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笔记】学习、读书、自娱自乐 -- 云峥

共:💬24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3.家庭:结构、优先权、策略、角色

      社会由基本的家庭组成,在当时,不仅是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经济生产的基本单位。

      “男人的工作是明确的、既定的,其他工作都是女人的。”要求她们的工作有机动性、适应性,贴补家用。

      许多资料来自于当时法院的记录。(英国社会结构与中国的不同)

      生育角色:人们大约在25-29岁结婚,建立家庭。大约18个月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然后每隔2-3年生育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女性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生育孩子、养育幼童。“主妇的事情永无止尽”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可或缺,由此她们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许多孩子没有收到过正式教育,16世纪早期大约有10%的人能受到教育,其他人都是通过在家或做学徒、仆人学到生活技能,最终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从八岁左右开始承担一些劳动:挑水、砍柴、放牛、搬运等等。

      优先权:生存:他们需要获得自给自足的生活产品和一部分的市场交换物品,现在人们依靠薪水。他们很多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力来获得自己的必需品。当时80%的农场是基于自给自足而存在的,其他那些的才用于市场交换。

      大的约曼拥有大量土地,一个拥有一百英亩土地的约曼除了供自己用之外,还可以交易一年获取70英镑的收入,这是很大的数量了。一个拥有10英亩土地的自耕农只能获得2-3英镑。这还是平常的情况,如果遇上歉收,情况就严重了。对于约曼来说满足家用没问题,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激增,他还能够赚上一笔;但对于小农来说就艰难了,他们要花高额的钱来购买生活必须的粮食;(《多收了三五斗》)没有土地的就更艰难了。

      歉收并不多,来的时候却是难以预料的。从资料上可以看到,人们会在风收前焦急的关注天气。

      死亡也是严重的威胁。16世纪的平均寿命是33岁。当时欧洲有周期性的瘟疫,一次瘟疫到来,城市20%-30%的人会死去,这对于富有的人和贫穷的人同样都是威胁。

      这些都是严重的威胁。因此,人们更在乎稳定,而不是更关注变化和增长。试图最小化风险,而不是最大化机会。因此,他们优先考虑的是生存。

      他们其次考虑的是家庭成员的发展。希望年轻人在适当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有三个时刻是很重要的:婴儿的出生,然后是婚姻极其相关,随后是死后将财产传给下一辈。

      仆人们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直到他们足够成熟,有能力稳定下来,建立一个家庭。而学徒们掌握手艺,前途更加光明,更受眷顾。

      门当户对:年轻人在父母所能认同的一堆人中选择。最终的结婚时多方共同赞成:并非年轻人单独决定,也并非父母所决定。所有利益人的支持与同意——包括兄弟姐妹、亲戚等。这样的影响有时候是通情达理的,有时候却是野蛮无理的。

      在财产较少的家庭,年轻人所受的约束较少,他们的独立主要依靠自己所攒的钱,当然也许需要攒几年。

      绅士家庭的婚姻要更加复杂。双方家里提供新生活的基金,新郎家里提供住处和谋生的手段,新娘家里提供她的那一部分。当然也许年轻人自己要解决一部分,但是父母的帮助是比不可少的——这是家庭地位保持的必要方式。

    • 家园 2.16世纪的社会秩序

      16世纪的农村的四个阶层:约曼、自耕农、手工艺者、苦力。

      手工艺者中最富有的是磨坊主和铁匠,裁缝和酿酒屋主人比较清苦。

      即使是苦力和佃户,也可以在公共土地上放牧,并非全靠工资收入。

      16世纪的英国有农村,小集镇,5000户以上的城镇,和一个真正的城市——伦敦。16世纪早期,伦敦的人口达到5.5万人。

      即使是小城镇,也比乡村的职业结构复杂的多。

      城镇里有大商人、有主手工艺者、有journeyman(游艺者,他们按日计工资)。

      大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他们同时是城市的统治者。

      手工艺者大多有自营,出售自己的产品。但也有一部分从大商人那里取得原料,产品也由大商人回收,是“外包产业”。英国当时最主要的产业——布业——的运作方式就有很多是这样的。(如今的致富小康的机会?技术者——外包商——大商人)

