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母亲的对话,“你那里饿死过人么” -- 子奉不语

共:💬55 🌺2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和母亲的对话,“你那里饿死过人么”

      晚饭的时候看中央五台的节目,有个59年全运会的镜头,突然激灵了一下,59年不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么?

      我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小皇帝”说的就是我这一代了,用过粮票,但没饿过肚子,穿过亲戚的旧衣服,但衣服上没打过补丁,父辈们的苦难,自己是很陌生的。困难时期怎么个困难法,无从知晓。

      好在妈妈在旁边,便还蛮天真的问她:“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你们那饿死过人吗?”。

      “怎么没有,饿死过好几个呢!”。

      母亲开始回忆了,她从来没跟我讲过。

      “那时公社食堂是用米粉子熬出粥,那粥啊,清得照得出人影呢,每个人只有一勺半的份量,要是舀粥的人动作慢点,还有点内容,舀快了,根本就是水啊”。

      “都是些什么人饿死?”。我有点来兴趣了。

      “都是些四、五十岁的人”。

      “怎么呢?”我有些不明白了。

      母亲白了我一眼,“他们都把吃的给自己的孩子吃了啊!”。

      “我有个同学,他爹饿得下不了床,他就把他爹的口粮自己全部吃了,用碗舀点黄泥巴水给他爹喝,他爹就在床上喊:”我……饿哦,我……饿哦‘,慢慢就饿死了“。

      母亲绘声绘色地讲着,表情是平和的,我看不出有什么表情,可听到这个故事,心里很不舒服。

      “那你饿过么?”

      “当然饿过了,有次你外婆在家煮那个稻谷,我就在旁边守着,结果不小心给打翻了,我们两个人都哭了,我是饿得哭,你外婆是心里难过哭”。

      母亲讲着讲着,笑起来了。

      晚饭吃完了,我照例是晚上吃不了多少的,母亲也开始收拾碗筷了。

      而我,却有些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 家园 三年饥荒的时候, 遍地找野菜, 能吃的全吃了.

      三年大饥荒, 遍地找野菜. 能吃的全吃了, 不能吃也试着吃. 有一天吃了一种野菜, 吃完后坐在马桶上起不来. 空空的肚子抽个没完没了. 后来别人说, 那个东西极寒, 可治大燥大热.

      我们乡下大概一等劳动力吃六两米, 二等劳动力吃五两, 三等四两, 四等三两, 五等二两半. 我是五等劳动力, 祖母是四等. 这两个等级的配额记的很清楚, 其他等级就不敢说百分之一百正确. 我们乡下很近广州市, 是陶铸亲抓的模范县. 不是很糟糕的地方. 但也饿死了近五十人. 都是一些饭量大, 劳动力低, 或健康不好的同乡. 有些老年人也很危险.

      二两半的米饭, 饭堂用大锅蒸的. 薄薄的, 用筷子分为八块. 一口一块, 三十秒解决. 祖母每顿饭都把一半给我. 我一边吃, 一边流眼泪. 眼泪掉在饭里, 咸咸的, 味道在脑袋里一直存到现在. 特别是后一段时间, 已看到祖母有了水肿病的症状.

      祖母终于有了水肿病, 政府有抢救. 但一般大部分都救不回来. 祖母居然活了回来. 她是第二次闯鬼门关了.

    • 家园 为什么不逃荒?人饿了不会本能地到处乱跑找粮食吗?
      • 家园 平头兄弟真是年轻啊!

        不是不想跑,跑到哪里?你如果出门要饭是给社会主义新农村丢脸,出得了村还出得了公社?

        当时的农民真老实啊,我的父母都是经过那个时代的,我出生的那个村子最多的一天就死了4口,都是身强力壮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那份口粮给了孩子,而且得了浮肿基本上就难逃一死,我们老家的说法是“人完了,皮都亮了”。我们那里是因为把粮食全部统调走了,村里农民的口粮、甚至饲料粮都扫光,这个和某些海外的书的情节吻合,村干部左的,扫得干净,村里死人就多,我的父亲的村子就是这个情况。村里干部还有些人性的,偷偷摸摸让社员得点便宜的就死的少甚至不死。

        我父亲曾经到田里找耗子(绝对是他亲口对我讲的)!

        我承认太祖绝不想让自己的子民饿毙,但是,我今天也搞不明白,太祖也是农家孩子,一亩地能长出多少粮食的概念怎么就没有呢???

      • 家园 这时候就体现太祖建立户口制度的伟大前瞻性了。
        • 家园 这点不能苟同阿

          作一国之君的,哪个没事儿指望自己的政策把老百姓都干掉、才能得到满足的呢?

          从先帝的动机出发,肯定不能说他搞这个户籍制是为了做坏事,只不过思虑不了那么远、为了眼前的利益不得不牺牲这些好说话的人罢了。

          为此、从动机论出发,老兄似乎不该这么说的。

          • 家园 语气好像过分了但我所知的情况是当时是按户籍制度分配救济粮

            抱歉

            所有的工业城市的定量都维持着正常标准的70%。

            小县城之类的地方通常还能维持40%的定量,而农村,分配时属于其他类里

            而且越是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能够得到的紧急救灾口粮分配就越少,更不要说有些地方根本连分配的配额都不足数。

            太祖当时根本就不知道之前一年的浮夸风吹出来的亩产所定下的要交的公粮(虽然已经大大降低比例和估算了,但很多地方仍然至少以亩产千斤的标准收公粮,谁让全国上下处处亩产万斤呢)差不多已经把农村各生产队的历年的积蓄仓储都搜刮的差不多了。

            而太祖还以为农村还有的是余粮呢,仅仅以为是收的少了国家库存不够,但民间还有的是。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粮食出口反而增加的缘故。

            某些地方出现组织PLA赶着饿着肚子的农民赶修水坝而没预先调拨粮食这种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等到后来明白问题严重性,调拨粮食的时候,优先保障城市户口居民的一向政策又加剧了农村的问题

            尤其是逃到城市的农民,因为没有户口领不到粮票,造成了很多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