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临走前要说的话 -- 史节

共:💬270 🌺2430 🌵7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

              不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或者用煽情弥补。

              在波兰贴,施海潮贴等贴里,已经很清楚了。

              接下来用事实说话:

              美媒巨头抱持偏见同情恐怖 一众西媒自觉跟风

              2014-03-05 07:08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媒体对昆明的报道太缺德了!”、“到底美国是在反恐,还是在纵容恐怖分子?!”这是《环球时报》记者4日晚在北京街 头听到的几位大妈的闲聊。针对3月1日晚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部分美国媒体,以及英德等西方国家的部分媒 体表现出虚伪与冷酷。它们的报道阴阳怪气、逻辑混乱,把恐怖分子(Terrorist)打上引号,甚至别有用心地挑拨中国的民族关系,这无疑激起中国人的 怒气。有人说,西方一些媒体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这就是它们的“引号门”。美国《外交政策》3日题为“T开头的词”的文章称,西方媒体的偏见认知曾在北京 奥运会前激怒过中国舆论,这次中国人对西方媒体对昆明事件的报道表示不满。连日来,这种愤怒触动到美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3日表示,美国接受中国对袭击事 件是“恐怖行径”的定性,对不管出于何种动机有意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予以谴责,“我们就人员死难表达我们的哀悼”。但西方媒体违背新闻客观公正原则,它们 采取的双重标准做法,仍令人不可原谅。

              CNN敷衍回复本报记者质疑

              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一些媒体在报道中不愿使用“恐怖分子”这个词。CNN在相关报道中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并居心叵 测地称此类“持刀袭击”并非第一次,2010年和2012年也在校园发生过,但并无“政治联系”。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加上“官方所称的恐怖分子”这一前 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将恐怖分子称为“攻击者”。在讲述事件来龙去脉时,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无视新疆取得的巨大社会进 步,毫不掩饰地挑拨中国民族关系。更有甚者,美联社在选择性引用某受访者的话时,竟声称“应让维吾尔人独立”。《时代》周刊在3月1日的报道标题中使用未 带引号的“恐怖分子”袭击,并在文中直接将此描述为“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但与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一样,都使用了“Blame”一词,声称中国将此次 凶残袭击‘归咎于’(或怪罪于)某个特定的群体。

              纵观CNN涉及中国新疆或西藏问题的报道,几乎总是一个套路:以“维汉”或“藏汉”民族矛盾为结尾。很难不让读者怀疑其报道动机和居心。在 CNN的一篇报道中,不仅流露出对无辜死伤者巨大痛苦的漠视,对恐怖袭击者的同情,甚至变本加厉地描述恐怖袭击分子的“视死如归”,其中援引一个事件亲历 者的话说:“当他们开始砍杀人时,他们已经准备去死,他们不怕死。”

              不少CNN网站的网民留言对CNN的相关报道表示不满。署名“stone”的网民称:“CNN的报道充斥偏见,难道只有攻击美国人的才是‘恐怖 分子’?”该条留言得到81个“点赞”。署名“Sylon”的网民质问:“为何去年5月一名伦敦军官被人杀死就称之为‘恐怖主义’,而数百名中国无辜百姓 在昆明遭到砍杀就只是‘民族冲突’?我们何时已开始为恐怖分子寻找借口?”关注CNN报道的人发现,在此后一些报道中,CNN取消了恐怖分子一词上的引 号。

              《环球时报》驻美记者3月3日就“为什么CNN在报道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时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难道CNN不认为这些作案者是恐怖分子吗”的问题 向CNN发去邮件。从CNN得到的回复是:“感谢你拨冗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我们欣赏你对此问题的反馈,并将与那些需要看到的人分享你的评论。再次感谢你 的兴趣。”记者同时向CNN打电话询问此事,但未接到回复。

              德国《明镜》周刊2日题为“昆明站刺杀:菜刀血案”的报道,同样把恐怖分子一词加上引号。其驻华记者在报道中最后写道:“不过,(中国)缺乏一 个具体的(恐怖分子)证据。”这似乎是有意在为恐怖分子开脱。这真是滑稽透顶!去年波恩火车站发现一个可疑箱子,德国就忙着报道称与“恐怖主义”有关。德 国《每日镜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编辑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般的德国媒体都会参考德新社、《明镜》周刊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同时也会参考CNN、 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国际大媒体的措辞。她说:“在国际报道上,特别是关于中国的敏感问题。西方主流媒体的口径一般是一致的。”

