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笔记】学习、读书、自娱自乐 -- 云峥

共:💬24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笔记】学习、读书、自娱自乐

    偶尔看点东西,有些许想法,扔掉可惜,也许日积月累会有所收获。

    发上来也纯属自娱自乐。

    ==========

    这两天在看耶鲁大学公开课《英国近代史》,下面是学习笔记。

    19.国王和政治群体

    辉格派:当时政治充满的矛盾导致内战;

    马克思主义派:经济的变化导致政治的变化;

    修正派:战争是当时偶然因素的结果。(白金汉公爵等等)

    17世纪早期1600-1640

    参考阅读书目:《早期斯图亚特时期英格兰冲突史》卡斯特和休斯

    Cust and hughes’book :conflict in early stuart england

    亚马逊链接:

    外链出处

    内容笔记:

    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信奉皇权的国王与国会之间的冲突

    因财政问题召开、解散国会

    对白金汉公爵的恩宠与白金汉公爵对权力的野心、和他的无能。

    期间与欧洲当时的战争、宗教问题(新教与天主教的争端)、哈布斯堡王朝的反改革相关。国王想长久考虑与西班牙结亲,进而缓和欧洲矛盾,让西班牙退兵。国会渴望与西班牙开战同时反对王子赢取西班牙天主教派的公主。最终詹姆斯一世与西班牙联姻不成开战。

    乡绅拒绝缴税

    国王权力、筹款、宗教问题,为期间始终纠葛的基本问题。

    英国主教在苏格兰强行推行英国国教式的仪式导致苏格兰的反叛。(詹姆斯一世之前曾任苏格兰国王)

    关键词(Tags): #英国近代史
    • 家园 12.经济扩张 1560-1640

      全社会财富增长的全景:

      改变土地用途:1.砍伐森林变为耕地;2.沼泽被排干,变为适耕土地。

      17世纪前期的第二波圈地运动与16世纪前期的圈地运动不同,圈地的用途不再是放牧,而是用来轮作农业,西部的森林被砍伐,东部的沼泽被排干,用来实践轮作农业 up and down husbandry;之前圈地的主体是部分乡绅,17世纪的第二波圈地运动则是地方乡绅与主要农民达成了一致,所以,全国范围内的地方社区都对这种对公有土地的圈地达成了一致意见。

      人口的大量增长:伦敦1550年已经有7万人,1600年20万,1650年40万,且仍在增长。1600年,伦敦人口占全国5%,1650年,伦敦人口占全国比例提高到9%,之后继续提高,目前是10%左右,占比基本在17世纪中期形成。

      城市人口扩张,造成拥挤。期间造成大的瘟疫的流行,伦敦遭受5次大的瘟疫(鼠疫),疫情爆发可以致死10-15%的人口,甚至更多。当时伦敦富人区的平均寿命是30-35岁,而穷人的平均寿命是20-25岁。1637年,纽卡斯尔近47%人死于5-10月间。

      但是城市仍旧快速扩张,不断有移民来到城市,促进城市的增长。“改善型移民”一般都在城市有亲戚,他们的亲戚鼓励他们来到城市发展。一项研究显示,当时领取结婚证的三分之一的女性当时都跟亲戚住在一起,她们来自农村,然后在城市结婚、发展。另一类“生存型移民”则只是希望在城市找到更多可以糊口的机会。

      荷兰移民来到并振兴了东伦敦的布业,特别是诺里奇和科尔切斯特附近,他们生产出精纺的面料。在这种新织物产生之前,他们原来绒面料的产能过剩,海外市场缩小,并受到来自荷兰布业的竞争。丝绸由法国南部的新教逃亡者带来,主要在东伦敦生产,还有肯特的坦特伯雷城。城镇和农村制品多样化。伊丽莎白时期的枢密院非常鼓励这些产品的国产化,政府派发专利许可,在专利初期的数年,给予引进者垄断地位。专利到期之后,任何希望参与的人都能在行业建立后进入。这就是专利体系的来源。

