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荞麦看娱:闲谈李保田的王保长及其他 -- 荞麦花开

共:💬12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荞麦看娱:闲谈李保田的王保长及其他

      文/荞麦花开

      我曾说李保田和李雪健的案一定要翻,今天俺就以王保长为切口,小翻一下李保田的案。

      前面我在闲谈陈宝国那个帖子里说到,陈道明姜文葛优是象级演员,李保田则是中国唯一的龙级演员。很多朋友对此不解。其实我的理由很简单,论演技,以“台词、表情、肢体语言、道具设置”为四维体系进行量化比较,李陈姜葛相差微乎其微,不过陈道明是中国无可争议的电视剧第一王牌,而电影业绩太弱;姜文葛优固是国内电影双璧,电视成就太弱;只有李保田,电视成就直逼陈道明,电影上又直逼姜文葛优,而且这两个“直逼”其差距都非常之微弱,总体来看其综合成就独步大陆。故为唯一的龙级演员。演艺套数与李保田相近的还有王志文,影视成就基本相当。不过王志文的角色深度不及李。三国武力比较中有所谓金吕银马,俺这里的演技比较就有金李银王。其实姜文葛优也有经典的电视作品,即《北京人在纽约》和《编辑部的故事》;有的朋友就要说人家后来是不屑演电视了。当然好像也可以这样说。照这样说那陈道明还演过不少电影,可传世之作实在是少,那是否可以说其天生适合电视剧而不适合电影呢?这样看来对陈道明演技评价确有一个稍嫌灰色的说法了。不过有的朋友又提出陈道明没有摊上好的电影剧本,运气不佳而已。这个说法似乎又为以上的灰色说法增添了一些亮色。无论如何,我们不作“无罪推定”,只以其目前影视成就作综合评价标准。这也是在下认为目前比较公正的办法。

      关于李保田的王保长,我说几句。我是四川人,对这剧也看过两遍,其他经典的四川方言连续剧也基本没落下,所以自忖还是比较有资格说说李老师的王保长的。

      要进一步的说起来,呵呵,王保长的关系跟我还很近。王保长的原型是四川东部丘陵山区之广安市(邓小平故里)岳池县普安镇的一个保长,为什么我知道的这么清楚呢?因为写《抓壮丁》这剧本的吴雪(文化部原部长),就是我们镇上的人,而原型那王保长,好像也不姓王,姓尹,而这尹保长家有一后辈,恰好与我外婆家邻居,现在当的我外婆那村村长兼支书,副业是卖肉,因为那位尹保长的关系,大家也不叫他村长,都戏谑的称其曰“保长”.我外婆所在那个村子叫黄桷湾,很有诗意的一个地名,背靠一个小山包,前面一个小水塘,环境很清幽,典型的川东丘陵地形。

      原型那个家伙,我听老一辈的人说过,脸上有麻子,也爱戴个李保田那样的帽子,见人点头哈腰.但是其故事情节远远没有后人改编那么精彩,与三嫂子也没有那么一段,毕竟,像李保田版王麻子那么痴情的男人,也还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之中了.

      王保长的版本,除了李保田这个,四川本地的也有几个。其中最有名的是沈伐的这个。李保田这个版本叫“新编”,故事情结比之沈伐版,很有不同。沈伐版比较接近吴雪原著。沈伐,著名川剧舞台艺术家,与刘德一、李伯清并称四川三大表演艺术家,这三个人私交也好,好像前几年还搞了个结拜,给人一些四川袍哥气的感觉。不过三个人的特长不一样,刘德一是演电视剧出名,比较有名的是凌汤圆、樊哈儿,李伯清是讲成都评书出身,三个人曾合演了一部电视剧,剧中,舞台出身的沈伐和评书出身的李伯清在表演上确实不及刘德一。不过刘德一早期的作品要远好过后期。四川方言剧也是日渐式微,走不出窄胡同了。

