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当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荒谬回应看郎咸平的贡献 -- 思想的行者

共:💬8 🌺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当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荒谬回应看郎咸平的贡献

    这本是一篇对szbd先生的回帖,我觉得这个回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所以将其再次发出来,作为主帖,最后再对精英们的阴谋进行了一个述评

    顾雏军搞的是不是MBO,顾雏军收购了很多家公司,其中不乏国有企业,例如襄阳轴承,郎咸平披露,顾雏军采取的七大手段---什么瞒天过海,洗个大澡,笑脸迎人等等,其实就是指顾雏军财务造假,在收购以前,提高企业管理费用,造成目标企业大幅亏损的假象---这一方面减少了收购成本,另一方面在收购以后,将管理费用压缩为0,制造收购导致企业迅速好转的假象。

    郎咸平对MBO的批判实际上涉及到了对当时的整个的国企“产权改革”的方向的批判,郎咸平认为,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所有者缺位,而在于职业经理人缺位

    “国企改革之所以会出现改革不成功、老总贪污腐败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对职业经理人管理和约束机制缺乏的问题。”郎说,经过资产授权、财务授权的职业经理人由于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在内部人士的控制之下,国有资产无形中被其亏空、流失。

    “国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管理团队不够市场化。”郎咸平认为,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国有资产,应根据能否使资产增值的标准来评估业绩。业绩好高薪奖励,一年2000万元或更高都没问题;不行,就直接下课。

    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公司治理必须与法律挂钩,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奖惩分明,“千万不要让国企毁在一个道德素质败坏的职业经理人手里”。郎咸平说,目前我们的职业经理人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因此,现在国有企业并不是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而是职业经理人缺位。”

    郎咸平:叫停一切MBO(管理层收购)

    郎咸平的这个观点即国有企业的问题不在于所有者缺位,而在于经理人缺位,在于监管缺位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此前的中央文件---即国企改革要朝“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方向进行改革的否定--即关键不在于产权(所谓产权改革实际上就是私有化)

    郎咸平的言论引发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的反击,但是他的反击是避重就轻的

    看看张文魁的回应

    《21世纪》:现在,人们对部分国有企业MBO的做法颇有争议,郎咸平教授更认为,国企老总借MBO“合法剥削”国有资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张文魁:国企产权改革各种形式中,最受争议的是管理层收购,即MBO。

      我个人并不倡导MBO。客观地讲,许多企业选择MBO的形式进行改制,的确是希望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或明或暗)来购买国有资产,这实际上反映了管理层想以优惠的价格来取得企业全部和部分产权的欲望。

      但对于这种欲望,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国企高管的薪酬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是平均主义原则下的薪酬。因此在国企改制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国企高管给予优惠性的购股计划是合理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中有些人兢兢业业地做企业,把很小、很弱的企业发展成较大、较强的企业,早已完成了由“国家干部”到“企业家”的转型,张瑞敏、李东生是他们的代表人物,认为他们现在还是国家干部是十分可笑的。对于这样的企业家,在改制的时候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性购股计划。

      其实,西方在企业重组并购等涉及到管理层变化的时候,也有所谓的“金降落伞计划”,即要给原管理层一些“好处”,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消除他们对“改朝换代”的抵触。我们的国企改制更需要通过一点“好处”来取得管理层对改制的配合、来消除改制时的“内部人抵触”,我把这个叫做“杯酒释兵权”,看起来“流失”了一杯酒,其实是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我们在这方面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宋太祖赵匡胤呢?

    评论:张文魁的回应号称一分为二,但是实际上还是只是说了MBO的好处,虽然他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也说了自己不倡导MBO,但是他说的话几乎全部在说MBO的好处,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

    张文魁的理由有几个问题

    1,消除管理层的抵触--管理层怎么会抵触你把企业给他们呢?

    2,杯酒释兵权,难道国有企业的价值就只有如同一杯酒那样的价值?

    3,金色降落伞那样的制度难道是好制度

    4,张只提到了企业家里面的某些人兢兢业业的做企业,问题在于其他人呢,你作为一个研究员,就只研究那“一些人”?另外“一些人”会有什么样的负面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难道做研究不需要全面的综合考虑?

      

    《21世纪》:应当如何看待格林柯尔等民营企业收购国企的现象?郎咸平教授担心,中国的国企改革会“俄罗斯化”,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张文魁:民企参与国资重组、国企改制,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温总理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强调了这一点。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并不是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只要按照国务院规范国企改制的精神去做,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问题。

      中国的国企在进行产权改革的同时,非常注重改制后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如何一并解决社会保障、妥善安置职工等问题,这是俄罗斯根本无法相比的。现在,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经济案件的查处,如果一些民企和一些原国企高管在改制中掠夺国资,会受到查处,如果他们由于盘活国资而建立了财富,我们不但不能“仇富”,反而应该祝福他们。

    张的回应与21世纪经济报道的问题还是没有接上去。

    人家问会不会避免俄罗斯那样的情况,他回答说那是党和政府的决策

    1,俄罗斯的决策难道不是党和政府的决策,是苏共自己决定自己解体,是俄罗斯政府自己做的决策啊

    张文魁先生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员,参与了国务院的课题研究,党和政府是参考了你们的研究来做决策的,现在人问你决策的依据,你一句话那是党和政府的决策就过去了,是不是回避自己在进行研究当中的逻辑分析的义务呢?

    2,俄罗斯的问题仅仅是职工保障没有做好?仅仅是社会保障没有做好?私有化后导致的私有企业不交税收的问题的问题张研究员怎么不说呢?

    3,什么叫做非常重视经济问题的查处?作为一个研究员,你使用非常重视而不是很重视,也不是重视的字眼的依据是什么?

