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曹风 候人 -- 重耳

共:💬10 🌺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曹风 候人

    读一点诗经 国风 曹风 候人

    2012-01-23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毛诗序》,“《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说这首诗是曹共公时候的。曹共公这个人有意思,做事不知轻重,看不出重耳会发达,轻易把他得罪了。

    重耳生有异相,名字上就表明了,大耳朵,另外他还是重瞳、骈肋。公子重耳长大以后,贤名传遍天下。名人,当然八卦也跟事迹传得一样快,于是人人都知道他长相怪异。后来重耳流亡列国的时候,到了曹国,也不知道曹共公是怎么想的,好奇心不可遏制,非要看看重耳的异相。大耳朵、大瞳孔,这两样会面的时候自然看见了。骈肋,穿着衣服看不见,难不倒不知分寸的曹共公,他趁重耳洗澡的时候闯进去了,指着重耳的肋条骨笑得直打跌。重耳把鼻子都气歪了,心里说曹襄,我跟你没这么熟,你怎么能闯我的澡堂。

    再后来,重耳好不容易回到晋国做了公爵,富国强兵,起了争霸列国之心。当时的背景是齐桓公已经去世,列国最强的是宋与楚,为了谁当霸主正互相找茬打架。晋国想要争霸,那要先灭掉一两个小国,打出威信来,然后可以与宋楚平起平坐。重耳一拍脑袋,借口都不用找,借道卫国去打曹国啊,谁让曹共公曾经对我老人家无礼来着。其实真的理由是,当时宋楚争霸,楚国占上风,而卫国和曹国,与楚国同盟。晋国找卫国与曹国的茬,明摆着跟楚国叫板。

    曹国不怎么好打。晋军围困陶丘,围城攻不进去,死了好多人。这时候曹共公不知怎么想的,又出一个昏招,叫人把阵亡晋军的尸首挂在城墙上。这一来晋军上下可都火了,不就是打个仗,至于这么没礼貌吗,信不信我们把你们城外头的坟都刨喽。这下曹军害怕了,把城头上的尸首都装殓好了往外送,于是晋军借机一拥而入。

    曹共公成了晋文公的俘虏,心里有点后悔了没有,这个没地方猜去。晋文公宣布灭曹国,罪状是什么呢,就是这一首《候人》。《左传僖二十八年》,“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僖负羁是曹国的大夫。当年重耳被曹共公偷窥了之后,不好意思见人,穿好衣服抬腿跑路。僖负羁的太太会相面,她告诉僖负羁,不仅重耳生有异相,前有帝舜,后有项羽,都跟重耳一样重瞳,这是帝王相。而且重耳那些手下,也都不凡,舅范、赵衰这些人,各个都是上大夫的面相,甚至于有人贵不可言,宜于烧冷灶,拍拍马屁。僖负羁于是屁颠屁颠追着重耳送盘缠。重耳现在这是报答来了。

    至于乘轩者三百人,就是这首诗里的“彼其之子,三百赤芾”。说不定候人执殳,所候的就是当年的公子重耳。重耳当时就看出来了,扛着棒子这位是个贤人,会写诗。而怒马鲜衣的那一大群,有三百位之多,都是绣花枕头。

    后来曹共公还是复国了。经过是这样的。重耳灭了曹国之后,紧接着就与楚国令尹子玉来了场决战,就是“退避三舍”的那场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一战成名,心里美得冒鼻涕泡,一高兴就把前头路过卫国时候俘虏的卫成公放回去继续当国君。曹共公于是就找人跟重耳吹风,说曹共公是文王后人,卫成公也是文王后人,您老是武王后人,说到底是一家。您老放了卫成公不放曹共公,这不太好。再者说,齐桓公姜姓吕氏,称霸的时候对咱们姓姬的都挺客气,咱如果对同姓不好的话,会被人笑话。估计后头这句搔到了重耳的痒处,他最高兴有人把他比作小白了,于是大手一挥,行,让曹襄也回去复国吧。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原来楼主长得这么有特点

      大耳朵,另外他还是重瞳、骈肋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曹风 下泉

      读一点诗经 国风 曹风 下泉

      2012-01-24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这首诗讲周京有变,郇伯勤王。有地点,下泉,有人物,郇伯,事件应该有所本,不用说肯定有前人考证过了。

