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互联网小日记2011-1-26】电驴请走好 -- forsake

共:💬172 🌺10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2011-1-29】搜索还有未来么?

      世态炎凉啊。看着现在如日中天的Facebook、twitter、微博,前辈Google和百度们不知会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年头,刚刚还搜索最重要,转脸就变成了社区才是王道。要不是最近Google换了CEO,谁还会再想起这群老头子?

      至于为什么社区更流行,权威的解释大概是这样:过去是以网页为中心来组织信息,现在是以人为中心组织信息,后者自然更好,以人为本嘛。这个确实有道理,不过接着的问题是:社区是否会完全取代搜索引擎?答案恐怕是不会。那么,我们什么时候用Google,什么时候会去上微博呢?我能想到的答案是:查找资料时 Google;到想看点新鲜事儿,或是自己要发布一些评论的时候,就会考虑微博了。

      “资料”、“新鲜事儿”和“评论”其实都是信息。区别在哪里?资料是存量信息,而后两者是增量信息。如果用实体世界的信息做类比,书籍是存量,报纸就是增量。我们对书籍的要求,往往是内容为王,出版时间相对不是那么重要:几千年前的论语,几百年前的三国演义,到现在销量仍然很好,远远高于大多数新出版的图书。但报纸的要求则相反:新闻就是要新,时间是第一位的——两天前的报纸基本都呆在垃圾箱里吧?

      我们对存量和增量信息的需求是同时存在的,因此报纸可以和书籍共存,Facebook和微博也难以取代Google。相对来说,增量信息的处理更困难一些:由于对时间的要求,信息的发布几乎是实时的,以至于很难从内容上加以筛选和控制:想想你的微博被话痨刷屏的惨痛经历吧。既然无法筛选内容,我们也只有对信息源下手了。而一手的信息源基本上就是人,那么这个人的权威性、知名度以及和你的关系,就成了筛选信息源的最重要标准。这些数据从哪里来?也只有社区化才能够实现。而如果对信息的要求不那么实时的话,我们筛选的方案就多了:除了社区化,既可以用网页互联机制,也可以采用语义分析——这不就是 Google在干的事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对实时信息的要求,导致了社区化成为此类网站的必然选择。

      那么,当打红星与前辈之间,有没有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这个对Google来说,反而更简单。它对网页进行排序时,也可以引入社区评价和推荐机制,应该会使结果更精准一些。而对追求实时信息的新一代选手来说,Google已有的PageRank和语义分析,似乎用处就不那么大。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受众对信息源的反馈:下次碰上话痨刷屏的时候,跟他抱怨几句,希望收敛一些。否则,只好默默的取消关注了。

      关键词(Tags): #google#微博#网络社区#互联网日记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社区流行一以贯之,

        比如天涯等,微博也未必是王道

      • 家园 以后不搜了,直接quora!

        其实quora解决的问题就是狗狗的问题:海量信息,哪个是有用的?

        • 家园 现在正在进行quora未来大讨论

          有人怀疑其将来又是一个雅虎知识堂或百度问答之类的东东:人多嘴杂,最权威的信息未必得到推荐或欣赏。如此一来,就丧失它现在的专业性了。

          没办法,海量信息是永恒的难题。

          • 家园 那个地不会,Quora的前面有了微脖,有推

            事情的次序与事情本身同样重要。

            有时想想我们现在去FB,Twitter等社交网站倒底是为什么去。国内同样有类似的网站。来西西河目的很清晰,虽然不乏有许多人上慕萨苏,葡萄,晨枫,忙总,导弹教主的大名而来,但如果是长期泡河的,那么学习与交换心得无疑要占主要部分。从打发时间角度讲,西西河设计的不如普通论坛比如Discuz那样容易引发热点,有利于打酱油者闲逛。但西西河更类似于Quora这样的格式,鼓励读者自己去挖掘。

            深度了解一个话题,比如楼下讨论的盗版,手机破解等,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同过泛泛的搜索来满足的。搜索的确可以提高指示性,比如找路,搜索不是GPS,没有把人一步步带到目的地的功能,但是可以为你指引到一个城市,一段街道,里面有没有你要找到东西,则仍许自己去深度了解判断。一旦熟悉了这个领域,则很少再通过搜索来寻找相关信息。我要看萨苏的文章,来西西河就是了,还有必要百度么?