      闲话少说。王麻子的口音,沈伐那个版本还是哪个,整出来的好像是自贡话,后来大家似乎也都习以为然了。其实不然。自贡在那里?与广安差那么远。广安在川东北,属于重庆那个语系,而自贡话属于最难听懂的一种川话,在四川都不普及。王保长说话,不是四川人的朋友可以想像中央台播放的邓小平的口音,就差不多了.但我们和邓公只是一个市,不是一个县,口音还是有微弱差异的。我们县的语调更为平顺,邓小平口音则更为接近注重抑扬顿挫的重庆话。当然四川话属于北方语系,口音之间的差异还是没有南方语系如吴语闽语那么大。

      李保田的《新编》中,除了两个主演李保田和刘亚津之外,其他演员大多是四川本地人,川普说起来还是有板有眼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庞祖云(《山城棒棒军》中梅老坎),客串的是姜大贵的爹,露了一把脸(此人在电视剧中的水平比李伯清沈伐强多了,整个一四川葛优,喜剧如山城棒棒军,搞笑于不动声色之中,悲剧又可以把人看哭),而幺妹子是成都演员(一听口音就听出来了,特别是说到“三”,成都味暴露无遗,此女在陈道明《冬至》中,演了一个出镜很短的二奶),蒋金凤是重庆演员(拍了不少的川渝方言剧,只是没啥演技)。李保田这个剧,配角主要还是借助本地演员。

      李保田这个剧,诟病最大的要算四川方言的不伦不类了。若要讲纯川话,一个是无能为力,河北人李保田他牛上天也讲不好;二是这个剧要推向全国,就不能讲纯四川话。我觉得近年来的川戏虽不行,不过早期的《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更早的《凌汤圆》,艺术上真的不赖,但推广不开,除了川渝,顶多甘陕加云贵,再就走不动了。所以剧组就整出一个两全的法子:“川普”。为了增强用川普的合理性,第一集里还用了较长篇幅,铺叙讲“官话”也是开展新生活运动的一个方面。说来好笑,四川观众(只限于我了解的四川观众,多是网民,请四川帖友不要随便对号入座)不知是耳朵刁还是心胸窄,容不得外地演员来演他四川剧,总说剧中人的口音难受,连川普都不标准。呵呵,果然是讲“川普”也还要有“标准”的哟。啥是标准?我电子科大的同学告诉我,电子科大老教授一律讲四川话,中年偏老的教授一律讲川普,那个川普才叫原滋原味哩。我个人觉得李老师的川普还是有七八分的味道,已经很不简单了,奉劝那些挑骨头的人,你不要苛求人家,你是四川人,你拽,有本事到人广东河北去演一台当地剧来给全国人民看看?

      说实话,李老师虽说与四川的剧还是有些隔膜,但演技是真的超级厉害(我之后还要开专帖介绍李老师的演技,此不赘),在目前的电视剧圈子,其角色之深度与穿透力是唯一堪与“视帝”陈道明一比的。各位就不要拿沈伐等的王保长和李老师比了,你好比拿一些个半专业演员跟周润发比,这能比吗?不是一个数量级呀。

      我的方言区属于重庆,就是川东片,我也喜欢四川本土剧,看过不少,可是我不为四川演员偏袒,客观说,李老师与刘亚津(剧中驼背)的表演,真的要比剧中其他演员高几个档次不止。不懂得欣赏的,说李保田猥琐不堪的,犯了说李雪健老师的宋江萎缩卑劣一样的毛病,就是因为角色之不堪否定演员这个通病。这么优秀的演员,这么精彩的角色,只换来一个狗屁不是,其他什么F4之类摆个POSE就能红遍亚洲,我有时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很悲哀,有的事情真的叫天理难容啊。

      说李保田老师的王保长不堪的,大多数还是四川观众,这个剧在四川本地收视比较失败,说起这点来我这个四川人简直就为四川人脸红,自高自大,你潜心下去体会过李老师表演的精髓没有?没有。仅仅因为不是四川人的演员来演你四川人,而川话又不像(像才怪),就一句话把人噎死,好像你四川的文化不容外地人置喙一样,什么心胸。我看夜郎自大要改为蜀郎自大了!