      这些专利比如大头针,很不起眼,但是在1579年英国要从荷兰进口价值4万镑的大头针。17世纪第一个十年,大头针在伦敦郊区建立专利,雇佣童工制作,1630年代,专利到期,伦敦之外的地区也开始制造大头针,从此之后,英格兰大多数大头针都在国内制造。(专利体系对于英格兰经济兴起的作用与改革开放后国企对于中国经济兴起的作用是否类似?先垄断,引进技术,后推广、国产化。)

      英格兰这些产品都是分散制作,并不需要很多机器和资本,许多以外包的形式在农村郊区生产。

      新科技鼓风炉从德国的引进。先是在伦敦西南部水边建立,因为可以利用水流;之后在南威尔士发展,因为有大量森林可以提供鼓风炉的原料木材,并有大量的铁矿。新科技的引进过程很有趣,可进一步跟进。(中国现在某行业的发展、变化、演进过程)

      到1580年代,铁产量比1550年代翻了三倍。到1640年代,英格兰每年可以生产2.3到2.4万吨的生铁。但是仍要从北欧进口大量的生铁,以满足铁制品生产的需求。铁制品主要集中在西中部伯明翰城附近。

      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在纽卡斯尔发展,1580年,纽卡斯尔每年沿海向伦敦输出每年5万吨,到1640年,增长到每年30万吨,除此之外,1640年还有20万吨煤输出到其他城市。此时的煤还无法用于炼铁,但可以用于其他工业生产。

      新的区域地理:不同地区有专门农业化生产,还有很多地方通过工业活动体现其不同。1640年,一个在伯明翰旅行的人将之描述为“一个个连续的村庄”,大村庄连着大村庄,大家都在生产铁。在纽卡斯尔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矿坑,深到200到300英尺,像“月球的表面”。

      英格兰的产品不像原来只出口到英吉利海峡的对面,而寻求更广大的市场。并且试图直接进口原料,而不再依靠荷兰的转手。16世纪后半期,英格兰展开了航海冒险之旅。这时期,对英格兰经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确立新航线的贸易航行,这通常由皇室支持,以公司形式取得皇家许可,(类似日本财阀的崛起?)以建立原本没有的贸易航线。美洲的殖民地的确立。

    • 家园 11.伊丽莎白和君主共和国:政治参与

      伊丽莎白一世与1558年即位,1603年去世,在位45年间,实现了宗教和解,政治稳定;挫败了强敌西班牙;促进了文学的光辉。1601年她的最后一届国会上,她发表了著名的黄金演说,最后让每一位议员亲吻她的手离开。那是一个光辉四射的时代

      但并不仅仅如表面一般,她在位时期,当时危机四伏。当时英格兰与西班牙结盟与法国开战,而伊丽莎白的表亲、苏格兰女王玛丽嫁给了法国王储,由于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姐姐,玛丽对英格兰王位也有主张,法国有把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到法国的野心,当时在苏格兰有一支法国军队,这是北面的威胁。而由于玛丽一世与腓力二世的婚姻,英格兰与西班牙是同盟,但西班牙是欧洲天主教复苏的都是,腓力二世只是为了在英格兰复辟天主教。那么腓力二世如何看待伊丽莎白一世的继位呢?年轻的女王需要建议,需要顾问,正是伊丽莎白与顾问们的关系,为女王执政早期最重要的政治决策刻下了不平凡的政治印记。

      核心人物是威廉-塞西尔,后来的伯利勋爵。女王即位时,他只有30多岁,他辅导女王超过40年,与女王关系异常亲密,是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真正的核心角色。他做决定之前有很好的习惯,会权衡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他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是独立于君主的国家。(Mark)