            而微脖,或至少twitter的本来优势是在信息的大河中自己为自己的两亩地开了个引水渠,让自己希望得到的水流向自己,这样虽然是搜索的反向操作,但实际使用中发现过滤作用很难操作,加上无数打酱油的从看热闹的变成凑热闹的,一个劲向水中倒酱油,结果微脖中的水质越来越差,酱油是越来越多。

            而脸书,linkedin等及其在国内的山寨们,则仍然在为除其基本功能外,试图在信息洪流中成为中流抵柱而上下求索中。脸书本质上仍然是个比较靠普的通讯录,linkedin基本上就是个公信力高的职业介绍所,除此之外,大家平时该去哪还是去哪。

            Quora可能是对目前各类社交网络的一个补充,也可能是有心人对以上不足的一个尝试。问答只是个方式,如何控制信息的分流才是关键,相信不是简单的向雅虎百度的回归。

          • 家园 这要看他怎么操作,不是不能操作的,比如级别认证等
    • 家园 【2011-1-28】不上市,上物流

      搞IT的居然不准备上市,这可真是新闻。但马云同志就是这么有看点:在2011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马董写给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邮件里,就明明白白的劝大家,打消幻想,继续革命:”我们决定将无限期地推迟集团子公司的上市计划。“

      这怎么可能?

      答案一:马云可能也上微博,亲眼目睹新科上市的当当网,总裁李国庆和”大摩女“的骂战之后,患了上市恐惧症。这个……纯属玩笑。

      答案二:马云和雅虎之间股权牵连太多,没解决雅虎问题之前,不能贸然行动。恩,这个听起来有感觉。毕竟大公司里面,总是充满了明争暗斗——电影里都是这么演的。当然,现实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不就是赶跑达能,才成功站上了内地首富?但权谋论这东西,不摆上明面,外人恐怕很难猜透。既然猜不透,暂时咱们也就先别费心思了——还有别的答案吗?

      答案三:马云不是明明白白的说了么,阿里巴巴要集中力量做基础,搞物流,没工夫考虑上市问题。咱们就不能信人家一回?这个也有道理。确实,公司做到阿里这个份上,权力斗争也许需要阴谋,但整体发展,还是要靠光明正大的阳谋来支持。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马云如此看重的物流问题。

      物流对电子商务重要吗?那当然了。去看看各个销售网站的在线评价,送货不及时、破损甚至丢失确实占了负评价的大多数。马云自己也承认,淘宝网上最多的投诉都是针对物流的。这个我信。如果物流能有所改善,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绝对有意义。但问题在于:

      一、物流需要的投资太大了。2010年,阿里巴巴就宣布要在这方面投二三百亿人民币,长期规划甚至要到一千亿——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马董是不差钱,但能有这么多么?我们来算算帐:阿里集团下面,主要的业务分成四块: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主要搞B2B;面向普通客户的淘宝网及淘宝商城;解决资金流问题的支付宝;还有雅虎中国。最后那位就算了:你上次登录雅虎是几世纪的事?淘宝家族确实红红火火,但只是处在养鱼阶段,就算有利润,也还是会再投资进去,恐怕没什么力量支援物流建设。再来看支付宝,这个确实有收益,但人家不公布,外界猜测在10亿左右。而且自己也需要追加投资。当然,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阿里巴巴交易平台。上市公司就是好,有数据:2009年利润10亿,2010年上半年利润7亿。就这么多了。满打满算,阿里能拿出的钱也就在一年20亿左右。当然,马云能拉到别人一起出钱。但你总得当个大股东吧?如果相信阿里的规划,那么基本上,她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物流这一个篮子里了。勇气可嘉,但接着:

      二、收益如何保证?既然是全部家产,利润就一定要有保障。阿里的选择也确实很稳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仓储。这个别说,还真的很安全。为什么?因为仓储能拿地。有土斯有财,这是我国十年来发展教会大家的一件事。所以,你放眼全国,到处都是轰轰烈烈的产业园开发,而当下最流行的概念,就是物流仓储。只不过各种概念一过,留下的往往是商品房比厂房多。当然,只要土地升值,搞不搞物流也就没多大关系了。

