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乡偶记 -- 九霄环珮

共:💬9 🌺1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回乡偶记

    老贺知章有篇《回乡偶书》,那么我也来个回乡偶记。这里非关风月,不谈诗情画意,只说说一些现实问题。

    我老家那旮旯既是乡,也是镇,有大马路通往县区和城市,也有小马路向村庄和田野延伸。这个地方的社会变化,最核心的可以用这样一个“运动”来概括:村里的往街上跑,街上的往县里跑,县里的往市里跑,市里的呢,市里的往上海跑,上海的往国外跑,国外的呢,国外的往月球跑——不好意思,这回说话没收住脚。出了国的再怎么跑,我也不太清楚,但我自己是又跑回国内了,非典型性跑路运动。

    总之,我老家这个乡镇内部的运动是小村子往大村子跑,村庄往集镇跑,用官方的话说,这就叫城镇化。城镇化运动的一个结果是,真正纯粹意义和传统意义的农村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了。这里我倒是不急于对此进行赞赏或者凭吊,而是先来说说农村现在是个什么样。

    这是个靠大江的地方,原来的江滩充满了田园牧歌,什么草地啦,牛羊啦,放牛娃啦,应有尽有,还有大轮船从眼前经过,在沙滩上拍起一层层巨浪。比较美,可是也比较穷。比较穷呢,可是也能吃得饱,穿得暖。现在这片江滩什么草地、牛羊、放牛娃全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小型造船厂,造的是在长江上跑的小货轮。说是小货轮,但在跟前亲眼见到也觉得挺大的。工人嘛,大多数都是当地人,原来基本上是农民身份。工人在船厂每月挣三、四千元左右。所以这地方不但部份地城镇化了,也部份地工业化了。看上去挺好。可是我如果说这些船厂每年总得死个把或者几个人,就让人感觉不是很完美了。死个人,赔50万左右,这也算不幸中的安慰。可能有人发现了,我这人说话一阴一阳的,先说点好的,再说点不好的,又再说点好的,又说点不好的,我也不愿这样说话,阴阳怪气的好象,可是啊,事情的本来面目它就是这样的。

    我自己家的老宅就是离江边不远,平房。我父母已经从那里运动到镇上了,这老宅后来给外地来的船厂工人租住过,这两年船厂不景气,外地来的船厂工人都走了,山墙边上留下一摊垃圾,方便面盒子之类的。门锁着,里面被改造过。在香椿树下,在杂草丛中,在我眼里曾经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房子,变得又老、又矮、又黑、又丑。砖墙上已经开缝了。有一天它将会倒塌,被动或者自动,随之这里留存的记忆将失去与之关联的实体。有一天这里曾经住过的人也都会倒塌,随之所有与之关联的记忆都将会泯灭。有一天将会有推土机在这里进退,有一天这里将会长出新的禾苗,田边将会长起几棵新的香椿树,树上将会飞来几只新的小鸟,然后一阵风起,它们又将会飞走……

    可是现在,又老又矮又黑又丑的老房子还伫立在那里。周围的邻居们和亲戚们很多却已经走了,有的死了,有的运动了。留下几个寡妇,一个鳏夫,这里没有年轻人,没有孩子。最精神的是我的一个堂叔和他的续弦,离不开他们的十几亩田地。离他们一里远最精神是我的一对勤劳的表兄夫妇,离不开他们的十几亩地和诸多农机。他们是最老实、最本份、最老实本份的劳力。

    劳力们走了十之八九,一半的良田种着杨树,承包人也运动了,不知道运动到哪个国家去了,这一大片林子现在属于银行。几十年前开挖的大沟大渠渐渐淤积,越来越浅。路倒是修得更好了,路上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车,但偶然间会有一辆轿车在公路和船厂间往返,可能是宝马,也可能是奥迪。如果你喜欢清静,这里有清静;如果你喜欢人气,那么这里就只有凋敝。

    但是离开江边的船厂,离开毗邻船厂的田野,在田野和大公路之间,在集镇和集镇的延伸之处,在那里车流滚滚,卷起一阵阵灰尘。路边不时看见有几家盖新房子的——房产业是在这里最大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为人们要改善居住条件,所以须要建房的材料和劳动力,需要装修的材料和劳动力,每个人都有事干,每个人都有奔头,所谓实体经济,大体就是这么回事。