      1560年,英格兰军队和舰队派往苏格兰,军事上没有取得胜利,但是1560年6月,玛丽-德-吉斯去世,7月苏格兰的战争以爱丁堡条约告终,法国军队推出苏格兰,新教贵族控制了爱丁堡。赢得了少许喘息时间。1560年12月,苏格兰女王丈夫、法国年轻国王弗朗西斯二世驾崩,18岁的玛丽成为寡妇,返回苏格兰,并要求英格兰王位的主张。1567年,因叛乱被迫退位,莫里伯爵摄政辅佐幼君,其子詹姆斯。1568年,她从列文湖城堡逃出,流亡英格兰,要求伊丽莎白为她夺回王位。当时情势是,苏格兰落在新教教徒贵族手中,他们会引导詹姆斯成为新教徒,玛丽不应该会苏格兰;而又不能让玛丽去法国,她回主张英格兰的王位,并把法军带入英格兰。伊丽莎白听取了玛丽和叛乱贵族双方的意见,认为双方的指控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因而在此问题上采取中立态度——苏格兰现状维持,而玛丽被软禁。但从而引来了一系列针对她自己和顾问们的暗杀。最终,15年后,玛丽被处死。

      伊丽莎白的婚姻和继承人问题一度成为王国的焦点,人们担心她去世之后的局势。国会1563年、1566年施压于她。她曾口头承诺会在合适的时候结婚,而后来在被要求履行时,震怒拒绝。因为她拒绝指定继承人,顾问们在为她执行政策之外,加了一个新职能:向她施压;而国会则公开呼吁某些政策。有人称,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臣民之下隐藏着公民”。她坚定自己的立场,一再拖延。也许她自己也没想过要不婚,只不过最终事情自然发展成了这样。特定时候,特定事物总是无法一锤定音,逐渐导致了她终身未婚。

      地方政府逐渐加强。中央枢密院与地方治安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鼓励了更多来自英格兰各郡的绅士精英的加入。国会席位在此期间大量增加,从1547年的251席增加到她之争末期的370席,代表资格大幅扩大了。

      塞西尔为应对女王被暗杀做出策划——应急共和国体制:一旦女王去世或被暗杀,所有大臣职位保持不变(这是一种宪政创新),然后一个三十人委员会被选出以治理国家,然后国会召集并选定继承者。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走过轰轰烈烈的一生,孤独的去世。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从爱丁堡出发往南,成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

      • 家园 帖子很不错,就是顺序有点乱

        好像先发的20-24,又回来发2-11,章节顺序倒是跟历史年代一致。

        英国有法律规定首相代行国王的行政权吗?我想知道如果现在英国国王想重新掌权治国法理上有可能吗?

        • 家园 法理上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法理(英国宪法,实际上是由一些成文法,法庭判例和条约所构成的整体)上,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都是以君主的名义得到授权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习俗上,英王(女王)仅仅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礼仪性的职位。但是君主仍然有任命政府阁员、解散议会、战争以及媾和等等皇家特权(至少是法理中名义上是得到承认的,并没有剥夺君主这样一些特权)。

          • 家园 英国君主这些权力看起来还是蛮光鲜的

            说实话,觉得英国君主“任命政府阁员、解散议会、战争以及媾和”这些权力看起来还真是蛮光鲜的,尤其在这个君主制已经没落的社会。

        • 家园 因为这是按我看人家讲课的顺序来的

          因为这是按我看人家讲课的顺序来的,哈哈。先从20看的,后来才从头看起。

          我也只是英国史的初入门者,所以说的可能不对。我觉得是英国现行法律规定了首相和国王各自的权力。而国王因为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所以在法理理论上有掌权的可能,但是法律规定的首相或其他行政部门的权力国王也不可侵占。

          这个问题前一阵我也在思考,觉得现实中因为有一层层的阻碍恐怕没有实现的可能,法理上具体的规定希望有了解的大牛来布道下。哈哈

    • 家园 10.伊丽莎白和国教:信仰一致、天主教徒、清教徒

      1559年宗教和解 宗教宽容、妥协,各方面的模糊,唯一明确的是:一致法案 Act of Uniformity:保持一致并保持安稳

      激进的新教徒和激进的天主教徒都没想到伊丽莎白一世能活到70岁,他们都希望事情能朝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为将要发生的风云突变做准备。

