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清明 ( 1 ) -- 熊猫

共:💬32 🌺2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清明 ( 1 )

    清明这几天,常常想起我的太太。

    “太太”是妈妈老家对曾祖母或外曾祖母的称呼,在我们家,似乎专指我的外曾祖母,我姥姥的妈妈。她早在27年前去世,但在我们全家的心中,仍是那样一个清晰明了的存在,仿佛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我小时候,人很瘦小,而一双脚却不合比例的大,我七岁的时候。上过两次舞蹈课(迄今为止总共这么两节)舞蹈老师看我的脚,皱着眉头说:“你这孩子怎么脚这么大??”我很郁闷,回家对姥姥抱怨,姥姥说:“脚大怎么了?谁再嫌你脚大,你就说,我太太说的,脚大江山稳,手大正乾坤!!”现在想起来我一本正经地去跟说我脚大的老师讲这句话的场景, 我就想笑,原来我也有这么豪迈的时候!不过我的脚也确实大, 我姥姥亦常拿太太以前念的一个童谣逗我:大脚板,踩田埂,踩得蛤蟆唧唧喊,蛤蟆蛤蟆你莫喊……

    嗯,不押韵是吧?用湖北宜昌话念念看?

    我们仍然保留着很多从太太那里传下来的生活习惯,比如,烧汤的时候放很多姜。我问姥姥为什么,姥姥说,太太讲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当然,这些话“原创”肯定不是我太太,她最多属于“转帖”

    我对太太的印象,多来自家人对她的描述。印象中的太太,是一个特别有魄力的人。姥姥说,太公病重的时候,太太去庙里烧香求签,求的都是上上签。然而太公仍然在颠沛流离的1942年过世。从此,太太再不拜菩萨。一个生了6个女儿的寡妇,开着一爿杂货店,养活了全家人,并且她的女儿们都受过从简易师范到大学本科程度不等的教育,不仅如此,其中3个女儿念了书以后,都跑去“革命”了。我曾经很好奇地问过姥姥,她说太太应该是没有接触过任何“革命思潮”的,只不过太太认定,女孩子要读书,这样才有能力靠自己生活。去年夏天姥姥疑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时候曾经回忆到她14岁在省城读中学时候也得过一次极其严重的贫血。姥姥的大姐写信回家,太太变卖了不少家当,汇了一笔钱,才能够让她住进医院,接受了一段比较正规的治疗,最终得以康复。

    有一年过节,妈妈在skype的摄像头前想我流泪,我不禁想,在那个长江边的小镇上,那时我的太太守着两个幼女和杂货店,想着她在省城重病的女儿,会不会也在夜晚流泪? 只是她从来也没有阻拦过女儿离开家的步伐。

    To be continue.

    通宝推:atene,赫然,辽东半岛号,njyd,
    • 家园 谢熊猫MM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原创】清明(3)

      我只和太太照过一张照片。那时我几个月大,被妈妈扶着,坐在太太的腿上。太太应该并没有见过我的模样---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白内障的关系,已经双目失明。我对太太唯一的记忆,也是我最早的记忆,是她的葬礼,准确地说,是太太火化,以及骨灰寄存。

      家里的大人都很奇怪,一个只有两岁的孩子,哪里来的记忆呢? 可是我的确记得:在殡仪馆的一张石桌上,妈妈摆放着祭奠的果品,拿出一张照片问我:“熊猫,这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太太!”妈妈说:“那你亲亲太太吧。”,我很听话地爬上旁边的一枚石凳去亲吻那张镶了黑框的照片。这些细节和妈妈以及姥姥的记忆不差分毫,所以我们家里人也就稀里糊涂的接受了我两岁有记忆的事情。

      不过,两岁的事情,我好像也就记得这么一件。家里人只好说,太太和我有缘,太太有灵。太太有灵可不是盖的,我爸给我讲过另外一个故事:某年夏天,他和我妈去郊外的一个疗养院探望一位病中的朋友。该疗养院的旁边不远就是本市一个非常著名的风景名胜,而这个风景名胜的后山则是本市的公墓,太太的骨灰在20年前安葬于此。两人从疗养院出来后,我妈说:“难得到此,我们去风景名胜逛逛如何?”我爸则说:“难得到此,我们去看看你姥姥如何?” 我妈一想也是啊,于是和我爸一起前往墓地。 结果,在遍植灌木的墓园里,我妈被团团飞舞的蚊子咬得浑身是包,而我老爸一点事情也没有。他对我妈开玩笑说:“太太生气了,你光想着玩,都不记得看她!所以放出蚊子来咬你”

      清明那天,纽约阴沉沉地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的心情不太好,第二天,弟弟递过一行英文问我:熊猫,你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呀?我抬头一看:

      Mo for the April day for day, silk wheat to cold to warm, seeding to date Ma to rain, picking mulberry lady to clear dry.

