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鲁西南抗日人物研究--张二耙齿 -- 小伙子学飞翔

共:💬9 🌺1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鲁西南抗日人物研究--张二耙齿

    “张二耙齿”,简称“张二”,这是鲁西南一位著名的抗日烈士的诨号。

    要说什么是“耙齿”?我想,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见过,那就一个特点--棱角格外分明,犀利而且刚硬,这名字叫的是相当的剽悍,让人闻之胆寒,端的让人过目不忘。

    其实,烈士原名叫张绍轩(或张少轩、张朝轩),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纸坊村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农历五月,因自幼家中贫困,曾做小贩为生。

    据老八路回忆,他身材高挑,身手敏捷,且为人豪爽,胆大心细,英勇顽强。

    抗日战争爆发后,鲁西南局势混乱,为了自保,他拉起一小支绿林武装。1938年夏,日军侵入鲁西南之后,基于民族义愤,张绍轩愤然参加TG领导的抗日活动。

    一九三九年春,杨得志、张赤民率领新组建的冀鲁豫支队,进入鲁西南,开展平原抗战。经地方党组织的教育争取,张绍轩率部加入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任二中队(营长王朝建)三连连长。

    由于出身贫苦,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他思想进步很快。一九三九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零年初,五大队和二大队在曹县西北休整。在曹县西北70华里的楼庄一带,由于五大队一营、三营数日未移,被日寇发现踪迹。二月二日(农历正月初二)早晨,五大队被日伪军突然包围。九点许,日军向楼庄攻击,五大队奋起反击。

    张绍轩率领全连与日军血战,激战至下午一点,我部伤亡较重,弹药告罄,日军用炮火将围寨轰开一三米宽的口子,并向寨内释放毒气瓦斯,攻入村里,我军形势极其危急。

    大队长胡继成、一营营长魏新民率战士们打退敌人进攻,命部队突围,并命张绍轩率三连打先锋,为大队杀出一条血路。张绍轩作为突击队长,他甩掉上衣,赤着上身,腰插十余枚木柄手榴弹,手挥驳壳枪,率领本连仅剩40余人,奋力拼杀,瞬间十余个鬼子被炸死砍到,为大队杀开一条血胡同,五大队终于冲出重围。

    此后,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鲁西南地委、军分区调他任菏泽县灵圣区任区队副。

    一九四零年十月,张绍轩率游击队参加“红三村”保卫战。十月五日,曹县顽军王子魁命曹乃冉(外号曹大个子)1000余人进攻“红三村”之一的曹楼。张绍轩担任守寨队长,率部坚守,与敌激战。后毙敌200余人,缴获枪支170余支——这是保卫“红三村”的第一仗。

    其事迹载入1945年鲁西南地委建立的“鲁西南抗日烈士纪念碑”。其中碑文有这样的记载:曹楼之战,顽匪乘敌扫荡,企图夺寨,我张绍轩同志率领群众英勇冲杀,将其击溃。

    一九四一年春,红三村保卫战胜利后,张绍轩同志任菏泽县基干大队中队长。

    1942年,菏泽城南一带的敌伪军及地主反动势力猖獗。张绍轩决定采取行动,以打击敌人嚣张气焰。

    一天,他带领4名队员,化妆成赶集的农民,个个腰别短枪,或挑着菜挑子,或推着红车子,在上午张湾集做热闹的时候,来到集上。

    他们根据事先的分工及内线的帮助下,很快从大烟馆、饭馆擒获五名伪军,缴获3只手枪。他们将伪军押至最热闹的集中心大隅首,张绍轩一跃跳到一高墙上,开始讲话:“乡亲们!我是谁就不用介绍了,我向大家讲清楚,我们的家乡被敌人占了,我劝大家不要跟着敌人干坏事,否则我张二的短枪是不吃素的!”