      天主教徒的反抗行动。1568-1560年左右,影子教会:流亡海外准备反攻的教会;被臣民驱逐的苏格兰女王玛丽(其本人为天主教徒);156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镇压荷兰新教徒的起义,派大军驻扎在荷兰。1569年,北部诸伯爵叛乱,试图利用西班牙大军拥立玛丽女王。最终诺森伯兰公爵被处决。1570年,教皇曾声援,宣布伊丽莎白为异教徒。

      1570-1580年间,有许多关于天主教对女王的叛乱,荷兰新教领袖沉默者威廉被暗杀,1586年,巴宾顿阴谋……1585年,经历过很久考虑之后,英格兰公开向西班牙宣战,并派兵进入荷兰。同年,国会重新定义叛国罪,天主教的牧师不允许进入英格兰,否则以叛国罪论处。1587年2月,玛丽女王被推上断头台。1588年,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对抗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入侵。

      1581-1603年间,131名天主教牧师被抓捕处死。还有60名藏匿者,同样被叛国罪论处。英国认识到自己易被四面围攻的位置,而天主教因为对外的联系被仇视。

      清教徒被视为新教中的激进分子。他们视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的继位为上帝对英格兰事务的干预。但尽管承认伊丽莎白的宗教改革,却认为这样的宗教改革只是半吊子工程。他们急于推进改革,巩固地位。他们想去除“罗马的抹布”和“教皇的糟粕”。他们中很多人是大学生,在学校中受更纯粹的新教教育,加尔文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他们认同加尔文的“预定论”,认为只有被选中的少数人才能接受救赎。很多人还采信贝扎的双重预定论。他们会反省自己是不是被上帝选中者,进而全身心的为宗教奉献,以此来确定自己就是被选中的。他们视世界非黑即白,自己为世界的少数,旁边是堕落的人,将自己描述为小拨的敬神残留者。The“little flock”,the“goldly remnant”由此诞生了实践主义的理念,用行动来证明对上帝的忠诚。预言会议。

      1570年后,他们涉足政治,并且以清教运动的形式。他们反对主教体制,认为应该通过基层教众自治,然后选举更高层的长老,所谓的长老体系。1572年,告国会书。他们号召进一步的改革。1588-1589年,出版马普瑞特宣传册,直接针对主教。约翰-菲尔德建立长老派的地下网络。1590年后,作为运动的清教主义逐渐消逝,但留下三大遗产:

      第一,一部分激进的清教徒彻底与国会分裂,组织自己的团体,他们中的部分被迫避难海外。亨利-巴罗避难荷兰,后返回被绞死。由此导致1620年的五月花远航。

      第二,国教中的福音实践主义神学。他们认为即使不能改变国教的结构,也要改变它的精神特质。

      第三,与清教徒对抗捍卫和解政策的人们,进一步认为和解政策不是暂时政策,而是不同以往的另一种可行的道路,介于天主教与激进新教之间的折中道路。如神学家班古罗认为国教中的形式不是政治的妥协,而是新教的可行道路。教会被赋予神圣性,英格兰教会是基督教先贤传承下的体制,中世纪的天主教混乱思想已经得到净化。

      天主教对平民不再有大的影响,将传教集中于绅士阶层。到1603年,英格兰国教会大概有250万领圣餐者,而天主教不服国教者只有八九千。安立甘教会许多教士受过大学教育,势力大增,对教义的纯粹性要求更高。1600年后,清教少数派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是通过政治运动,而是通过宗教传播。(与今日情形比较)17世纪英格兰宗教战争,争端不是在天主教与新教之间——这场争端在1600年就已经平息,17世纪宗教争端是由于新教概念不和而展开的。

