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副学士” -- 本嘉明

共:💬35 🌺20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再谈“副学士”

    看了老曾的《交通构想》,很高兴大家爱讨论这类话题,毕竟这是《经济管理》版的正业嘛。

    在管理版学习了这几年,感觉大家有几个方面,通过不断的交流激荡,是趋于一致的:

    1) 注重对“熟地”的持续开发。这个“熟地”,就是沿海发达地区。看起来,密密麻麻,市场饱和,啥都不能干了,逆反了一想,能干的项目还很多。可行度多大先不说,把初始点子说出来,大家来打磨。而且熟地二次开发是最好的,现有居民就近就业,也环保。

    2) 熟地开发,就好比庄稼套种,想搞的第二套,就不能跟第一套一样大一样精致,只能找市场缝隙,边角余料下手,猴版。所以政委和老曾,都在“窄道小高架桥”上着眼。

    这些在小本我这里,具体项目,就是鼓吹“三小”:小飞机,小铁路(三铁),小大学(副学士学位)。

    这里我再说说“副学士”。

    最近英国闹得不行,明年起大学学费涨到三倍,平均大约一年要10000英镑(至少1.5万美元),而且就目前这前景,毕业即失业,童鞋们悲摧得不是一点两点。这样的社会,怎么会不骚乱?普通老百姓忍不住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对人民好不好,一个指标,就是愿意不原意给人民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一个政府有税收,能力多少有点,肯不肯去做罢了。英国ZF,钱用在阿富汗,是不肯省的;用在国民教育,倒抠门了------这种国家,搞不好了。

    而现在全球的大学教育,尤其是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其实积累弊端很大。比如说,教师80%以上的精力用于研究出论文,不然不能升职;在西方,年轻讲师前几年不抓紧,后面就没戏了。而一旦混到终身教授了,要么专注科研,要么混大锅饭,就更不容易关心大班教学。但是你现在要求带一二年级的青年教师,把50%的精力用于教学,在哪个国家,都不切实际。

    “副学士”项目,就是在中国鼓励一批有水准而不容易出头的大学青年教师,出来自己办“书院”(大专的特殊形式),以国家规定的重点大学的理工农医各专业的教学大纲为标准,集中精力只教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上完两年考试通过的学生,就授予“副学士”学位。副学士有资格向传统正规大学报名,入校从三年级读起。各正规大学自行安排笔试面试,择优录取,同时淘汰本校不好好学习的二年级学生。

    所有入读书院的学生,国家都给予优惠的“助学贷款”,家庭条件特别差的另行补助,补助不用归还。只要能正常毕业,贷款本金就减半,剩余贷款毕业后4年无息,第5年开始计息。如果小朋友家境不太好,也不怎么爱读书,那么读完副学士,就出来就业,干个技术员,趁还有4年无息,把一半贷款还清也不难。如果书读得好,自然有好学校来“掐尖”,有慈善基金来助学,到清华读完本科,还是有机会的。有的孩子,高中毕业时家里条件还不行,如今大学产业化,又那么贵,一念之差,不读了。结果过两年,家里种田的,粮食涨价,或者跑买卖了,家境好转了,可孩子已经废了。如果有了书院,先读着,钱国家垫着,两年后看看没戏,再出来干活,也不耽误什么。

    办书院有免税的政策扶持,而出来办学的教师,如果教学有一套又用心,打出名堂,成了“补习天王”,那么事业成功,岂不比挤死在一条抢职称的独木桥上要来得好?而且几个学生能进清华,这是真材实料的成绩,不比论文剽窃要高档?书院的学费收费,国家有统一标准,但名头响的书院,自己加收“入学金”,也允许,不过要交税。

    如今的TG,确实干实事,农村小朋友的营养午餐都包下了。这一包,起步就是每年160亿。那如果再拿160亿出来扶持书院和用于助学贷款,能帮到多少弱势群体的子弟呢?多少个人生,就是那么关键的一步啊。