    有多少个百分比的经济问题受到了查处?作为一个研究员你有调查数据吗?没有调查数据,你怎么使用“非常重视”这样的字眼的,依据在哪里?

    现在的问题是有人质疑顾雏军们没有盘活资产而是做假账的方式制造盘活资产的假象,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研究员是不是不应该回避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只说对那些真正盘活资产的情况,即只说好得不说坏的,就像人家报喜不报忧一样

     

      《21世纪》:近日,顾雏军已在香港起诉郎咸平,你怎样看待这场诉讼?

      张文魁:TCL、科龙我都去过,我带我的几位同事一起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根本不是郎说的那么回事。

      中国好不容易有几个像样的企业,有几个像样的企业家,他们有缺点,你可以发表批评性的评论,但不能通过这些“爆炸性”的东西来引起轰动啊,这样的行为哪里还是什么学术研究,根本就离开了学术研究的范围了嘛,这根本就是滥用“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

    张文魁反驳郎咸平: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不容否定

    张研究员的观察能力真不怎么样,真不知道他去科龙是怎么考察的,大概是得到了款待是吧。

    现在的人们对于顾雏军财务造假已经没有异议了,中国的法庭也作出了庄严的判决,张研究员自己再看自己的这一段话,不知道该有什么感觉----科龙我去过,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句话张研究员怎么圆呢?

    以下这一段问答其实说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某些研究员们是怎样蒙骗中央领导的

    《21世纪》:最近有人对中国的国企改革提出了一些质疑,许多正在准备改制的国企和打算参与国企改制的民企都担心产权改革的“风向”会变。作为多年跟踪并研究国企改革的专家,你认为人们的这种担心是否多余?

      张文魁:可以肯定,产权改革不会停止,“风向”不会变,因为国企产权改革并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说,是“不做学问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全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后确定的基本方针。

      回顾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就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特别是产权改革的方针政策是系统的、连续的和严肃的,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几乎为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和制订国企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组织过课题组,我们每一个课题的调查研究都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我自己也参加过其中的一些工作,怎么能说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呢?

    从张文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问题的回应来看,他们的所谓的研究工作就是只研究正面的影响,至于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张文魁在回答记者的问题的时候都是回避的,这说明了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一定是十分片面的,你的调查研究耗时很长说明什么呢?你耗时这么长,一方面说明国务院领导的重视,但是你们耗时这么长却只有如此片面的结论,你们是怎么调查的呢?不会是骗吃骗喝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郎咸平的历史性贡献就是让这些人的骗吃骗喝给暴露了出来。

    可以说2004年,2005年的郎顾狼张之争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结果是顾雏军进了监狱,张维迎高举道德盾牌,高喊自己不与无耻者辩论---宣称自己是很有道德的,对方是无良的,从而逃离了辩论场

    此后MBO被终止了,所谓的产权改革实际上被终止了。

    如果说中国改革走上了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那么精英们企图对中国实施私有化也走上一条渐进道路

    通过忽悠产权改革,股份制,要么通过MBO,要么通过操纵股市,实行全流通以后,掌握大部股权---这个还在发生,表现为热钱通过不断的做空中国股市,驱逐中国股民,从而以最低的价格掌控中国国有企业,等到掌握了半数以上股权以后,即在股市上实现了对中国国企的私有化

    对于暂时不能私有化的,则启动反垄断舆论,妖魔化中国国企,目前也还在发生。

    但郎咸平已经让他们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

    他们企图操纵中国股市实施间接私有化,企图妖魔化国企等等手段最终是会失败的

    • 家园 一个台湾人

      在美国混得有滋有味, 却同时被发现, 缺少直接入目大陆的条件, 于是摇身一变, 成为港府名校一流教授. 那港府, 是早前归附了朝廷, 所以这路子其实是又直又顺, 用不着开F5或者报个篮球游大海.

      这个旅美台湾人显然清楚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些东西再如何折腾, 大体也不会送到纯正的"民间"资本手中, 无非是执着于某集团左右手绣球罢了.

    • 家园 两边都要骂几句

      先说罗教主

      消除管理层的抵触--管理层怎么会抵触你把企业给他们呢?

      张研究员明明是说要把原来管理层拥有的企业收回(比如说张总张家的公司、李总李家的企业),人家自然会抵触,所以才会有什么金降落伞,杯酒释兵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张研究员的逻辑讲得通。

      再说张研究员

      张瑞敏、李东生是他们的代表人物,认为他们现在还是国家干部是十分可笑的。

      可以明确的讲认为张瑞敏不是国家干部是十分可笑的。因为张瑞敏目前还是党的干部,而且是党的高级干部(好像没听说撤销张瑞敏候补中央委员职务的消息)。难不成张研究员在这要进行理论创新即——党的高级干部可以不是国家干部。这也不是张研究员这个级别的人士可以创新的呀。

      • 家园 国有企业难道原来就是那些管理人员的?

        而不是国家的?

        张研究员明明是说要把原来管理层拥有的企业收回(比如说张总张家的公司、李总李家的企业),人家自然会抵触,所以才会有什么金降落伞,杯酒释兵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张研究员的逻辑讲得通。

        抵触什么呢?

        怎么个逻辑通畅法?

        • 家园 我是这么看的

          有的国企领导有点像诸葛亮点评孙氏政权那样——已经三世矣(可能没有那么久),所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维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一点的。

          从前面一段话来看,张研究员并不是完全主张把国企一卖了之,否则的话,还释什么兵权?留下点珠宝玉器,你把部队拉走就是了。

          说到杯酒释兵权对国企改革的意义,我又想起两个词,一个严重点——削藩,另一个轻松点——改土归流。

    • 家园 据虎大的数据

      国有上市企业的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很小部分,比如10%,所以在股市并不能实现国企私有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