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旧贴:青岛海军博物馆游记,兼悼念小百合军事版 -- Alarm

共:💬6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旧贴:青岛海军博物馆游记,兼悼念小百合军事版

    发信人: Alarm (小闹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青岛海军博物馆游记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Jul 21 16:44:48 2003)

    青岛海军博物馆游记

    by Alarm

      2003年7月19日和20日,我随单位组织的旅游团在青岛游览两天;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都是集体活动、没有机会自由活动,到了第二天下午2点种,才争取到三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海博的地理位置很好,就在青岛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和青岛的标志建筑--栈桥隔海相望,东面由小青岛(又名琴岛)和一到防波堤和大海隔开、依托着青岛湾的海岸线,构成了一个小型码头。

      博物馆面积不大,进了大门的右手边是室内展区,主要是些历史照片、中外海军交往的礼物等等(绝大多数是北舰自己收到的礼物),还有肖劲光的遗物,单独布置了一个展柜,再就是各时期海军军服、各种潜水服、飞行服、工作服等等,看头不大。

      继续向前走,右手边是陆上装备陈列区,面积不大(绝对不能和军博的展区比,更不要和航博比)东西杂七杂八,什么舰炮、水雷、导弹、飞机、水陆两栖坦克、鱼雷艇、炮艇(展出的“解放”号炮艇,不知是不是原艇,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破烂,比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武装快艇还要烂得多)等等,标志铭牌内容也很简略,意义不大;唯一的亮点是50年代引进的苏542反舰导弹实物,完全是用第一代喷气战斗机改装的(我怀疑是mig15),很有趣。那架青-6水上飞机的舱门也被锁住,不能参观机舱内部。总之,海博的室内展区和露天展区没有多少亮点,比室内展区远不如军博,比露天展区远不如航博。

      海博的亮点在水上展区、以及码头临水的位置布置的21型导弹艇、减压舱等展品。最主要的水上展品有四舰一艇:101“鞍山”号、942号登陆舰,“南充”号、“鹰潭”号护卫舰,237号常规潜艇,我看得比较仔细的是鞍山舰和237号潜艇。和中国其它的军事博物馆类似,海军博物馆比较恶心,几乎所有展品的内部舱室都被锁死了,只能在舱面上走马观花一番。

      不过鞍山舰还是有几个地方比较有趣:一是火炮,它的四门单管130炮是纯粹的人工瞄准、人力装填,炮尾机构很简单,所以,火炮防盾的体积比南充号的单管100炮还要小,我在炮位上大致看了看,估算了一下战斗装填动作和火炮的战斗射速,水兵的体力劳动强度真是很大。火炮后侧甲板上有一个很小的圆形舱口,炮弹就是一发一发从甲板下的弹药库通过这个舱口送到火炮甲板,再由炮手一发一发填进炮膛、射击,大多数射手(特别是装填手)在战斗中要冒着枪林弹雨、在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战斗,伤亡一定小不了。火炮的螺式炮闩也比较有意思,开闩动作比想像中的简洁得多,一个手柄和炮闩联动,扳动手柄即可完成开闩和关闩动作(所谓的断纹螺栓炮闩)。再一个是它的开放式舰桥,顶上只有一个遮阳蓬,舰桥设施非常简陋,只有电话、罗经、轮机钟等少数设备--对了,风挡的高度也比较大,好像是针对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八、九的俄罗斯人设计的,中国舰长指挥的时候,脚底下垫个台子看来是必须的。这艘舰从头至尾,处处体现着老式火炮驱逐舰的设计思想,包括从舰体中前部开始,在两舷甲板通道上布置的导轨,一直延伸到舰尾(搬运和投掷深水炸弹用的);舰尾被设计为向下有一个坡度,布置了专门的深水炸弹发射装置;这时刻提醒着参观者:虽然这艘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加装了反舰导弹,但是它的最初设计思想还是典型的老式火炮驱逐舰。桅杆上的雷达天线很简陋,特别是和鹰潭号比较起来,让人感觉到强烈的代差。还有,上游-1的回转式发射装置实在太大、太笨重了!

      鹰潭号、南充号和鞍山舰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从南充号到鹰潭号,在设计思想、技术水平上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南充号配备的是三门单管100炮,弹药还是通过火炮防盾后面甲板上的圆形小舱口一发一发送上来,但是配有半自动装弹机构,还是节省了不少人力。虽然还是一款典型的火炮护卫舰,但是舰长总算可以呆在封闭式舰桥里指挥、不必再忍受风吹雨打之苦,桅杆上布置的雷达天线明显比鞍山舰复杂得多,此外,舰桥顶部还有一个大圆球,开有窗口,鹰潭号上也有相同的装置,我怀疑是光电系统。南充号两舷各布置有一座双联14.5机枪,结构非常简单,甚至安装的时候根本不用穿透甲板,武装渔船的好东西啊……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琢磨:如果给天朝渔船都配上一两座,恐怕生猛的天朝渔民们在海上就更加没有对手了吧现在还只能挟持台湾海巡、痛殴韩国海警,到时候干脆就把人家的巡逻艇打沉拉倒。鹰潭号作为我军第一艘专用的防空护卫舰,具有划时代意义;与此同时,其不足也非常突出。他的主炮终于改为封闭式、自动输弹装弹的炮塔,但是炮塔内还保留有射手(三舰之中,其双联100炮塔是体积最大的)。这里得再说说海博的恶心之处:炮塔的舱门被焊得死死的,气煞人也!桅杆上雷达天线林立,挤得满满的,主桅上的三坐标雷达天线犹为显眼,不过,其电磁兼容问题估计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舰上虽然布置了两座双联装红旗61导弹发射装置,但是从导弹性能以及火力密度来说,显然不足;说白了,这型舰只是解决个有无问题,很不成熟。