      性别与年龄区别:妇女和儿童被视为从属于成年男子的社会地位存在。对他们这样的观念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基础。这种事实被宗教权威、法律所认定。

      仆人是社会构成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轨迹,处于15到25岁的年轻人有60%从事仆人的工作。这也是他们屈从于权威、社会化的过程。

      学徒大多数是进城务工者,10几到20多岁的年轻男人。他们跟主人住在一起,学习手艺、经商。1550年,伦敦人口的10%是学徒。他们会成为游艺者或主手工艺者。

      大多数年轻人的社会地位从属于主人。

      “长者政治”:认为年轻人更冲动,智慧和自我控制只有通过时间才会掌握。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希望,但又具有危险性。

    • 家园 4.社区:核心机构和关系

      16世纪社区中的权力关系:领主与租户

      可以把当时的英格兰想象成一个个散落的点,每个点由不到五百的住户。16世纪前期英国还没有地图。第一份逐郡完成的地图由C.萨克斯顿在1576年完成,完成之后被马上送到女王的首席大臣那里。

      庄园(manor)是领主对土地占有和佃户统治的基本单位——一个领主下的权力单位。有些领主只有一个庄园,有些则有很多。

      有些自耕农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传给后代,但是必须表示对庄园主的忠诚,每年交一份地租。

      惯例租户,庄园有庄园法庭,法庭每年开庭两三次。通常被称为“公薄持有农”:他们按照庄园法庭公簿中的某条记录来使用土地,并持有该记录的副本。有些16世纪的老房子的契约,只是一小条羊皮纸,这就是土地所有证的副本。

      租户需要付给领主一份罚金作为首付,之后逐渐交付地租,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使用甚至直到他的长子。

      租户与领主的契约关系由庄园法庭的惯例规定约束,有些规定很幸运,有些则比较随意,也就是会改变。契约规定了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西方权利与义务、契约、法律的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

      惯例,当时使用很多的词汇,它表示规则的积累。

      惯例规定了特定区域内什么是正确的,以及怎么样实施,规定了争端的解决措施。有些时候,由于时间久远,人们不记得惯例是什么了,他们就请出年长的人来,让他介绍他自己在这六七十年来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他父辈、祖父辈的解决办法。

      当然,惯例不是不变的,只要大多数人同意,它会逐渐的改变。

      惯例也是当时争论的中心,有些时候领主和租户关于惯例的主张完全不同。甚至因此引起农民起义与反抗。所有这些都是关于惯例。(后世西方人关于法律的争论)

      邻里关系是当时另一个重要的议题。

      英格兰还被划分为数以万计的教区,表现为人们在同一个教堂做祷告。

      邻里之间关系渗透的非常密切。邻里之间的支持十分重要,比如有次有个寡妇的牛死了,人们帮他弄了一头新的;再如有时候新人结婚的宴会是人们共同买单的,并且筹款给新人。因为邻里之间关系十分有帮助,所以人们十分注重保持良好的信誉,其他人对自己品德的评价。这不同于现在金融体系的简单的信用评级,这涉及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的社会保障。好信誉的代价,安全的代价,就是一致,与邻里之间的标准一致。

      大多数城镇都有很强的自治观念,自治社区。特别是获得国王特许状的那些城镇。

      人们身上有道德特征,有自己的义务,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但同时,它也会很苛刻,很束缚,很排外。而且这些远远不是理所当然的。一群相互熟知的人持续沟通的社区。

