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能量看世界(1)-从能量的角度探讨价值和剩余价值 -- 海峰

共:💬34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地球有太阳能量输入

        地球有太阳的持续能量输入,从人类历史的角度,不是熵。

        • 家园 不管是否从人类历史来看

          太阳能的输入都是熵。什么是熵?就是热平衡状态的反向运动,让人类借以利用势差(高度差,温度差,电势差等等),从而做有效功,这就是熵。

          我们目前所能利用所有能源形式,根本意义上来讲都是太阳能。理论上来说,科技的发展带来能量利用速度的增加,当与太阳输入的能量相等的时候,人类的发展就不可持续了。经济并不总是能够增长,经济的发展最终会有一个瓶颈,且不说其他资源的限制,就能量角度而言,经济发展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但是其中又包含着这样一个很悖谬的东西,人类相互之间的生存竞争总是导致科技的加速进步,从而加速把这个经济发展的极限提前实现。凯恩斯讲“最终我们都死了”其实不只是表现了经济危机中的滚雪球问题,同样也是经济与能量互动关系的一个表现。

          • 家园 人类以集体(国家)为基础竞争能量

            首先,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太阳能还是很少的。

            其次,人类以集体(国家)为基础竞争能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对人类社会一样适用。成功国家占有更多的能量,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繁衍;失败国家不断减少能量的消耗,以至于消亡。

            我后面有写作计划,有这部分的内容,会从生产关系的竞争,全球化和民族自决的等角度来写。

            我们之所以要组成一个大的国家,虽然分大饼的人多了,但是竞争资源的能力也变大了(狼群策略)。在全球化下,搞民族自决分裂国家的人(独狼策略),最终会因为失去资源和能量而失败。

            • 家园 你没有理解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是立足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来谈,经济发展和能量的关系的。我的目的其实是,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民族竞争的角度,还要有更为宏观的角度。

              不过您的主题不是我这个话题,您先继续。

    • 家园 能量看世界(3)--资源、财富

      能量看世界(3)--资源、财富

      从能量的角度,资源就是获取能量的必要条件。就比方说要获得粮食,土地、光、水就是必要的条件。

      在农业社会,土地是一种资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一种资源;科技社会,知识和智力也是资源;权利,可以用于资源的分配,也是一种非常重要资源。

      其实,从常识出发,资源也可以这么定义:所以能让你比别人更轻松获取成功或财富的东西。

      不同的资源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可以用能量来度量。

      还是以农田为例,有些农田,土地肥沃,水热条件好,花很少的劳动,就可以获得很多的粮食。而有些土地,比方山区的梯田,需要把肥料、水提上去。产出同样的粮食,要额外花费更多的劳动和能量。

      财富实际上是对能量和资源的占有。黄金或者纸币,只是商品流通一种便利的手段,是财富的表示符号,并不是财富本身。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黄金珠宝,饥不能食,寒不能衣。这才是真正对待财富的智慧。至于以美元标注的黄金价格,为什么会在苏联解体后跌到最低点,在今天又大幅上涨,其实还可以这么解释:“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从这个角度,用美元适合投资黄金,而用人民币投资黄金,其实非常不合算。

      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在一定的科技条件下,资源是可以被改造的。比方农田水利建设,劳动量可以用土方量表示,也就是挖掘、搬运土方所需要的各种能量消耗。改造后的农田,比方平均产量从一亩地500斤提高到了1000斤,拥有土地的人,财富增加。这种财富的增加,是劳动获得的结果,但跟劳动量并没有任何线性关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房产的人,因为道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开通,房产升值了,就是这种财富的增值作用。

      贫富差距,某些情况下,是由于勤劳与否造成的。比如耕种同样条件的土地,有些人勤劳,在地上花更多的精力,结果获得丰收。

      在更多的情况下,贫富差距是由于占有资源的多寡造成的。有些人占有更多的资源,然后将对资源的占有神圣化,认为是看不见的手赏赐的。一个人如果有万亩良田,或者鲁能这样的垄断公司,然后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往下传,跟朝鲜世袭制度一样,怎么就会资源最佳配置了?这些人,怎么不去给朝鲜唱赞歌?

      资源占用的不平等,是一种客观规律,我们恐怕永远也实现不了,资源占用的完全平等。但是,如果坐视这种不平等的扩大,社会迟早会崩溃。中国历史上的周期律,我觉得就是这个原因。

    • 家园 能量看世界(2)--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偏见

      能量看世界(2)--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偏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是有价值的;不同的劳动,有不同的价值。

      比方说,是否可以通过给长城贴瓷砖,解决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在现代社会,长城已经失去了其使用的价值。给长城贴瓷砖,不仅不能获取任何能量,或起到任何提升能量使用效率的作用,还要额外浪费大量的能量。从能量的角度看,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我没有学习过经济学,但是从常识的角度,有价值的工作,应该是这样的活动:要么能直接获取能量,比如种田挖煤;要么能够提升能量的获取或使用效率,比如制作生产工具,或者商业活动等;要么可以将富裕的能量,转换成额外的享受,比如造酒、造豪华奢侈品等等。