    • 家园 9.商品和联邦:经济和社会问题 1520-1560

      1500年以来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社会被改变。

      物价提高

      领主的“圈地”招致了不满。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把这些描述为“羊吃人”。

      国王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后因战争需要卖出:城堡、新武器等。

      买土地的有大绅士、贵族——巩固他们的财产;贵族的小儿子们——通常长子继承,此时有机会得到一些土地,他们从事贸易等,可变成较小的绅士;约曼农——土地合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可称为绅士;还有城镇里律师、大手工业者、商人等财产和地位提高后,可能成为绅士。

      所以,修道院的土地被马上卖出,之后转手。土地市场暴饮暴食。结果不仅是教会对土地的拥有减少,还有自称绅士的人数增多,以及整个绅士阶层财富的相对增加。(社会空前变动)

      那么期间,谁是失败者呢?小佃农无法在市场上卖出足够的钱,将要成为小佃农的人,本可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现在越来越难。社会上的无地人员越来越多。(两极分化~)

      城镇中领工资的人,实际工资下降,实际购买力下降。

      贫穷成为一个问题。贫穷什么时候都有,但是在15世纪的时候并不是一个问题。贫穷更多是一些孤儿、寡妇等因外在问题“失去依靠”的人。而在16世纪,贫穷扩大化了。流浪汉问题vogue and vagabonds;工作贫穷,the laboring poor,有些人只是在经济体系中随便找点工作,而生活很难维持。

      人们注意到了问题。但是当时的人们只是注意到了表现,而很难知道原因。

      第一种反应:当时没有经济学,人们只是把这视为道德与伦理的一部分。以为是富裕联邦理想的失败,而原因是某些人的错误行为。1549年左右爱德华的新教教士们就这一问题探讨了社会问题,他们被称为“联邦之士”。他们同时认为宗教改革不仅是英国国教脱离罗马教会,也不仅是教义的改革,更是道德化社会的契机,视作是社会基督教价值复兴的契机。

      他们把经济问题视为社会脱轨和道德沦丧,谴责那些“联邦的蛀虫”,谴责对穷人的剥削和压迫。

      第二种反应:农民起义。1536年求恩巡礼起义。1549年,扎营之时大起义 Camping Time。诺里奇郊外达辛都,凯特叛军被屠杀。改革之树 oak of Reformation。

      伊丽莎白枢密重臣史密斯,没有谴责某些个人或群体的道德沦丧,而是试图理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试图理解社会中不同人他们的动机和压力。其写作方式是辩论。对话录。他被描述为政经之父。

      后面政府出台政策:一方面政府想稳定,希望让事情安定下来,希望重构伤痕累累的联邦理想;另一方面,他们非常在意而且尽可能的追求有序的经济增长。政府更多的介入社会和经济,这有利于大环境的形成,让人们从原来的激烈反应中解脱出来,逐渐适应这种经济和社会变化,并让16世纪晚期开始进入一个过渡阶段,过渡到完全的商业经济。

    • 家园 送花

      这种帖子怎么得花这么少啊。意识形态贴得花上百,这种扎扎实实言之有物的帖子少人关心。

      • 送花
        家园 谢谢谢谢!主要我这可读性太差

        谢谢谢谢!主要我这是读书笔记,杂乱无章,可读性太差。不过也无所谓,俺就是把这放在这里而已,聊胜于无,哈哈。

    • 家园 8.宗教改革和分化 1530-1558

      英国国教由天主教转为安立甘教会(Anglican church),又称圣公会。

      1527年亨利八世要跟他的王后凯瑟琳离婚

      当时凯瑟琳已经40多岁,他们有孩子不现实了,而亨利需要一个继承者。凯瑟琳一开始来英国是要嫁给亨利的哥哥亚瑟的,随后哥哥亚瑟死了她才嫁给亨利。当时亨利有了一个情人,她想要当皇后。就需要亨利跟凯瑟琳离婚,而这需要教皇的同意。

      但此时,凯瑟琳的弟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并在对意大利战争中取得了对教皇克莱芒七世的实际控制。