    • 家园 24.国家的重塑 1688-1714

      1688年光荣革命是辉格党与托利党共同的胜利,是反对詹姆斯二世的胜利。

      纠结之处:声明詹姆斯二世是放弃王位导致王位空缺,因此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和威廉才继位,他们之后由玛丽的妹妹、詹姆斯二世之女安妮继位,并非由玛丽与威廉的子女继位。

      维基百科资料:“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new york。

      威廉参与光荣革命并非出自于对英国的关心,而是出自于他和荷兰执政的考虑:对抗法国霸权。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战争。詹姆斯支持者的叛乱、詹姆斯在爱尔兰登陆、之后荷兰与法国的战争。

      由于国会对这些战争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对于可能导致的结果(国王权力膨胀,凌驾国会之上)的考量,导致了一个强大国家机器的产生——财政军事国家,而这个国家机器牢牢掌握在国会手里。

      财政改革:

      各项项目都被审计,每年投票通过。收入被视为公共收入而非君主的收入,即使王室的日常费用也以“王室专款”的名义被拨付。现在仍存在。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但是成为政府筹钱的重要工具。

      证券也逐渐发行,伦敦证券所雏形出现。

      刚开始这些都是零碎的想法,但日积月累,到18世纪初,形成复杂的系统,税收收入为其基础。财政改革即以有效的税收为基础,建立稳定的信贷体系。

      之所以称之为财政军事国家,是因为很多财政收入用于战争。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时,仅占国民收入的2%,1700年是4%,1710年由于西班牙继位战争达到峰值14%,之后1714年和平时期为5%。(如今日益增长的军费、本不必要的浪费)

      财政控制对国家政治开始起重要作用。国会希望中央政府受到约束,按国会的意愿行事。而拨款权掌握在国会手里,就必须每年召开国会。国会的拨款必须用到指定的用途,即政策必须要通过国会的审核才能顺利实施。虽然大臣由国王指派,但如果他不得到国会的支持,就不能实行他的政策。

      由此,到1700年,中央政府——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成为政治的关键,而大臣们在国会中争取多数的斗争,也让政党政治变得越来越激烈。辉格派和托利派这两个本来用于描述排斥政策不同倾向的标签,开始用来描述不同的政党。两党有各自的集会、各自的报纸,政党的竞争也影响到了地方城市、郡的政治,有了3年一次的激烈的竞选。

      1701年由于安妮公主子嗣去世通过的法案进一步限制了君主权力:君主必须以国教方式领圣餐,不得与天主教通婚;未经同意不得随意出国;官员不得进入下议院;法官在任期内不得被罢免。

      新教信仰和宗教自由问题得到了解决;国会存续问题得到了解决;君主权力的限制问题得到了解决。英国的政治形态焕然一新,不仅增加了国家的力量,并且使这种力量得到控制。(国会、政党政治、选举、报纸、法律独立)

      经济上,苏格兰严重依靠英格兰,1695-1699年,13%的苏格兰人死于饥荒;制造业只有亚麻制造,销往英格兰;海外市场没有,尝试建立海外殖民地没有得到英格兰的支持失败。英格兰则处于政治原因:1701年英格兰通过汉诺威继位的法案,苏格兰没有跟进,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危险,如果届时苏格兰认定斯图亚特王朝的后裔,则因为同一君主在一起的两个王国就分裂为两个王国,而这样的苏格兰很有可能联合法国成为英格兰背面的敌人。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同一个国旗“联合杰克”(米字旗),由英格兰圣乔治旗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旗组成。汉诺威王室被承认,苏格兰加入大不列颠在威斯敏斯特的唯一国会,根据人口在上议院有16个席位,在下议院有45个席位。但是苏格兰法律体系保持司法独立,苏格兰教会保持其长老会独立。

      1801年之前,爱尔兰严格意义上还是独立王国。

      文化上有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但是在政治上只有一个不列颠——双层汉堡包:是一个君主国家,却由国会做主,1701年以后的国王的权力还没有以后的美国总统权力大;是一个有国教的国家却有两个国教:英格兰国教和苏格兰长老会,而1718年他的国王是个德国路德教徒;是个反对穷兵黩武的离岸岛国(相对于欧洲),却在粉碎法国霸权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是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 家园 23.英格兰、不列颠和世界:经济发展 1660-1720

