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据说有事憋在心里不好 -- 云意不知沧海

共:💬131 🌺10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试着做,每次也让家人提醒着我这样

          早在07年初的时候,曾经意识到过你说的话。

          也意识到父亲并不是我不快的终极原因,

          他也是爷爷奶奶暴躁脾气的受害者,

          依此类推,我们不能单纯埋怨谁谁。

          另外,当时意识到

          作为一个成年人,

          生活中的不快,不能埋怨

          完善、更正,才是应该的。

          但是忙工作、忙相亲、忙学习...

          在这样的繁杂中渐渐忘记当初的感悟

          谢谢你的提醒:)

      • 家园 我们有些经历很像

        总之,我们全家人生活在他暴躁声中。

        我和哥哥在他的暴躁批评中长大,

        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尽量做到最好以防被呵斥打骂。

        家父算不上“暴躁”,但极为自私和放纵,加之酗酒,更放大了他的毛病。无论我们兄弟如何努力,都不会得到他的认可。他会不时地在朋友前夸耀自己的儿子争气,但绝不会真的为我们浪费心思。因为要应付他阴晴不定的情绪,我们哥俩变得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很多微小的信号都能引起我们的反复思考和联想,因而活得很累

        每次电话,她都安慰我说:我们现在夫妻关系很融洽,

        我也每天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也会在潜意识引导你爸...

        上大学后,母亲也常在电话里这样说。每次说到父亲,她都会补充:他现在变好多了。我不相信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会改变,更不相信他会改变(由“糟糕”变得“更糟糕”倒是有可能),但一次次地这么说,自己不可避免地信了。

        好处是她让我安心学习的目的达到了,坏处是再次面对他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为我们父子的冲突埋了颗雷

        其实,暴躁的父亲有一面:为人极其实在、拼尽全力爱我们。

        父亲小时颇受溺爱,为人自私放纵(子为父隐,与他做过的事相比,这么说简直就是恭维他)。也许他很爱我们,但至少前二十年里,丝毫没有感受到

        有时候人会发现自己越发像极了父母,尤其是自己关注的负面特质。

        会不断和自己对抗、挣扎,对于内向性格的人这种生活状态蛮痛苦。

        从小就被母亲教导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自己也以他为反面教材。处事风格、习惯与之区别颇大,但每遇大事,自己的个性像极了他

        另一方面,如果父亲做了不合理的事,

        即使她当下不能口才很好的说个所以然,

        也至少要表达出:“你这样做,让我不舒服。”给父亲一个回馈。

        说的太对了,没有这样的反馈,他永远不会反省。有了这样的反馈他不一定会改变,但潜意识里至少知道自己放纵的后果。

        父亲有时收拾完我们兄弟后会后悔,但每次都推脱给酒精。高中毕业同学聚会,喝得自己都站不起来,情绪激动但意识还算清醒,猛然间回想起往事——他都是骗我们的,他每次都是故意的。回想起来,如果当初他能够得到“你这样做不好”的反馈,情况也许会好很多。

        行文至此,泪不能禁

        通宝推:dengdeng,
      • 家园 感同身受;

        小时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更年期,脾气暴躁,对我极不耐烦;哥哥那时是个青少年,聪慧,深得母亲的喜爱;可是他也秉性暴躁,口不择言,对少年的我极尽侮辱;他多少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这种伤害对人格性格的负面影响到现在我还在努力克服。

        有了这些经历,我一直立志做一个好父亲;孩子们也爱我。

        可是我也发觉当年我受到的精神暴力如果不加控制,会由我继续施予到我的孩子身上。

        这让我大部分时间处于自责的焦虑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在他/她幼年在某些情感上缺乏培养或者受到伤害,那么在这一方面,他/她成年即便有改变的意愿,这种缺陷也会有遗传的倾向。

        • 家园 感同身受。

          “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在他/她幼年在某些情感上缺乏培养或者受到伤害,那么在这一方面,他/她成年即便有改变的意愿,这种缺陷也会有遗传的倾向。”

          确实如此,要想真正剔除这些缺陷,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努力就能实现,需要的是一代代人与自身的抗争。

          ***************

          “有了这些经历,我一直立志做一个好父亲;孩子们也爱我。

          可是我也发觉当年我受到的精神暴力如果不加控制,会由我继续施予到我的孩子身上。”

          最怕就是这个...我的小女儿马上就要出生。我常会把自己这样的担心讲给丈夫听,不停的找各种书籍来看,想给自己打好预防针。

        • 家园 呵呵,因人而异的

          我家的继外公脾气恶劣,对二舅非常糟糕。而二舅性格很坏,对小时候的我们,非常暴虐,老是依靠强力维持他无所不能的控制欲望。我小时候恨透了他。后来,他遭报应了,一样的法子对待他的儿子,结果把儿子整出了心理疾病来了。而我对自己的小侄女非常的nice,她从小就在很好的人文环境里成长,养成的性格比较好。

      • 家园 父亲在我小时候狂怒的时候,在单位受气后回到家里

        拍桌子砸墨水瓶的撒气时,我的情绪也会受到强烈影响,突出表现是此时两手颤抖,无法有力的握拳。

        看到你的文字,这种感觉又回来了。

        现在自己成人成家了,却无法做到对父亲的宽容,看着他日渐衰老的背影,也十分心疼,但就是做不到宽容,两个人在一起5分钟内必争吵。自我分析也许是幼时情绪的压抑在此时开始反弹。