              外媒扭捏辩解“引号门”

              英国《每日电讯报》、BBC等开始报道“3·01”暴恐事件时,只定性或描述为“持刀袭击”或“持刀砍杀”。BBC驻北京记者约翰·苏德沃斯4 日在网站上回应,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抱怨在新疆问题上西方采取双重标准,外媒对昆明事件的报道则是最新佐证。约翰说,中国不是第一个抱怨国际媒体没有使用恐 怖主义标签的国家,BBC去年在报道内罗毕购物中心枪袭事件时,也被指责没有使用“恐怖主义”措辞。根据BBC的《编辑指南》,记者在没有注明出处的情况 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恐怖主义”一词。恐怖主义是具有显著政治色彩的词汇,带有价值判断和情感,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

              一些西方媒体阴阳怪气的报道,引起中国媒体和民众的强烈不满,对此现象,美国媒体有所关注。《时代》周刊网站3日报道称,“昆明发生大规模砍杀 后,中国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作出反应”,某些国际媒体拒绝将这次袭击称为恐怖主义,或为之打上引号的做法激怒了许多人。《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在相关 报道中说:“‘西方的伪善’是部分中国媒体发泄怒火的目标。”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说,昆明“3·01”暴恐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谴责恐怖分子所犯下的暴行,而部分西方媒体却以带引号的“恐怖分 子”描述暴徒,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发布的声明中将本次恐怖袭击描述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举动再次激起中国网民对西方世界长期奉行恐怖主义“双重标 准”的声讨。针对西方媒体关于恐怖分子的“引号门”,该文称,“在中文里,与英语一样,引号可用来表示引用、怀疑或轻蔑口气”,在有关恐怖主义问题的表述 上,任意添加引号的行为很可能引发激烈反应。中国的微博立即证明了这一点,“引号门”事件很快在中国网民中传播并掀起一股强烈的怒潮。对部分西方媒体在 “恐怖分子”一词上的遮遮掩掩,《外交政策》文章简单地辩称,“由于许多西方媒体转载了中国官方通讯社的报道,所以使用引号表示转引他人表述”。

              针对“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的说法,一条获得许多网民支持的微博评论这样写道:“如果美国将发生在中国的恐怖袭击事件称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 为’,那么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也应被称为‘一起令人遗憾的交通事故’”。美国驻华使馆回应称,中国民众对美国声明的误解,部分是由于翻译不当导 致。《外交政策》的文章援引“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的话说:“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无论按哪个国家的标准来看,十几个统一着装行动,对无辜市民进行无差 别杀戮的暴徒都是毫无疑问的恐怖分子。西方媒体这次的表现,我这个老牌西奴也看不下去了。”

              如何引导外媒客观报道是学问

              同样,2008年拉萨“3·14”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欧美一些媒体均有不实报道。德国六大政治基金会之一的海因里希· 伯尔基金会2010年6月曾公布过《德国媒体报道中国的调查研究报告》,认为德媒对华报道存在偏见,应进行“自我批判和反思”。参与调查的埃尔福特大学学 者卡罗拉·里希特认为,在德媒的一些报道中,多半属于固有观念下的“陈词滥调”,带有“矮化(中国形象)”的特点,焦点多集中于“少数民族问题、西藏和台 湾领土主权以及人权问题”等。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怎样才能让境内外媒体第一时间进行采访,这样做能否引导外媒的公正客观,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据《环球时报》赴昆明记者 了解,“3·01”暴恐事件后,外媒驻华人员最快的2日凌晨就赶到昆明。《环球时报》记者也在抵达后立即与协调记者采访的云南省外宣办官员取得联络,但得 到的答复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安排记者采访,也没有举行记者会的计划,一切报道以国家通讯社为主。”直到3日云南省卫生厅举行的受伤人员救治记者会上,记 者才看到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和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新闻助理参加。一名美联社驻华老记者私下说:“既然恐怖袭击如此之惨烈,为什么采访个现场和伤员 都那么不容易呢?”他有点不太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征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尽快把新闻发布会制度建立起来,这次也许因为发生 暴恐袭击的地方过去相对平静,所以反应不够快。但她认为,即使我们通过这些方式引导西方媒体,也很难说会管用。张征说,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引起中国民众不 满,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立场”存在问题,对中国带有偏见。