      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曹人美荀跞纳周敬王也。”这说法比《毛诗》、《集传》等各种说法更具体一些。《毛诗》说,“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集传》说,“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于是曹国人希望王室强大,自己才不受晋国之流的大国欺负。这些说法都没有落实地点和人物,读起来有点不过瘾。

      而“荀跞纳周敬王”的说法,时间上对不上。孔子出生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吴公子季扎在郑国听诗在《左传襄二十九年》。而荀跞纳敬王,在襄公之后的昭公二十六年。整本《诗经》里的诗,没有这么晚的。不过,有鼻子有眼的故事看看也不错。

      称荀跞为郇伯,等于先承认“郇国”与“荀国”是一回事儿。郇国是姬姓的伯爵国,始祖是文王的儿子。《通典》说是文王第十七子。《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旬邑县,下注,应劭曰:“《左氏传》曰,毕、原、酆、郇,文之昭也。”这是说周朝最初所封的郇国在陕西扶风。然后,《竹书纪年》,“昭王六年,王赐郇伯命。”说明那时候的郇伯与周王关系还不甚疏远。再后来,《左传桓九年》,“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这帮人因此得罪了曲沃武公。曲沃代晋以后,还是《竹书纪年》,“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荀国灭国,地方归了原氏。这个荀国在山西。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僖公二十四年注:“解县西北有郇城。”郇与荀大概确实是一回事儿,宗周畿内的封国在西周东周之交迁到山西,不算是怪事。

      可是荀跞不是郇伯,是智伯。前面所引的《竹书纪年》,“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 原氏黯,就是荀息。原氏也是周文王的后代,文王第十六子封原伯。原国在现在的河南济源,后来被晋文公重耳灭掉的。荀息是晋国的大夫,估计是原氏的小宗出身,有了荀国做封地,才有了自己的氏,荀氏。他才是荀跞的祖上。荀息的儿子名字叫逝敖。逝敖的儿子当中,有两个开宗立氏的大人物。一个是荀林父,中行桓子,晋文公重耳的“御戎”出身,重耳立三军,后来改成“三行”,荀林父执掌“中行”,因此得氏。另一个是幼子荀首,在晋成公或者景公的时候封于智,谥号智庄子。智庄子的儿子是智武子荀罃,智武子的儿子荀朔,荀朔早亡,荀朔的儿子智悼子荀盈也早亡。智悼子的儿子就是荀跞。荀跞是光宗耀祖的智氏令子,他作到晋国正卿,谥号智文子。后来直接导致三家分晋的智伯瑶,智襄子,是荀跞的孙子。

      铺垫了这么一大段,脑子都烫了,回头说智文子荀跞纳周敬王。敬王名字叫做丐,也有的书写成匄,是景王的儿子。景王的太子名字叫做猛,丐是猛的弟弟,另外还有一位庶出的王子叫做朝。景王希望传位给王子朝,可是还没有来得及改立太子,景王就发急病崩了。于是发生了“王子朝之乱”,在朝的大夫九卿,加上外地的诸侯,分成好几伙,各拥一名王子,打了起来。首先,大夫刘公与单公拥立太子猛,就是悼王。王族的人,还有尹公、召公等大夫拥戴王子朝,把悼王打跑了。王子丐见势不妙,逃出洛阳,躲在城东的狄泉。据说这首诗里的“下泉”就是指“狄泉”。嘿嘿,一个泉字沾边。

      晋倾公听到王室有变的消息,派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带兵支持悼王,占领了洛阳西边城外的王城。悼王大概是吓出病了,没几个月也崩了。刘公、单公没办法,只好到狄泉,拥立王子丐,就是敬王。于是周王室隔着没有几公里有了两个王,王子朝在西边,叫西王,敬王丐在东边,叫东王。东西两王打架打了四年之久,到了《左传昭二十六年》,召公奂薨,儿子召公盈继嗣。晋倾公又派荀跞与赵鞅带兵来拉偏架。荀跞与赵鞅联络了洛阳城里的召公盈。召公盈在家里大概人缘不好,不受待见,一肚子气。于是一激动,就去驱逐王子朝。王子朝两面受敌,撑不住了,带着尹公、毛公等大夫,还有召公盈的一大帮叔叔弟弟,逃亡楚国去了。临走,王子朝还向天下诸侯发电报,号召大家支持自己。文章写得很好,回顾了整个周朝历史,《左传》里有全文。可惜说服力不强,没人当他一回事。于是荀跞与赵鞅拥敬王入成周。敬王当了四年王,第一次进了王宫。