    新建的房子通常是两层楼房。靠近镇子的路边地皮紧张一点的,盖的是连体的一间三进,这里称之为“通道”,也就是说宽度也就是一间不超过四米,但是往里约有三进十多米长,这样的两层其实居住舒适性不佳,但是如果设计精当也能别具匠心,但是老百姓盖的千篇一律,普普通通,凑凑合合。如果离镇中心远点的,就有条件盖两开间,少数有三开间,这样居住空间上就好多了。

    这里的人还并不很富裕,建房也不怎么讲究坚固、舒适、美观、环保、能效等等比较高层次的要求。起码这是楼房,这就结了。

    这种楼房,中国特有一种建筑分类,叫作“砖混结构”,也就是用砖头和钢筋混凝土混合搭建,但砖墙仍然起承重作用。因为传统的平房除了屋顶,其它的建筑部份基本都是用砖头建造,常常完全是砖头,包括地基和四面墙体。砖混结构要求有圈梁(包括地圈梁)、角柱、边柱,这些构件构成一个笼状结构束缚砖墙,加固整体建筑,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减少灾难性后果。梁柱当然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同时,立柱与墙体之间要求用马牙槎交接,并用拉结筋加固,这样的设计总的来讲是在低造价的前提下有利有效。

    可喜的是,在这个并不十分富裕(但也并不很贫穷)的地区,砖混结构得到普遍贯彻实施,毕竟,这里还不是重点地震区。然而在具体建筑实施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是砖墙(术语叫砌体)砌得马虎。因为现在建房完工以后不再是以清水墙作为外立面。过去那种青砖大瓦房就是清水砖墙,墙体砌得非常整齐美观,水平和垂直砖缝都很饱满、整齐、结实。现在砌砖,就我所说的这个地方而言,只砌水平缝,不砌垂直缝(即丁头缝),所以墙体有缝眼,当然这是不满足质量要求的,这也当然是因为包工的建筑工头为了节省工期从而节省自己的劳动成本,这也是这一带建筑采取的统一行为。反正最后要用水泥砂浆再抹灰,最后你是看不到这些缝眼的。大家都觉得无所谓。

    其次,限于经济能力,绝大多数人还是采用预制板作为楼板。这有两个缺点,一则防震能力比起现浇板有较大欠缺,而且建成之后预制板之间很可能会开缝,所以必须打天花把预制板掩盖住——结构决定装修的一个例子。

    最后,还是限于经济能力,在防水,隔热、美化等方面草草了事,特别是保温隔热几乎没有作为,夏天热死,冬天冷死。为了提高舒适度,空调使用得越来越多。老农村夏天顶多开个电风扇就可以了,这种新农村,没有空调的日子,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在这一点上,不论城市还是乡镇,都是一样的。要提高保温隔热能力,需要在门、窗、墙体、屋面都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窗子,普通的单层玻璃推拉窗面对严寒和酷暑是没有任何抵挡力的,但是要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断桥隔热铝合金窗就需要提高数倍以至十几倍的价格。看一个国家住房的窗户是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城市内购买商品房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窗户的档次决定了楼盘的档次。

    以房产业这个经济龙头来看,在中国乡村乡镇,经济正处于发展之中,但是发展的质量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在美国也观察过美国人怎样盖房子。他们的民居干得快,因为采用轻型木结构。完工以后从舒适度和美观上都比较好。我还注意他们怎么建造多层建筑,比如公共设施,象医院、图书馆、校舍、消防站等等不是特大型的多层建筑。他们流行一种轻钢结构,效率高而又比较牢靠,外立面常常挂砌一层粘土砖,但是他们那个砖比起中国普通的多孔砖简直象艺术品,特别规整,挂砌的工艺也非常好,效果非常美观整洁,当然他们工人的工资想必也很高。美国那边每造一个房子,特别是稍大型房子,从设计到施工和装修都很认真,背后必定有许多条例进行制约和管理,这些建筑是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的。

    如果说美国的轻型木结构和轻钢结构在我国开展还有国情适用的问题,那么法国民居建筑可能更有借鉴意义,他们的乡间别墅和城市多层公寓很多也是采用类似的砖混结构,但是他们的砖更讲究环保,更多的是用混凝土空心砖,他们的粘土砖很金贵,也很漂亮。我国为了节约粘土使用,也开始禁止实心粘土砖了,但是还是以粗糙的多孔粘土砖和空心砖为主。混凝土砖使用虽说也在起步,但是人们还不太敢用,因为普遍的质量恐怕还不达标。法国的普通建筑在梁柱、楼板等方面的设计和施工都体现了节约、高效、创新的指导方针。内部外部装修更是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对于我国过去提倡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多”字未必符实,其它三条是真正得到贯彻的。其实这中间很难说有多少真正的高科技含量,真正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理性发展和成熟度。相比我国城乡建设很多让人觉得象是“应急”之举,没有多少年又拆掉重来,城乡到处都是工地,灰尘四起,不可开交。这中间有多少人力物力的浪费,难以计量。可持续发展,集约型经济不是一个空话。

