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东风21D -- 晨枫

共:💬44 🌺1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谢晨大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截至目前我所知道最完整的关于东风21D的论述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

      • 家园 谢谢,挺有意思

        不过看了其他帖子,觉得那家伙太抬高孙立人,好像解放军里没人超过孙立人,觉得扯蛋过分了。光一个识字不多,没上过军校的韩先楚就可以盖过孙立人,打内战不说了,打外战能把红旗插到别国2个首都的(如果棒子承认半岛一分为二),也就是韩上将了。

      • 家园 墙里看不到,能否给个能看的链接?
        • 家园 Last one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XI,完結篇)

          經過歷時兩個多月和10篇文章,「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論述也到了結束的時候。本篇是第11篇,也是完結篇。

          技術性的結論已經在上一篇談過了。

          這一篇 YST將論述戰略上與政治上的深遠影響為「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個系列文章作總結。

          (二十)戰略上的深遠影響

          甲. 不對稱戰爭

          1. 「效費比」的不對稱

          根據估計,「東風-21丁」600公斤的彈頭到達航空母艦的速度是音速的六倍,大約每秒兩公里,這個動能保証可以穿透航空母艦好幾層甲板(包括最上層的飛行甲板)在船艙的內部中心爆炸,如此深的穿透力誰知道能撞上什麼?最輕的情況是航空母艦失去作戰能力,如果撞上油庫或彈藥庫,那麼一枚「東風-21丁」就足以擊沈一艘航空母艦。

          一枚「東風-21丁」的價格大約在五百萬美元至一千萬美元之間,這中間的價格差異就看內部安裝的電子儀器精緻的程度。我們就假設「東風-21丁」的造價為一千萬美元。

          一艘「尼米茲」級的航空母艦本身的價格為45億美元(杜魯門號),船上的武器(飛機加導彈)大約與航母等價,也是45億美元。

          所以不計算船上五至六千名官兵的生命,一艘航空母艦單是硬體價值90億美元。

          所以一枚「東風-21丁」的價格大約是航空母艦的千分之一,即使發射10枚也只有百分之一,「效費比」高得驚人,太划算了!

          戰爭比的就是消耗,包括物質和人員,看誰先破產。這其中人員的補充至關重要。特別是航空母艦飛行員的培養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補充尤其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之後就一蹶不振,因為損失的優秀飛行員要再招募新兵從頭訓練談何容易。

          「東風-21丁」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如此不成比例的消耗戰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承受,所以被稱為「不對稱戰爭」。

          物質 1:1000,人員 0:5000,「彈道導彈攻擊航空母艦」應該是「不對稱戰爭」最經典的例子了。

          2. 攻守的不對稱

          前面的文章說過,面對彈道導彈的遠程攻擊超出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航空母艦只能防守和挨打,毫無還手之力。彈道導彈與航空母艦的戰爭在攻守上是完全不對稱的,航空母艦得勝的機率是0。

          3. 數量的不對稱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作戰方式完全不在乎敵國航空母艦的數量,對付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跟對付10個航空母艦戰鬥群沒有什麼不同。美國海軍要靠大型軍艦的數量取勝是不可能的。

          美國在中東打擊伊拉克的戰爭曾經出動四艘航空母艦構成空中力量的絕對優勢。

          這種“船海戰術”是欺負弱國的海軍表演,YST 個人認為動用四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對付伊拉克這樣的小國太過分了,地中海和波斯灣都非常狹小,戰場已經過度飽和,這是over-kill,是美國海軍在世界舞台上演的表演秀,牛刀殺雞給全世界看。

          美國軍事家認為跟中國的戰爭至少需要六艘航空母艦(美國海軍一半的力量)才能取得空中優勢。

          六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對中國戰場而言也已經飽和了,但是這種傳統的海戰方式在面對中國彈道導彈攻擊的時候完全派不上用場,解放軍只要動用六個導彈旅在航空母艦距離海岸兩千公里以外就結束戰鬥了,全部過程不會超過四小時。

          乙. 一招制敵

          「虎年新春談天下大勢」曾經詳細論述美國的地緣政治,請參閱:

          「虎年新春看天下大勢:中美博弈」(2010/03/25)

          。這篇文章論述的重點是:

          美國的東西是兩大洋,遠離全球人口中心的歐亞大陸,屬於偏遠地區。美國要避免被邊緣化就必須不斷地在歐亞大陸製造動亂,然後投射本身的武力去調停,不但獲取政治的領導地位,並且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錢總是流向穩定的地方),一箭雙鵰,這是美國的基本外交政策。

          由於被海洋包圍,美國投射武力幾乎全靠海軍。美國海軍的力量全部集中在航空母艦,其他艦艇包括核子潛艇都是航空母艦運作的配套船隻,這是美國海軍的作戰思想,也是美國海軍的建軍藍圖。航空母艦不但是美國海軍力量的象徵,也是美國國力和作戰力量實際的代表。

          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稱霸全球海洋超過六十年沒有遇到任何對手,對美國作出卓越的貢獻,它是鞏固美元最重要的單一力量。

          中國大陸發展出來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是六十年來美國航空母艦第一次遭遇的強烈挑戰,解放軍這套系統把航空母艦從純粹的攻擊變成純粹的防禦,航空母艦完全失去了它設計的目的。基本上,威風凜凜的航空母艦戰鬥群面對中國的這套「遠程打擊體系」成為無用之物。「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可以說是一招制敵,擊中無敵美國海軍的軟肋。

          YST 必須強調的是雖然解放軍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可以一招制敵,但並不表示中國就沒有必要發展航空母艦。在逼退美國海軍以後,中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可以穩穩地控制四周的海域,從黃海、東海、南海一直到印度洋和波斯灣。

          為什麼?