      这时候的天下,已经跟齐桓晋文的时候大不一样,连楚国都要没落了。伍子胥已经在几年前过了昭关,吴越地方的人不再像几百年前那样断发文身,并且研发出超过中原的冶炼技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就要拿着合金的利刃,开着战船,向中原称霸了。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豳风 七月

        读一点诗经 国风 豳风 七月

        2012-02-0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常。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这首诗挺长。老老实实一字一句背下来吧,因为是周公亲笔所作,太了不起了。《豳风》一共七首,前两首是周公写的,后五首是写周公。《毛诗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周公遭变故,无非“周公恐惧流言日”那件事。王业之艰难,写祖上公刘筚路蓝缕,在豳这个地方建国。

        周的始祖名字叫做弃,是高辛氏帝喾的儿子,黄帝的后代。弃的母亲名字叫姜原,是姜姓有邰氏的女儿,炎帝的后代。弃是个天生的技术人才,从小喜欢研究时令与农作物,做游戏都是种植稻粱菽麦黍稷。他哥哥帝尧的时候,发挥弟弟弃的特长,举为“农师”,大司农。尧禅位给舜,帝舜挺厚道,给弃封爵,“后稷”,翻译成现代的北京话,相当于“和硕稷亲王”。封地不大厚道,就是弃的外祖父家,有邰氏,邰。后稷在这里开宗立姓,姓姬。据说现在陕西扶风有个地方叫做“太子藏”,其实是“邰氏姜”,就是这地方。

        弃的后代一直在邰当后稷。传到夏朝太康以后,国力不行了,西边的戎、北边的狄逐渐挤过来,把邰与帝都隔开了。那时候的后稷应该传到不窋,可是没有中央政府册封,不窋没头衔了。再往后,被戎狄挤呀挤的,邰这个地方呆不住了。不窋的孙子公刘,干脆就把邰放弃不要了,扛着锄头往北走,就到了豳这个地方。公刘有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管到哪里,只要有空地,就能丰收。于是有很多人就扶老携幼跟着他走,跟着他种田。豳这个字,念“彬”,地方在现今的陕西彬县,字形是火上两头烤猪,说明公刘和他的追随者日子过得不错,烤猪一次都不烤一头,要烤两头。到公刘的儿子庆节,豳已经有很大的规模,正式成立了国家。

        庆节往下传八代,传到了伟大的太王,古公亶父。这时候豳已经太富裕了,怀璧其罪,猃狁来进攻。太王一看手下全都是农夫,打不过以抢劫为生产方式的游牧民族猃狁。于是他发了个全国通告,说这个王我不当了,我往南边走,到靠近中国的地方种田去。你们有家业舍不下的,尽可以留在豳国,把本来交给我的税钱交给猃狁,估计还能继续活命。大家看到这个通告,一致认为这怎么行,您老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没商量。于是大家又是扶老携幼,跟着太王往南走,就走到了岐山下的周。这里离中国不远了,中国当时是商王武乙在位,很强大,没事射天玩,天都要流血。猃狁不敢来捣乱,太王就安心带着手下在这里种田,没多久,又富得流油了。

        太王传位给季历,季历有进取精神,主动进攻戎狄,打出好大一片地方。于是商王太丁,也叫文丁、武丁,给季历封官,“牧师”。后来季历打得太兴奋了,太丁有点不放心,就把季历给杀了。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昌。文王登位,摆出一副要积蓄力量为父报仇的架势。太丁的儿子帝乙即位,东南夷也开始造反,帝乙不愿意东南和西北两面打仗,于是就册封周文王为西伯,还把自己女儿嫁给西伯昌,卦辞里有“帝乙归妹”。这样,周,正式成为中国里头的一国。

