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王府井怀旧 -- 大西洋14

共:💬37 🌺1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王府井怀旧

    王府井曾是京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其他两个是西单、前门。

    关于前门,写过一个帖子大西洋14:【原创】令人失望的新前门大街

    这里不多说了,还是说王府井。

    前门、西单、王府井,三大商业中心,王府井的名气大些。

    北京老话讲,京城四方,西富东贵、北贫南贱(这可是老话,和现在一点儿关系没有,老舍先生在《正红旗下》这本自传性的书中有详尽的说明。现在不同了,现在只要有钱,东西南北四城,可以随意买自己的豪宅。立此存照),说的是东部地区住着不少皇亲国戚,所谓“贵人”。故有“十王府”、“王府”等地名。

    当年北京城区地下水也不少,可都有些涩,盐碱多些,口感不佳。“王府”这个地方恰恰有一口甜水井,人们以此为方位,“王府井南”、“王府井北”的就叫开了,自然有了“王府井”这个地名。

    说王府井在三大商业中心中名气大些,也非虚话。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逛王府井的虽也有些外地人,但大部分还是北京人。当年想买稍微像样点儿的东西,北京人自然会想到王府井。同样的东西,在王府井买出来,感觉也是良好滴。

    所谓像样点儿的东西,也无非就是衣服鞋帽、食品糖果、细馅点心之类的,在现在人的眼里,已经是上不了台面的了。

    记忆中的几个例子,衣服,曾买过一件蓝色的确良衬衫,很合身,穿了好几年;鞋帽,那时年青人中最时髦的是白塑料底的“懒汉鞋”;糖果,经常买的是杂拌糖,软的奶油糖,硬的水果糖,味道各异,如果买单种,一般是大白兔奶糖或是“小儿酥”;点心喜欢那里的酥皮点心,当年平时能吃上鸡蛋糕和江米条就不错了。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冬闲时从山西回到北京,没事儿也喜欢到王府井逛一逛。

    逛王府井,自然少不了百货大楼和东安市场。

    王府井百货大楼可是当年新中国第一店,享誉中外,楼高五层,气派非凡,当年一般的商场大多一层,两层的都鲜见。

    大概是因为物资匮乏吧,虽是五层大楼,对外营业的只有三层,四、五层是办公用。现在五层楼都对外营业了,又在上面加盖了一层办公用。

    记得一楼是食品、烟酒、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也在一楼,无非是些牙膏牙刷、香皂肥皂等,洗头液都还没有,美容也就是雪花膏、蛤蜊油之类的。对蛤蜊油印象深刻,装在蛤蜊贝壳里,冬天用起来很防冻,现在想起来就是凡士林。

    二楼是衣帽、鞋袜、文具等,还有些什么想不起来了。

    三楼是面料,还有就是一些高端的仪器,当年最感兴趣的是照相机,虽然买不起,看看也好啊,穷逛嘛。

    当年的东安市场完全是另一种场景,大部分店铺低矮昏暗,过道狭窄,弯弯曲曲的,头一次逛,或是外地人,弄不好会迷路的。

    出售的多是些旧货,珠宝、书报,日常生活用品。过去的文人墨客喜欢收藏的,到处淘宝,会经常的到这里来。

    昨,一家人想一起吃个饭,和格格约好在王府井见。去的早些,从南到北,溜了一趟,看到些老字号的招牌,顺手拍下,传上,怀旧了。

    中国照相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不是百年的老字号,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上海迁京的,至今五、六十年了,也可算是老字号了。

    照相馆原在王府井南口东侧把角儿上,现在往北移了百十米,招牌上的字还是当年的。当年京城两大照相馆,另一个是前门大北照相馆,后改为新大北。

    三伟人标准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海迁京时的中国照相馆经理是我一位中学同学的父亲,周总理那张标准照就是他拍的,一直挂在照相馆的橱窗里,毛、刘的照片是后来才挂上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姚老爷子(同学姓姚)照的。

    老字号招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址原招牌,曾在这里清理、修补过一件皮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也是原址,但招牌好像不是原来的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好熟悉的店面,当年离开京城时,总要到这里来买点土特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样的熟悉,记得店名是宋庆龄题的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了四个字,东安市场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好像字也不是原件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学生时代,经常到这里来买书的。二楼还有一个专门卖内部参考书的小门脸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百货大楼,多了一个音乐喷泉和一个张秉贵的塑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奇怪,永安堂应该是在东四的,不知何时搬到了这里。那个百草药店不知何方来者?记得老东安市场门外有一个百草园儿药店,虽比不上前门大栅栏的同仁堂名气大,但也是参、茸、角、胆俱全,丸、散、膏、酒都有的。不知道现在百草园儿搬到哪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口西把角儿的珠宝店,原来是个高档店,还有人管鉴定,现在却成了一个低档的了,可惜了一个风水宝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口外八面槽也是今非昔比了,利生体育用品商店还在,左侧第二栋楼即是,也被冠了名了,现在叫天元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了。当年逛利生主要看白色腰的回力鞋,价格十元,高档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知什么时候麦当劳成了中华老字号了

    如果说前门大栅栏改造后人气大降,令人失望,改造后的王府井也算是强差人意了。当年的王府井人头攒动,虽不能说是挥汗如雨,也可以称得上擦肩接踵(当然路窄车多也是个原因,现在的王府井是步行街了)。如今人头攒动说不上了,不过熙熙攘攘也还算得上。不知道营业额如何?想当年王府井的日营业额在商业系统可以长期占领着第一位置的。

    怀旧是可以的,但不能沉溺于此,必需承认,新东西总要胜过旧东西,一味的怀旧,到头来,结果就是孤芳自赏了。

    元宝推荐:禅人, 通宝推:妖猫drake,喜欢就捧捧场,
    • 家园 跟几张北京老照片凑趣

      照片摄于1947-48年前后老美拍的,有几个地方认不出是哪儿,看个热闹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京的商业街。那时北京商业显得陈旧凋敝,比十里洋场的上海差远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啥地方?灰秃秃的显得缺乏生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又是啥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秋林公司大楼在北京么?我怀疑老美搞错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似曾相识又不敢相认:)

    • 家园 怎么把东来顺给漏掉了

      记得七十年代要早上天不亮就去排队,东来顺还发号,不知道美国大使馆后来是不是跟东来顺学的。。

    • 家园 原来外文书店在八面槽,临街

      跟把角的卖集邮邮品、杂志的挨着,似乎还有个浴池(华清池?)。后来外文书店卖影印图书的机关服务部(?)搬到稍北边点的锡拉胡同了。

      原来东风市场南门有个湘蜀餐厅,此外,南门(后来在北门也开了一家)有个卖肉包子的包子铺,总是生意红火。那包子挺好吃,热气腾腾冒着热气儿,馅儿是猪肉大葱的,每次逛王府井,必买俩包子过嘴瘾:)

      那时冬天东风市场必放一棉帘子,小孩撩起来极沉重。

      • 家园 著名的东风市场大包子

        是在北门过廊的西侧,是“东风餐厅”也就是后来的“五芳斋”的一个窗口,那肉包子香的。。。

        包子窗口对面,也就是北门过廊东侧就是著名的“清真小吃部”。开花馒头、果料粥、奶油炸糕、艾窝窝、糖耳朵。。。不过时常有人手里端着对面买的猪肉包子就往人家清真小吃部里走,后来小吃部门口戳了个牌子:请勿带汉民食物入内!

        八面槽那浴池叫“清华池”。

        • 家园 这个提示还记得

          “请勿带汉民食物入内!”

          还好汉民厚道,没竖个“请勿带回民食物入内!”跟他们唱对台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