    曾自洲:【原创】交通系统构想

    本嘉明:茗谈(二十五)-3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窃以为熟地开发,硬的要做的是环境治理,软的是办学
    • 家园 你说的这个基本就是高职加专升本嘛

      现在国内很普遍的,三年高职上完,出来或者直接就业,或者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读本科(可以换学校)。

      高职之前可以读中职,国家不收学费还给补助,可以直接对口升学。

      高职现在国家助学金大概最高档是每年8000元,最低档是2000多。再加上省级和校级奖学金,惠及面大概能在60%以上。

      • 家园 多谢信息

        我说的这个,是不同的。

        首先,这个学校不好考,首先只有穷人孩子可以考,还要成绩好。考进后,军校化管理,统一发校服,严格作息,在社会上受人尊敬。两年读完,去考自己心仪的大学(不一定要一流大学,就近考普通大学也可以)。考上了,国家继续出学费,央企赞助生活费,继续深造;考不上的,军校警校优先挑选;剩下的去考公务员,有加分;还剩下,不用考了分到师范去,将来当中学教师。总之,这是党的心肝,前途管定了。

        我以前说过,香港ZF对读法律的穷孩子,有援助预算。法学院提出由学校分配,原来赞助一个穷学生,要20万一年,如果分给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就可以多培养两个律师了。ZF坚决不同意,宁可学生少点,一定要定点援助给最低层,这样在法律界才能保证有最低层民意的反映。今天香港的律政司(法务部长)黄仁龙,是“雪糕仔”,他爸是摆摊卖了一辈子雪糕的。

        我理解,三个代表,就是掺沙子,将来的官僚阶层,来源要多样化。所以,保证穷优秀有毅力的孩子有个出路,非常重要。职校的起点,太低了。在普通大学里发助学金,穷孩子容易向懒散同学看齐。好学生聚集在一起,大家的背景又类似,才能全力以赴地努力。

        通宝推:暂住商,
        • 家园 换句话说,招安底层的优秀人才
          • 家园 建国后的高考制度

            就是一个新版科举制,80年代农村孩子考上大学,还不是中了秀才?

            但今天已经过时了。

            首先,大学生不稀有了,以前读完大学就是干部,就是城里人,往往能当官,等于

            点了翰林了。现在大学毕业即失业,白菜了。

            其次,以前学费低,现在教育产业化,对于低收入家庭说,投入产出就不划算了。

            第三,大学教育模式本身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教材落伍,教师劣质,教的科目往往

            不能学以致用。

            第四,中国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大学太多太快,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第五,高考严格,进大学后过于宽松,同学们比较容易松懈。

            那么,我们就要改进这个制度,与时俱进。“副学士”制度的好处:

            1)国家包费用(一部分是贷款,一部分不用还了),给寒门一个机会。

            2)按最好大学的理工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来要求,教出个翰林来。

            3)进学校后还要持续吃苦,而且整个班级,整个学院大环境一致,没有松懈的机会。

            4)是“师范生”和“军校生”的结合体。

            人是要靠逼的,年轻人使劲造一造,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

            • 家园 本大,你指出的问题都对

              不过这个副学士明显不能解决问题,到顶了也就是大专生,聪明的也许能专升本。

              也许是说起来轻松,照我看,现在必须真正建立起符合自己国家当前和长远一个时期需要的精英的高等教育制度。毕业生要有扎实的教育基础(不是现在那种除了考试啥都不行的教育),会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完全局限于业务),也要有真正的国际的视野(明白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怎么做才能更好)。很难讲这制度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过去一二十年里单纯模仿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做法必须终止(现实看来是不大可能的,现在喜欢接轨)。这东西跟美国人输出的普世思想危害一样大。

              不妨可以看看日本二战以前的高等学校制度。我不是说日本的做法就适合中国,我想说的是日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建立的这个独一无二的教育制度对当时的日本发挥了很大作用,以至于麦克阿瑟彻底终止这个制度。