      23.英格兰、不列颠和世界:经济发展 1660-1720

      人口稳定:约500万、粮食价格下降、实际工资上涨。

      部分人口约25万移民到美洲或西印度群岛。

      城镇人口的增长使得城市的重要性发生改变,以前的历史中心、宗教城市的地位(如约克)被新的港口、工业城市超过。(利物浦——港口、纽卡斯尔——煤炭、利兹——精纺)

      当时走私盛行,三角贸易。其中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

      英格兰商贸体系形成,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例子:一个偏僻小镇的小店的货物来自上百个供货商,甚至有些是海外的货物。这些小店把一个个村庄、整个国家纳入到新的商贸市场秩序中。“早期全球化”——以来人力、蓄力、风力、水力等有机体的全球化。

      煤矿中排水的蒸汽机+煤矿的马车轨道=蒸汽机车

    • 家园 【原创】总结对英国近代史的几点粗浅认识

      1.宗教问题始终是其中的最关键因素。包括对罗马天主教的态度、新教徒对“教皇专制的恐惧”、宗教宽容问题。期间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一直是亲天主教的力量,而国会一直是新教徒反天主教的。1679年、1680年的两次排斥国会和排斥法案就是集中于废除身为天主教徒的王储詹姆斯的继承权,由此导致国会与查理二世国王的激烈斗争。在国王高超的政治手段运作下,国王获胜。而詹姆斯继位后对天主教的积极倡导态度直接导致局势变化,导致了光荣革命的产生,而贵族们之所以倾向于玛丽与威廉,是由于他们的新教徒的身份。

      2.英国与欧洲关系复杂,并深刻影响到自身

      与中国传统政治不同,英国王室与欧洲王室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深刻的影响到国内的政治态势。诸如: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表亲关系致使他们容易亲法,而国会与人民则视法国为最大之敌人,而荷兰为友好之邦。甚至在革命之中想与荷兰合并为同一个国家。查理二世却与法国结盟与荷兰作战。而最终从荷兰来的威廉和玛丽成为英国之主。

      3.国会因为掌握财政权力而对国王形成牵制作用。国王讨厌国会,常解散国会,却迫于形势不得不重新召开。

      4.国王权力。政治权力+宗教权力,为英国国教之主,政教大权集于一身。但因为关键的财权在国会,因而受到极大制约。而就集权程度而言,国王对地方的掌控远远低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其中查理二世曾在地方议员选举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5.革命中和缓的因素。虽是革命,心态一直较为和缓,具有极大的弹性。国会军与王军战斗中,也只是声明反对一个不合格的国王,而不是反对王权。强调要重塑古老的法律与秩序。而在克伦威尔去世后的混乱之后,接受查理二世的复辟。在反对詹姆斯二世时,解决办法召来的玛丽和威廉也本来就是除了刚出生的王子之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其中虽然改革的力量和呼声很大,但实施中,很重视传统和王室。

    • 家园 22.不平静的平静:王政复辟时期 1660-1688

      1660年5月 王政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61年骑士国会的复辟行为,国王有了固定的财政收入(新增壁炉税)、军权,出版自由被剥夺。只允许信奉英国国教,只有国教的礼拜是合法的,禁止非国教徒担任公职人员……

      国会三年召集一次,但不强制要求选举。所以国王可以每三年重新召集对他有利的国会。直到1678年未曾选举过。

      五大臣

      当时法国与荷兰之间的战争展开。法国代替西班牙成为欧洲潜在的霸主与英国的威胁,而荷兰是抵抗法国的力量。查理二世亲法、同荷兰作战,改信天主教。第一顺位继承人约克公爵国王之弟詹姆斯也皈依天主教,并赢取天主教的公主。