      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策划

      国会通过法案,规定英格兰为王权国家,案件判定不可到其他国家上诉,其他国家无权干涉。

      1533年,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麦判定国王与凯瑟琳离婚。安-波林被立为皇后。9月,之后的伊丽莎白一世出生。教皇驱逐亨利出教会。

      1535年左右,许多人被处以死刑。

      王权凌驾于教会之上。

      这些让英国与德国和瑞士的新教改革站到了同一战线上。也让支持新教改革的人有了立足点。

      1536年,托马斯-克伦威尔与托马斯-克兰麦颁布了十条命令,开始谨慎的向宗教改革迈进。

      到1540年英国再无修道院。1537年,两人颁布了主教之书。1538年,英译本圣经发行,大圣经。(the Great Bible)

      但到1540年事情起了变化。先前1536年安皇后被处死,亨利迎娶珍-西摩,1537,爱德华王子出生。亨利有了王子,这为他与罗马教皇和解扫清了道路。

      1540年,克罗威尔被以鼓动异端邪说的罪名逮捕并处死。而其真正原因是安排国王婚姻的失败,亨利第四任妻子是德国一位亲王之女安妮,他想让国王与德国路德教亲王结成同盟。结果亨利认为安妮比肖像上太丑,拒绝履行婚姻。

      爱德华改革:亨利1547年1月驾崩。9岁的爱德华王子继位。其舅舅爱德华-西摩掌握了权力中心。

      1553年,祷告书公开强调新教信仰,颁布新四十二信条。爱德华六世被称为“年轻的约西亚”

      玛丽复仇:爱德华16岁死于肺结核。四十二信条才颁布一个月,局势急剧逆转。凯瑟琳的女儿玛丽带领军队叛乱。经过25年的混乱之后,亨利与凯瑟琳之女玛丽终于登上王位。1554年,英格兰恢复了完全的教皇管辖。空前的宗教迫害。1558年玛丽去世。

      1558年,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她活了70岁。

    • 家园 7.中世纪晚期宗教及其批判

      1980年以前,人们对宗教改革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积极、净化、光明;而现在,人们更多的会关注它对当时宗教传统的破坏,它所缺失的部分。这是一个二维的图卷。

      16世纪初期,英国的宗教是国际宗教机构(天主教会)的一个分支,有两个大的教区,坎特伯雷和约克,下面有21个教区,共9000多个基层教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教堂。

      教会法庭:部分刑事案件才会移交世俗法庭。

      什一税:还有大量的信徒捐赠。

      人类的罪孽,十诫,七宗罪,洗礼,圣餐礼,忏悔,并得到宽恕。

      对各个圣人的崇拜。(离基督教的中心教义渐远,或混淆人们对核心教义的崇拜。)

      旧迷信崇拜中的圣树圣井等的融入。

      对遗物的崇拜。(剪下来的指甲,用过的靴子等等)

      教会中的腐败现象

      反教权思想

      教会内部的批判:教会中的改革派(部分主教、总铎等)

      外部平民端的批判:“异端”罗拉德派:反圣人崇拜、遗物崇拜;反圣餐;反炼狱说、反弥撒。他们依赖圣经的权威。从1380年开始,他们把圣经翻译为英文,抄本在信徒之间秘密流传。(他们对新教改革有影响,约翰-威克里夫影响了15世纪伟大的波西米亚改革者布拉格的扬-胡斯,扬-胡斯的教义深深的影响了马丁-路德)

      他们有点像上世纪780年代的东欧反抗者,对庞大的体制不能撼动,但却是一种侵蚀性的存在。当体制颠覆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从暗处走向明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早期新教徒。他们多来自牛津和剑桥,由其是剑桥。(大学对体制的反抗性)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自己的观点。德国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早期新教徒从德国、荷兰走私圣经英译本和路德派的禁书。

      偶发事件让事情发生了转折:1527年亨利八世要跟他的王后离婚!