        后来周还是越来越强。帝乙的儿子帝辛,商纣王,忍不住又敲打了自己姐夫西伯昌,“羑里之厄”,纣王把西伯昌抓来关在羑里,关了好几年。这下惹祸了,文王去世以后,儿子武王发,憋了十几年,终于正式举旗讨伐商纣。商纣王很武勇,就是有点粗心。他无论如何没料到自己的老外甥发会说翻脸就翻脸,眨眼间周的大部队就冲过了牧野直奔朝歌而来,而商的军队大部分都在东南和夷人对阵,根本就来不及撤回来。纣王想想,自己这么壮实一个帅哥,如果被快九十岁的老外甥给俘虏了的话,实在丢不起这个脸,一个想不开就放把火自杀了。

        武王发上纣王殿,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一人拿一把斧子跟着他做仪仗,这就改朝换代了。武王这时候几乎九十岁了,功成名就,两年后驾鹤西游。

        武王驾崩得不是时候。商朝是灭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也被困在朝歌,被武王用自己几位亲弟弟盯住了,可是商朝的主力部队散在东南,被那边的诸侯和东南夷接收了。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建国事业还远没有完成,武王的儿子成王诵才刚刚过了十岁,震慑不住国家。

        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当仁不让,开始部署建国工作。可是敌人里头也有高人,他们不能让周公舒服了。比如武庚,他就跑去跟看守他的管叔和蔡叔嘀咕,哎,你们那位老弟旦怎么手伸那么长什么都管,会不会要造反啊,小孩诵不要小命不保了呀。东南的诸侯干脆就跟夷人开始联络,要反周复商。召公奭与太公姜子牙也不免疑疑惑惑,旦,你是不是要造反啊,周可没有兄终弟及的规矩。

        于是周公在宗周镐京就呆不住了,撂挑子跑到洛阳,闭门写诗作文章,诗就是《豳风》这两篇,文章是《尚书》里的那篇《君奭》。其实是写一下自己的施政纲领,用以向召公和姜太公表明心迹,说服他们相信自己不会造反,争取他们支持自己平乱。

        终于说到《诗》了,喘口气看看《七月》都写的什么。这是周公借描述祖先公刘时候的生活场景,讲述了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就是他要建设的周朝的样子。诗里逐次描写了在一年的时间里,大家种田、纺织、田猎、祭祀,总之该干什么干什么。诗里的时序有点乱,七月八月那些话用的是夏历,一之日二之日那些话里头的一二是周历的一月二月。周历的一月等于夏历的十一月。

        这里所写的社会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里,豆浆一次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是胡思乱想。这么糟蹋东西,早晚撞到光合作用所收集的所有能量的十分之一这一条上限,于是东西不够分,弱肉强食,成为野兽世界。周公的理想社会是种田的种田、织布的织布、读书的读书,大家辛勤劳动,交十一税给公子王孙。公子王孙收了钱,打架泡妞之余,也要忠人之事,好好建设制度、老老实实祭祀、精心维护好高速公路等设施。就像后来《孟子》给详细解说的那样,合众人而成社会,无所谓公私,大家都推己愿及人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才能够实现所有人都不穷困不冻馁,生生不息一直延续下去。

        周公这两首诗和一篇文章总共写了三年,呕心沥血,效果达到了。召公相信了周公没有私心,愿意帮他实现建国心愿。成王隆重拜周公摄政,召公传令姜太公带兵平定东南,周公亲自带兵讨伐武庚与管蔡。三年以后,军事平定。然后召公主持在中原建设第二首都成周。周公七年,成王诵二十一岁了,周公稽首还政,交给成王一座花花绿绿的锦绣江山。周公下殿,北向而立,面不改色。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实在令人神往。

        话说回来,既然是理想,那就永远也不会有实现了的时候。《孟子》以后不过几十年,《韩非》就写文章说社会就是应该弱肉强食,人穷是因为笨和懒,勤快聪明的富人没有义务养活笨蛋懒汉。吕思勉先生说,仅仅隔了几十年的思想就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简直不能相信这两种思想是同一个国家出来的,太不可思议了。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豳风 九罭

