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del -- 葡萄

共:💬55 🌺41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del
      家园 我们这边从前两年就开始整修河渠了

      不太清楚项目的资金来源。

    • del
      家园 刚刚看到这个新闻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823/001810358579.shtml

      这绝对不会是会计手法就可以糊弄过去的,这么多年没人管,终于到要埋单的时候了。

      • 家园 del

        del

        • del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 系统屏蔽 --。
        • del
          家园 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些水库的事情

          你以前说过,这是建国三十年,很多劳动力无偿修建的,但在后三十年,被用来寻租了。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我的想法是这样:一个社会有自己的上层建筑,比如主流思想,文化,法律等,与其相配合有它适应的组织形式,建国三十年有一种百业待兴,只争朝夕的奉献精神,两弹一星和水利建设可以为证,基层组织的控制力和活力也是有目共睹。到了改革三十年,猫摸二论直接改变了主流思想,但是组织形式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监管总是跟不上黑作坊的发展,而且监管的主业都去寻租了。如果说这是新的三十年的起点,我想请教葡萄兄的是,ICT改变的社会组织形式会是怎么样的呢?会适应我们当前的上层建筑吗?

        • del
          家园 最好还是组织当地人来修

          我老家头顶上就有条长江支流,圩下住着10万多人,听父母说这土坝因为矮了好几次被淹没,淹死了好多人,所以60-90年代政府一直不间断地发动群众挑土筑坝加高加固。我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汛期,家家户户都要抽劳力轮班去防汛,不过一次大水也没发过,98年也还好好的。

          千禧年之后,“村村通”光顾了这条土坝,上头顺便对这条土坝再次加固,钻深坑灌泥浆。干这活的都是住在圩里的百姓或老家在这儿,按俺爸的说法,都是乡里乡亲的,不敢偷工减料,所以大坝结实得很。

          • 家园 这样的一般性工程

            自己出钱出力最经济实惠,还可以保质保量。一旦立项,各种问题就多起来了。

            • 家园 很多人有盛世思维

              盛世思维就是:靠政府埋单支撑下的繁荣,有钱时啥都好,但这是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的,一旦没钱,立马衰败。

              这种小工程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旦国家资金紧张,这些工程能否继续得到有效维护,问题会非常突出。

              所以我倾向于发展一种自治性质的治理模式,来应对这些小工程,这样可持续性强点。

            • 家园 嗯,对的,个个村负责好自己的水塘、水渠,各个乡负责好自己

              的水库才是王道。

        • del
          家园 唉,实在人说实在事,何其难得?

          如今社会,享受的恣意享受并鱼肉百姓,争权夺利此起彼伏不亦乐乎,挂念苍生百姓的,如大熊猫一般稀罕,心怀赤诚又能如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del
          家园 恩 不患寡而患不均

          无论历史如何前进,这点一直没改变过

        • del
          家园 社会运行成本过高,何尝不是当前物价飞涨的一个主要因素?

          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固然有经济运行规律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何尝不是社会成本太高导致的?

          很多时候,很多人愿意用经济学的原理来阐述这个通胀是输入型通胀,那个是结构性的。普通老百姓听起来似懂非懂。

          也许现在的物价飞涨根本就和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是两回事。纯粹的成本太高而已,是“市场”价值的正常体现。而这个“市场”无非是一部分人用来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蛋糕”的场所。在这个“市场”里,人性的贪婪已经被打进了成本,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价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