          呵呵呵,因為中國的航空母艦後面有「東風-21丁」罩著。

          擁有「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的能力跟擁有強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並不衝突,中國必須二者兼備。

          為了保障未來的發展、有效控制海外的資源與物流航道,中國必須擁有至少六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分別控制東海、南海與印度洋。

          丙. 美國的反制手段

          美國要擊敗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系統有很多方法,導彈防禦是其中之一,也可以打掉中國的偵察衛星,但是最有效、也相對最容易的方法是摧毀中國的天波雷達,譬如使用B2隱形戰略轟炸機作精確轟炸。

          不過美國要深入大陸攻擊遠在武漢和西安附近的天波雷達站也不是那麼簡單,需要穿透層層的攔截網,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美國要準備承擔同等報復。

          摧毀天波雷達站就是直接攻擊中國大陸的內陸,這是僅次於核攻擊的戰爭最高層級,是對全面戰爭的一種commitment,等同宣戰,政治意義非同小可,一定會遭受到對等的報復。這是因為美國走到這一步時中國已經被逼到牆角,中國除了宣戰就是亡國,已經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了。

          中國沒有海外基地,尤其沒有美洲的海外基地,這是中美如果全面作戰中國最吃虧的地方。戰爭比的是生產力,如果美國可以攻擊中國大陸而中國無法攻擊美國大陸,這對中國是極為不利的。二次大戰時,日軍對國軍的大型戰鬥每次進行到最後幾乎一定動用毒氣,這是違反日內瓦公約的。但是日軍對美軍作戰從未用過毒氣,一次都沒有,原因就是日本知道美國的毒氣彈比日本更厲害,害怕遭到報復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同等級報復」在戰爭中非常重要。

          時代已經改變了,中共新一代的核子潛艇是可以發射巡航導彈的,這是除了使用洲際導彈(魚死網破的最後一擊)外,中國最有效的打擊美國本土的方式,也是中共研發095核子潛艇的主要目的。未來的中美戰爭美國要想像二次大戰那樣逃脫本土遭受攻擊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國在攻擊中國本土大陸之前需要慎重思考「同等級報復」產生的後果。

          簡單地說,美國如果攻擊中國的大陸本土,那麼美國大陸本土遭受武力攻擊就沒有話說,這就超過本系列論述的範圍了。

          (二十一) 政治上的深遠影響

          【天下縱橫談】是一個以政論為主的論壇,軍事話題是本論壇論述政治的特色。軍事是政治的主幹,政治是軍事的目的,所以軍事的論述最終還是要回到政治層面來,回歸本論壇的主軸。

          作為這個系列文章的結論,本篇的重點,很自然地,側重在因「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所引起的的戰略考量和對國際政治的衝擊。

          「政治上的深遠影響」是本系列最後一節的論述。

          甲. 亞洲的戰略平衡被打破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徹頭徹尾地改變了傳統海上作戰的方式,產生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這個「遠程作戰體系」不但改變了戰略,也打破了東西方的戰略平衡,回歸到古老的地緣政治。

          西方因為擁有強大的海軍,所以發展的戰略是「以海制陸」,其理論基礎是全球70%的人口與工業都在距離海岸五百公里之內,也是航空母艦的打擊範圍之內。

          中國大陸研發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代表的戰略思想正好相反,是「以陸制海」,打擊的核心就是航空母艦,在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外擊沉它。

          西方苦心經營的、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略攻勢面臨全盤瓦解,亞洲的戰略平衡被打破,其影響已經從軍事層面上升到了政治層面。

          讀者一定會問: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靠海上霸權起家的美國被迫不得不做戰略收縮,亞洲的勢力範圍將重新劃分。中國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宣布亞洲版的「門羅主義」。

          乙. 美國的附庸國開始鬆動

          超過半個世紀,美國的外交、經濟與軍事手段把中日韓台和東南亞國家都玩爛了,所有的條約都任意由美國單方面主觀解釋,譬如誰不遵守人權、誰不當操縱匯率、釣魚台是否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範圍,美國是否因【台灣關係法】而有協防台灣的義務或權利、賣武器給台灣有沒有牴觸中美簽署的聯合公報....等等。無論碰到什麼問題,美國都能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自由解釋、收放自如、隨意反復,美國甚至安排陷阱然後任意變臉(上一節論述的以色列與伊拉克的例子)。

          美國固然從這些行為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但是也等於把自己的信譽玩爛了。說到底,什麼意識型態、人權觀念、普世價值、各種條約等等都是空的,都是美國損人利己的藉口,更不要說諸如要求別人“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這種沒有標準的圈套,這是真正的國際大笑話。

          想想看,今天的美國用大量印鈔票的方式應付自己的赤字問題,不但把通貨膨脹由全世界來承擔,而且這些氾濫的美元熱錢在全世界流竄尋求暴利造成全球房地產與証券市場的波動。

          美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嗎?

          還是,美國是一個製造問題、唯恐天下不亂、混水摸魚、損人利己的大國?

