

        16 广东省 1243.44 9544 130.28 28

        17 贵州省 1158.00 3793 305.30 20

        18 重庆市 1153.20 2839 406.20 14

        19 陕西省 1111.00 3762 295.32 22

        20 山西省 1028.00 3411 301.38 21

        21 新疆区 930.50 2131 436.65 10

        22 甘肃省 888.50 2628 338.09 17

        23 浙江省 777.55 5120 151.47 27

        24 福建省 652.33 3604 181.00 26

        25 宁夏区 329.24 618 532.75 6

        26 海南省 183.48 854 214.84 24

        27 台湾省 152.22 2300 66.18 31

        28 天津市 148.93 1176 126.64 29

        29 北京市 125.45 1695 74.01 30

    • 家园 安大,抛开工程问题,如果雅鲁藏布江调水成功了

      或者说最基础的原料,水,投放量爆增,是不是可以暂时消灭通胀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