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姜维传 孤独的北伐--变乱迭起 -- 陈不到底

共:💬12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姜维传 孤独的北伐--变乱迭起

    孤独的北伐

    变乱迭起

    如果东方的诸葛恪看到姜维这样迅速的行动,不知道是该高兴盟友的积极还是该懊丧姜维的盲动。

    不过,51岁的诸葛恪比姜维也强不到哪去。(253)三月出兵的吴军在淮南游荡,四月(*注下)二十万大军又返回来围攻合肥新城,合肥只有牙门将张特率领三、四千人而已。司马师听从虞松的建议,五月遣太尉司马孚督中军赴前线,命令镇东将军??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等人不得与吴军接战。

    *注上:魏卷为五月,吴三嗣主传为四月,吴军七月撤退,联系后文新城被围近百日,本文取四月。在吴军围攻新城的三个月里,姜维的军队在陇西只做了个往返跑运动。

    诸葛恪的大军一围就是三个月,可就是攻不下新城。进入夏季的吴军因为饮食脏水疫病流传,接到禀告的诸葛恪还认为是属下谎报。小小的新城都攻不下,诸葛恪恼羞成怒,迁怒于众将,都尉蔡林数次进谏都遭到恪的拒绝,愤然之下投奔魏军。七月,得知吴军疲惫的??丘俭、文钦等人开始反击,吴军败退。诸葛恪八月才撤军到建业,半年多前一出行就吸引百姓围观的太傅,这个时候根本不顾士兵的死活,二十万吴军要么死于疫病,要么被魏军追杀,能回到家乡的也开始抱怨这位目空一切的首辅大人。可是诸葛恪却根本没把这些放在眼里,继续专横跋扈,使吏民失望,朝野怨艾。到了十月,以前曾经支持过诸葛恪的孙峻以孙亮的名义,在宴席上一举击杀诸葛恪,并夷其三族,当年诸葛瑾所说的“非保家之子”不幸被言中。仅仅辅政一年半的诸葛氏在吴国销声匿迹,孙峻改任丞相执掌吴国大权。

    不知道是不是诸葛恪的教训震惊了姜维,这位卫将军也开始回到成都接触政事了,和前任蒋琬、费掉更不同的是,姜维以后每次出兵北进,都要返回成都一段时间。

    254年正月,姜维回成都,加督中外军事。(*注三十)

    吴国换了首辅,蜀国的姜维回成都算是插曲,那边魏国凑趣来了个高潮。

    254年二月(晋书作正月),中书令李丰与曹芳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因密谋以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被杀。张缉是以前凉州刺史张既之子,李丰也是世家子,年少时就很出名,虽然被司马师相当器重,但李丰内心却更偏向位居闲职的夏侯玄。李丰和张缉是同乡,又因为皇帝沾着亲(张缉是曹芳老丈人,李丰是曹芳亲家公),所以两人就凑在一起捉摸起司马师的位子。但事情不知怎么被泄漏,李丰被司马师叫去问话,一去不归当场被杀,剩下的张缉和夏侯玄就被以图谋劫持少帝、诛大将军司马师的罪名皆夷三族。(*注三十一)三月,张皇后被废,四月改了个王皇后,这时的曹芳已经向前朝的汉献帝逐渐看齐了。

    大概这个时候,陇西郡的狄道长(*注下)李简不知什么原因偷偷写信向蜀请降。《益部耆旧传》载,这个消息到了成都,大概因为费掉就是被降将刺杀,朝中大臣都很怀疑李简的诚意。而早先曾提醒费掉注意个人安全的张嶷这时却肯定李简是真降(*注三十二)。姜维想趁这个机会再次出兵陇西,也同意张嶷的看法。可患有风湿病的张嶷,严重到路都无法走动,只能靠拐杖站立,就有人提议让他留在后方。张嶷执意要跟随大军北伐,临行时向刘禅上疏说,“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天不违原,得豫戎事。若凉州克定,臣为幌表守将;若有未捷,杀身以报”。当看到张嶷的慷慨言辞时,刘禅感动的落下泪来,没想到却真的读了一封绝命书。

    *注上 狄道在陇西郡北,已属陇西郡腹地,今甘肃临洮,长为县长,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掌治其县。