          其實追根究底美國能夠在全球製造對立,然後從中取利,因為美國有這個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

          美國所有的外交活動都是源自「叢林原則」,不過用其他美麗的詞彙作道德包裝而已。

          在「叢林原則」下,中國大陸推出「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真正打到了美國的軟肋,令美國措手不及也進退失據。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政治衝擊是巨大的,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美國的軍事力量已不足以控制亞洲小國,亞洲的政治板塊開始鬆動。想想看,小國都都是觀風向的,需要尋求未來的新主子,否則何以生存?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開始令美國不安和投鼠忌器,加上美國履行承諾和條約的信譽不佳,這將導致附庸國對美國信心的鬆動與凝聚力的喪失。即將在首爾召開的G20高峰會美國積極活動拉攏各國對人民幣升值施壓,結果反應非常冷淡,這就是附庸國開始鬆動的徵兆,這個現象跟80年代美國施壓日圓升值的一呼百諾有非常顯著的落差。

          丙. 亞洲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令美國的軍事行動在亞洲開始投鼠忌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中國的強力抗議下美國取消「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進入黃海與韓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

          我們必須知道在朝鮮戰爭的時候美國航空母艦是在黃海作戰的,美國航空母艦就在黃海巡弋,幾乎就在中國渤海灣的門口,戰鬥機與攻擊機從黃海的航空母艦上起落攻擊朝鮮的地面目標,特別是志願軍的補給線,黃海巡弋的美國航空母艦視中國如無物。中國大陸基本沒有海軍,所以中國被欺負到家但也毫無辦法,這就是現實,現實是殘酷的。

          六十年的變化太大了,但是美國毫不理會。直到去年,美國航空母艦仍然進入黃海巡弋,這就太過份了,因為美國海軍已經沒有這個實力,屬於欺負人的強出頭,但是中共沒有吭氣,韜光養晦到了這個地步也真是有超人的忍耐力。

          西方人是不懂節制的,只要你不反抗,我就欺負你。這背後的哲學是:只要我能得手,我做的事就是對的(As long as I can get by, I am doing the right thing.) 。這種西方文化中國人必須深刻的瞭解和提防,否則會吃大虧。

          「天安艦事件」後,黃海情勢開始緊張,韓國邀請美軍航空母艦在黃海與韓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真是欺人太甚,中國的面子終於掛不住了,這才爆發進行反擊,於是美國開始退讓。這件事情絕非偶然,美國的退讓也絕非心甘情願,而是實力不濟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美國海軍退出黃海是中國勢力範圍擴張的一小步,但是它是亞洲勢力範圍重新劃分的一大步。

          如果沒有戰爭,亞洲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是緩慢進行的,美國在黃海的耀武揚威也許還能拖上幾年。「天安艦事件」發生後,韓國的李明博總統想利用美國的海軍力量向朝鮮示威扳回面子,同時也向中國示威提昇“大韓民國”面對中國的地位,狐假虎威也太明顯了。沒有想到弄巧成拙,美國無法抵禦來自中國的壓力。韓國兩次放出與美國航空母艦在黃海聯合演習的風聲,美國卻兩次取消「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進入黃海的決定,經過這麼一鬧,非但美韓展示軍威成為笑話,黃海反而提前劃入了中國大陸的勢力範圍。

          美國海軍的收縮代表美國的戰略收縮,亞洲的眾小國將逐漸失去對美國的信心與依賴,中國將填補這個空間。

          丁. 未來西太平洋的海戰

          是的,李明博的莽撞與不識大體導致美國提早承認中國在黃海的勢力範圍。今後任何外國大型軍艦如果沒有得到中國大陸的允許是不可能進入黃海了。

          但是東海的情況有別於黃海,因為牽涉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和一個海軍遠比韓國強大的日本。

          中國面對美日韓台這一仗遲早是會來臨的,只不過韓台是配角。

          台灣如果在這場戰爭與美日聯合將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承擔罪名,無論用什麼理由都無法洗刷。

          日本人不是說「兩小時消滅中國海軍」嗎?機會終於來臨了。

          日本人從不認為二次大戰敗於中國。只要看看日本戰後寫的歷史課本和今天說話的架勢,東海問題是不可能和平解決的。

          尋求戰爭解決的是美國與日本,因為它們有共同的利益。

          中國其實是被迫應戰,「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將是中國在這場戰爭的科技奇兵。

          戊. 中國真正的崛起

          YST 從不相信和平崛起。歷史上,任何大國崛起都必須打敗一個比它強大的國家。擺在中國面前的挑戰就是美日聯合艦隊。

          前面說過科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可以驗証(repeatable),「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必定會在中國與美日聯合艦隊在西太平洋的海戰中得到驗証。

          中國面對美日聯軍的這一場海戰不會是毛澤東的人民戰爭,而是貨真價實空、天、海、潛四位一體的高科技戰爭。

          「黃繼光堵槍眼」的人民戰爭雖然偉大與可歌可泣,但是只能使中華民族不致滅亡,談不上崛起。

          只有透過「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樣的高科技贏得的戰爭才會令洋鬼子(不論東洋鬼子還是西洋鬼子)徹底屈服。套一句洋鬼子的話,這叫做“Beat them at their own game.”,這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崛起。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絕不是一個定型的武器系統,而是一個有無限想像空間和發展潛力的軍事科技平台。時代是進步的,敵人也不斷地會有新招數出現,隨著新科技的出現和舊科技的成熟,中國的這套「長程作戰體系」將不停地演變來適應新的環境與挑戰,決不是到此為止。這個「長程作戰體系」是中國武器系統演變和進化的最佳平台,也是中國嚇阻西方帝國主義者貪得無厭的行為最有力和最長的手臂。