      钻潜艇是本次行程的核心内容,但是有点遗憾的是,我辛辛苦苦带了摄像机,到青岛一看,不知咋搞的,电池没电了,又没带充电器,四处想办法都搞不定,完全成了个摆设。不过话也说回来,要在潜艇里面拍摄,还是得冒点风险,你要是把摄像机亮出来,会被管理员重点照顾的;我因为违反规定拍照,就被恐吓了一把。那艘艇是海博最大的亮点、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我去的那天虽然天气不太好、还下了点小雨,钻潜艇的人还是一拨接一拨;后来我和一个管理员套近乎,听他说这还是让SARS给闹的,往年这个时间,参观的人更多、要排老长的队。

      潜艇入口设在潜艇的前舱口,下去就是前鱼雷舱;舱口不是水平布置的,大约有45度倾角,这样设计不仅便于人员出入,还可以从这里补充鱼雷。刚下去,觉得突然很压抑,空间一下子缩小了很多;033级潜艇不算小,水下排水量1830吨(鹰潭号满排不过1924吨,鞍山号也才2800吨),但是艇内空间觉得很小,大概相当于数百吨级导弹艇的水平,和水面舰艇完全没有可比性。后来一路看下去,才发现和其它舱室相比,I舱算是最宽敞和阔气的一个--难怪鱼雷兵在潜艇上被视为优差。I舱布置了6具发射管,后面是鱼/水雷储存架,没有发现安装了鱼雷快速装填设施的迹象(也有可能为了公开展出而被拆除,听工作人员讲,这艘艇进馆后拆除了很多设备),我问海博的一个小兵(一个长相秀气的mm,两条杠),一问三不知,我问重新装填鱼雷的时间,答曰:这是军事机密,不过态度尚好。一舱的整体布局和公开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照片一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鱼雷发射管的直径并不大,我比划了一下,让我打空身钻进去都会觉得有点困难,没想到海军居然可以让携带全套轻潜装备的人钻这样口径的管子;二是鱼雷发射管真是管路纵横、还尽往犄角嘎旯布置,潜艇兵作维护的时候非得疯掉不可;三是潜艇上的见缝插针在本舱体现得犹为明显,发射管两侧的左右舷空余空间总共布置了十来张铺--后来看了其它舱室,才发现I舱的这些铺位应该是艇上的“黄金旺铺”,睡这个舱算比较爽的了。

      I舱后面的舱室比较简单,只布置了艇长、政委室,还有机要室,会议室;这里是艇上的“高雅住宅区”,纵横交错的管线被隔板遮盖起来,多少有那么点舒适的味道,管理员也喜欢窝在这儿。

      接下来是指挥舱,左舷从前往后布置了声纳室、海图室,这两个战位算是比较奢侈、有些特权,被这两个战位挤占了地方,指挥舱剩下的空间就不大了。沿艇身中线依次布置攻击潜望镜、侦察潜望镜、雷达天线升降装置;舱室右舷从前往后、紧靠耐压壳体,依次是潜艇操纵位置和布置压缩空气、水柜控制阀门的地方(战位名称不清楚);右舷靠近艇身中线的地方布置有一个小小的指挥台,面积和小学生课桌相当,前面有一个通讯台,可以叫通艇内每一个战位--这就是艇长下达各种指令的地方,很寒酸,连个凳子都没有(也确实没地方摆),一艇之长或者值班军官(通常是航海部门长)得老老实实站着指挥。这些战位后面是鱼雷射击指挥仪,共两部,是纯机械式计算机,面版上是几个旋钮,分别设定目标航速航向、本艇航速航向、鱼雷航速和转弯半径等参数,拨动起来发出机件碰撞的啪啪声,很有些古典的味道;还有一个面版可以控制全部鱼雷发射管的射击,我在I舱看到的鱼雷发射手柄(共6个)是第二套备份;有些钮已经不翼而飞,而这艘艇98年退役的时候一切配置齐全、是可以出海遂行战备任务的,这可能也是一些旅游者干的好事。艇内空间的拥挤在指挥舱同样体现得很典型,操艇战位要坐两个人,现在坐椅已经被拆掉了,即使如此,我站到那个位置,还是觉得憋屈,很难想像两个艇员挤坐在这个狭小空间、听从艇长指令操艇,会是什么感觉--反正,换上DDG这种家伙,油都得被挤出来:-) 此外,各种空气管路、水柜的控制阀门也是一绝,大大小小,被漆成红色,总数好几十个、密密麻麻排列起来,看着就让人觉得头大,更甭提去操作它们了……