      不过中老年的观众倒是很喜欢李保田的,我搞了个小调查,问了下班上同学,结果很有意思,呵呵,他们都说其父母超级喜欢王保长,有几个甚至认为超越了喜来乐(这个我有保留,喜来乐的某些场景,如大牢别西施,坟前哭亡妻等,功力那叫一个深不见底呀,看得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而这帮子小青年小美眉,则一致认为王麻子太猥琐,不行,讨厌,好烦哦。而我父母是四川人,也很喜欢李的表演,天天追着看,肚子都笑痛了,有时还看得眼睛酸酸的。俺女朋友说她妈妈经常看电视,不过不追星,有名姓的只认识李保田、陈道明和陈宝国,女的就一个斯琴高娃,可见完全是其演技实力征服了这帮中年观众。而这几个演员,恰好就是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一等一的中坚力量。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啊。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就知道哈韩哈日,哪知道啥表演艺术;而小资点的美眉又只喜欢电影,看不起下里巴人的连续剧,呵呵,可惜了陈道明李保田堪称掘地三尺的超绝演技了。

      用我提出的演技比较的四维定量分析结构“台词、表情、肢体语言、道具设置”来看,李保田是电视剧界唯一堪与陈道明匹敌的演员。当然在这四个小项中二人不是完全一致,但起伏也极小,类似连续光谱的渐变。台词上,陈微强于李,陈的古装戏能有极其精妙、抑扬顿挫回旋流动的戏剧腔,现代戏有相当生活化的台词,台词综合成就独步荧屏;李则现代戏台词好于古代戏。陈的缺点是现代戏中有轻微的拿腔拿调痕迹,李的缺点则是断句有些泛滥,陈的问题可能是心态不够平和,李的原因荞麦还不太清楚。面部表情上,李微微强过陈一线。陈的面部表情变化,如康熙听闻大阿哥被俘一节,宋建平在医院跪求妻子一节,那叫一个绝;李这类戏太多,脸部的纹路变化与线条牵动可以说是表演上的一个奇迹。陈那还叫人力可以企及,李则可谓“殆天授,非人力”。肢体语言上,二者相差微乎其微;古装戏李似逊于陈,现代戏中则李微好。道具设置上,陈似乎强过一线(陈的道具设置以《黑洞》为登峰造极,国内再无任何演员可及)。不过以上强弱,皆非常微弱,没有一档二档这样明显的区分。综合分析,陈道明李保田在电视界的地位如同赵云马超在三国武力的地位,各有技战特色而总体难分伯仲。不过国内电视界,陈李之上并无温侯。之所以陈有“电视皇帝”之称而李没有,荞麦推测原因似乎有三:一,陈堪称实力派演员中第一偶像派。偶像加实力是无敌的,如周润发。二,陈的戏路比李保田似为开阔,帝王将相、商人黑派、知识分子小老百姓,莫不肆意纵横,且基本为精品;李的角色也多变,不过多为各色小人物,“跨度”似不及陈。三,陈的重心在电视,李则影视成就基本相当,陈的演艺成就具有偏向性侧重性,故陈是更能够代表电视剧的人物。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请高人指教。

      王麻子这剧,李保田为角色增肥,有几场戏脱了上衣一看,身材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属于介于肥与不肥之间,肥肉还很鲜很软,扇子一摇肉也摇那种。还有,为了王麻子,李老师硬是把戒了七年的烟抽起来了。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为表演作如此巨大的牺牲。可叹的是,有人还说李保田很垃圾李保田很猥琐李保田很不堪……还是那句老话,什么世道啊。

      提一句,现在的美眉只知道陈道明好酷好有型,浑不知老道当年演胡雪岩的时候,是吃得怎样脑满肠肥,大肚子挺挺的。帅哥牺牲体形,为艺术献身,现在港台日韩那帮新生代哪个做得出来?