          己. 預言

          A. 美國的衰退已成定局

          YST 多次強調美元撐不過10年,這是美國面臨的最根本、也是最嚴峻的問題。

          美國的科技已經無法挽回美元的衰弱,現在唯一剩下的本錢就是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就連這最後的老本也開始流失。

          美國已經失去陸軍的優勢;美國的空軍優勢維持不到2030年;現在美國的海軍又被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阻擋在海岸線兩千公里以外,形同擺設。

          美元的螺旋下墜已經無可挽回,美軍正在被趕超,美國的全球霸權岌岌可危。

          美國的攤子舖得太大了,利益遍布全球,但是以全世界22%的GDP和5%的人口美國要控制全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連阿富汗都不服。

          更何況美國的GDP有很大的水分,因為70%的美國GDP屬於服務類的第三產業,而中國的第三產業在GDP中只佔30%。

          以真正的實際生產力而論(第一產業加第二產業),美國比中國高不了多少,2008年的比例是 1:0.828,明年中國有可能追平,後年會超過。

          美國失去世界霸主並不冤枉,因為就以實力論,這個世界也應該是一個多極的世界。

          B. 最窮兵黷武的國家是美國

          YST 不久前觀看中天的「新台灣星光大道」,那天的節目是談論10月10日朝鮮和越南的閱兵典禮,幾個評論者(包括張友驊)大談朝鮮、越南和中國大陸都是窮兵黷武的國家。這些名嘴真是目光如鼠又心存偏見,最窮兵黷武的國家居然看不到,卻數落兩個小國和惡意抹黑中國,正應了中國的俗語:只會痛批點燈的,不敢說一句放火的。

          張友驊說這種話尤其不應該,因為他是知道各國軍費數據的。

          還有一個資深軍事記者叫黃敬平實在不敢恭維,這種水平也敢上電視大放厥詞,台灣真是無能人了。看看CCTV的軍事評論,兩岸的水平也差太多了吧。

          美國在天文數字的國債和龐大的政府赤字與貿易赤字的沈重壓力下,國防支出居然佔了全球的一半,如果把戰爭費用加進去,美國的軍費開支佔全世界的60%。

          看清楚,美國在借錢打仗,在借錢研發尖端武器,在借錢支撐海外的一千個軍事基地,美國是真正的窮兵黷武,嚴重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給朝鮮,威脅全球的程度則遠勝朝鮮。

          和美國揮舞嚇人的狼牙棒相比,中國手裏握著的不過是一根齊眉棍,朝鮮揮舞的只是一根牙籤,Okay,Okay,頂多是一隻削尖的筷子。這些沒有見識的台灣“名嘴”們叫什麼叫?

          美國在自己設計和製造的巨型爛攤子裏越陷越深,如今想盡方法企圖藉著戰爭跳出來,這是美國的如意算盤。

          想想看,美國的地理位置如此孤立,東西是大洋,南北是兩個弱國,這個世界有誰會去侵略美國?

          美國在如此安全的地理環境下耗費全球一半的經費研發各種先進武器,你想想,除了侵略他國和維持霸權不可能有其他的解釋。更何況美國研發的是威力巨大的攻擊性武器,美國準備一場大戰是認真的。

          美國選定的戰爭對象是中國,這一點毫無疑問。

          C. 美國在這場戰爭的賭注:美元

          1. 美國騎虎難下

          綜合國力美消中長,美國的戰爭機會正在快速地流失,形成美國的急迫感。YST 不知道美國在等什麼。

          中美這一場戰爭也許很快就會到來,也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譬如貨幣戰爭和代理人戰爭。反正挑釁者是美國,美國在朝鮮半島、釣魚台列島、南沙群島到處點火,我們看中國能忍多久,也等著看這場惡鬥的結果。

          美國現在是騎在老虎背上。

          讀者不要搞錯了,這隻老虎不是中國,而是即將被赤字壓垮的美元。

          2. 中美之戰的三個關鍵時間

          2012年是第一個關鍵點,「北斗導航系統」覆蓋中國及附近,中國開始有打精準戰爭的本錢。

          2020年是第二個關鍵點,「北斗導航系統」覆蓋全球。這個時候中國除了瓦良格應該有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有兩種第四代戰機和一種戰略轟炸機,實際生產力超過美國,基本立於不敗之地。

          2030年是第三個關鍵點,中國無論是空軍或天軍都至少跟美國持平,有可能超過。這時候中國的經濟無論就GDP或實際生產力都一定超過美國。2030年以後,美國已經沒有軍事挑戰中國的能力。

          美國如果要維持全球霸權,那麼美國對中國的軍事行動就必須在未來的10年之內發動而且越早越好。

          3. 美國的戰爭賭注

          值得觀察的是,美國如果設計並挑起這場亞洲的戰爭,即使是代理人的戰爭美國自己也並非只有好處而沒有什麼可輸的。

          首先,「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為這場戰爭投下了最大的變數。假設中國這套「遠程作戰體系」有效,YST 個人認為除非美國大舉轟炸中國大陸的戰略設施(譬如天波雷達站、衛星發射基地、導彈生產基地等等),否則美國贏得這場海戰的機會微乎其微,日本有可能亡國,台灣會跟大陸統一。