      丹比伯爵成功促使查理之女玛丽嫁给威廉。

      1679年 选举出第一排斥国会,提出排斥法案,禁止詹姆斯继位。查理认为这是不可妥协的。

      政治氛围激烈化,同时原本的出版限制法案到79年到期,而国会没来得及延长它就被解散了。出现很多争论的小册子,暂时的言论自由出现了。

      此时,出现辉格派和托利派。他们的区分在于对排斥法案的态度。辉格派认为教皇制是最大的威胁,只有国会才能保卫英格兰;托利派则相信国王,认为辉格派是反叛者、共和派、是英国国教和英国真正自由的最大威胁。

      1680年,新一届国会第二排斥国会召开。若新排斥法案不通过则不予国王拨款。查理二世解散国会。

      1681年,国王重新召开牛津国会。

      查理修改各城市的章程,以使得各地的议员选举更可控。(地方权力与中央)

      1683年未召开国会,避免面对集中的指责。1685年,查理中风离世。

      新教集权主义。查理面临严峻的局面,但通过高超的政治手腕度过了难关,并解决了问题。建立的君权。(也许查理是英明的君主,但也许有时候个人的选择改变不了历史的潮流——众人之选。)如果继位的詹姆斯二世能加强君权集权,也许英国会成为瑞典丹麦那样的新教集权国家。这并非不可能,但现实并非如此。

      詹姆斯二世急于扩大天主教在英国的影响。安插天主教徒为议员、内阁成员、枢密院成员、爱尔兰总督。人们在忍受,等待55岁的詹姆斯去世,新教徒玛丽继位。但情况急转直下,玛丽王后怀孕生出王子,将又一位天主教徒为国王,也许是因为不愿相信,人们传言并非国王所生;国王要求在各地国教教坛宣读他的对天主教宽容的誓约,几位主教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拒绝,被审判有罪并判处死刑,但迅即被国王特赦。

      1688年,“不朽七贤”(The Immortal Seven 其中五人辉格派二人托利派)写信给威廉,让他返回英国恢复秩序与查出王子事件的真相。威廉与玛丽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光荣革命”。

    • 家园 21.弑君和共和国

      国会支付军费,苏格兰把查理一世交给国会并撤军。新模范军选出军委会和代表,派出人员把国王从别墅中带走,要求国会赦免军队在战争中的一切行动并实施信仰自由。

      后军队占领伦敦,国会长老派出逃。国会独立派与军队对查理一世提出慷慨的条件:国会没两年选举一次,平民军队十年内在国会掌控之下;恢复英国国教,但要求信仰自由,不得强迫。

      代表基层人民的人们订立了“全民公约”。后来在帕特尼教堂举行了“帕特尼辩论”(现在有小册子留存记录)。辩论中有许多基层士兵的发言,他们要求废除上议院,扩大选举范围,甚至有人认为所有成年男子都有选举权,而高层军官则认为只有有财产的人才有选举权,“在王国有物质利益的人”。士兵们则说,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在这个王国中度过一生。(我们的思维:物质、傲慢与偏见)

      此时,查理一世从软禁中逃跑到小岛上,与苏格兰人联系,与爱尔兰人联系;苏格兰人出兵英格兰,第二次内战爆发。1647

      军队在温莎誓师,宣言查理斯图亚特应该为他的所作所为负责。而战胜苏格兰保皇派后,国会与国王谈判。1648,军官普莱德驻扎在下议院门口,“普莱德清洗”,只剩150人进入国会。“残缺国会”组成审判庭审判国王,上议院拒绝参加。下议院声明他们的决议有法律效力。查理一世被指控为“暴君、叛国者、谋杀犯以及国家的公敌和死敌”。