    • 家园 6. 权力结构(都铎王朝早期的权力结构)1485至160

      1485年,亨利-都铎称亨利七世(1450-1485玫瑰战争)

      号称兰开斯特王室后裔,并与约克王室伊丽莎白-约克联姻。

      治理制度:

      司法独立之征兆?

      当时威斯敏斯特的法庭有:王座法庭、民诉法庭,适用普通法(common law)。还有一个平衡法庭,该法庭由大法官判决,而不仅仅限于普通法。(普通法不能实现的自然公正,由大法官提供。)

      除了以上的皇家法官和皇家法官两年一次往各地的巡回法庭外。国王还任命各地绅士为治安法官,组成四季法庭。(一年召开四次)

      国会:上议院与下议院

      1.立法只能由国会。新法能修正并推翻普通法。完成后提交国王,由其通过或否决。

      2.国会能通过税案。从14世纪开始,税案通过要取得下议院的同意。

      国王并不依赖税收,“生计自理”:王室庄园和其他惯例收入等。特殊情况下才会动用税收,由国会通过,税收后上交财务部。

      政治实际权力执行和政府权威维持:

      君主至上,君主个人的权威和特点会给治下的王国打下不同色彩的烙印。

      亨利七世精于算计;亨利八世年轻热情。

      君主同各大利益集体之间的关系。【地方权力与中央】

      1.各地精英组成政府统治。

      珀西家族在苏格兰边境的统治,通过两座城堡扩散。

      2.领主贵族的军事权力。

      国王没有军事力量,战时需要各贵族带领自己的力量参战。

      1485年博斯沃斯战役中,德比勋爵威廉-斯坦利和他的兄弟托马斯-斯坦利当时将军队开往战场却坐山观虎斗,当亨利-都铎占上风时,他们马上参战,导致了理查三世的灭亡。

      国王对贵族:宣传、恩赐、问政、强制。

      宣传:自身的政治合法性(包括教皇承认、联姻等)、对过去的涂抹(人们认为理查三世是恶魔,统治时是黑暗时代)

    • 家园 5.国家:社会和经济网络及城市系统

      莱茵河的存在使得煤矿开采后得以运输,加之当地煤矿处于表层易于开采,东北部地区成为煤炭中心。

      区域市场基于小城镇市场。城镇与乡村不是割裂开来的,在一定区域内城镇与乡村构成通过城镇市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城镇需要乡村的产品和原料,乡村需要城镇提供交易场所,提供专业制造和各种专业服务。

      区域社会的形成:同一城镇的人可以去旁边不同的城镇交易,不同城镇的人也可以来到旁边同一个城镇交易。

      去英国旅游除了去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外,还可以去下北方的里奇蒙德Richmond。那里去的人很少,但是有沿着河流的12世纪的古堡,有修道院。很值得一去。Keith E. Wrightson教授推荐集市附近的黑狮小酒馆,那里的午餐很不错。那地方有很好的啤酒。(这教授显然是个吃货!)

      大城镇如约克、诺里奇、布里斯托等集中了整片区域,把他们形成一个国家。最后国家层面的链接,则来自伦敦。

      Lundon更重要的是他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离荷兰很近,通过北海很容易到达荷兰的安特卫普。伦敦是英格兰最大的布匹输出地,也是最大的进口集散地。荷兰链接北欧与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的交易,是欧洲交易的中心,而伦敦链接荷兰。

      托马斯-莫尔写的《乌托邦》故事的起点就发生在安特卫普。

      16世纪早期交易体系的图景。

      但此时英国还是农业社会,人们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主要关心当地交易,并努力维持生计,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与这种大商业网络的大的人流只有有限关联。与之联系的只是一些特殊的群体。城镇的人不必说,更重要是大城市的人,还有生产远程贸易用品的人。

      虽然描述了远程联系和大范围的流动,但人们的生活大都还是维持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历史学在概念化这整个问题时要记得,同时描述这种关联性和限制性。地域性仍然很重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