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转) -- 黑骑士2000

共:💬41 🌺65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从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转)

    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公报中,可以了解以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一、总量再上一个台阶,超日已成现实

    初步核算,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397983亿元,按国际汇率计算,超过日本4000多么亿美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10.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从197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大部分时间位居世界前十,只有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人民币大贬值,有几年掉出过前十之列。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厚积薄发,开始在10年之内接连超越意、法、英、德、日等国,跃居世界第二。2001年超越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

    在1990年,美国GDP是中国的15倍左右,而到了2010年,中国已经上升到美国的40.1%了,假以时日,超过美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人均方面,中国目前还比较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工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如今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15个大类名列前三。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9%。重点电子通信产品中,手机、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2009年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电子通信产品贸易额占全球15%以上。

    2010年与1949年相比,粗钢、原煤、发电量由15.8万吨、0.32亿吨、43亿千瓦时分别增加到62695.9万吨、32.4亿吨、 42065.4亿千瓦时(全口径为42280.1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968倍、101倍、983倍。汽车由1955年的0.01万辆增加到2010 年的1826.99万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微型计算机和手机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呈迅猛扩张之势,彩色电视机由1971年的0.02万台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11830.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8937.5万台);电冰箱由1957年的0.16万台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7300.8万台;房间空调器由1978年的0.02万台增加到2010年的10899.6万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由1986年的4.21万台增加到2010年的 24584.5万台;手机由2000年的5248万部增加到2010年的99827.4万部。

    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19.8亿元增加到2010年1600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从1952年的28.3亿元增加到 2010年1-11月的38828亿元。中国工业总产值和制造业总产值均已跃居世界首位,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也上升至世界第1位。

    三、能源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能源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创纪录的飞跃。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1949年的185万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 96219万千瓦,其中2010年新增9118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年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到2010年的2.03亿吨,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前五大油气生产国。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0.32亿吨,到2010年的32.4亿吨。

    194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仅0.237亿吨标准煤,能源产品主要是少量的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全部能源消费95%以上,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城市拥有电力供应。煤炭产量仅0.32亿吨;原油产量仅12万吨;炼油加工能力仅17万吨,加工原油11.6万吨;石油品种12种,汽油、煤油、柴油的产量只有3.5万吨,润滑油、润滑脂40吨。石油产品无论数量、品种还是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90%以上石油产品依靠进口。发电装机容量仅1850兆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小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25位,人均用电量仅9千瓦小时,全国没有一个超高压电网。

    2010年,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煤炭消费量增长5.3%;原油消费量增长12.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电力消费量增长13.1%。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消费量7.7亿吨,增长12.4%;精炼铜消费量792万吨,增长5.1%;电解铝消费量1526万吨,增长6.0%;乙烯消费量1419万吨,增长32.3%;水泥消费量18.6亿吨,增长 14.5%。

    2010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约3000万吨,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已突破5亿吨。全年成品油产量2.53亿吨,同比增长10%。其中,汽油产量 7675.3万吨,同比增长5.1%,煤油产量1714.7万吨,同比增长15.3%,柴油产量1.59亿吨,同比增长12%,生产环节柴汽比为 2.07。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4.39亿吨,同比增长13.1%,这是我国原油消费量首次突破4亿吨,增速也创下自2005年以来历史新高。在工农业生产增长强劲拉动下,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5亿吨,同比增长10.2%,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7158.2万吨,同比增长 5.1%,柴油表观消费量1.56亿吨,同比增长12%,煤油表观消费量1756.3万吨,同比增长16.7%。消费环节柴汽比提高至2.18。

    四、交通运输方式取得跨越式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旧中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而且发展十分缓慢,装备破旧,民间运输工具主要以畜力车和木帆船等为主,广大内地普遍处于十分封闭的状态。当时,全国仅有8.07万公里的公路,其中铺有路面的仅占40%;铁路营业里程仅2.18万公里,全部是蒸汽机车;内河航道7.36万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仅2.42万公里;民航线路1.13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30多个只能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客运总量仅为13695万人,货运总量仅为16097万吨,约有一半的货运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

    到1978年,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只有123.5万公里,其中,铁路5.2万公里,公路89.0万公里,内河航道13.6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 14.9万公里,管道运输0.8万公里;全国铁路复线里程只有7630公里,电气化里程只有1030公里;铁路机车拥有10179台,其中蒸汽机车 8039台,占机车比重近80%;公路中高级和次高级公路占的比重很小,仅为16.0%,路面铺装率只有73.1%,绝大部分为砂石路面,等外公路占 40%以上,没有高速公路;汽车缺重少轻,性能差,油耗高;内河航道大都处于自然状态,沿海港口深水泊位仅133个,港口机械设备落后,运输船舶少;民用机场只有78个,机场设施落后,飞机陈旧。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从1949年的18.74万公里发展到1978年的123.51万公里,2008年已经达到473.18 万公里(不含村道),分别是1978年的3.8倍,1949年的25.2倍,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704.27万公里(含村道)。其中,2010年公路里程为398.4万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新增8258公里,达到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45.50万公里;铁路里程9.10万公里,是1949年的4.2倍,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占46.2%,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里程新增 1554公里,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

