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复河友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 -- 梨园大拿

共:💬154 🌺5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说吧,我也想听听

              特别便宜但陌生的酒也可以买,不好喝总可以做菜,cognac就掺苏打水加柠檬。

              一开始以为cognac的名堂总不会多过红酒吧:都是(相对而言)同一块地方出来的,还有分级标准。然后又茫然,除了那几个大牌子,小牌干邑也是好多好多,有的XO却比别家的VSOP还便宜,反之亦然。选择多,也头大。

              专门买酒的酒窖会在架上附个小纸条,简明地点评酒的个性,有的还有打分。这个对于刚入门的我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相当于临时抱佛脚。

              • 家园 我现在正在喝着一瓶VSOP

                我正一边喝着上周在camus买的vsop一边回帖,等下还有个sujet要做,看来今天得通宵了。30欧的VSOP,我觉得算是很实惠的了。

                cognac在蒸馏木桶储藏之后,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勾兑。把不同年份(这里的年份主要是指在木桶中的陈酿年份),不同产区(cru)勾兑在一起,形成终产品。那么vs、vsop、和xo的区别就是勾兑的原酒的陈酿年份要求不同。vs要求参与勾兑的酒最少在木桶里陈酿2年,vsop是4年,Napoléon拿破仑和XO都是5年。

                这么看,要求不高吧,所以很多大牌,都自行提高年限。比如vsop都不会低于25年这样。价格差别这里就会出现了。

                还有一个产生价格差别的地方,就是cru产区。cognac本身是个产区,这个产区之下有6个cru(分产区),这6个分产区因为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等级差别。有单一cru的酒也有混合的,价格差就会出现了。这一点,跟scotch whisky有类似的地方。scotland也有五片主要区域,Highland, Lowland, Islay, Speyside and Campbeltown。各地方特点都不同。

                其实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喝Armagnac,在口感上跟柔和些。

                天哪,我杂又扯到这些上面了,果然还是不能系统条理的讲什么东西啊。

                • 家园 武汉已经有Armagnac了

                  前年逛metro,看见了,一大件Armagnac vsop全部拿完,还是买一送一,合着一瓶才128,哈哈哈,现在还有6瓶。营业员说没人买,放了一年,就打折出货了。就是calvados还一直没看到。前年底在那儿还有六瓶lanson jeroboam老货打折,赌一把包了,合一瓶500,到今年喝三瓶,1000卖给朋友三瓶,只有自己喝的一瓶有问题,还是赚了。

                • 家园 大拿兄你厉害,喝着干邑熬夜啊

                  Armagnac在法国见过,法国以外就不太多,不知道为什么。

                  酒有趣也就有趣在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排序,VS或者XO都仅是一个最低标准,cru体现更多的也是特色而不一定是优劣,对不对?

                  我有这么个印象,调酒一方面是搭配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大公司保证不同年份的酒经过调和保证多年比较一致的味道,有稳定的同质性才有品牌的价值积累。因此老牌子觉得利润率高过平均值也是应该的,等于买了质量保证。

                  • 家园 "兄"什么劲,姐我还没嫁呢

                    撑到5点不行了,就睡了,估计也是喝上头了啊。

                    VS或者XO都仅是一个最低标准,cru体现更多的也是特色而不一定是优劣,对不对?

                    对滴,而且除了cru,勾兑也是形成特色的一个环节。常规产品的确需要保持味道的一致性,但是隔三岔五,酒厂、调酒师会出一些特别款,那就是值得收藏的好东西了。我见过调酒师工作,十几几十种不同的样,一点点勾兑,反复品尝,的确很让人着迷的。好的牌子都应该有自己大牌的调酒师,这跟blended whisky一样,chivas不就是以其调酒师著称。

                    进一步的话,可以说蒸馏过程也是可以决定酒的特点的。因为酒中香气、口感等有机物质成分的蒸馏系数不同,所以你截取头、中、尾或者第一、第二次蒸馏液的组分都是不同的,这个也是可以来选择控制酒的特点的一个作业。

                    Armagnac产量不多,我了解的也不多,你一说还提醒我再去学习学习呢。

        • 家园 加拿大海运进口欧洲酒,都是冷藏箱进口,全程冷链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就都是这样,但是既然很大众的酒都这样运,设想高价酒就更应该用冷藏箱了

          • 家园 送花得宝~冷链问题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repeat兄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讲讲冷链的各个环节?我在这方面真的所知不多啊~

          • 家园 花,我就知道河友有料

            高价酒什么的,我是这么觉得的,这年月,只要想折腾,什么都能拿来出说事儿,就看矫情到什么程度了。有些人是专门在酒庄认购葡萄酒,然后把它们就放在产地酒窖里躺着,等着度假的时候,专门过来喝一下。或者现在动不动就有航空公司做广告,说他们如何邀请极富经验的专业品尝师,满世界选取扛糙的优质葡萄酒为他们的VIP客户在万米高空提供如同在原产地一般的神马神马享受。

      • 家园 短期应该没什么问题

        俺曾经连续两年参与过公鸡国波儿多列级名庄联合会(UGC)Asia Tour广州站的筹备工作,印象中那些名庄酒是坐集装箱船来的,后来因为检疫问题又在口岸躺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我去接到仓库的大货车,拆开纸质包装箱,酒都还是幽凉幽凉的,庄主们尝过之后也没有问题,我估计可能遗漏了一些细节,但说明葡萄酒还是有一定质量耐受性的。您那个PDF我拜读了,但是美国的情况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

        wfan兄研究得那么仔细,是有雄心吧,您可以参考淘宝上那些商家,他们似乎从来没担心过这个问题,事实上普通酒包装好了,塞在物流公司大货车一堆各种淘宝衣物首饰食品工艺品之中温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怕就怕那些贵价名庄酒,那时候消费者更加在意的是企业的专业素质和口碑。

        • 家园 多谢指点。我是想弄明白葡萄酒成熟市场的后生产营运大致情况

          一、继续提问

          1-您两次参加广州波尔多列级名庄酒的展销,那些集装箱是恒温恒湿箱吗?是几月份?