      从指挥舱里面的小零件,可以看出军品的质量真是没得说;就拿鱼雷射击指挥仪举例,它的机械结构复杂,五年间没有任何保养,各旋钮依然工作正常,指示仪表字迹清晰,所有零件,一丝锈迹都没有。说到锈,我在水面舰艇甲板上屡见不鲜,但是在潜艇舱内却很少见到。最让我意外的是攻击潜望镜,五年了,没有任何保养,从目镜向艇外望去,成像依然很明亮、清晰,颜色有点偏黄绿色--外面其实是阴天,能见度并不好。

      指挥舱后面是蓄电池舱,因为整艘艇只开放了上面一层,下面的蓄电池、主电机统统看不到(这是很让人遗憾的,我一直想体验一下趴在小滑车上检查蓄电池的感受),只能看到布置在上面一层的水兵住舱(左右舷对称布置)、厨房、水下厕所等。左舷水兵住舱的门开着,可以进去仔细看看--一句话,真TMD不是人呆的地方,高度比火车车厢还要低的空间,布置了三层铺,每个铺的宽度不超过50cm;有个铺位最惨,正对着头的位置是一个阀门!靠门的一头布置了一个小桌子,凳子翻开来好像也是一张铺。这样估算一下,一个水兵住舱可以睡12人,两舷的舱加起来是24人,加上I舱的铺位,水兵铺应该有三十多张,实行“热铺”制度是理所当然的了。厨房的门被铁丝栓死了,不过被好事者拉开一条缝,从门缝看进去,炊事员真不简单,大约2平方米、最多不超过3平方米的面积,他要侍弄出喂饱全艇60来口人的饭菜。水下厕所的门被锁得死死的,无缘得见--艇员的吃喝拉撒睡,就差“撒”的地方没看成了(设在舰桥的水上厕所,因为指挥舱通向舰桥的垂直通道被改为通风管道,上不去)。

      再往后是柴油机舱,两台柴油机静悄悄地并肩而卧,不过要是一开动就精彩了,这个舱将成为全艇最呆不住人的地方--噪音、高温,想起来就觉得艰苦。电机舱只开放了一半,只能看见经航电机、主空压机,都不太大,还有两个电机控制柜;主电机在下面一层,舱门锁着、下不去。我有点纳闷,艇上每一寸空间都很宝贵,可是这两个控制柜比较庞大,其实功能很简单,转换蓄电池接线方式,以控制电机从静音经航到全速前进、到车等,似乎不必用这么大的控制柜。类似地还有鱼雷射击指挥仪,其运算能力不会超过稍微好点儿的电子计算器(注意,是计算器,不是计算机!),体积却相对来说比较庞大。另外,艇上每个舱室都保留了传声筒,我也颇有些奇怪,这东西也是很占空间的,而且也是损管的隐患,为什么还要保留呢?宁愿多布几路电话线,也要好得多啊。

      尾舱比较单调,除了两具鱼雷发射管和一台水泵,没有太多东西;布置在尾舱的出入舱口也是参观全艇的出口。

      海博的二号栈桥(就是参观南充、鹰潭两舰的地方)正对着是一艘布置在岸上的21型导弹艇,这艘艇的吨位并不大,可是摆在岸上看着很可观;看到艇首的双30自动炮,感慨很多,就这么一个部件,从50年代后期开始仿造21艇开始,居然迟迟无法定型,一直用双25炮替代;到了80年代初,才最终定型上艇。还有一艘气垫船,从指标上说不算大,不过是运载两部解放牌卡车而已,现在货舱被改作海博纪念品商店,一拨军嫂靠它混饭吃;但是看到实物还是觉得不小,更大吨位的型号恐怕就更可观了。

      最后说说北海舰队司令部;去之前DDG就建议我到北舰司令部看看,说它比海军司令部还要气派;看过以后觉得果然如此!北舰司令部的地段很好,位于青岛市老城区中心,紧靠八大关景点,周边环境不错。从大门往里看是一个很气派的广场,主楼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德占时期修建的哥特式建筑,就是今天看来也是气势恢弘,更别提100年前德国人在青岛大兴土木的年代了。虽然青岛老城区的建筑以德国风格的黄墙红瓦为主,但是多数建筑都是些小楼,规模比较大的建筑群很少;总督府的建筑不错,可惜没有广场;青岛海洋大学老校区有广场,可惜建筑的气势不够;同时兼顾了建筑的气势和广场的规模,并且两者协调一致的老建筑,唯有北舰司令部!

    元宝推荐: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