          其次,時代不同了,如果美國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大陸,戰火也必定燒到美國的本土大陸。

          其三,如果戰爭控制在中國大陸以外,那麼被打爛的只能是美國的附庸,這些小國(包括日本)沒有任何贏的可能,美國非但討不到任何好處,反而讓中國坐實了本來屬於美國的亞洲勢力範圍。

          最後,如果美國海軍蒙受重大損失,譬如有一艘航空母艦被彈道飛彈擊沉,美國將很快失去亞洲的勢力範圍,後果將非常嚴重,美元與日圓在亞洲的地位都將被人民幣取代。

          4. 美國在賭它的命根子

          大多數的人只看到美國表面武力的強大,用帶著崇拜與敬畏的心理計算美國的隱形戰機與航空母艦,這是最膚淺的。\r

          美國所有的籌碼都擺在檯面上了,檯面下是虛空的,支撐美國軍事的美元正快速衰落,最近連印度著名的遊覽區泰姬哈陵都拒絕收美元了。

          其實,美國比中國更輸不起這場戰爭,因為美國賭的是美元,美國的命根子。

          D. 美國需要懸崖勒馬

          想想看,美國如果因海軍戰敗而不得不做出戰略收縮,這將導致美元在亞洲失去地位,以後印鈔票就更困難了。美國經濟將快速地收縮,後果不堪設想。美國所有的國內問題都會同時爆發,破產的聯邦政府將無法應付。破產的聯邦政府將無法控制各州,在嚴重擺不平的情形下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分裂,特別是比較富裕的州。

          YST 個人並不希望看到美元崩潰導致美國經濟快速收縮和隨後引起的各種併發症。

          美元下滑與美國經濟的衰落是一定的,所以美國的戰略收縮也是確定的。YST 個人的期望是這個衰落與收縮的過程能夠緩慢地進行,美國漸漸地從超級強國回到區域強國。美國這塊土地是遼闊的、肥沃的、美好的、物產豐富的,足以做一個區域強國。對美國人民而言,奢華的日子雖然不再,但是過豐衣足食和安定的日子是沒有問題的。

          美國需要懸崖勒馬,停止瘋狂的武器發展與遠超過實際國防需要的軍備,停止在全世界製造問題,縮回到美洲大陸做安分良民。

          美國真正應該做的是開源節流,腳踏實地的過日子,也就是說,認清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賺錢的能力,然後量入為出,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譬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減少出國旅遊,多儲蓄,少買這麼多奢侈的衣服、玩具與電子產品。

          但是,美國人肯嗎?

          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客要認清美國真正的實力,認清美國控制世界是不可能的,美國需要從唯一超級強國的神壇上自動走下來,回到區域強國的現實世界,少管北美洲以外的閒事。

          噢,是的,一個區域強權,這才是與美國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

          但是,美國政客肯嗎?

          呵呵呵,我們還是靜候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海戰罷。

          想想看,那個拳王不是鼻青臉腫才不得不下台的?

          (全文完)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I)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II)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III)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IV)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I)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II)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III)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IX)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X)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XI,完結篇)

          後記

          「虎年談天下大勢」是 YST最長的系列文章,這裏面系列中還有系列,我們談了「經濟問題」,「中美博弈」、「南海問題」、「中美的軍事對抗」、「不對稱戰爭」、「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等六個題目,從新春(三月)寫道深秋(十月),足足忙了半年多。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虎年談天下大勢」中最長的系列,僅次於「漫談坦克」,但是廣度、深度和困難度都超過「漫談坦克」。這個系列最初的構想是六篇,四萬字,寫到最後變成11篇,大約七萬五千字,無論時間、篇幅與字數都超過 YST最初的構想。但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系列,多花一點時間和多費一點筆墨也是值得的,寫完後如釋重負。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一個涵蓋面很廣、極其複雜的軍事聯合作業,為了深入淺出、把握重點、雅俗共賞又不失真,YST 在論述的結構上想了很久,最後決定把它分為五個組成部分:

          1. 情報蒐集;

          2. 彈道導彈;

          3. 指揮控制;

          4. 技術評論;

          5. 戰略上與政治上的影響。

          這五個部分的知識性和困難度都不同,所以 YST分配在每個題目上的篇幅也不同。11篇之中「情報蒐集」佔了七篇,因為它是整個系統中最困難的,也是科技程度最高的,其他的題目每個各佔一篇。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困難度和所需要的科技突破七成是在「情報蒐集」,兩成在「彈道導彈」,一成在「指揮控制」。所以這麼一看,我們對這個系列論述的重點安排就非常合理了。

          困難度雖然不同,但是系列文章的重點大多在結尾,這個系列也不例外。我們耗費兩個月的時間和11篇的篇幅論述這個題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點出這個武器系統在政治上的深遠影響,它就是最後一篇的論述重點。

          不論中美的海戰是否會發生,中國研發的這個「長程作戰體系」在軍事與政治上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足以導致亞洲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YST 認為「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核子武器出現後最重要的武器系統,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作戰系統,是現代戰爭最經典的代表。