        幼时的影响对孩子的性格有多大的影响啊,每当我看着儿子天真的笑容,会暗自冷汗。

        • 家园 嗯...我也有和你类似的表现

          但是,现在生活还是有了好的进展。

          转机是这样的:有一次和同学聊婚姻和工作冲突,却无意中悟到些我和父亲关系缓和的方式。

          当时关了邮箱后,我还是停不下来在心里琢磨她的回复。却突然意识到从原生家庭走出来的我对任何事都下意识以消极方式去面对,虽然我每天都在认真工作、绞尽脑汁给老公换花样的做每一顿饭、每周末都排的满满当当相当丰富…但是这些状态背后却或多或少掺杂了我消极的处事方式。

          就比如下午4点突然想去超市买些肉末回来给老公做个珍珠丸子,却又担心5点钟往回返遇上下班高峰期打不上车赶不会来怎么办?然后心里就纠结、郁闷,下意识谴责自己做事没有规划性啦、谴责自己遇事总是犹豫不决呀等等。在纠结中时间就浪费过去,珍珠丸子没做成不说,一件小事变成“两难”选择,最后还演变成对自己上纲上线的责备。

          那次邮件之后,我在每次消极、郁闷的时候提醒自己去试试:如果用积极思维去看待这件事,又会发生什么呢?有了想法就兴冲冲去实施,原来5点钟时那个超市门口有好多下班的人打车停此处,我当时犹豫以致竟然真就错过时间的事就这样避免了,老公也吃上爱心肉丸子喽,自然也没有对自己不人道的谴责发生哈。

          这样的思维方式,放在看待父亲的各个行为时,也发生了奇妙的新解。比如他再喋喋不休评论电视主持人水平低劣,我不会觉得他事事要上纲上线让人觉得聒噪,反倒说些笑话调侃一下主持人和他的水准,顺便说哪天得空可以带他去k歌试试他是不是真的金话筒哈。这样一来,他反倒停止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责骂”,突然也可以变的蛮开心的。少了父亲的怒吼,我的愤怒、恐惧也会慢慢消失。

          • 家园 我觉得你是对于自我的认识缺乏

            由于父亲的易怒情绪,从小你对于自己的接纳比较少。

            孩子在幼年时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父母的接纳和关爱上面的。你父亲的脾气和反复无常,让你将他这些反复无常潜意识里归结在自己身上。

            成年后,你会因为对于自我的认识不够,自我的接纳不够,而对于周遭环境的变化,都会潜意识谴责自己。

            爱能慢慢治愈你这些内心的负面情绪。所幸你的老公跟你的成长经历不同,他的安详和稳定,会让你的心理平稳有正面作用。

            每个人从原生家庭里,都继承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走出来才是好的。

      • 家园 怎么和我家这么像?

        不同在于,我爸没那么强的暴力倾向,我妈则没那么要强,更喜欢抱怨和闷气。

        以后有空再写他俩。

        • 家园 理解你

          即使他们没有那么强势,但是日日抱怨。

          也会让你像被按在水底闷地透不上气。

          不过,嘉木姐说的话,真的非常适合我们。

          学着慢慢解放我们自己。

          支持你的“浪费时间发泄不好,能抢一分是一分,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考试,不管是头破血流还是有惊无险,我,都要来!”

          加油!

      • 家园 花mm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往往对孩子的伤害也大。我现在努力不让我的孩子受委屈,一点也见不得小家伙哭。结果被LD斥之为软弱。而且小朋友一发现我很“软”,在我主持工作的时候就变得特别调皮。

        我也觉得自己有点分不清溺爱和保护的界线了

        童年少年的经历对人一生影响很大,但毕竟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慢慢会好的!

        • 花mm
          家园 忍不住再次想花你这介么有耐心的好爸爸

          结果说一贴一花~

          现在像你这样有耐心的爸爸真是...稀为贵噻~

          前几日周末我还看到一对儿温文尔雅的小夫妻带着个三岁多的女儿,和人聊天说:刚才刚刚狠狠批评了她(指他们的孩子)上课不好好¥#%&#@...

          看着孩子一声不吭难过的样子,挺着大肚路过的我心疼呀...

          丁点儿大的孩子被押去听课能坚持下来已实属不易,

          孩子把大原则坚持下来就可以了吧,偶尔有些小事儿没做到而要求完美主义还是就算了吧。

          • 家园 过奖了过奖了

            小时候吃了不少我老爸没耐心的苦头。一想到自己的宝贝受委屈心里就受不了 但是老是这样也不行啊,闺女体会不到老爸的苦心,越来越淘气,脾气也越来越大,好像有想被宠坏的方向发展。唉,不知道该怎么办。

        • 花mm
          家园 花好爸爸:)

          能像你这样有耐心的爸爸真的不多。

          耐心不是谁都能有的,也不是轻易就能调整性格得来的。

          其他的么,我倒是觉得和孩子一起成长,慢慢都来的急

          挺想推荐《写个妈妈的佛法书》,

          虽然不确定你能否和作者有共鸣。

          8过嘞~~~~比如“溺爱”的事,

          我倒是觉得其中有个思维方式挺适合我们借鉴的:

          我记得作者(她当时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了)

          提起过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那些错误的思维,

          比方说吧: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快乐了!

          我在第一眼看到这样的观点:“为什么我的孩子会不快乐”是父母不该有的想法。

          当时挺吃惊,觉得父母有这样的担心是对孩子的爱,竟然“爱”也错了。

          这位妈妈就觉得吧,“不快乐”和“快乐”都是客观存在、

          人生必须经历的,也是成长过程中好的养分。

          所以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下或好或坏的定论。

          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以他们的方式爱我们,

          青春期时我们的各种反抗就是因为他们的爱出错了,缺了尊重。

          现在我们做了父母,真的应该回头好好看看、学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