    254年六月,姜维再次率大军出陇西向狄道进发。果然如张嶷所说,李简率狄道吏民出迎蜀军。士气大振的蜀军则由张嶷率先军向东进围陇西郡治所襄武,结果遇到讨蜀护军徐质的魏军。徐质军队多过张嶷,两军开始硬拼(怀疑是一场遭遇战,两军都没有准备),张嶷率部下奋力杀敌,“所杀伤亦过倍”,但终于不支临阵战死――张嶷患风湿连站立都成问题,恐怕是被军士抬着指挥作战,想来被杀时很是惨烈。张嶷前军刚被击溃,姜维的大军就赶上,徐质的魏军已是强弩之末,又是一阵硬拼,徐质本人也战死在乱军中。这时陇西郡大部分都在蜀军控制之下,连讨蜀护军都已战死,姜维的军队已在陇西郡内从夏天待到了秋天,却不见督雍凉军事的车骑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有任何反应。

    原来这个时候的魏国内部已经到了废立皇帝的紧要关口,郭淮、陈泰这些边境大员们大概一心观望着洛阳的争斗变化,他们也不知道魏国的政局下一步会往哪里发展。

    世语及魏氏春秋都说,秋天因为姜维在陇西的战况,当时镇守许昌的司马昭被调至长安应付蜀军。九月,司马昭率军行至洛阳,曹芳检阅军队,当时和已死的李丰、夏侯玄关系很好的中领军许允建议皇帝趁机除掉司马昭,连诏书都写好了,23岁的曹芳却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裴松之看到这里怀疑说,这个中领军许允之前因为李丰事件的牵连被杀了,不可能这时出主意。

    但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把这个事情原文记下,只去掉了许允的名字。就算许允不出主意,也许有别人;就算曹芳根本无意也无力除掉司马兄弟,他在皇帝的座位上也过不了秋天:废帝总得找个起因。二月的李丰事件,就是‘有皇帝在背后撑腰’,现在又想谋杀司马昭?!

    当即司马昭也不去长安了,直接进了洛阳城和哥哥商量废掉曹芳。九月十九日,太后下诏说,曹芳都这么大了还不理政事,整天只知道在后宫享乐,这样的皇帝可没有继续当下去的资格。现在告祭宗庙,(以祖宗的名义)废掉皇帝的地位,打回去接着做藩王。当天,曹芳就迁出了皇宫(这个齐王还是挺幸运的,23岁丢了皇帝43岁才死,大概和后来的刘禅对着乐吧)。

    《魏书》说,司马师当天接到太后的诏书,召集群臣商议,这位大将军在朝堂上还哭了起来。旁边众臣(按事先安排好的台词)劝说司马师莫要哀痛,当下之际应扮演伊尹、霍光的角色,另立新帝,挽救魏国社稷。

    《魏略》说,司马师要废皇帝,让许芝进宫向太后禀报,当时曹芳和太后在一起。许芝对皇帝说,“大将军要废陛下,立彭城王据为帝。”曹芳到听话,马上就离开了。太后却很不满意,许芝就劝说,“大将军陈兵在外,太后赶紧将玺绶取出来算了。”太后不得已将玺绶取出,许芝奔告司马师。司马师大喜,把齐王的印绶还给曹芳打发走这位皇帝,就想进宫取玺绶迎立新帝,这时太后抱怨说,彭城王是武帝之子,他若登位,我这(武帝的孙媳妇)太后怎么当?于是司马师又召集群臣商议,决定立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曹髦为帝。

    九月二十二日,‘令曰’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髦封地在徐州东海郡郯县,离洛阳大概一千五百里。

    十月四日,犹豫不决的曹髦才到洛阳南的玄武馆。

    十月五日,14岁的曹髦终于进洛阳城,当天继位为帝。七日,遣侍中持节分唔四方。八日,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走了一个“汉献帝”,又来了一个)

    这个时候,魏的边境大员才知道如今又有了个新皇帝。当时,督雍凉军事的车骑将军郭淮也是半截入土的人了(*注三十三),对于姜维在陇西的游荡还是不闻不问,洛阳司马兄弟正在为新皇帝的登基忙里忙外,也无暇顾及蜀军。

    而姜维却在这时拔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成都附近的绵竹、繁县。自己则返回成都去了,陇西郡暂时成了魏、蜀都不管的真空状态。

    (不知道姜维因何原因撤军,要么又被魏国的权力交替下了一身冷汗,要么是蜀军在陇西郡找不到粮食无法过冬,只好撤回蜀中,这一次的北伐,颇让姜维有找不到对手的感觉)