    然后,他喝令:“把汉奸带上来!”又大声命令几个伪军:“给赶集的父老乡亲跪下,磕五个响头!”几个家伙战战兢兢,跪地磕头,赶集的群众中哗哗响起的欢呼声及掌声。

    张绍轩接着又对汉奸大喝一声:“转过身来,抬起头!认得我是谁?”汉奸一个个下的满头汗珠:“认得认得,你是活阎王张二爷!”

    张队长说:“别觉得张湾在鬼子的眼皮底下,我就不敢来,你们想错了!今天抓住你们,因为是第一次,宽大处理,放你们回去,不过不可再当汉奸了,不然,下次让我抓住,定杀不饶!”几个伪军连声诺诺,夹着尾巴灰溜溜逃去了。

    张湾北面是菏泽河南王日伪军据点。一天,为了向我抗日武装示威,敌人在一望之地的吕沟村邀请戏班子,唱大戏。为打击敌人气焰,张绍轩亲自率队,乔装改扮,勇闯戏场,并理直气壮,登台演讲,宣传教育群众,勇挫反动势力气焰,大灭敌人威风。

    后来,菏泽城南一带的反动势力,在日伪唆使、鼓动下,组织起18个村的联庄会团,抗拒我政府法令,摧残我抗日力量。

    为此,菏泽县抗日政府决定:“对为虎作伥分子必须严惩”。张绍轩同志乔装打扮,深入敌巢,去金堤集上,智擒亲日卖国的联庄会团长孟宪同、崔朝云二人,并亲自宣布其罪状,执行枪决,大长了我抗日军民志气。

    这次行动,使敌伪顽势力受到极大震动,纷纷收敛气焰,对张绍轩本人更是畏之如虎,称之“张二阎王”,但同时也恨之入骨。此后,日伪轻易不敢南犯,我灵圣区民众始得安居,菏泽城南一带的抗日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当时,在菏泽城北门外有一地名叫接官厅,原是古菏泽地方官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汉时就建有规模较大的建筑群。现在,菏泽市在此建有官厅纪念馆,以恢复汉代风格古建筑群,展示菏泽历史沿革,让人们了解菏泽悠久的历史。

    抗战时期,鬼子在此建有据点,用以拱卫菏泽城垣。一九四二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夜,张绍轩同志率领区队30余人,决定虎口拔牙,奔袭菏泽城北门外接官厅伪军据点。

    游击队连夜奔袭50华里,于凌晨1点接近敌据点,在我内线的协助下,游击队突进据点,经短暂激烈战斗,全歼该敌,缴获长短枪60余支。

    为扩大战果,他又身先士卒,率先攻入另一处伪军院落,怎奈众寡悬殊,张绍轩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战友们把他抢救出来后,迅速撤出战斗。此时,该部伪军和城内日军联合出动,疯狂追击他们。战友们边还击,边背着他撤退。

    当撤到城南后,大家发现:张绍轩同志已英勇牺牲。然后面敌人又紧追不舍,无奈之下,战友们赶紧把他的遗体暂时藏到野外的一处菜园里的小屋内,并在他的遗体上盖上柴草。不料,烈士遗体竟被敌人搜索到。当敌人发现遗体竟是我八路军威震敌胆的英雄张绍轩时,大喜过望。

    于是,敌人就把他的遗体拉回菏泽城内。为发泄对张绍轩同志的仇恨,也为了阻吓我抗日军民,日伪军竟惨无人性地割下烈士的头颅,悬挂于菏泽城南门楼上,达二十天之久!

