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1) -- 达雅

共:💬165 🌺847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握手啊...........同是当年受害者, 呵呵。

        握手啊...........同是当年受害者, 呵呵。

        俺上的是国内的.....一般重点院校。 呵呵。俺数学不好, 呵呵, 虽学的是工科, 但是, 俺考大学主要靠语文拉分, 数学是拖后腿的, 是严重拖后腿的。 呵呵。

        不过, 俺大学的数学还不算差, 高数还凑合, 80多分的样子吧。

        俺本以为数学恶梦就此结束了呢, 谁想, 遇上了一个“好”老师, 一个专门教《线代》的教授。 呵呵。

        那家伙, 上来就发给了我们两本厚厚的线代书, 一本是课本, 一本是题集,都是他自己编的, 够牛吧, 呵呵。 只是, 在俺看起来, 整个就一天书, 呵呵。 要知道, 我们的线代课时是很少的, 在那么短的时间内, 消化掉这两大本天书,简直就是.......。

        俺一直以为线代就是那么难的, 直到某天, 看见外系同年级的学生手里拿着一本同济版的, 薄薄的一本《线性代数》小蓝册子.......俺看过后, 真是怒从心头起, 恶向胆边生........。 然后问老师, 我们考哪些内容, 告知, 考厚书的内容, 你们就学俺编的书, 就考俺书上的那些复杂的变换, 那些复杂的奇技淫巧........, 最后, 俺们系的线代成绩, 可能在全校都是倒数的。

        最郁闷的是, 其实考试就只考同济版的那本薄册子, 我们费了那么大心思, 弄的那些奇技淫巧, 最后根本就消化不良, 没有搞懂, 考得差一点都不奇怪。

        这么多年过去鸟, 俺想起这事儿, 现在还是牙痒痒的。 呵呵。

        • 家园 国内的数学教材。。。

          俺上的是国内的.....重点大学。本科数学,研究生数学,博士也是数学,在国外拿到。在国内大学上过一阵子数学的课,在国外大学也上个一阵子大学数学的课。

          线性代数学了大概一年半,我记得第一个学期根本什么都没搞懂,记的很清楚是因为在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突然间对几个问题豁然明白,当时就觉得还真的得考试才行。不过也就这么一次在考试中搞清楚这个到底是干嘛的,所以到现在还记的。

          在国外的时候看一些比较新的数学教材,很复杂的东西,就能写的很容易懂,看着看着就明白了,而且一开始就明白是在干吗。回过头了看国内的一些教材,写的就跟天书一样,需要有相当悟力才行。国内的很多数学书经常是一开始就推导,非常严谨,但如果你刚开始学,就不知道在干吗。经常要在最后了,才会明白整个的意思。

          还有一个感觉是很多书很多东西它不明明白白的讲出来。如果你认真的学,到后面你也能明白,但是一开始你就不知道在干嘛了。

          • 家园 其实中文和中文的习惯是有点问题的。

            其实中文和中文的习惯是有点问题的。 中文在描述技术文章的时候, 有个问题, 就是断词困难。 原来中文连断句都有困难的,看原版古书首先就要会断句。 不过后来引进了标点符号后, 断句容易多了, 但是, 中文的断词一直还是问题。 英文的断词是靠空格来实现的, 所以英文可以实现相对精确的断词, 而中文的断词是靠上下文来进行的, 对于有些专业术语, 看中文在断词的时候往往容易混淆。 有些版本的老书对于一些名词会有下划线来表明, 比如老版的《西游记》什么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英文一直在发明新的词汇, 特别是专业术语, 现代英文的专业术语已经到了非常泛滥的地步, 到了很多英语国家的人看不懂的地步, 但是, 对于专业人才来说, 专门的专用词汇有个好处, 就是精确, 非常精确的描述特定的精确含义。 而中文在对这些术语进行翻译的时候, 难度很高, 这种翻译不但要求英语好, 关键要懂技术, 否则, 即便是美国人也看不懂这些Terms.

            另外英文的习惯是先说结果, 再说原因和过程, 中文的习惯是先说原因, 再说结果, 在绕原因的时候, 往往就越绕越远, 把别人, 也把自己给绕糊涂了。

            这只是俺的个人看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些特点很难说就是问题

              中文的联系上下文理解的主要问题倒未必是断词,而是语义无法完全确定。这也是单字少的一个弊端。不过以前做过英文的语义分析,虽然没有断词的问题,但语义分析实际上同样存在,其实不能说是中文特有的问题。

              其实英文词汇的问题,虽然也许对于专业人士有益,但在一些调查中,认为西方阅读障碍的发病率(5%-17.5%)要高于中国(2%-7%)。当然也有一些调查认为相当的。而且明显英文阅读要掌握的词汇量要远远大于中文。翻译确实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有艺术的成分了。所以也是现在很多音译词出现在专业领域的主要原因。

              至于所说的习惯,这更多的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各种修饰和强调的表达方式一直是作为技巧而非根本来看待的。

            • 家园 这个同意
            • 家园 终于看到中文的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地方了
              • 家园 也不是中文的问题

                感觉不是语言的问题。有些数学教材是因为翻译的问题,翻译的太差了到了中文就狗屁不通。有些数学教材是写给搞数学的人看到,一开始就推导.从数学的角度通篇看,可能结构严谨,连成一气 (很多教授都喜欢这样写),给刚开始的学生看,一开始就比较困难。

                现在国外有些教材确实挺不错的,很容易懂,是给普通人看的数学书。

        • 家园 那怪我说线代好简单的

          同济毕业的飘过...

        • 家园 谈不上受害吧

          那个时候多学的每一点,以后都有回报。切身体会。尤其是大学,分数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 家园 说了半天,原来线性代数是linear algebra啊。

          这个哪里简单啊。被弄得头晕眼花的,是我理解不好的一个分支。

          • 家园 现代算是最好懂得了吧

            总比群论、数论啥的容易多了。

            • 家园 线代与群论紧密相连。比如矩阵为李群的表示。
              • 家园 不错

                我们当年痛苦就痛苦在先讲代数结构。刚从高中数学出来的孩子,没有适应高等数学的思路,直接面对一堆群、环、域的概念,没有不懵的。当然把那堆概念搞明白后,再讲矩阵概念就容易多了。可惜我是把线代学完后返回头来再看第一章才搞明白代数结构是什么东西。

                • 不错
                  家园 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毕竟那么一大堆东西,还都要讲。

                  我没学那么深,但也是先被填鸭了几乎一个学期,最后跟老师讨论问题的时候被他串了一下。当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可能就好比,先闷头爬山,到了山顶看山下风光的那种感觉。

      • 家园 哪位线代内行能深入浅出地谈谈为啥行空间与列空间同维?

        最好能形象点。先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