          美國戰術專家不是老吹噓“立體戰爭”和“系統對抗”嗎?什麼“C3I”、“網絡戰”、“空地一體”、“發現即摧毀”....等等唬人的名詞一大堆,有些根本不值5分錢,目的都是美國要在軍事論述中搶得優勢、樹立盲從、嚇唬別人和鞏固自己在軍事上的領導地位。

          今天中國研發出來並且已經成軍的這個「長程作戰體系」就是中國軍事科學家回敬西方的禮物,令西方國家目瞪口呆和瞠目結舌,它告訴洋鬼子,“你這一套我也會,而且比你做得更好”。

          「師夷之長以制夷」,這是祖宗的教訓,是對付帝國主義的洋鬼子最好的辦法,令洋鬼子口服心服。

          所以無論多麼困難 YST也要把這個「長程作戰體系」用最簡單的語言介紹出來和眾網友分享。

          歡迎網友們加入這個話題熱烈討論,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虎年談天下大勢」本來還有一篇談兩岸關係,但是 YST實在有點累了,想休息一陣子,不過日常經營的工作仍會繼續。

          謝謝各位的合作,也謝謝各位有耐性看完這個長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真正可怕的不是航母,而是我们自己

            一切问题都是内部问题,只要篱笆扎紧了,就能打出去。我觉得美国想要搞中国方法很多,暂时还轮不到军事这个最后的王牌出手。比方说,借着干旱、全球产粮区动乱、可能来到的小冰期的大背景,如果中国的粮食有很小的缺口,或者说没有缺口但是形势很紧张,借此机会大幅抬高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同时在中国国内大举散布谣言使得老百姓和农民疯狂屯粮,就很有可能造成事实的粮食危机,最少也是动荡。

            类似的招数还可以精确打击到其他小国家,比如东南亚的产粮国,于是粮价更加高企,中国就算不懂乱,周边国家动乱也能喝一壶,比如泰国、柬埔寨、朝鲜同时动乱。

            • 家园 这个不现实吧?

              同时在中国国内大举散布谣言使得老百姓和农民疯狂屯粮,就很有可能造成事实的粮食危机,最少也是动荡。

              疯狂屯粮必然导致粮价大涨,老百姓和农民有多少资金?能够囤积多少粮食?

              “老百姓和农民疯狂屯粮”后,有“粮食危机”的只是城镇人口了,国家的战略储备粮满足1年应该没有问题,1年后,那些疯狂屯粮的人是等着粮食坏掉还是出手?

              当然还有其他措施:减少(停止)白酒、燃料酒精生产,减少饲料用粮,实行配给制度,打击囤积居奇等等。

              只要全国的粮食生产不出现大的问题(中国地盘大,有受灾的、同时也有丰收的地区),总粮食数不少太多,只是“老百姓和农民疯狂屯粮”,或者“如果中国的粮食有很小的缺口,或者说没有缺口但是形势很紧张”,根本不可能“造成事实的粮食危机”,更别提什么“动荡”了。——你可以查一下中国每年净进口食用粮食占全国食用粮食的比例

              “蒜你狠”、“豆你玩”等等也都经过了,也没看到什么大的风浪啊。在粮食总数不少,还都屯在国内的时候,出现你说的“动荡”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政府已经基本瘫痪了。

              曾几何时,“3年不收也饿不着”、“卖粮难”、“谷贱伤农”等等,言犹在耳啊~~

              你这个算什么?“谁来养活中国人?”的2.0版?

              • 家园 所谓的农民和老百姓屯粮

                农民屯粮其实现在有人在做了,前一阵子还报道过,无非是求个高价出售。而老百姓屯粮,就是缺乏理性的抢购。这俩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自然无碍,但是如果粮食确实紧张的话,就不好说了。至于储备粮情况如何,希望如此。没问题不是更好?当我杞人忧天了。

        • 家园 website

          First one

          http://blog.udn.com/YST2000/4328738

          在我們進入「虎年談天下大勢」的最後一個迷你系列,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也是中美軍事對抗的最高潮和最後一個系列論述。

          由於這個問題的牽涉面過廣,YST 也不知道用幾篇才能寫完,所以把篇數用羅馬數字 I、II、III、IV、V....編排,長短不一,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停。

          這個系列的內容由很多重要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標題,它們就是子標題。YST 把這些子標題用中國數字一、二、三、四、五....編排,內容短的只有數百字,長的可能數千字,這些單元的長段與重要性都不一定在同一水平。至於子標題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不是平行關係與順序的安排是不是合理以及眾子標題與母標題之間的層次關係是不是很明顯,這些 YST就顧不得很多了。如果要求結構完全合理,這個系列文章就沒法寫了,說到底,這也不是寫書,YST 盡量使其合理易懂與層次分明,顧慮不周之處讀者請多擔待。

          這篇文章有濃厚的科普味道。讀者不要害怕,你不須要具有高深的科學知識,更不需要是任何方面的專家,只要有普通中學的程度、現代生活的常識、一顆好奇的心和一個清楚的頭腦,那麼就足以輕鬆地看完整個系列,然後說:嗨,原來彈道導彈打航空母艦就是這麼回事!一點都不難嘛。