      1649年,英国废除君主政体和上议院。宣布为“自由联邦”。任何法令不再需要国王的签署,改由“英国自由守护人”签署。

      克伦威尔攻入爱尔兰,进行大屠杀,把爱尔兰领主的土地没收,分给英格兰人和士兵。

      查理二世在苏格兰加冕,克伦威尔通过两次9月3日的战役战胜,第一次是处于运气。查理二世逃亡。

      全英联邦本来想和荷兰组成共和国,但被荷兰拒绝,并藏匿查理二世。1652-1654,英荷爆发海战,英国胜利。

      内部政治混乱,国会请求克伦威尔加冕为国王,克伦威尔拒绝。但名义上的护国主就是实际上的国王。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1660年,其子为护国主后被废,后将军举行国会又解散,召回1640年长期国会议员,议员解散国会自由选举新国会。人心思君主政权,查理二世复辟。

      英国革命以失败结束,它败在了自己手里。

      但它的光明不可磨灭,为大西洋沿岸第一次革命,期间诞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与宗教思想。而英国的历史进程也以不可逆。

      克伦威尔在护国主期间限制自己的权力,却又保持一部分必要的权力——维持信仰自由等。他像是一个虔诚的主的信徒,煽起了宗教狂热。而最终他的挣扎也没能导向革命的胜利。人应该怎样?

      现在他的头颅被埋在他的母校剑桥大学悉尼苏塞克斯学院,期间有辗转反侧的传奇般的故事。具体埋藏位置只有悉尼学院的院长等人知道,是一个机密。在悉尼学院举行他的头颅埋藏仪式的礼拜厅里有一个他的画像,现在当英国王室过来是会拉下幕布遮上,免得尴尬。而克伦威尔的事业,也并不一定能为悉尼学院的学生所理解。

    • 家园 20.宪政改革和内战

      1641年约翰皮姆的大谏章在国会的通过,导致了国会的分裂,原本针对国王的同一阵线分裂为两部分,这导致了内战的爆发。由此国王才有了作战的力量。

      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目的参与到内战中来:

      苏格兰人认为是政治和宗教的问题;爱尔兰人是因为土地和宗教;

      英格兰保皇派有些是为了忠诚;有些是为了保卫教会;有些是害怕社会失序;

      国会派有些认为是保卫古老的法律和国会,反对一个不称职的君王而非反对王权(他们的口号是“for the king and parliament”);有些视为是英国新教对天主教的抵制。

      参战的人并非有地域或经济地位的重大不同,各种人中有的为国王而战,有的为国会而战。他们更多是因为个人的意识形态而参加战斗。不仅绅士们如此,普通百姓也是如此。

      贵族们大多支持国王,“中等人”大多支持国会。工业发达的地区大多支持国会。

      1640年开始,伦敦已经没有了出版审查,战争中各种思潮在伦敦出现。出现了宗教自由的呼声,并有人以此为奋斗的目标。要求宗教自治,反对任何形式的强制。这是战前无人能料及的。而此时,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发行。

      王军攻击苏格兰时,东部联盟出军回应苏格兰,爆发了马其顿荒原战役,克伦威尔的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时正值关键时刻,两方角力胶着,苏格兰爱尔兰加入战团。

      国会中有保守派与主战派的争论,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曼彻斯特公爵不愿主动出击:“即使我们战胜他999次,他仍然是国王,而我们仍是臣民。如果他战胜我们一次,我们就会被拉到绞刑架上,我们的子孙变为奴隶。”克伦威尔:“那我们当时为什么拿起武器?”

      克伦威尔以军功提升军官,这在十七世纪是非同寻常的。模范军建立后基层大多是平民军官。他认为,只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和如何作战的人比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贵族们强多了。他们是一个敬神的、训练有素的军队。最终,他们在纳斯比战役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当时观点来看,可能是因为“上帝的眷顾”。

      (英国与中国的不同:古代中国君权并不如英国那样强大而无所制约,而英国贵族地位崇高,平民并无晋身之途径——中国之军功与文官制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平民子弟的上升途径,而在英国这个差异是巨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