    花同样多的钱,花同样多的人力物力,怎样把事情在方方面面干好,这里是有学问的,这些靠人民自己的发明创造来得太慢,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但绝不能乱作为,如果不太懂,那最好别过份插手。但如果把发达国家的真正优秀的发展经验弄懂了,适当引进那些方法,那些“软件”,比盲目追求GDP要好得多。而方法、软件,绝不是那些什么民主、自由等等似是而非的东西,而是怎么做事,怎么把一样样具体的事情认真负责地做好。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乐观地说,可能还需要一代人(二十年)乃至两代人的辛苦努力才能勉强达到发达国家九十年代的发展水平。

    老家这里其实从经济上无非是房产业为龙头,传统农业为基础,新兴了一些工业。但是工业还很薄弱,农业正在削弱,房产业还很粗放。有的人已经购置轿车了,有的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不多见的豪华车,除了宝马、奔驰、奥迪,连mini这样的非主流车都有人买了,但是有人还是骑着自行车,更多的人骑的是电动车。

    这里的人吃得很饱。晚上睡得也好,看不出有什么烦心事。除了劳动,吃饭,睡觉,少量的电视,较年轻的人的少量的电脑和电脑游戏,我看见的是一桌又一桌的麻将,一阵又一阵的鞭炮烟火。精力在劳动中消耗,趣味在麻将桌上留连,激情在炮火声中释放,生、婚、迁、死,无不如此,也仅仅如此。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njyd,弦音醉舸,老老狐狸,
    • 家园 我这下知道你老家的具体地方了。

        我曾路过那里,造的船相当大,可能是中国甚至世界上第一个农民能自己造千吨级以上大船的地方。

        你说的砖混结构,定义不是“用砖头和不是砖头的东西混合搭建的。”,是砖与混凝土混合结构,这混凝土主要指屋顶和楼板,角柱、边柱、圈梁不是必须的,76年以前只有地圈梁,唐山地震后要求加强防震才增加了混凝土柱、上圈梁。

        相应的砖墙、木楼板屋顶的叫砖木结构,拆迁时按此定义拆迁价不同。

        清水墙作为外立面要求瓦工技术较高,混凝土抹面后砌墙技术要求低了,即使砖缝不饱满强度也比清水墙高,只要抹面的混凝土标号符合要求。

        现在好象屋顶、楼板都要求现浇,预制楼板很少见用了,至少在我见到的地方。

        南京地区即使是城里的建筑,也只到最近这两三年才对保暖隔热有要求,以前顶多是屋顶加隔热层,墙体是不考虑的。因为以前淮河以南地区不考虑冬天采暖,夏天也只靠自然通风降温。

        老百姓盖的千篇一律是为省设计费,让设计院来为每户设计不同的房子,成本可能要增加近一半。另外还有个个人观念问题,别人造了这样的房子,我也要造这样的。

        新型建筑材料现在城里高层建筑用的较多,一是价格较高,二是一般只能用于框架结构不承重的墙体上,农村的房子都还靠砖墙承重。

        至于普通的单层玻璃推拉窗主要还不在价格,主要还在南京(淮河以南地区)以前的建筑设计不考虑隔热要求。南京用的双层玻璃窗有两种(不考虑窗框材料),一种是简单的装两块玻璃,价格大约高(整个窗子的)三分之一,但这种因为两层玻璃间不密封,水汽容易进去,造成起雾无法擦。另一种是所谓真空玻璃,是由专门厂家按要求加工成密封的双层,这种大约价要高一半。现在因为厂家订货两三天就能出货,后一种用的越来越多。

      • 家园 我是哪里人你可要守口如瓶!