      我顿时笑喷,原始我那天pH低的利害,不知怎么在gmail的状态栏放了一首打油诗:作天莫作四月天,蚕要暖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谁知被弟弟和Ori放到google translator 上,结果出来这么一个东西。我给他们磕磕绊绊地解释清明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目的是缅怀逝去的人,就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到墓地上,擦拭墓碑,放花,清理野草,焚香,有的人家还要摆放酒饭…… 弟弟突然接了一句:“then you can do barbecue together,right? " 这不同的文化沟通就是有距离啊,瞬间,我的PH恢复到7!

      • 家园 哈,熊猫透露年龄了

        身为在北方长大的人,4月(公历春天,农历夏天)

        都是不错的日子啊。

      • 家园 这首诗我知道

        总理的秘书回忆过,文革后期有一次总理在纸上写这首诗,词句跟你的有小差别,但是内容一样的。依稀记得那个版本好象是“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暖和参要寒。种田的哥哥要下雨,采桑的娘子盼晴天。”

        嗯,人总有左右为难的时候,咱再难,还能难过总理去?

        • 家园 您说的没错。

          其实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也是从总理秘书的那篇回忆。貌似全国各地的民谣都有不同的版本。

          说实话,看到总理在纸上写的这首诗,很有点心酸的感觉

      • 家园 是我漏看了什么重要信息吗?

        怎么突然有了弟弟?

      • 家园 关于记忆

        我似乎也记得一些很小的时候的片断,不过很难说是因为父母描述后产生的幻想,还是真的存在记忆。

        "Barbecue together" 这个够绝。

        • 家园 我觉得应该是真的

          家里人描述过太太刚过世时候的情景,她是在家里去世的,我在几个房间内跑来跑去,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当时全家哭成一团,我没哭,可是表情异常严肃。我对这个一点印象也没有,可是对殡仪馆那段的细节却记得非常清楚。

          barbecue那个,实在是把我雷翻了。

          • 家园 小孩子在遇在意外的事件时,是会有特别的记忆的

            我一个朋友2岁多时,唐山大地震,她有那时的全部记忆。

          • 家园 我遇见过一个人说她有一岁时的记忆

            她能很清晰地描述出一岁时候家里住房的原貌(那房子马上就搬了),与她妈核实后完全正确。

            我现在管她叫“中国的Sheldon”

    • 家园 【原创】清明(2)

      谢谢大家的花。我写的都是生活的碎片,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没有非常精彩的文笔。谢谢大家有耐心看。

      我姥姥的几个姐妹分布在全国各地,虽然太太跟着我们住在中原,但是太太象一颗树,尽她最大的能力庇护着她的孩子们。也因为如此,我们家一直保持着大家庭的习惯,即使在太太去世以后。家里长长短短的地住过妈妈的表弟表妹们:有人在这里度过婴儿期,有人在这里度过童年,有人在这里上过高考复习班,还有人在这里做过月子。也正因为如此,姥姥和她的姊妹们,妈妈和她的表弟表妹们,乃至我这一代的表兄弟姐妹,都很亲近。写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一张照片,那是几年前一大家人扫墓完毕后围着太太的墓碑照的一张照片,大家脸上没有悲伤,唯有宁静。

      太太最宠爱的人是我妈。姥姥说,我妈从小到大没有挨过她一下打,即使是调皮捣蛋让她抓狂的时候,她的手刚扬起来,太太就会一把把我妈挡到身后,外加一句:“你要打她,先来打我。”(可是,等我妈管教我的时候,我姥姥想求情,却被我妈一句话挡住:“我管教孩子,你不要惯她!!!”话说我家母系性格呈明显的隔代遗传趋势,熊猫我泪流满面……)我妈6岁那年生病,医院怀疑是脑膜炎,要做腰穿明确诊断。太太坚决不肯,紧紧抱着我妈,医生护士谁都抢不过这个急红了眼的小脚老太。最后在病历上写道“……建议行腰穿检查,但家属强烈拒绝,极度不配合……”说实话,听姥姥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正好在医院实习……不由仰天长叹,剽悍的太太不需要解释呀~

      to be continu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