              • 家园 那就请你说说日本的这个制度吧

                现在很多事情,像小学生午餐一样,民间讲得有道理,上面也会注意啊。

                • 家园 惭愧,我知道的很少,是wiki上看到的

                  以前看东京大学历史才看到的,冰冷雨天也提到过这个“一高”。

                  感觉现在这样的高等教育制度前途很不妙。最近偶遇一位千人的教授,他即将回国去某知名大学负责筹办一个新的学院,全球聘请教授和博士后,学校给的经费是千万级的。我好奇之下,跟他聊了一两个小时,感觉很不乐观。他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美国样式办学,在某些特定的制度上稍作更改,以满足大学急功近利的要求。比如,他们打算资助一些博士后去美国大学从事科研,发表文章要挂学校的名字。合同到期后博士后再自寻出路。其实这整个博士后访问制度(姑且叫这个名字)的唯一目的是为学校生产论文。现在的高校虽然制度改革五花八门,但是基本思路基本都是这样。

                  我想这种做法其实没有搞明白我们到底需要教育什么样的人才。而所仿效的美国大学制度其实也只是我们熟悉的那一部分。至于我们所引进的教授也只局限在特定的基础科学领域。这样的学校,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上,职业技能上也必然是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样的教育一代代地传下去,自然就偏科的厉害。营养不良又如何能培养出色的有竞争力的学生来?

                  至于副学士,其实我以为在这个层次上没有必要花费太大的努力,因为这个层次上各国学生都是半斤对八两,就算我们能做的好点,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其实这种短期的学习可以尝试私立收费的职业培训。合格就发证,自己找工作。如果不行多学几个也没关系,多拿几个证就行了。

            • 家园 其实没必要读了两年以后再去清华之类的学校

              清华之流的牌子就那么重要吗?你这个学院办的好了,招牌就亮,转不转清华无所谓。而且过去做插班生,增加一个选拔环节,诸多事由,徒增烦恼。

              其实说白了,你这个就相当于多办几所半军事化的院校,包学费包分配,但是要吃苦,定向就业。

              非想去清华的,毕业了以后再去考研究生吗。

              • 家园 清华的教程和学习要求

                比较优秀,国际上也是认可的。之所以只选理工科,就是这些科目都很硬,做不得假,是驴子是马,全世界统一标准。而且可以有意向基础科目倾斜,比如说一流大学的物理系,80,90年代出国率近100%,全部是一流尖子啊。索性多培养一些,能留下不少,对国家的整体基础研究有好处。留学归国的青年教师也有了用武之地,不然在好大学里论资排辈压着,无法出头。

                同时,二年级末插班考试,对名校的二年级生是很大的刺激和压力,有个鲶鱼效应。这种高考一考定终身,进了大学没人管束的情况,必须改革。但以今天全社会的道德沦丧,引进西方的“宽进严出”体制是不行的,只给了老师们更多渔利渔色的机会,这药太猛。那么,在二升三时来个“小高考”,再刺激大家一把,就不多不少正合适了。校方管起来也硬了很多,反正三年级时有插班生可招,劝退一批也不怕毕业数不足。

                这样的“副学士”,含金量不低(学习好身体好作风好),全国分散布点,年产几万毕业生,形成的综合效应已经很惊人了。

                每年这三几万人扎堆去冲清华的三年级也不行,就近报考,把什么985统统折腾一下,没坏处。

        • 家园 有点太纸上谈兵了吧

          这样一个学校,考公务员有加分,成绩不好也能当中学老师,国家还给无数赞助补贴.

          你居然还指望这样的学校只有穷人孩子考,在现在的中国,财富收入完全不透明,大家全变穷人孩子了.

          我觉得这个和150平米一套的经济适用房意思差不多

          • 家园 这个容易

            学校是军校化管理,每天出早操,跑5000米再上课。每班课余负责一个菜园子或猪圈,你富二代扛得下农活的,尽管去冒名顶替好了。

            对了,抗洪救灾什么的,跟着武警一起上,就当军校生使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