              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政治与媒体领域专家夫罗里扬·卢佩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按照西方做法,“恐怖主义”的定性会由警方先对外媒公布, 而不是政府或官方媒体先说。但他认为,一些西方媒体这次报道昆明暴恐事件时显得“缺乏同情心”,甚至违背新闻客观公正原则,更是对受害者的不敬。卢佩表 示,这种带有倾向性,也就是意识形态观念作怪的对华报道现象在未来几年估计仍会存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今年1月29日刊文称,中国在德国媒体或公众心 中的形象总是很单一、甚至被扭曲,这与德国缺乏真正既了解中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关。【环球时报驻美国、英国、德国记者 温宪 孙微 青木 环球时报赴云南特派记者 邱永峥 丁廷立 王乐】

              如果,

              有萨粉要辩解,这是中国半官方媒体的立场(尽管就是这个半官方媒体给了他们的偶像一个记者身份;让他可以挤进主流媒体);

              那么,

              看看西方媒体:

              施密特:政府监控是社会的一部分——当初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们何在?

              谷歌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近日表示,政府监控已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他最担心的是互联网的分裂。

              “棱镜门”事件爆发后,斯诺登爆了很多料,大家都在谈论美国政府的间谍活动——不论是针对外国和还是针对美国的——以及这些监控行为意味着什么。而谷歌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近日表示,这不算什么,这已经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新美国基金会”主持的一次活动中,施密特认为谈谈政府的所作所为很有益处。但对于政府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好是坏,他说自己没资格评论。英国《卫报》报道说:

              间谍活动已经持续很多年了,监控活动也有很多年了,我不会对此评论,这是我们社会的本质。

              在间谍和监控活动持续很长时间这一点上,他肯定是正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谷歌就是建立在(双方同意的)监控的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施密特不对其他方面表示担心。只不过不在监控上面罢了。

              公开(“棱镜门”)事件所有信息带来的真正威胁是其他国家开始认真地对待加密问题——我们统称“割据”——这会导致互联网的分裂,互联网将成为每个国家的互联网。这是很坏的事情,这将破坏因特网的工作方式,我想这是我所担心的。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最终归结到,问题是NSA的所作所为,还是针对这件事的各种议论。但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不会很快解决。

              Eric Schmidt Says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Is Just Part of Our Society

              Since the whole PRISM thing blew up, and dozens of other Snowden revelations followed it, there's been a lot of talk about government spying—foreign stuff and domestic survellience—and what these revelations mean. According to Google's executive chairman Eric Schmidt, not much; this is just part of our society now.

              In an event hosted by the New America Foundation foundation yesterday, Schmidt acknowledged that it's good to have conversations about what the government is doing. But as whether or not what th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doing is OK, well, he's not going to judge. From the Guardian:

              There's been spying for years, there's been surveillance for years, and so forth, I'm not going to pass judgement on that, it's the nature of our society.

              He's certainly not wrong about both spying and surveillance being pervasive. In its own way, Google is founded on (consensual) surveillance. Still, that's not to say Schmidt doesn't have any worries about all this jazz. They just lie elsewhere.

              The real danger [from] the publicity about all of this is that other countries will begin to put very serious encryption – we use the term 'balkanization' in general – to essentially split the internet and that the internet's going to be much more country specific. That would be a very bad thing, it would really break the way the internet works, and I think that's what I worry about.

              It's a valid concern. It just comes down to whether the problem is what the NSA is doing, or the frenzied talk around it. But neither of those is likely to change any time soon.

              http://digi.163.com/13/0916/10/98SVFEH600162OUT.html

              打脸,没有最疼,只有更疼。

              USA这种做法,算不算占领舆论阵地?舆论有没有政治立场?