          讓我們開始論述。

          (一)簡述

          本文論述的是中美不對稱戰爭中最重要的例子,那就是使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所謂「大型海面船隻」是指排水量在八千噸以上高價值與高威脅性的水面作戰船隻,譬如導彈驅逐艦(八千噸以上)、導彈巡洋艦(一萬噸以上)、指揮艦(一萬八千噸)、直昇機母艦(二萬噸以上)、攻擊航空母艦(四萬噸以上)....等等,它們的造價都在10億美元以上而且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

          上面所說的這些船隻都在本系列討論的應用範圍之內,但是中共研發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航空母艦,特別是美國的超級航空母艦,它們的滿載排水量接近甚至超過十萬噸,它們每一艘的造價加上所攜帶武器價值接近100億美元,它們是美國海軍進攻武力的核心。

          海軍是戰略軍種,海軍作戰的勝敗對戰爭物質的生產與後勤補給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直接關係到戰略的演變與戰爭最後的勝敗。對於傳統的島國,譬如英國與日本,海戰的勝敗直接決定國家的存亡;對於非傳統的“島國”,譬如美國,海戰的勝敗直接決定其全球霸權的存亡。

          使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人類戰爭歷史上革命性的變化,這項武器系統將徹底改變海面作戰的形式,影響極其深遠。

          (二)遠因

          海軍的發源很早,海戰的歷史非常悠久,太古老的事情我們不去考証和研究。

          近代海軍的發展起于15世紀,也就是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那個年代,可惜的是鄭和的艦隊雖然在當時舉世無敵,但是中國不是一個侵略的國家,因此鄭和艦隊對世界的影響很小,長遠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沒有。鄭和之後,明朝皇帝頒布了禁海令,不准兩個桅杆以上的船隻出海,愚昧與短視的明朝皇帝正式封殺了中國領先全世界的艦隊與航海技術,使中國成為一個沒有海權和海洋意識的陸權大國,也錯過了中國向海外擴張與拓展的最後機會。

          但是就在同一個時期,西方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軍卻獲得國王的鼓勵與國家財政的大力贊助而蓬勃地發展起來。西方的民族具有很強的侵略性,於是海軍領導這些國家進行海外擴張與掠奪,迅速地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形成現代列強的世界版圖。更重要的是,海軍是一個非常高科技的軍種,西方海軍的發展與激烈競爭不但開展了西方列強的經濟基礎,也奠定了今天西方列強科技研發的堅實基礎。

          五百年來世界興起的列強沒有一個不是依靠強大的海軍,因為海軍是掠奪海外資源和打開國際貿易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工具。美國的全球霸權,無論是二十世紀五0年代全球霸權的建立還是現在一超獨霸的維持,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美國海軍主宰性的統治力量,說得更確切一點,是美國海軍超級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

          由於飛機的飛行速度快和飛行距離遠,沒有任何船隻能夠抵擋飛機的攻擊,所以很自然地,航空母艦就成為海上作戰的霸王。

          航空母艦的攻擊能力非常強大,但是本身的防禦能力卻非常薄弱,因此不能單獨行動,必須有其他船隻的支援才能有效地進行戰鬥。通常每艘航空母艦至少需要兩艘導彈驅逐艦(防空或反潛)、兩艘導彈巡洋艦(防空)、兩艘核子潛艇(反潛)和一艘補給艦,另外視作戰地區潛艇的威脅程度還需要配備一艘或多艘護衛艦,才能進行戰鬥任務。這個龐大的艦隊就是我們所說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美國的航母艦隊無論是噸位、性能、訓練與後勤都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是無可爭議的海上霸王,二次大戰以後基本上沒有對手。我們必須清楚認識海軍不但科技的門檻非常高,而且基本上是錢堆出來的,沒有任何國家有如此龐大的經濟力量支持甚至一個像美國這樣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而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有11個,即使全世界所有海軍力量都加起來也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差得太遠了。中國要遏止美國的擴張與霸權行為必須跨過的門檻就是能夠有效對付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沒有第二條路。

          在中共建國六十週年國慶閱兵系列我們論述導彈方隊時就說過軍艦最怕飛機,不論什麼軍艦都怕。美國一艘航空母艦通常攜帶80架飛機,必要時可以增加到一百架,它的空中武力相當於地面上一個空軍聯隊(大陸稱空軍師),作戰能力非常可觀。目前對付航空母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也用航空母艦大家對著幹,交戰雙方都使用飛機對飛機在海面上空交戰。這種傳統的作戰方式不但耗資巨大,而且短期之內對中國而言是不可能的,長時間也很難形成優勢。於是中共科學家構思用中程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便宜、省事又省時,最重要的是本小而利大。

          想想看,一枚中程導彈所費不超過一千萬美元(中國的造價),攻擊的目標價值一百億美元,千分之一的代價,太划算了。這就是不對稱戰爭。

          (三)近因

          1996年台灣海峽發生舉世震驚的「飛彈危機」,美國派了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前來危機地區宣示武力,雖然航空母艦編隊並沒有進入台灣海峽,但是巡弋在距離台灣東部數百公里的海面上仍然對解放軍造成極大的壓力。中共誓言絕不會讓這種情況再度發生,用彈道飛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的研究工作便正式立項、全力進行。