    2010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比上年增长13.4%。货物运输周转量137329亿吨公里,增长12.4%。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80.2亿吨,比上年增长15.0%,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增长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标准箱,增长18.8%,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2010年世界十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中国占据六席,上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港口。

    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五、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

    建国初期,全国(除西藏)只有26328处邮电局所,其中自办局所4868处,邮路总长度仅70.6万公里,而且这些设施大都设在城市,广大农村很少,农民用邮极为困难。

    到2010年底,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2707万门,总容量4655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433万户,达到150518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由建国初期的21.8万户增加到2943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66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977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1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由1988年末的0.3万户增加2010年末达的85900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1]4705万户。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24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人增加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六、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2005年的2450亿元增长到6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32%提高至1.7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328亿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为成员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显示,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2万件,排名从1997年的第22位跃升至世界第4位,仅次于美日德三国。

    2008年,我国SCI论文达11.67万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如果扣去香港(9216篇)、澳门(148篇)、台湾(23755篇)同胞的发表数量,仅统计内地科技人员的发表量9.55万篇,则列名世界第四,排在美国、英国、德国之后,超过了日本,也比上一年提升了一位。英国1999年的SCI论文数是9.2万,2005年突破11万,用了6年时间;我国2007年的论文数接近9万,到2008年就突破11万。

    2008年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数为1.06万篇,占论文总数的11.5%。2008年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数中,80%由高等学校贡献,近19%产自研究院所。其中化学、物理、数学、电子通讯与自动化、生物等五个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最多。但是,化工、食品科学、力学、农学和能源科学等五个学科产出的表现不俗的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较高。

    1999年至2009年(截至2009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64.9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排在世界第9位,比上一年度统计时提升了1 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2 次,比上一年度统计的4.6 次又有提高。这与世界平均水平10.06仍有不少差距,但要看到,世界科技强国日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达到世界篇均被引水平。过去十年间我国材料科学产出的论文占世界该学科论文的17.4%,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其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3位。

    2008年,EI数据库2008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39.68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第2名美国5.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内地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 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以此数据排名,也排在世界第1位。收录香港论文3994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0%;收录台湾论文 12046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0%;收录澳门特区论文66篇。

    ISTP 2008年共收录中国香港特区论文2874篇,比2007年的2464篇增加了16.6%,占世界论文总数的0.6%。ISTP 2008年共收录中国台湾省论文10040篇,比2007年的6838篇增长了46.8%,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2008年ISTP共收录中国澳门特区发表的论文66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0.01%。

    七、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封闭状态,进出口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1960年38.09亿美元,1970年45.86亿美元,到1977年发展到148.04亿美元,28年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2倍,1950年至1977年年均增长9.9%。

    1978年以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 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对外贸易赢得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9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 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再破2万亿美元大关,2010年逼近3万亿美元大关。2001-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合计16.24万亿美元,占我国 60余年进出口总值的81%以上。

    我国从小额逆差转变为巨额顺差,从外汇极度短缺发展成为外汇储备全球第一。1950-1977年,由于各年的进出口规模较小,各年的贸易差额也较小,其中新中国成立的头6年全部为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约8.5亿美元,其后年份为小额顺差或逆差;1978年以来,随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相应的顺差大幅增加。1995年贸易顺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 167亿美元。2005年一举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2010年在减少顺差的目标下,加大进口,顺差减少至1831亿美元。货物贸易的大额顺差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了长期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10年末超过2.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10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3062亿美元,金融和资本项目顺差也达到1656亿美元,继续呈现双顺差态势。

    我国的出口总值在1950年全球排名列第27位,经过30年徘徊到 1980年上升到第26位,此后排名直线上升,1990年列第15位,2001年列第6位,2004-2006年稳居第3位,2007-2008年上升到第2位,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第1位,2010年以较大优势继续蝉联第1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八、“引进来”与“走出去”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外资以对外借款,特别是政府贷款为主,且总体上呈现出数量扩张的特征,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投资格局。总体上看,利用外资规模较小,质量较低;总量少,单位项目投资量小。198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2.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2亿美元;1990年,实际使用外资102.9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9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中央确定了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吸收外资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92-2000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33亿美元,年均利用外资金额达到359亿美元,是1986-1991年的10倍多。 2001-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043亿美元,年均630亿美元。

    2010年,全年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增长17.4%。非金融领域外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领域,2010年分别占总额的46.9%和22.7%,两者合计占了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69.6%。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国有企业主要是贸易企业走出国门,开办代表处或设立企业。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9亿美元,2008年上升到407亿美元,2004-2008年年均增长69.6%。2010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

    1976年,我国的对外承包劳务队伍第一次走向国际舞台。1979年合同金额仅0.5亿美元,1989年为22.1亿美元,2008年为1130亿美元,2009年达到11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89年为16.86亿美元,2008年为651亿美元,2009年为866亿美元,2010年达到1011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760亿美元。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仅有几家企业发展成为一支由 1000多家企业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队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中国统计公报(嘉英)#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嘉英)#统计公报(嘉英)#经济指标数据(嘉英)通宝推:njy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