          2-如果是南美跨赤道过来的呢?

          3-如果短时间没问题,长时间会不会有问题?多长的时间?

          4-据说某些可以/需要在装瓶后继续生长的陈年酒,要保养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是不是另一些不需要,或保质期较短的酒,就不需要特别的保存条件即可?(比方。国标5-35C)

          二、说明提问的原因。是想弄明白

          1-成熟市场是否有一整套后生产服务(分销存储)规范(我们的国标只有生产、检测规范;5-35C保存要求)

          2-如果有,执行后生产服务标准,是否有利于营销某些产品,是否有利于提升消费者服务质量;哪些产品应该有更高的后生产标准,哪些不需要。

          因为大拿们(包括我自己找资料)提供的常识、专业知识,涉及产地、种植、品种、生产的较多,涉及后生产服务的资料,国内难找到,凭经验看,除了一些高档酒放恒温箱、酒窖,大部分的葡萄酒就是跟白酒一样在普通货架上摆放的。

          三、提供一些搜到的网上资料。

          1-WSCC,葡萄酒运输过程中的温湿控制监测【什么酒需要这样伺候?是充分条件,还是噱头?】外链出处

          2-欧洲的专业物流商【国内没有WINE专业物流】外链出处

          3-波尔多区域的WINE公共物流服务商【这是产地共用存储吗?区别于以上分销存储】外链出处

          另外,报告邹维多多,我对卖酒没兴趣,但的确对卖酒共用服务(类似马云讲的EC水电煤)有兴趣(当然对喝酒更有兴趣),因为,种植、生产到消费者拿到酒的过程中,共用服务是卖酒的支撑,正在学习、补充基础知识过程中,或许以后有机会做点有用的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希望各位大拿赐教。

          • 家园 每年的11月份,北半球

            向兄台献花一朵~

            因为我从前在国内涉及的主要是市场销售部分,所以对这些运输事宜确实不太熟悉,但是兄台的想法也令人眼前一亮。

            针对兄台关于执行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以及超市的问题,小弟在此说一点想法,超市(商场)中名庄酒必然会装在酒柜里,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市场已经对这些高价酒的销售模式形成了固定的见解,认为它们必然十分娇贵而且固定客户群对这种品质的变化是高度敏感的(即便这两点在中国都显然有偏差),因此消费者“学会了”抗拒任何不装在酒柜里的高价酒,但其实超市里长期都是空调,湿度也在控制之下,光照等因素会因为深色的优质厚玻璃瓶而得到改善,裸瓶折腾个5-6天我猜问题都不大。广州前几年出现在线葡萄酒销售网站时,所老实话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本能地抗拒这一点,因为我不知道这些酒的运输过程,网站也不能像大进口商那样提供一个有足够声誉的形象去相信这一点。事实上作为农产品,葡萄酒的腐败是随机性的,所谓cork taint(就是木塞漏掉了什么的,也是新世界推广铁瓶塞的原因),不管进口商的名字如何如雷贯耳都一样可能发生,而且这种渗漏在外观上通常是看不出来的,您如果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如何跟您的上游服务采购商(进口商/分销商)和下游(小分销商/消费者)厘定这种问题的(有中国特色的)责任分担,是最重要的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一般超市返款周期是30天(更有45天,60天的),这意味着那些直立摆放的普通酒必须在30天内卖掉,而且30天内的质量情况还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可不可以反过来推出一批酒在一个类似超市这样的温度湿度情况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的普通仓库里存放类似的时间是可以接受的,而不需要用成本更高的恒温恒湿仓库?我亲眼见过某大酒商的分销仓库,在一栋居民楼的第一层,毫无恒温恒湿可言,但人家也照卖,貌似也没啥问题。

            • 家园 谢谢赐教,跟各位大拿学习的好处是极其明显的

              1、终于知道了我喝的不是葡萄酒(国内的超市,中部地区)多数还是竖着放的,所以,葡萄酒不受待见,好象正常人一喝都会知道这是啥东西(再不会自己买着喝了),但不明白原因是—协同服务流程(所以,能否让消费者喝到真正的葡萄酒,标志着国内流通业的服务水平);

              2、有希望喝到真正的葡萄酒(葡萄汁酿造的酒就行),因为,不少的朋友,开始朋友结伙,直接向产地定购了,我问这些问题,就是因为这帮家伙虽然懂评酒(不知道真假:)),但不了解中间过程,以为我会熟悉—其实我是这方面的双白痴。

              3、如果有需求,可能做点好玩又有用的事—我们熟悉金融服务,熟悉物流仓储伙伴的关联业务,但不熟悉这个行业,以前也没关心过。通过查资料、邹维多多、梨园大拿启蒙,大致明白,你们这行业,其实是类金融业。

              如果国内还是这样葡萄酒跟白酒一样做礼品卖,葡萄酒产业起还来(因为大部分人喝的是垃圾)。看来关键不是怎么喝的,怎么卖的,而是怎样储运的,什么时候下订单,跟谁下订单的问题。

              继续分享:分酒机-这东西的好处是,公共消费场所,熟悉更多的葡萄酒/营销-管理;私家:葡萄酒家庭消费便利。只是不知道国内生产的成本,也还不熟悉这些生产商,准备找时间去看看。

              国外

              意大利:外链出处

              美国:外链出处

              国内制造一:

              外链出处

              国内制造二: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