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是高校的普遍现象还是地域性现象? -- 左右采荇菜

共:💬9 🌺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讨论】是高校的普遍现象还是地域性现象?

    有多年未曾谋面的前同事拜访,共进午餐,聊到了他的事业。04年开始在某省会城市做IT培训,现在做到年培训2000人,人均培训费用5k,这不是我意外的。意外的是问:从哪里招生,答:各高校。

    很意外。按500人/高校/计算机系/年级算,4所高校的整个年级的学生都额外交钱到他这里培训去了。记得当年全国轰轰烈烈地搞了100所软件学院,都不知道搞啥去了。

    接着问:为什么能从高校招到人?答:高校老师都去做科研了,评职称分奖金要看科研做得怎么样,没人愿意教学生。扩招之后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动手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又大,又没有老师教......

    沉默良久。

    在工业企业做预研,和院校有所交道。很多企业对高校颇有不满之处是与高校的技术合作很大可能演变成高校完成技术研究后直接自己开练研制生产销售全干,将工业企业甩到一边,高校办实业,办与自己直接竞争的实业,而且掌握重要技术。高校与企业竞争尚且可以理解,大家都想挣钱,企业还可以找别的活路,但如果高校的机制完全导向到连学生都没什么人教了,高校的定位是不是错位得太厉害?

    不知道这是地域性的现象还是普遍性的现象。

    • 家园 有些回答和我的感觉出入很大

      首先IT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我不认为普通的IT培训所招收的对象恰恰都是计算机或者软件专业的学生,甚至刚好相反,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所受教育水平即便不高,也不应该低于社会普通的IT培训水准。我个人在校期间给社会人士做过专业培训,这还是有针对性的从相关企业中来的受训人员,但是显然不论是教材还是培训质量都要低于学院内部同类课程。

      IT培训的对象应该来源是非计算机类专业,那么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而且和软件学院也不矛盾,软件学院培训的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

      其次理由更加无法理解,高校教师都去做科研了,难道学生反而空闲了?据我所知高校教师做科研最大的优势就是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学生资源,只要老师手上有项目,学生必然有事做有东西学,根本不可能出现学生反而被撂下了的情况。如果理由是高校教师都下海了,那才说得通,做生意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也没用。

      所以我认为楼主没有准确获取情况,并且不了解学校情况,失之毫厘尚且谬以千里,这样得出的结论完全是错误的。

    • 家园 可能说不上是地域性或普遍性的现象,

      是在现有运行框架下存在的商业空间。回顾了一下历史,整理了一下思路,没有调研,结论建立在自身阅历的成分居多。

      10+年前因偶然的机会需要指导一批人工作,受“软件工厂”思路的影响,认为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向传统制造业管理模式靠拢是可行的,流程化、标准化都是重要的,因此在传统概念上的技术之外,在人员中侧重开展软件工程、编码规范等方面的意识养成,阻力很大,短期未见成效;次年也属偶然,介入若干知名企业的外包业务,人员被认可程度很高(或者说推荐人员入选的比例很高),除技术特性外,当时优胜性的因素在于人员略有工程观念(至少是口头上),实际写过主要的工程文档,具备一定规范的编码风格,对测试有相对合理的认识等。正式开展外包业务需要大量补充人力资源,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主要不在技术本身(除非cics、400、6000等小众技术),而在观念、认识和文档能力上。在寻找可用人力资源方面,在我所知的范围,我是第一个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学校,和高校老师协商,将研二的学生外包到了外企的。当时我面试对研究生的淘汰比例就非常高,老师几乎生气了,认为我在苛求,其实我又何尝不希望多挑到合适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钱,但合适的实在有限,不论在技术本身还是工程观念上,更不用说实际经验。

      回顾这段历史,结合谈话,其实是一个我认为应该在“软件学院”解决的问题,但可能“软件学院”要解决的不是我想象的问题或未完全解决因此有了一定的商业空间。

      在10+年前就业压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时候,研二的学生能被挑中参加企业内部针对性培训进而推荐到发包企业面试的比例都相当低,更何况现在大量的本科(我之前一直未意识到二本、三本和民办学院的本)学生,不经过合适的养成培训,就算是初程的职位,也不是那么符合企业的胃口。想起了“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主人翁的见习,前同事不过是以培训的名义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见习的机会(他同时做外包,很合适),助人的同时也利己。

      因此,问题本身与高校关系不太大(前同事的答“高校老师都去做科研了,...,没人愿意教学生。...,又没有老师教...”一语可能有部分案例,但应算不上现象)。或者说问题是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而高校并不培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 家园 补充一下,现在有的学校在搞以证代考。

      就是用考证书,代替某门课的考试,不是因为老师不教学生,而是学校的生财之道。收上来的考试费两边分的。而且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证书,一般学校考的证书比社会上便宜,比如我们学校的某证书,我们市一共就两个地方能考,那个地方要2000+,我们学校只要400,但我们学校规定只能是学生报名。我也报名考了,在学校里搞了个假学生证才报名。

      你说的没人愿意教学生肯定是不成立的,不管老师愿不愿意,都必须要有规定的课时量。

    • 家园 我再详细的解答一下我知道的情况

      正好前一段有人要我去搞这种培训。所以知道一点情况。

      这种培训,如果针对的是高校学生的话,很多就是针对3本学计算机的学生。

      一般情况下,都是找老师或者系里面联系,让他们帮助招生或者推荐学生来上这种培训班,有利益关系。

      少数情况下有2本之类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读。

      学费是学生支付的,但是某些情况下,政府会给补贴。南京的标准是1500一个人。

    • 家园 对方说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学校啊?

      我是高校教师,可以略谈一二。

      教师是有工作量考核的,教学工作量是死任务,不完成要扣奖金,固然部分老师可以用科研工作量来抵消,但总工作量就是那么多——一般来说都会压到青教那去。不可能出现没人教的情况。

      就我们学校来说,是有请企业方面的人来教学的情况。我所在的大学是亲产业类型,跟企业一直有这种往来,请企业的老总或者培训人员来学校上课。但主要是讲座和短期选修课,专业课肯定是老师上啊,人家也不给你上这个的,谁有空啊?

      最后,这钱是学校出的,不是学生出的。实际还是国家出的。因为学生交的学费(3~5k,艺术类不算)只占其培养费用的一半,其余都是教育局的拨款。

    • 家园 有软件学院的学校的毕业生肯定不需要去,

      因为啥都不会的话可以去东软之流,有工资的。。。就我的经历,跟老师没太大关系,别的专业老师怎么样,计算机的差不多也那样,这年头什么专业的在大学学习都主要靠自己

    • 家园 你忘了其他专业的学生?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不会去参这这种业余IT培训。

    • 家园 生源主要来自于3本和民办学校,不一定那个完全是本科专业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