    其间,我鲁西南八路军军和地方武装,在分区张耀汉副司令员指挥下,曾多次实施武装行动,希望抢回烈士遗骨,怎奈敌人防守严密,终未果。

    张绍轩烈士牺牲后,由于鲁西南的连年灾荒,其遗属刘氏无依无靠,只得带着一女二男共三个孩子离开纸坊,回到娘家居住生活。

    但是,就在烈士殉国的当年,两个儿子因贫病交困、缺医少药,先后夭折(当时,大儿子12岁,小儿子才5岁)。烈士的弟弟,也因兵荒马乱走失,不知所终。不几年,烈士母亲因伤心过度,神情恍惚,烧火做饭失火,被烧死在厨房。

    但,鲁西南军民并未忘记张绍轩烈士。1945年10月,我八路军解放菏泽城,时任鲁西南专署专员的张耀汉又亲自率人,专门在城里四处找寻烈士遗体,查找多日,未能如愿。

    1948年秋,鲁西南全境解放后,鉴于张绍轩同志与曹县王道平、定陶程书勋三同志在抗击日寇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鲁西南行署特别作出决定:由政府永久供养三位著名烈士13名家属,每人按一个战士的待遇,进行供应粮油、被服、柴禾等生活必需品。

    但此政策执行不久,后来就随着形势的发展、领导的变动,时过境迁,最后竟不了了之。一九五一年,上级又给张绍轩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证书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署,但遗属的抚恤工作竟无人落实,留下不应有的遗憾。

    张绍轩烈士一家,父辈曾经是兄弟四人,到他这一代,又是兄弟三人,但到建国后,张姓一族,仅剩两位姑娘——即张绍轩的女儿张盼荣(今已去世二年)和他三叔的孙女张宝莲(今年75岁),他们张姓一族,已没有了男丁。可以说,为了抗战及革命事业,烈士一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一九九三年,烈士女婿杨占周老人到济南,找到已离休多年的张耀汉司令员,请询落实烈士优抚政策时,一提起张绍轩烈士牺牲之惨烈,而后来竟连遗体也未寻到,年已九十多岁高龄的张耀汉司令员回忆当时情景,仍痛哭流涕,悲伤不已。

    资料来源:

    1、郭又新著《定陶县抗日民主行政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第35~38页。

    2、《定陶党史资料》第一辑

    3、定陶县张湾乡党史研究人员姚永兴的《抗日烈士张绍轩传略》

    4、 张绍轩女婿杨占周老人(现年74岁)回忆

    5、张绍轩堂侄女张宝莲老人(现年75岁)回忆

    6、 跟随张绍轩参战的本村战友高绪山老人(现年91岁)回忆

    7、张耀汉,又名张汉卿,字鑫武。1897年7月22日生于山东省东明县雷庄(今属菏泽市牡丹区金堤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作小盐,母纺织,顾一家6口人之生活。他幼喜武术,9岁上私塾,因家庭生活困难,12岁失学。17岁时同本村青年张同升到山西给地主扛活,苦熬了两年,回家后,他父亲给他说 “...孩子,出去闯荡闯荡吧,也许能找条生路。”1917年到江苏省丰县参加福建省督军李厚基部,充炮兵二等兵。4年零3个月后升班长。后离部队,到新加坡、上海、厦门谋生。1929年,回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广东第三师炮团一营二连当兵,到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两年回本连当排长,不久升连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任国民党军第二路军炮兵营营长,集体加人中国国民党,随部开赴甘肃省“剿共。1935年回家乡。1936年底与共产党员于子元取得联系,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爱国人士杨履谦组织王浩屯抗日联合会,组建自卫队,中共党组织派张耀汉任抗日自卫队副大队长。后建立考城抗日县政府,张耀汉任县大队大队长。1939年该大队改编到冀鲁豫支队三大队,张耀汉任副大队长。1940年春,回鲁西南任独立团团长。1942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冬,任冀鲁豫边区第七专署专员。1945年8月调晋冀鲁豫军区一纵队任梯队司令员。1949年任菏泽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任莱阳军分区司令员。1956年任潍坊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任济南军区莱芜钢铁厂厂长。1958年冬,任青岛一二一疗养院(即今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院长。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不少兄弟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军领导人到此疗养。他于1964年67岁时离职休养。1996年去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正师职11级,后升为军职9级。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八一勋章

    通宝推:菜菜丛,方恨少,李根,中关村88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