              再看看本子的链接出处6个人的中宣部

              如果某人发贴当时没看过大阴蒂国资深电视制作人,John Pilger的《The War You Don't See,那么这里明火执仗的和潜伏的萨粉可以替他去看看;

              看看什么叫舆论工具,思想战场;

              西方做得远比中国过分,老练,

              和经济利益紧密联系;

              和记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打脸还没够的话,不介意加多一条:

              弗莱德金获金狮奖 抨击好莱坞以钱为首是赌场

              新闻来源: 新浪娱乐 于August 29, 2013 10:43:06

              不会惊讶有萨粉会跳出来,说那是电影,那么就加一个报纸的:

              收购报业:美国新闻媒体从没“自由”过

              外链出处

              还有萨粉觉得不服的,也可以去看边芹的著作《谁在导演世界》;

              [真实]与[话语]谁在主导世界外链出处

              建议去买整本书看;人家研究的专业性,接触的西方社会精英的代表性,都不是萨苏这样半路出家做记者的业余人士可以相比的。

              打脸弹药不断添加中;争取把某人的脸轰成广岛长崎:

              《权力的声音》 一部颠覆美国媒体形象的力作外链出处

              不比不知道,比了吓一跳。

              舆论有阵地没有?

              思想有战线没有?

              重磅炸弹在此:

              911目擊者只是個演員?——揭開美國重大新聞的造假真面目外链出处

              这是屁股一贯偏右的新浪唉!

              所以,某人一个“肤浅,轻浮”的评语是逃不掉了。

              用事实打脸最好。

              萨粉们的脸,肿了没有?

              估计这贴子会让萨粉打了鸡血似的投诉;

              不过,改变不了真实的世界;

              删贴,封马甲都做不到的。

              因为,

              上面贴出来的那么多事实,

              不是谁的屁股能改变的;

              也不是谁把头埋在沙子里不承认舆论有阵地能抹杀的。

              通宝推:飒勒青,清溪照影,hwd99,cel2000,侯登科,西安笨老虎,

              本帖一共被 1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人家美丽肩和中国的警察强杀黑人案,也

                不是按反恐来的么?打死了就玩完关心这么多干嘛?????

                这是教育中国人民,民主与专政是决不可分的一体两面。

                也是教育美国人民...................就是欺负你黑人怎么样了!

              • 家园 有意思的是,

                煽情,

                恰恰是西方媒体用来蛊惑无知的观众读者;

                用傲慢铸造偏见;

                用偏见修补傲慢的

                不二法门!

                某些人居然和西方媒体心心相印,如出一辙;值得警惕。

                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于世界局势的稳定

                中国的最大利益也不是在乌克兰的那点投资和贸易。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于世界局势的稳定。

                中国在类似事件中能获得的最大利益是给全球人民植入一个观念,认为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于息事宁人,而不是挑起和激化事端。同时让大家相信中国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矛盾方中间扮演公正的调停者,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出手真金白银而不是空头支票来解决问题。

              • 家园 人家挣了上千万了,你靠这样是挣不到的,休息休息,啊
          • 家园 如果你没有什么根据

            就这里空放一炮,还如此粗鄙,只能说你的嘴就是狗拉屎的茅坑。

          • 家园 兄台这么说过了吧。

            凡涉及毛的,就屁股有问题了?毛主席的屁股就摸不得么,难道?文革难道就只是对变资变修的人进行革命洗礼么?很多平民老百姓也遭了很多罪么,没经过,也听父辈说起过,点点滴滴的很多小事也可以窥斑见豹,那是个不正常的年代,疯狂的年代。我就知道一友人的父亲,完全因言获罪,非正常枪决的事。坏的都不是毛干的,或他应该负责任的;好的都是他的,原子弹,核潜艇什么的,都是他搞的。从来没什么救世主,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老百姓,千千万万的好老百姓,好中国人干出来的。没有毛主席,革命也会成功,原子弹也会造出来。

            说点不同意见,就是屁股问题了?人家屁股不坐在你认为应该坐的地方,就是问题了?个人的屁股个人找地方坐,哪有什么对错问题呢?