          读一点诗经 国风 豳风 九罭

          2012-02-09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周公恐惧流言日”。通常像周公这种大人物连见一面都不容易,现在他倒霉了,躲到咱洛阳。洛阳的人倒是不势力,看到周公来了,开心得不行。等到周公霉运过去要走了,还舍不得他走。群众的眼睛雪亮,分得清好人坏人。

          周公毕竟不凡,当初流亡,选择洛阳做落脚之地是选对了。

          首先周公流亡肯定不是一个人赤手空拳。最起码带个厨子吧,否则他老人家炒青菜都不知道先放油还是先放盐,一饭三吐哺就没东西吐了。

          哈哈,开玩笑的。严肃点说,大夫九卿里头肯定有好几个跟着他走的。甚至还有跟着走得慢了一步,被成王抓住给杀掉的。有种说法说前面那首,“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其实是周公警告成王莫为已甚。杀掉的人救不回来就算了,这些人的官爵都是跟着文王武王一刀一枪砍出来的,请你小人家给人家的子孙后代留着。周公带着这一群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人,不用亡命天涯,反过来往天下正中走。不是逃命,而是要闯一片新天地出来。

          再者洛阳位于天下正中,便于与四方诸侯联络。文王的时候就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逯父武庚的旗号虽然打了出来,会跟着他反周复商的诸侯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多数,也就是徐戎、奄夷那帮而已。天下诸侯,特别是武王新封的那些炎黄后裔、克商勋旧、自家兄弟,只能在周公和成王之间选一边。周公大模大样往中间一站,号召力不言而喻。

          成王那边,说到底其实是召公和姜太公为首。成王才十几岁个孩子,懂什么。召公和姜太公与周公没有实质性的冲突,他俩只是有些疑惑周公会不会造反而已。这点疑惑说开了就好了,毕竟三个人加起来都快三百岁了,几十年在一起,谁还不了解谁。

          所以说,周公选洛阳,还是为了随时可以从防御转为进攻做准备。一旦说服了召公和姜太公,周公可以立刻组织力量向武庚攻击。洛阳离朝歌二百四十公里,走那时候的高速公路,吃了早饭出发,中午就到了,说不定中午饭就可以在朝歌城里摆庆功宴了呢。

          还有最重要的,周公来洛阳,洛阳人是真心高兴。看这首诗里写的,大家扯着他到自己家里住,住一夜不行,求求你老人家住两夜。他要走,干脆就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不让走。

          那时候不知道兴不兴送万民伞,如果有,等到成王礼聘周公回朝,周公一定收了不少万民伞。说不要,那不行,人家硬给,搞得老头子眼泪汪汪的。

          关键词(Tags): #读万卷书#读一点诗经
    • 家园 这个诗经,或者说古文怎么读呢?

      都知道,古文每个字都有意思的,不知道典故不好读,不认识字的词性不好读,不能分辨古人姓名不好读,等等诸多基础问题都是拦路虎,别说诗经了,能看懂古文观止就善莫大焉了!我现在的古文学欣赏还停留在三国水浒,再难点就困难了。

      现在觉得越来越有必要学习古文学了,先不说提高修养这等虚词,小到给孩子起名,大到读史以博古通今,都需要古文学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呢?万谢!

      • 家园 您说的《古文观止》就可以没事翻翻呀。

        我自己读书其实也就是跟着兴趣乱翻。

        高兴看故事的时候,就看看史书。《史记》和《汉书》文字最通顺,看起来很舒服。如果想考考自己,那就拿本《尚书》试试。

        遇到喜欢动脑筋的时候,就看看《论语》和《孟子》。《论语》能让人一看一激灵。《孟子》也很好玩,这两千年大家说来说去的车轱辘话,基本上都是《孟子》里出来的。

        如果精神紧张,想要追求一下感官享受,放松一下,那就翻唐诗宋词。

        再借这个机会感叹一下我自己的车轱辘话,生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太幸运了,有两千多年的书可以看,两千多年前人想过的事情可以直接学到,不用自己从头再想。

      • 家园 这个网上有朗诵的

        外链出处

    • 家园 龙年送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