    吴国那边,任丞相的孙峻比诸葛恪更跋扈,连御史大夫(监管百官)也不置,秋天,就有人想谋杀他,可惜事泄失败,孙峻的日子比诸葛恪也长不到哪去。

    这个时候的三国,仅仅上演了第一个变乱的高潮。

    *注三十

    费掉刚接任蒋琬时,姜维与费共录尚书事,蜀汉的资料少,没有看到姜维在政事上的作为。姜维加督中外军事,一门心思放在军事上,并不像魏、吴的司马、诸葛等人是军政两手抓。这时被刘禅宠爱的陈祗任尚书令都已是第四年了。三国志蜀卷的记载,总是短短一句“维还成都”,看不出任何险恶的政治斗争……

    “加督中外军事”是为中外(中军、外军)诸军的最高统帅。

    当年诸葛亮给成都众臣写信介绍姜维时就提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这个“中虎步兵”就属于中军,中军一般就是指中央军(直属皇帝)。蜀汉按照东汉遗留的传统,那么中军就是指由光禄勋属官郎中令统领的负责宫中、殿内警卫的军队;由卫尉统领负责殿外、宫墙内警卫的军队;守卫京城的屯兵;驻守京师内外的卫戍军―――这四部分。但是由于东汉末这些中军也不断更改,蜀汉的资料也不全,不能完全按这个标准来评判蜀汉中军。

    如果以魏晋举例,中军驻京师内外,由中央直辖的军队;外军则在外各都督分领的军队。从最初曹操自设武卫营开始,中军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了西晋时则形成以七军、七营、五率和牙门军共同组成的中军。中军除担负宿卫皇宫、拱卫京师的任务外,还经常受派外出征战,因此编制和规模很大。前文提到司马师遣司马孚督中军支援被诸葛恪围困的新城,这支中军就号称有二十万。魏大将军司马师的名片下面还有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一串头衔。

    蜀汉一州之地,除了在南方防夷和江州方面防吴的军队(估摸总数不超过两万),其余就是成都的中军和外围(北方)军队了,费掉遇刺后,姜维仅接掌成都外围军队。现在

    刘禅收回历任首辅开府的权利,将中军、外军(北方)交给姜维,像是一种交换。

    *注三十一

    这个事是后来司马师废曹芳的起因,《魏略》、《魏书》、《三国志》、《魏氏春秋》中的记载都有所不同,除了《魏略》是鱼豢私著之外,写《魏书》的王沈更因为替司马氏歌功颂德而使此书可信度下降。陈寿、孙盛都已是晋臣,言语有所顾忌。此事就显得说法众多,有的说李丰只是有了想法,并无行动;有的说李、张已经联系宫中,和李的弟弟?贾荽淌防钜怼:罄蠢罘岜弧扒搿钡剿韭硎ΥΓ?有说李缄口不言的,有说李破口大骂的。总之也不知听谁的好了,不过只有魏书的记载说夏侯玄参与了密谋,其余诸书并未提及,夏侯玄死得较冤。当年司马懿作古,有人向夏侯玄道喜说不用再担心因曹爽的事被牵连,夏侯玄叹道,“此人(懿)因为我是小辈或许不会为难我,但司马兄弟可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自曹爽被诛,夏侯玄一直行事低调,现在被牵连仍是从容不迫,“临斩东??,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注三十二

    张嶷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后来以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他对付南夷复杂的各部落因势导法,或“诱以恩信”;或“往讨,生缚其帅”,又“解纵告喻,使招怀馀类”;或“许以重赏,使为反间”;或“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或“直往收致,挞而杀之”;或“厚加赏待”;或“与盟誓”。张嶷做越?`太守十五年,对南夷各部落恩威并施,令夷种男女“莫不致力”于“缮治城郭”;又取夷徼久自固食的“盐铁及漆”改为官府经营;并修复南中通往成都的旄牛道,使千里肃清,亭驿恢复。刘禅特地加张嶷为怃戎将军。延熙十七年254,张嶷被征召至成都为荡寇将军。

    张嶷为人慷慨壮烈,另一方面却“放荡少礼”,大概是在南中待的时间太长,受南夷影响颇重,导致成都的人看不惯他的作风。陈寿说张嶷平常无论是容貌还是言谈都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为臣有忠诚之节,处类有亮直之风”,这样行事的魄力使得刘禅对张嶷都十分敬重。

    张嶷除了对费掉的性格早有警告外。诸葛恪在吴国刚开始风光,张嶷就给诸葛亮长子瞻写信,要他劝劝堂兄诸葛恪。信中说,听说孙权临老时行事已见糊涂,杀生赏罚,已不能再信任谁。在垂没之时,才选的诸葛恪属以后事,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诚实可虑)。以前以‘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幸亏有主上的信任,两人才得免于难。现在孙权初崩,孙亮年幼,诸葛太傅受寄??之重,亦何容易!如今太傅远离少主,作战于敌境,并非长久良策。‘取古则今,今则古也,’只要‘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只是不知诸葛瞻是否写信给其堂兄,也怪诸葛恪败亡太快了。

