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太平天国杂史(一)中国最早的“公司” -- 北溟有鱼

共:💬156 🌺1620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伐是太平天国很壮烈的一笔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两个月就派出两万精兵(从楼上文看来,不但战斗力强大,而且忠诚度很高),加上林凤祥李开芳这两位强将(二人開始起就跟随肖朝贵部作为先锋,属于强将不带水分的)北伐,可能的想法是从广西打到天京的经验是认为清军也不过如此,认为用这样一支兵力就可以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实在是军事冒险,代价太大。

        从北伐过程来看,林凤祥和李开芳指挥能力很强,还有一位吉文元也很优秀。军队作战能力很强。但是毕竟进入北方腹地后,敌人实力太强大,不但有正规军,还有地主的团练。连镇林凤祥大概是不到一万被僧格林沁的两万多包围,分兵后李开芳在高唐是不足千人(虽然是精锐)对胜保的两万兵勇。最后在冯官屯更加悬殊。清军包围太平军后,虽然不能攻下,但是可以围困到太平军粮尽,还可以征发民夫挖壕沟引水。最后太平军没有胜机。

        攻下南京后,太平军大概有十万兵力,对付江南江北大营戳戳有余,但是如何运用剩余兵力发展自己的地盘,大有学问。当时的北伐西征都是这个想法。而当时太平军最强大的敌人湘军还没有露脸。不过出兵征讨还是应该谨慎,就是不能离开基地太远。西征看看将领赖汉英林绍章(当然石达开还是NB的)等人,军事才能还不如林李,但是打败仗,还能退回来,还能增援,不至于全军覆灭。而北伐孤军深入,不但增援困难,通信联系都很难。林李可能不了解后方的情况,在后期一直是固守待援,从阜城到连镇,虽然守了很长时间,但是丧失了机动性。但是援军覆灭后,自己也就成了祖上鱼肉了。

        从北伐援军的表现来看,曾立昌并不是无能之辈。但是兵力有限(一种说法是有一部分还要分兵去救皖北,而两部通信又被清军截获),为了给养去攻打清军坚守的临清损失惨重,城破后,又被清军烧毁粮草,血本无归,终于败退到覆灭。如果不在临清恋战可能能和北伐军回合。北伐军当时大概在阜城,如果两家对冲,可能能回合。但是北伐军对于援军的动向不了解,没有配合。而从这一万人援军的兵力来说,如果能和北伐军回合,大概能多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最后也会一起失败(基本上撑不到八里桥那一天)。而后来由于战事吃紧,南京已经排不出军队增援或者救出北伐军。

        最后连同援军赔上三万人左右。而且都是两广和两湖的老兵(清军称为“粤楚老贼”)。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和李秀成兵力动辄几万十几万,但是大多数新兵跟本没有战斗力,核心还是上万甚至几千的“老兄弟”。

        • 家园 北伐失败还要考虑南北矛盾因素,北方人不一定全认同我大清;

          可是和断发文身甚至连语言都听不懂的南蛮子比起来,北方土著恐怕还是愿意接受支持语言风俗都和自己一致的北京政权。宗教上的因素,更使得保守的北方人,选择保家卫国而不是像湖广人一样为王前驱。

          • 家园 而且北伐军在沧州等地的屠城

            很丧人心啊。

            最后连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户,以及一些反清道门,面对北伐军都采取了抵抗态度。

            之前在杨秀清的直接领导下,太平军军纪还是可以的。除了因为意识形态烧了一些寺庙道观,以及在武昌有过一次大规模裹挟从军的纪录之外,军纪比清军好得不可以道里计。

            林、李、吉诚然忠勇,但实在不是帅才。别说最后没打进北京,就是打下了,我也怀疑他们有无善后收场的能力。“约法三章”听起来简单,不是刘邦这样的枭雄未必做得到。

            • 家园 看到一篇关于北伐军和群众关系的文章

              外链出处

              解放后由于长期对于太平天国作为“革命者”来认识,对他的负面认识不足。还有一说林凤祥在连镇兵败躲在地道中,被“叛徒”告知清军,而此“叛徒”实为林掳来的娈童。而李开芳最后投降时候,身边也有娈童。因为太平军禁止男女同军,造成如此变态现象。

            • 家园 那就是说这个北伐的路线本来就不对了?

