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航校岁月――永生不忘 -- 一直在看

共:💬17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航校岁月――永生不忘

    航校岁月――永生不忘

    与父亲聊天,聊起了航校。不由得有个疑问,到底当年的苏联教官怎么在教练机上用驾驶杆打人?

    父亲回答:“教练机前后两个驾驶杆和方向舵都是连动的,学员的动作没做好,后舱的教官用脚一蹬方向舵,学员一抬腿,教官就用驾驶杆抽学员的腿。有时一个起落下来,犯错多的学员,腿会被打肿。”

    打人的动作很快,驾驶杆摆动幅度不大,所以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有的学员毕业后,成为教官,也学会了这招。”

    问了个现役飞行员,有没有被驾驶杆教育过。答案是:“当然了!”

    于是我说空军的这个传统要找苏联人算帐!

    1952年夏,大概是7、8月吧,父亲他们结束了雅克――18教练机的飞行训练,开始飞雅克――11教练机了,在网上看到了雅克――11,模样怪怪的,实在是不好看。据父亲说比雅克――18难飞。

    难飞也要飞,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由于当时飞机少人多,一个组6、7个人一架飞机,共用一顶飞行帽。条件很艰苦。

    每次飞行,都要有一个学员在地面值班“看飞行”。也就是说,值班的学员要看飞机的起飞和回来时的飞行动作,技巧以及空中的飞行状况;飞机飞到视线以外时,要用无线电监听飞行中的一切对话。以此全面了解飞行情况,同时也可以使“看飞行”的学员通过观察别人飞行汲取经验。

    一天,轮到父亲值班“看飞行”。由父亲小组的教员王文礼和同组学员陈进发驾驶飞机进行飞行训练。

    父亲在指挥休息区用肉眼观察教练机飞行情况。起飞一切正常,飞机在空中完成的指定动作科目也很到位。

    飞机完成训练科目,开始返航,父亲发现飞机并没有对准跑道,有点偏,与跑道延长线平行,父亲正思量着飞机应该盘旋一下,找正跑道再降落。突然,教练机向右大幅打偏,转了一圈后,机头朝下,打着转向地面一头扎下去。。。

    飞机失事了!

    父亲赶紧报告指挥员,当时的在场的一个高个子苏联顾问走过来,脸色很难看,知道是父亲值班“看飞行”。一把揪住父亲,把他拉上一辆苏式吉普,只说了一句“把家伙!把家伙!(俄语:走?)”连翻译也没带,开着车就走了。

    父亲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位苏联教官想干什么。心里乱猜:是不是自己“看飞行”没有看好,苏联人追究自己的责任,要把自己送到太原坐监狱?

    正胡思乱想着,吉普车开出了机场,向飞机失事现场驶去。父亲明白了,原来苏联教官拉他去看“失事现场”!

    远远的看到了飞机残骸,吉普车继续开。100米,80米,50米,30米。。。

    父亲看见地上有一条风镜的带子,缠住一根骨头,上面没有了皮肉,只剩下骨头!

    到了失事飞机旁,苏联教官把父亲拉下车。

    飞机摔的变形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的身体被摔碎了,两个人的身体挤压在一起,没有头。

    飞机的周围到处都是人体的尸块、骨头、肉。。。

    四航校参谋长米志高这时也赶到了现场,见到了父亲,大惊:“你怎么来了?!谁让你来的?!去!到车上去!不许看!”

    说着,要捂父亲的眼睛。

    父亲回答:“是苏联人拉我来的。”

    米志高参谋长叹了口气:“快到车上去,不要看!”

    父亲坐到车上,如释重负,他早就不愿意在那呆着了!

    50年代(现在也是),中国空军有个规定:飞行员不许去飞机失事现场,怕失事现场的惨状影响飞行员的心理。这条规定,从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空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中可以得到证实。这就是米参谋长看到父亲大惊的原因。

    可这个二杆子苏联教官才不管这个规定,偏要拉着父亲这个飞行学员去看失事飞机!

    父亲坐上车没一会,翻译同志来叫父亲到飞机那去,说苏联顾问要问他情况。

    这是一个高级些的苏联军官,问父亲飞机的失事经过。父亲将自己当时观察到的情况向他一一如实介绍。

    再次回到了车上。刚坐稳,父亲又被叫出去了。

    这次是苏联顾问的头来了,是校长顾问,又问了一遍飞机失事经过。

    回去后,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调查了三天。父亲全程参与了事故调查,又介绍了好几次事故发生时他观察到的情形。

    事故调查组问父亲对事故发生原因的看法。

    父亲分析后认为:这次事故的发生,应该是飞行员的操纵问题造成的。本来平飞时的飞机不会有操纵问题,但当时的情况是飞机平飞降落前,飞机位置向北偏离跑道航向。根据父亲的经验,如果学员发生此类错误,通常教员会发脾气,用驾驶杆打学员的腿。可能由于用力过猛,驾驶杆摆动幅度过大,使飞机失速,进入螺旋,失事了。

    很多中国学员都同意父亲的分析。

    事后检测,事故飞机没有发现机械故障。

    成为老飞行员后,父亲从没有用驾驶杆打过学员。

    从1951年开飞――1982年停飞,31年的飞行生涯,父亲多次遇见空中险情,但没有出过一次应由本人负责的飞行事故,没有摔一架飞机,除训练外,没有跳过一次伞。

    父亲的飞行座右铭:

    紧而不错――情况再危急,再紧张,飞行动作不能做错。

    忙而不乱――工作再忙,处理问题也要有条理,不慌乱。

    父亲认为:遇到险情,要沉着,不考虑生死;只考虑技术操作,处理险情。

    父亲认为遇见的最危险的空中险情是福建前线(莫须有)那次。只有那回父亲想到了死。

    从那以后,直到父亲离休,他从没被允许去飞机失事现场。

    除父亲外,没听说中国空军的哪个在役飞行员,进入过飞机失事现场。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元宝推荐:萨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