      先除去有争议的“台词”,王保长在“表情、肢体语言、道具设置”三个方面比喜来乐更有了进步。这里全剧的细节太多,我不多提。略略讲讲。有个场景是李团长的宪兵团在保公所门口对县上派下来的警察放枪,王麻子吓得那个动作,嘴里刁着烟,左手捂住帽子,右手往天上放空枪,两腿交叉着前后左右乱拐,不说征服了电视前的大爷大娘们,俺女朋友这等黑发红颜都大呼李老师真个绝了神了,成天逼着俺搞模仿秀……

      每个演员都有他的优势,李保田就特别擅长那种苦情角色,他的角色好像很多怕老婆怕丈人的,这类戏或戏谑,或深情,无不入木三分。而这类戏天生就是陈道明的软肋,看大多数剧中他和老婆的戏,咋看咋有一股冷硬之气,康熙如是,宋建平如是,区别在于多少。陈氏只《一地鸡毛》《女巡按》二剧,是为数不多的异数。李老师(行文到了感动阶段,不得不又呼一声老师)给我感觉最深的是两场祭亡妻的戏,一场就是《神医》中他祭奠亡妻,披头散发,单薄羸弱的身子骨跪在亡妻灵前,秋风萧索,枯叶卷起,李保田那乱发与布衣也纷然乱舞,镜头拉近,表情那个痛入骨髓呀,老脸上早已是老泪滂沱、纵横阑干了,眼中新一轮的浑浊的老泪要涌又涌不出,嘴微微张着,半开半阖,嗓子里在呜呜呜的,什么叫“肝肠皆断”,我算是体会了。他涕泣之下的言语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只见喉头在鼓动,吐出来的那种声音要沙哑不沙哑,似浊还清,然而其浑厚直是从胸腔里一字一字抖落出来,真个是撕心裂肺呀。我老爸老妈当时看得那叫一个揪心哪。而《跃龙门》中,他不是小老百姓了,一个知府,大年三十晚上,他只剩一个人牵着一头驴在寒风中形影相吊;为民为国两袖清风,不过落得家破人亡。凄厉的寒风中,漫天的飞沙里,他独坐在妻子的灵前,宛若也已消散了灵魂的孤独旅者,欲哭无泪,九泉稍待眼枯人。直到他走回屋子,从口袋中摸出刚刚为亡妻买的那把牛角梳子,一滴浑浊的老泪才从他爬满皱纹的眼角缓缓滑落。这个无声中见万象的功力呀,这个一滴泪水重逾千钧啊,我是只在陈道明的聂明宇和八贤王那里看见过,那也是一滴泪流到唇畔已然干涸的经典。这两个人端的是成了精了。

      看王麻子,没有这么经典的戏,不过有一个场景也极有力度,就是王麻子和卢队长都被李团长关起来了,三嫂子带着银凤来看他,一向不理他的花花,居然不叫银凤给她亲爹卢队长磕头,而叫她给王麻子磕头,并叫他爹。王保长那个悲欣交集呀,那脸上又浮现出我至为熟悉的悲情,苦脸上涌出层层咀嚼不尽的岁月人生的辛酸甘苦,最后紧闭上眼仰着脖子朝着牢顶长长干嗥一声,仍然是胸腔爆音,喉头一抖,浑浊厚重沙哑的干嗥直透荧屏而出,震呆了千万观众。

      在03年的金鹰奖颁奖晚会上,系着领带的李保田拿到了最重要的三项大奖,在金鹰上的成就堪比曾经笑傲金像的周润发。当他从颁奖嘉宾金庸手中接过奖杯,转身举着奖杯向现场观众示意的那一刻,我又看到了他脸上那熟悉的笑容,饱含沧桑。

      记得王志文在南方周末的一次访谈结尾,说起国内演艺圈自己最欣赏的男演员,李老师正是其一。我想,这个综合影视成就中国第一的演员,是用自己的全部魂灵在演绎每一个角色,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再喊你一声:李老师。(5355字)

    元宝推荐:宁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