    建兴十四年236,武都郡氐王苻健请降,蜀派人接应,但苻健却过期不至。当时的大将军蒋琬就产生了怀疑,张嶷进言说,苻健必会归降,听说健弟为人狡黠;而且夷狄内部总是不和,肯定是兄弟之间产生矛盾耽误了行程。果然如张嶷所料,没多少天,这支氐人分为两拨,弟弟带了四百户投奔魏国,苻健带了四百馀户投奔蜀国。

    在蜀汉后期,张嶷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对诸葛恪有勿骄勿躁的建议,但碰到蜀国的北伐却不顾孱弱之躯毅然投身战场。254张嶷到成都时,时任车骑将军的夏侯霸闻名而来,说,“虽与足下疏阔,然??心如旧,宜明此意。”嶷答曰:“仆未知子,子未知我,大道在彼,何云??心乎!原三年之后徐陈斯言。”‘??’字同‘托’,此处是信赖之意。张嶷的回答显出内心对北伐的一贯信心,“大道在彼,何云??心乎”,等以后慢慢做同事(兴北伐之业)自然会互相了解。

    后来张嶷战死的消息传到后方,南土越?`民夷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

    对张嶷此人,我很是崇敬,只可惜他本人和蜀汉高层并没能尽用其才,不幸殒身阵前,可悲!可叹!

    *注三十三

    《三国志郭淮传》说郭淮死于255年,《三少帝纪》更详细,郭淮死于255年正月三十日。但《陈泰传》却说“淮薨,泰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后年,雍州刺史王经白泰,云姜维、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营、金城,”,文中的后年既下一小节要说的255年姜维的北伐,但这里郭淮的死却早到年前(254年底),想来这时郭淮一直重病缠身,垂死挣扎。姜维没有面对郭淮才在陇西来去自如。

    这一小节的农历日期改过来了

    元宝推荐:铁手,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献花一朵
    • 家园 关于“督中外军事”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督中外军事”其实督的是京城一带的中外军事,作者举例说,曹魏的曹真都督中外时,大将军曹仁还在,威望、资历、官衔都高于曹真,曹真应该管不着他才对。

      当然对于姜维来说,他本来就是最高军事首长,再加督中外军事,就是把原来不归他管的内军也拿过来了,等于把全国的武装力量都归他指挥了。

      • 家园 我参考的内容

        “中央直属军队的指挥权,按规定是由皇帝直接控制,各部主管将领仅负

        责军事训练和一般的军事行政任务,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战时,皇帝任命

        的专征将帅才有调动本部军队的权力,但应把调动的情况及时向皇帝奏报。

        有些权臣当道,以大将军名义对军队进行指挥,但也必须假借皇帝的命令来

        调动军队。魏晋以后,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为中外诸军的最高统帅,有些

        权臣身任此职再加“录尚书事”,实际上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时的皇帝

        多半沦为傀儡,其皇位已经发炭可危了。”

        对于早期的曹真,他还达不到权臣的位置,所以他的督中外诸军可能就是京城内外,但魏晋后期的权臣因政治斗争的需要,当然要把中央军也抓在手中。蜀汉的情况我文中解释了,就是国小民寡的原因,另外还有些刘禅和姜维作交换的意思。

    • 家园 好文受教。这段三国看起来好像比前期的还惊心动魄一些

      估计也是后来各自分立了,各地的人物事迹传播不开,不如前期人物有名。

      姜维这次机会很好啊,乘着别人内乱的时候,居然没有利用,有点可惜啊。

      张嶷这个人,以前没什么大印象,没想到也是个人才啊。

    • 家园 下载了几个万年历查询

      都是从15几几年开始的,又仔细对照三国志,我文中的日子有错误,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改,(同月)事件之间相差的天数也有些糊涂,比如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

      十月己丑,公至于玄武馆

      庚寅,公入于洛阳

      正元元年冬十月壬辰

      癸巳,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戊戌,黄龙见于??井中。甲辰,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封爵、增邑、进位、班赐各有差。

      明明是一个月的事情,又没有闰月,但这里的干支却超过了三十天,不知道是陈寿记错了,还是我没搞懂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 家园 此小节牵扯到天干地支的计日方法,但我并不确定

      有哪位高人指点一下天干地支到底如何计日,还有闰月是再加一月吗?那一年十三个月?

      写这一小节杂事太多,恐怕有错误请各位指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