        砖混结构的定义你说得对。但立柱和圈梁是必须的,因为即使是农民苦于成本,也是力求有这两点的。当然实践当中也有人取消,但是极少极少,而且越往后越少。

        水泥砂浆自然比石灰等老材料强度高,但是不带丁头缝,不只是不饱满的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建筑施工弊病,是不符合标准的,而不是只要混凝土标号符合要求即可。在建筑施工上通常有许多弊病在平时并不能体现出危害,但一旦出现意外,就能看出质量好坏引起的后果了。咱们中国人做事除了成本考虑,还有个因素就是对许多潜在的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有人觉得多少年都没见过地震,房子建起来不倒不就结了,这是观念问题。

        现在城市建设应该都是现浇,但是广大乡村乡镇地区,根据经济情况不同,预制板还是有很大市场。一则价格大大降低,二则工期大大缩短。国家对特定建筑是允许使用预制板的。我老家这里建房,大部分(略估计90%以上)都是预制板。但是任何校舍还采用预制板,那就是严重的不负责任了。

        现在靠自然通风降温的,估计不到10%。都是用空调。能耗极大,对健康也不利。

        新农村建设也不是要设计院为每户设计不同的房子。但可以政府出资提供一定数量的设计范例供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太可行。

        窗户问题,绝对是价格。这个只要你做过市场调研就知道了。中高档的窗户是所谓断桥隔热铝合金窗,中空玻璃,中间未必是真空,可能是某种惰性气体。这种窗户设计考究,非常实用,是以后发展的方向,但是价格很贵。普通塑钢或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估计价位在一两百一平米,而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户包括五金件的话(五金也很贵!),保守的在一千一平米以上,高档的需要两千以上,有的还是铝木复合。更变态的是现在还有生产高档纯实木窗户的,当然大家应该知道这是用在什么建筑的。(当然我说的都是质量可靠的情况,不排除以相似的名目但以低价提供其实完全不同的产品)中国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高中低都有,而且什么高档的都有,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低档和中低档。这就是我国的国情现状。

        • 家园 我也知道了,你说的是哪里

          那里口音很难懂

        • 家园 这个断桥隔热铝合金窗俺还是第一次听说。

          网上查了一下去年的价格是500-800以上,俺今年给女儿家把塑钢窗换成彩铝、真空玻璃窗价格是270还是280。南京冬天采暖时室内外温差最多在15度左右,窗框那点漏热问题不算大。

            这多种材料的窗子价格差异主要在窗框材料上,单算玻璃,现在单层和双层真空相差不会到100元每平方,在南京地区,用什么窗框材料问题不大,玻璃做成双层的就足够了。

            我说的不要求立柱圈梁那是在1976年以前,六十年代民用平房甚至连地圈梁都没有。现在是城市建筑管的相对较好,农民自己盖房子好象还没有个机构管质量。

          • 家园 一套五金大概要数百元。

            如果固定窗(不开启)就不需要五金。另外推拉的比平开便宜。但是推拉窗密封性不如平开。

            这些产品一旦大范围推广,我估计价格应当下降不少。

            其实我觉得南京地区的建筑在保温隔热方面也应很重视,因为南京虽然冬天没有东北冷,但是也比较冷,更何况夏天非常热。可以说是冬冷夏热的典型。冬天需要保温,夏天需要隔热。

            往后几十年建筑节能一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要采用什么标志来看中国到底有没有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那么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标志。

    • 家园 小城镇的人好像很缺乏浙江一带的民间企业家精神,

      温饱水平,打打麻将就满足了。

      就我观察很多小城镇的超市什么的都被江浙一带的商人给垄断了。

      有些江浙人尽管腰缠万贯,但能屈能伸,能在五星宾馆和婚嫁上一掷千金,也能在打货时睡地铺吃方便面。

    • 家园 很好,286打桥牌,全民打麻将!
    • 家园 是啊,温饱之后,该向何处去?

      精力在劳动中消耗,趣味在麻将桌上留连,激情在炮火声中释放,生、婚、迁、死,无不如此,也仅仅如此。

      如果人生只是个循环,那么历史也难免轮回。

      温饱之后,个人的命运如果不能逃脱历史与环境的束缚,那么历史的故事也就不可避免的再次重演。

      温饱之后,或许是命运与历史与最有利的转机与变局时刻,然而沉沦与固守却也是最为常见和自然的结局。

      读九兄的帖子,不免感慨。其实又何止乡镇如此,一线都市又如何?现代中国的外皮下,有多少小农时代的故事,只需要看看我们究竟是在试图以封建的政治引导现代经济的运行,又或者是以小农经济的基础推动现代政治的改革,就一目了然而又不免黯然神伤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