      黑完马克思,再来黑一下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说:“我们的餐桌上之所以有面包可吃,不是出自于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于他对私利的追求。但是,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去帮助实现另一种目的,这种目标并非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却增进和实现了社会利益。”

      亚当斯密最大的问题,在于将人类交易活动的原因,归结于对私利的追求,并进而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假说。

      人类之所以有交易活动,在于有“剩余能量”的基础上,对剩余能量的最优化利用。

      以面包为例,从工程师的角度来解读一下:普通人家,如果自己制作面包,首先要将烤炉升温,一次烤10个面包,这时候,虽然炉子温度还是很高,但只能让它慢慢冷却,能量的浪费是很严重的。

      而专业的面包师的烤炉,本身能量利用效率就很高的。面包师早上起床,将炉子升温,然后一炉一炉的烤面包,一天烤1000个面包,一直到晚上收工,才让炉子自然冷却。

      面包师为了养活一家人,相当于要获取一个能量常数(我胡诌一下,称为“劳动力能量常数”)。这个能量常数,分摊到每天1000个面包上,能量一定要低于每家每户自己烤面包所浪费的能量。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的家用面包机成本越来越低,意味着烤制每个面包的“能量折旧”(借用“成本折旧”这个名词)越来越低,而面包机的能量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从能量的角度,如果有一天,当在家自己烤制面包的能量消耗小于面包师烤制的面包的全部能量成本(煤气、工资、房租、税收、交易成本等)的时候,面包师这个职业很可能会消失。

      从能量的角度,经济学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都可以很轻松的获得解决。

      比方说,水对人类很重要,但为什么很多地方水却非常便宜?

      因为在这些地方,获取水并不需要太多的能量。而水一旦需要大量能量才能获取,比方说海水淡化,或者法国的依云矿泉水,则水的价格一定不会便宜。

      再比方说,石油会不会用完?

      当我们获取石油需要花费的能量,大于石油本身所能提供的“有效”能量(考虑到能源利用效率),这个时候,可以认为从能量角度的石油已经消耗完了。

      再比方说我们为什么要进口铁矿石?为什么没有铁矿石的定价权?

      因为国产矿石纯度只有30%左右,进口铁矿石纯度在65%。将国产铁矿石提纯到65%,相当于以能量换取纯度。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完全的能源进口国,在能源上没有议价能力,这条路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因此,虽然进口铁矿石涨价,进口铁矿石,相当于减少了能源的进口。从中国的角度,支付的铁矿石涨价的成本,要小于额外进口能源用于提纯矿石的成本。

      再以亚当斯密所谓的铁钉生产线为例,可以把工人,看做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一个常量(,所谓的生产效率,其实跟时间关系不大,而是跟平摊到每个“劳动力能量”就越少。

      做工程师的,在设计产品和生产线的时候,能量原则,简直就是设计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比之被洗脑的经济学家们,工程师治国会更靠谱一点。

    • 家园 关于好地坏地产量的差别

      老马当然想到了,根据俺对大学政治课的模糊回忆,他是用级差地租解释的吧。。。看来老兄你的大学政治没好好学啊

      • 家园 老马的学说又不是神学

        老马的学说又不是神学,他说的不一定全都是对的,为什么不可以质疑和改进。

        从能量的角度,解释能简单。

        • 家园 用神学来比较不妥

          应该说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不是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家园 俺喜欢达尔文主义

            俺喜欢达尔文主义,不喜欢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那里,借点有用的东西而已。

            • 家园 何不食肉糜?何不吃人肉?

              PBS是对的,人是动物的一种,但人类社会不是动物社会。

              达尔文主义和人类社会没有关系。

              我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基本假设是不对的,应该有更好的理论。

              但显然不是达尔文主义,或任何类似达尔文主义的思想。

              • 家园 人类以集团竞争单位

                人类以集团为竞争单位。

                今天之所以没有吃人肉的社会,是因为这种容忍以人肉为食物的社会被淘汰了。

                超越血缘关系,可以形成更大的集体,在竞争中淘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小规模的集团。

                集团内部有竞争也有合作。在规模接近的情况下,能更好的解决内部贫富分化的集团,必然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淘汰掉内部矛盾重重的集团。

                我也觉得达尔文主义很邪恶。文章写到一般,发现居然被逻辑导向了竞争和达尔文主义,我也很沮丧。有时候在想,这个楼让它烂尾算了。

            • 家园 达尔文主义适用于生物界,不适用人类

              如果喜欢达尔文主义,就不必讨论文明了。

              达尔文主义是个开环系统,文明是个反馈闭环系统。

              达尔文系统里没有学习和通信的过程,而文明系统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