          歷史上的任何重大事件,近因不過是藉口,遠因才是根本。大到啟動戰爭,小至重要武器的發展,都是如此。YST 要說的是,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導彈應用很自然的發展方向,當相關科技的累積和成熟到達一定程度時自然就會朝著這個方面發展。中共科學家在彈道導彈末段機動制導的理論研究工作其實在1991年便完成了,正式的研究報告在1994年發表於【宇航學報】上。1996年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威懾行動不過使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必要性和急迫性浮上檯面而已,它迫使中共下定決心、正式立項、把這門科技從研究推入發展,其實它的基礎研究工作早就在五年前完成了。

          (四)相關科技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觀察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需要哪些科技。

          傳統的彈道導彈只能用來打擊固定的地面目標,如果要用來攻擊海面移動目標,那麼導航與導引設備就要重新設計,而且還需要衛星偵察系統和衛星通訊系統來配合,後者要求的科技水平比前者要高,這其中的學問就大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項工程耗資巨大,困難度高,這個世界只有中、美、俄三個大國有能力研發,俄國沒錢,美國沒有這個需要,所以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做研發了。

          中國大陸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發展出今天用彈道導彈攻擊海面船隻這個獨門武功,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這是科技基礎和國際情勢產生的自然結果。重要的是,我們要對這個革命性的獨門武功有正確的認識。

          我們必須認識的是:反艦彈道導彈不是只有一枚導彈,這是一個包括偵察、通訊、指揮和作戰四大系統的綜合體。

          所以發展反艦彈道導彈和發展遠程作戰體系是分不開的,這就使得中國大陸發展反艦彈道導彈有別於美國與德國在二戰時研發的超級武器。德國的 V-1巡航導彈與 V-2彈道導彈和美國的原子彈都是單一的超級武器,而中國大陸的反艦彈道導彈所發展出來的不是一個單一武器而是一個龐大的「遠程作戰體系」,其應用的範圍涵蓋所有的作戰系統,反艦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應用罷了。

          上面這段敘述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是的,「遠程作戰體系」就是中國的軍事科學家在20與21的世紀之交研發出來的獨門武功。在下面我們介紹彈道導彈的反艦過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到這個「遠程作戰體系」的詳細內容。

          (五)反艦彈道導彈的原理與操作

          反艦彈道導彈的原理與操作非常複雜。原理的複雜在搜索、發現與跟蹤系統的高科技與多樣化;操作的複雜在於如何融合這麼多蒐集到的資訊作出正確的判斷。

          反艦彈道導彈最困難的部分不在導彈的本身而是在搜索、發現與跟蹤目標所需要的深厚功力。基本上,海面的大型船隻一旦被發現而且準確地被跟蹤,其實消滅它的工作就已經大部分完成了。所以我們要花相當大的篇幅,也就是主要的篇幅,來敘述這個艱難的工作。

          (六)海面目標的搜索、發現與跟蹤

          航空母艦看起來固然很大但是海洋的面積實在太大了,在遼闊的海洋搜索一艘航空母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非常地耗時,要探測到一艘航空母艦還需要克服各種天氣的考驗,譬如黑夜、雲霧與雨雪。所以搜索航空母艦猶如大海撈針,通常需要多種探測手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更何況航空母艦是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最高速度超過三十節(每小時三十海浬,大約55公里),一天可以神祕地在海洋中移動一千公里,在暗夜和雲霧的掩護下經常輕易地擺脫追蹤。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敵人的航空母艦經常在運氣好的情況下偶而被發現,但是由於不能連續追蹤經常又被它逃脫了。發現、追蹤和長時間連續追蹤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困難度相差很多,單單發現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達到長時間連續追蹤才有消滅目標的把握。

          事實上,自從航空母艦出現在戰爭中,發現和連續追蹤敵人的航空母艦就是所有作戰行動中最困難的,尤其是前者。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行蹤的神祕是航空母艦最大的保護,直到今天這個原則還是適用的。

          但是科技是快速進步的,能夠大面積搜索海洋的利器終於出現了,那就是偵察衛星。航空母艦在衛星的監視下要做到行蹤神祕已不可能,至少理論上是如此。但是偵察衛星非常昂貴、牽涉的科技非常高,組織一個偵察衛星網談何容易,今天能夠在戰爭中全面付諸實施的也只有美、俄、中三個大國而已,其中俄國已經漸漸力不從心,目前只剩下美、中兩國。

          我們把搜索(search)、發現(detection)與跟蹤(track)大型海面船隻(特別是航空母艦)的科技深入淺出地在下面幾節做一個有系統地論述。即使不是學理工的人只要花幾分鐘的時間都可以瞭解這些影響人類非常深的科學與技術,它們的應用不只在軍事上,也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譬如自然災害的發現、撲滅與人員救助。

          大型海面船隻的搜索、發現與追蹤牽涉到很多不同的探測器,包括偵察衛星、長程地面雷達、無人偵察機和空中預警機。這些探測器沒有一樣可以單獨完成任務,但是如果適當的協同工作就可以使任何大型水面船隻在大洋中不但無所遁形而且可以非常準確地對它們進行長時間的連續追蹤。

      • 家园 这个YST啊
    • 家园 潜射和陆基技术难度的差别是巨大的,实际是两个概念

      所以才有巨lang上岸,马上形成21。东feng下海,20年还未可知。

      比较现实的是上舰和空基。 毕竟后台支撑系统有了,载体相对容易,除了潜社。

    • 家园 发现自己很难认同这种说法

      所以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从此不敢进入中国沿海1500公里范围

      尤其是前两天人家还在黄海大摇大摆地演习了一把,离山东才170公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