            就比如进电影院看电影,你不买票让屁股进去坐,可以算问题;如果座位有编号,你坐了人家的号,可以算问题;你坐了自己的位,把饮料,包包什么的放人家位置上,不让人家坐,可以算问题;人家坐错了,你伸脚就踢人家屁股,也可以算问题。。。但是我买什么票,是看早场的,还是午夜场的?看什么电影,是看地雷战,还是看南征北战?那都不叫问题,或者说不是屁股的问题啊。

            再说,这么多文章看下来,所谓文如其人,我都觉得老萨这人实在算个脾气很好的人,是个厚道人,人品呢咱不认识,不敢下定论,起码文品是个非常好的人。唯一记得起来的对文革有点腹诽的事,就好像只有小孩时是芝麻酱啊,还是个什么东东,好吃得不行,得意得不行,嘲笑长辈,你们旧社会没得吃吧之类的东西。家长还不敢驳嘴,正常吗?要个什么样的屁股,才能在这种氛围中安静,幸福地坐得住一小阵子呢,大哥?

            看官说了,你小子这么说话,是不是也反毛啊,屁股也有问题啊。完全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也逐渐被认识。包括我现在认为的,算是转了一圈又回去了,觉得还是社会主义好,如果真是社会主义的话。毛主席的许多观点,也觉得非常正确了现在。但所有这些, 即使毛粉如我吧,也还是挡不住想说一句,毛主席的屁股也要摸,不对的地方甚至也不怕伸脚踢一下,谁的屁股都摸得,都踢得,才是正常的,社会才能进步。

            所以啊,还是毛主席的话来总结:要团结,不要分裂。呵呵。好不容易有个有些好东西看的地方,被搞得好像还蛮多派一样,都变成什么文化阵地了。就一业余消遣的地方么,犯得着吗,各位。

            再就是什么史实,老萨好像从来没说自己是历史学家,或者说历史研究者,收集,整理,描述得多,给结论的少。你想啊,电脑的知识天天要更新,“话痨”的毛病带来的后遗症,涉猎的范围那么广,那么多东西,不写不舒服。(这个文字耕耘的勤奋,产量之快,之高,挖坑之多,世所罕见,兄弟对这一点佩服不已),还有两个魔女要对付,史什么实啊,都能摸个边子就不错了,是那么回事就很了不起了。你还要求那么高,又没有收费,我们这都是免费在看啊。

            就好像人家天桥下耍艺,又是胸口碎大石,又是口吞玄铁劍什么的,满头大汗的,容易吗?稍微厚道点的都知道,等会他双手一抱拳,说有人的捧个人场,有钱的捧个。。,再跑开都不迟,或者跑得不要那么快。叫个好,活跃一下气氛总是应该的吧。连有毒都跑出来了,毒到哪了?我咋看不出来呢?

            还有就是,什么而已的前提,看耍艺还要带批判的,随时防毒的态度看的话?“说书”而已?这个说书不是什么人都能说的,不是谁都有韦爵爷那个口才的啊,台子都敢搭得都比人家高,化骨绵掌都奈何不得的呀。说书是个大本领啊,老大您那就变成了而已而已。

            过去写作文落下一毛病,都要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虽然前面写得乱七八糟,想哪写哪,也还是总结一下:共产党过去革命成功,归根到底,还是事干得漂亮,牺牲够多,事业够正义,以身作则,不由得你不服气,而不是宣传起决定作用;同理,过去也好,现在也好,将来也罢,你宣传阵地占得再多,干的事不叫人 服气,干事的人不叫人服气,再怎么占,说句粗话,顶个毛用。你当中国人傻子啊。

            通宝推:flux,我看看,朝之阳,
          • 家园 请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否则就是狗屁乱放!
          • 家园 前四行挺好,后面两行没证据就别说了。

            萨苏做过什么和每个人认为他做的是什么和他真正做了什么不一定是一样的。

            你的最后一句是推理出来的,但建立在你的感受上。所以如果能加个前缀:“我认为”就更恰当了。

            不然,那么你做的就和你批评的一样了。

      • 家园 萨大一向是真正的公正肯言的

        将我潜水多年后第一朵花献给萨大.

      • 家园 呵呵,去留缘散两相宜,自取丹心对净空

        要走,理由千千万,要留,一条足矣.

        但使河水翻腾,搏浪或是静观,自在此心,机会总是要留给想要把握的人的嘛.

      • 家园 看到忙总要走,有点感触,宝推萨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