      所以,最终的问题来了:阿里巴巴是否最后会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公司,马云加入任志强、潘石屹的队伍?这对阿里未必是坏事,毕竟搞地产来钱容易又安全,不用上市,员工们也能成千万富翁,比淘宝支付宝之类的轻松多了。只是……只是如果连这样的公司最后都只能去搞房地产,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注定是一句空话。

      希望我是在痴人说梦。

      关键词(Tags): #马云#阿里巴巴#互联网日记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马云也不是独创,这个还是看了Amazon与Dell的经验

        尤其Amazon,现在主要就是胜在物流,路都摆在那里。没有物流,随便个张三李四,都可能把淘宝的成就毁于一朝。

      • 家园 阿里集团手上现金多的很,能投资的钱不止每年的利润啊

        另外阿里巴巴肯定不会去做房地产,楼上要不要和我赌些通宝玩玩?

        • 家园 你说的对

          它上市公司的资产差不多100亿,其中居然大部分(近80亿)只是现金和定期存款……

          根据当前的通胀率,资产怕是会缩水。想想看,如果利率持续低于通胀2%-3%,实际上每年的资产会缩水两亿多,而其全年的利润也不过10个亿,代价太大了。而相对来说,投资土地就至少能跑赢CPI。这个恐怕也就是阿里要投资仓储物流,疯狂拿地的动机之一吧。

          我其实也不太相信会有阿里地产的出现,所以就不跟你赌了嘿嘿。但是,阿里在投资仓储时,恐怕土地增值还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 家园 你得考虑互联网公司的特征

            买地永远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最佳选择,钱不是这么烧的,呵呵。

    • 家园 【2011-1-27】地上有神马,天上有浮云计算

      请原谅我,虽然自己也算是搞互联网研究的,但每次听到“云计算”这三个大字,总还是要打个哆嗦。但没办法,隔三差五,这个词总是能蹦出来扎你一下。况且云家人丁兴旺,无视基本国策。就算大哥不出马,还有云存储、云平台之流的等着你。这不,谷歌刚刚又骄傲的宣布,其“云打印”终于支持手机了,再次填补了云家一块空白。

      别的不说,单就创作概念这一项,我是衷心佩服IT界各位英豪的。Web2.0,云计算,您听听,多大气:虽然技术上web2.0和1.0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云计算更是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能够与之媲美的,满世界找来找去,怕也只有金融界了:印钱不是印钱,偏偏要叫“定量宽松”;而“金砖四国”更绝,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这几个怎么看也没太多联系的国家,愣是能生生凑在一起。你要是较真,问问南非土耳其墨西哥和上述四国的差异,只怕会自讨没趣。

      时代不同了。看着这满大街云山雾绕的新名词,若是起七百年前的奥卡姆于地下,老人家只怕是会活活气死。这位修道士的成名作,就是被后世称为“奥卡姆剃刀” 的思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什么意思?就是说,能用简单道理解释的东西,千万别再造什么新概念来虚头八脑的折腾一番。举个例子:老鹰和大雁这类天上飞的属于鸟类,已经有专门的动物学把它们归纳研究的清清楚楚。但我非要把它们从各自的门纲目科属种里揪出来,起个“云生物”的名字,这就纯属多余。我要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支个烤鹌鹑摊,起名曰“云生物存储及处理中心”,这就很有骗钱的嫌疑。

      再来看看云家的其他几位兄弟: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打印等等先生们,其原理仍然从属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只是客户端不止包括个人电脑,还加入了智能手机 IPAD等移动终端——这几位新来的,严格意义上讲,还是个人电脑。服务器端更多的使用了集群的方式,就是多台服务器合作——这也不是神马新鲜玩意儿。

      业界著名的甲骨文公司,也搞了一个云计算中心。但其CEO劳伦斯·埃里森自己却在2008年的甲骨文开放世界大会上承认,所谓的云计算没什么新鲜的,是 “我们一直在搞的东西”,区别不过是“广告上要改几个字”而已。诚哉斯言。但这种砸人饭碗,断人财路的话,被千夫所指也是自然的了。两年多过去,这些话也早就淹没在云计算新闻的汪洋大海里。

      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位埃里森大嘴巴还说了一句:“计算机业是唯一比女装更赶时髦的行当”。

      天呐。

      关键词(Tags): #互联网日记#奥卡姆剃刀#云计算#it通宝推:cngood,南云北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