              太平军打下湖广时,基础也很好,确不建设根据地,打到天京算是前进了一半,又定居下来了,这个决策思路我就很难理解。

              而且派两万步兵孤军深入华北平原,还没有后援,在北地也没有拉到队伍,领导班子配的也不合理,是个纯军事队伍,连政委都没有,实在不像是一个夺天下的路线。北伐不成,反而失去了一大批骨干部队,这些人本来可以作为种子,拉起十万人的。

              如果想要夺天下,就全军北上好了,如果想要划江而治,也可以组织一次佯北伐,派点人过去以政治宣传,搞乱清廷为目的好了。

            • 家园 李开芳林凤祥做先锋可以,做元帅还要磨练

              率领两万精兵击破清兵是可以的,但要攻占一个个城镇,克服黄河天险,解决冬季冬衣问题,面对清军统治的核心区域,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最后是北京这座坚城,要知道李自成领兵几十万还是在明军丧失抵抗信心的情况下几乎不流血占领的。凭李开芳林凤祥的部队是无力完成这项任务的

              • 家园 林李没有帅才,但是你说的这些因素他们做到了不少

                攻占一个个城镇

                首先说,太平天国从广西出来到南京之间,攻占城市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久守和建立政权,而是为了获取给养和兵员的补充。这段时间,太平军攻占了岳州,武昌,九江,安庆,又在获得补充后全部放弃。直到定都南京后,才发西征军前去争夺这些城市。

                北伐军的战略也是沿途攻占城镇,获得给养。途中确实有六合,怀庆打不下来,这个主要取决于清方守方的能力和战斗意志。如果打不下来,可以去找下一个。不过对于北京天津这样的固定硬指标,确实对于北伐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于太平军的攻坚能力,应该说并不是很强。西征军也没有攻下南昌,后来石达开出走后,虽然被认为是太平军军事才能最高的统帅,在衢州,宝庆都没有攻下。

                克服黄河天险

                北伐军到达黄河后,本部两万左右,加上新补充的新兵(主要是河南和安徽的饥民),大概不到五万,大概过河的有三四万人。剩下一万人没有过河,后来转战南归,损失比较大。但是应该说生力军已经过了黄河。后来曾立昌大概也是大部分度过了黄河,未渡河的部队即撤回,所以有人说这支未渡河部队本来可能就是担负掩护任务,计划内就是不过河的。所以渡黄河没有给太平军造成很大麻烦。

                解决冬季冬衣问题

                太平军因为不适应冬季作战,确实有一定减员。不过从1853年冬太平军在天津一带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不能说是很致命的影响。

                林李的缺乏帅才,主要是在北京天津失利后,一次次株守待援。先是分兵独流静海(1853年11月-1854年2月,当时兵力还多,两地间十几里的村庄都在自己手里,并不太被动,还能屡败清军),后来退到束城(1854年2-3月),阜城(3-5月),后来退到连镇(5月-1855年3月,5月底李开芳分兵去高唐去联络援军,10月底李凤祥开始突围不成,3月林部全军覆灭)。李开芳分兵高唐(1854年5月-1855年3月,由于高唐离开连镇200多里,两军无法联系,送信人又被清军抓获,各自实力有限不能靠拢。但是李不足千人的精锐能在过万人的清军前坚守10个月战斗力还是很强),冯官屯(1855年3月-5月底,北伐军覆灭)。每一步都是消极防御。就是说这一年多来都是在消极防御,把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也可能有杨秀清将令,不能后退之类。但是一军主帅不能灵活应对,这是失职。如果在军力还比较强的时候保持机动性,或者迅速撤到南面一点的地方联络援军,那么可以联系上援军,联系不上也比较容易早些知道援军败亡的消息而及早突围南撤(虽然会有比较大损失,但是可能做到不至于全军覆灭)。既然是寄希望与援军,对援军的接应却不主动,是战略上的失误。

                援军的动作是1854年2月出发,3月中过黄河,3月底开始进攻临清,耗时十多天,4月中旬攻下但是损兵折将而且粮草都被清军烧毁,然后被胜保反包围,北上受挫。4月下旬援军突围南撤,被清军委追堵截,全军覆灭。3月份如果北伐军主力及时从阜城南下,到达临清大概200里几日路程,如果及时南下,还有最后希望。但是林李当时似乎根本不了解援军的动向,4月底清军截获林凤祥给天京的信件,要后队(援军)渡黄河后多带火药口粮,北来接应。5月份李开芳分兵高唐联络援军。信息如此不灵,只有死路一条。

                对比起来清方基本掌握了信息,援军到达临清后,清朝立刻命令从包围阜城的部队抽调胜保的7000马步南下。胜保是个滑头,为了保存实力,先到了阜城和临清之间的郑家口,奏称此地扼守可以遏制两路贼兵回合。咸丰不许,仍然命令胜保南下赴临清剿灭援军。如果胜保不南下,可能临清的结果就会不同。

