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结一下自己的担忧 -- 真理

共:💬50 🌺378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阶级是一种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次序。

        一个国家只有使用特殊的办法才能避免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一旦国家选择了常规的普遍的发展形态,则必然出现阶级。

      • 家园 河里喜欢用“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两个词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个现象就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

        我本来就是不用阶级这个词的。刚开始还反对过用这个词。希望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名词替代,比如“待富者”,“金融资本管理者”。但后来的事实,让我无法躲避这个词。不然就无法正确的反映现实的客观现象。

        2010年以后,很多现象都无法躲避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词。所以,

        最近这两年,河里喜欢用“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两个词的人越来越多了

        连我过去从来不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词,最近两年也开始频繁使用了。

        • 家园 阶级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

          市政府前边有片广场,我早晨经常去跑步。一天,一群上访者拉着人命关天的横幅把东门给堵了,(据了解是医患纠纷,打针把人打死了)市政府的人只好从西门走。在广场上跑步的俩人就以闲聊的口气说:“把几个门都开开,看他们怎么堵。”据我观察俩人不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就是其他部门的人,肯定是社会地位比较高一些的公务员之类。立马感慨社会的分化也太快了,底层人性命攸关的事在中上层的人看来只是瞎闹腾,宏伟壮丽的市委大院多开几个门就把上访者维护自己权益的最后一条路给堵死。

        • 家园 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而在于指向性是否明确
      • 家园 为什么?

        “阶级”这个词最好还是少用

        一部历史就是阶级史,你要重写历史吗?

        大观园里的林妹妹是不会爱上焦大的,这就是阶级现象,今天存在不存在?

      • 家园 不错,have和have not这种概念在当时

        残酷剥削阶段非常明显。自然也就成了当时社会学研究者的划分工具。

        而现阶段,人群间的区别要比这种非黑即白的简单区分要复杂的多。谁have,have什么,怎么have?所谓have以及have not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更精细的描述。

        有时候社会统治者并不一定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几十年前美国有个搞社会学的人就已经看到,军队、公司、学术以及政府高层这几者已经形成一个小圈子。而这个圈子中,不少人并不是财富拥有者。面对这个情况,用have和have not角度来分析社会,明显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家园 这就是阶级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一说阶级就容易简化

            似乎就基于资产权利划分,极端化就是无产和有产。当然这是我个人概念。

            我前面那个例子呢,原来作者当然是说阶级。那家伙本来就是个搞马克思理论的。但是我却是觉得里面体现了一点,有了知识的,或者管理经验的,现在也能进小圈子,和有资产的或者有权利的一起玩。阶级的概念因此就弱化了不少。

            毛选里面看到当时对于阶级也细化了不少,弄了一堆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些词。其实详细说来,这已经是人群细化划分的一个信号。

            其实我们也看到,把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这两个人群说成是不同的阶级。这就说明阶级这个词内涵已经非常丰富。这两种人群应该不是从资产或者权利角度进行划分的。所以阶级应该说成人群,或者不同属性的人群更合适?

            现在相对于上个世纪,人群的属性更复杂。现在咱们知道就连各类大企业之间也有斗争。这种斗争,也可以看做附属于企业的人群之间的矛盾。人群属性越来越多。企业属性(大企业的,小企业的,垄断国有的,私营的,金融的,IT的),工作属性(自己是搞金融或者财会或者IT,必然有参加各类相关协会),家庭属性(在家庭里面的角色),个人参与的讨论组(西西河就算一个大的),当然财产的多少,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属性。如果还是用阶级这个词,似乎过于着重于资产权利属性,觉得不够贴切。

            当然,如果按照民族资产阶级这里面的阶级定义呢,似乎也行。但总觉得不够理想。

            总觉得随着社会发展,人群属性应该是向复杂化发展而不是反之。欧美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在大幅度倒退。

            • 家园 你这是白马非马论
              • 家园 阶级是静态的,人群流转是动态的

                说阶级就是一刀切了

                比如我之前回复过的一个帖子

                我是支持“去阶级化”的。因为阶级分析方法是静态的,无法解决动态的阶级转化问题,而这种阶级转化,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且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比如一个人是贫农,勤劳致富,扩大再生产,这时候他叫什么?再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之后,建立机械化养殖,到处租赁土地,继续扩大生产,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在该地区形成垄断,又该叫什么?

                • 家园 阶级也是动态的

                  比如一个人是贫农,勤劳致富,扩大再生产,这时候他叫什么?再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之后,建立机械化养殖,到处租赁土地,继续扩大生产,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在该地区形成垄断,又该叫什么?

                  很明显他从一个阶层进入到另一个阶层,尽管两个阶层的边界的定义可能是模糊的,但是也可以将整个人群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划分成阶级。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的变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人。

                • 家园 人群流转导致两极分化,绝大多数人在底层

                  比如一个人是贫农,勤劳致富,扩大再生产,这时候他叫什么?再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之后,建立机械化养殖,到处租赁土地,继续扩大生产,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在该地区形成垄断,又该叫什么?

                  过去的贫农成了现在的农业资本家,机械化意味着需要的劳力减少,意味着原来和他一起耕种的其它农民现在不种地了。其他人或者成为了他的雇工,或者到别的地方成为工人。也许有人发财,但绝对是少数。这就是阶级分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财经》综合报道】据浙江在线报道,国家人口计生委10月9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显示,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新问题。他们平均月收入1660元,仅在社会服务业高于其他农民工群体;家庭月生活消费支出为1441元,仍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天工作达10小时,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具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保障体系。

                    《报告》显示,就业的流动人口中,52.0%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8.4%、48.9%和25.1%,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参保要求。

    • 家园 葡萄说离开十七八回了,哪回真离开过啊?

      你们都这么离开离开的,让人家怎么好再说话?你们才是在赶人走呢...

      我忍了又忍,忍了又忍,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不过,也许我也是杞人忧天.

      通宝推:清风咋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