                如果林李连镇不分兵,统一行动,在防守和突围上可能会有利一些。毕竟李分走的人数不到千人,却是精锐。但是似乎改变不了战局。

                • 家园 看来北伐军最好的结局是突围而回

                  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一分兵则失去联系,靠细作传递信息极不可靠,而且一去多少日不能适应形势。北伐军信息不灵,而清军则有信息优势,各个击破。

                  • 家园 是的,通信问题是北伐军失利的重要原因

                    信息问题是北伐军覆灭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1 北伐军不了解后方战局。1853年3月出兵北伐时候,很可能林李和东王有约定,就是如果打不下北京,将在京畿附近固守待援。林李做到了这点(静海独流事实上守了几个月)。林李当时应该是有求援信到达了天京,但是1854年初,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和南京镇江扬州方向上都兵力吃紧。如果看北伐援军曾立昌的来头,1853年他是扬州守将,坚守扬州到12月底,屡败琦善的江北大营。1853年12月底,杨秀清为了对应北伐军的求援,派赖汉英救出扬州守军,放弃了扬州。然后用曾立昌的部队作为主力组成了援军。就是说这1万左右的援军都是以放弃离开南京不远的江北地区为代价的,已经是不惜血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北伐军知道后方的战局,在本部没有能力消灭京畿清军的情况下,而后方增援吃紧的情况下,最好的做法是回撤,而不应该这样一地地的驻守,耗尽自己的生力军。事实上是这1万援军连见到北伐军都没有见到就覆灭,后来东王又试图派出秦日纲北援,但是秦部根本没有力量北援。林李不知道后方情况,作茧自缚。

                    2 北伐军向后方送信情况。网上有李惠民先生的文章,可以参考。我认为从太平军决定放弃扬州组建北伐援军,应该是北伐军书信到达南京无疑,而且应该天京知道北伐军的困境。但是到底哪些信件收到或者没有收到,比较难以考证。不过直观看,越到后来,北伐军向南京发信越困难。

                    外链出处

                    3 援军的通信和北伐军分兵后的通信。李惠民另有文章。

                    外链出处

                    但是他说的

                    北援军是以抽调安徽兵力为主,另配备扬州和天京的部分人马

                    我看到的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天平天国战争全史》第二卷中提到的已撤出扬州的曾立场部为主力,加上天京和安徽部分人马(也可能是安徽人数比较多,但是扬州旧部战斗力更强)。

            • 家园 对南北之争不成熟的想法,魏晋以来南北对峙政权,北方崛起者

              对南方政权,至少在表面上总还是要做一些统战文章,例如:苻坚为晋主起府邸于长安,宇文氏保留梁的傀儡政权。隋文帝伐陈封叔宝为长城公,甚至还能成全陈深的谢幕演出 “太子深年十五,闭邠而坐,舍人孔伯鱼侍侧,军士叩阁而入,深安坐,劳之曰:“戎旅在途,不至劳也!”军士咸致敬焉。”

              而北伐的一方就有些简单粗暴了,以刘裕武功为南朝之首“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破南燕,斩慕容超以下王公3000余人;入关中,却让姚佛念博得后人同情,

              “泓将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于泓曰:“晋人将逞其欲,虽降必不免,不如引决。”泓怃然不应,佛念登宫墙自投而死”

              唯有梁武帝遣陈庆之送北海入洛时,能够善待北人。

              宋太祖待南唐主吴越王,忽必烈待宋末帝都足以为后世法。至于南宋联合蒙古破蔡,居然金哀宗遗骨为战利品就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或者有人以杨琏真迦发掘宋6陵来类比,可这已经是后世子孙的责任了。

            • 家园 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因为我的主要参考书《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南京大学)在北伐中提到攻下沧州,但是没有提到屠城。提到清军雇勇“雁户”,在船上安置“佛朗机”。

              放狗搜索,其他地方确实提到了沧州屠城。

              太平军进入直隶后。当地清朝官员和地主召集团练,募集乡勇,有的地方要求每户出人,这样搞得全民皆兵,上书说的是“隔断了北伐军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但是实际上也增添了北伐军对于当地人民的仇恨。

              • 家园 对比长征中的TG,思之泫然。

                记得河里曾有人引过红军长征期间的国军电报:

                (“朱毛匪部”)……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

                同样是一帮被压迫的最穷苦人组成的军队,

                同样没受过教育没啥文化,

                同样在参军前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甚至匪气,

                同样长途远征家国万里……

                决定你为龙还是为蛇的,岂止在战场。

                通宝推:伪叔叔,崇山彩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