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央亚细亚的帝国撞击——高富帅节度使的悲催怛逻斯 -- 毘沙门

共:💬85 🌺748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些胡人也是外来的吧,原住民都是些飞禽走兽

        中亚就是一个走廊,选择住在这里就要接受被踩来踩去的命运,要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

        高仙芝比较过分,属于破坏规则的玩家,但实力又没有大到可以摆平一切的地步。他要是战胜阿拉伯人,接踵而来的肯定是无数哭着喊着白送的金钱美女。

        • 家园 有关中国人的起源,抄一段

          许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了400多万年前以及150万年到3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5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安徽和县等地发现了60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千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中国考古学家认为,从以北京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因此中国的现代人类起源于本土的早期智人。北京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之一,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近年兴起的分子人类学对此提出了挑战。根据1980年代出现的“单地起源说”,现代人约于20-10万年前在非洲东部出现,并至少于60000年前进入东亚。因此,北京猿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也没有关系。这一理论主要基于对现代人群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分析。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中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也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现代中国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他们认为,在10万年前至4万年前之间的东亚地区,事实上存在一个化石“断档”期,即这一阶段的人类遗址非常少见。6万到4万年前源于非洲的现代人到达现在中国南部,并逐渐取代了亚洲大地上的古人,比如北京猿人的后代。

          尽管关于现代人进入东亚的路径尚有较大争议,大部分遗传学家已经接受这一观点。然而在考古学界,仍不乏持反对意见者。其论争主要集中在少量遗传物质的可靠性、中国化石遗存的延续性以及两种异源人类之间混合的可能性上。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研究员表示,与基因证明相比化石证据更重要,因为它们更直接。法国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也认为,现阶段化石比基因证据更能说明问题。他认为亚洲的现代人与亚洲的古人类之间确实存在连续演化关系,在中国看到的各时期亚洲人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很难相信我们现代人都是起源于非洲的”。

          • 家园 但至少要记住,已经没有蒙古人种一说了

            多数中国人属于新东亚人种,血统很纯正,而蒙古人和多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都是东亚人种和棕色人种,即老东亚人的混血。所以所谓的蒙古人种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

            • 家园 要记住,别从窗户出去!

              多数中国人属于新东亚人种,血统很纯正,而蒙古人和多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都是东亚人种和棕色人种,即老东亚人的混血。所以所谓的蒙古人种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

              包括中国人蒙古人在内的东北亚人,和东南亚人的牙齿截然不同,知道什么是sinodonty 和 Sundadonty吗? 把中国人和东南亚人归为一类,把亚洲北方民族归为另一类,即使不看牙齿,单看外观特征就知道是扯淡。

              蒙古人种远非过时概念,过时的是蒙古人种的宽泛定义。典型蒙古人种是一支高度特异化的人群,体征是对极度严寒的适应,包括独特的上眼皮脂肪层,细眼睛,长躯干,四肢尤其是远端肢体相对较短,皮下脂肪层厚且分布均匀,脸部皮肤厚,等等十余项对严寒的适应特征。

              人类学对典型蒙古人种的起源,逐渐(不得不)认为与最后一次盛冰期有关。而且是源自一个很小的人群在酷寒环境下的选择性变异。冰期结束后这只人群迅猛扩张,征服了大部分亚洲。居住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的80%人口属于典型蒙古人种。

              分子生物学还是学龄前儿童,从那里出来的结论还得有独立的其他平行证据支持才可信。但有些民科对分子生物学的有些结论胡乱解读,就像盲人在摸墙,摸到一个窗户就以为是门!

          • 家园 但要记住,蒙古人种已经是过时的概念了
        • 家园 维吾尔以前有个老说法

          中亚就是一个走廊,选择住在这里就要接受被踩来踩去的命运,要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

          水可以流走,石头还是在原来的地方。

          就是说外来统治者是水,不能长久呆在那里,而他们是石头。

          维吾尔自身都是外来迁入,也能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来,看来中亚这个地方呆久了,“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了。

          • 家园 石头也真是的

            水头猛烈的洪水,巨石也要随波逐流;经过河流的长途搬迁,大石更是化为卵石和沙粒。。。。

            准部还在的话,哪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 家园 他们在南疆还是呆的下去的。

              准噶尔对南疆没什么兴趣吧。

              前面那句话的原意是特别针对南疆的。外来统治者在那里采取的不是直接统治,而是任用臣服的官吏来直接统治到基层。

        • 家园 高仙芝的行为是不是也跟他出身并非汉人有关系

          因为出身被汉人灭国的高句丽,所以要闯个名堂出来,反正闯出祸来也是汉人的祸事,间接为高句丽报了仇?

          • 家园 这倒不至于,从行为来看,他更像是唐朝的忠臣

            最后也是死在安史之乱中,尽管被宦官谗言所杀,但总归是为国尽忠,中国史书对他的死是相当惋惜的。

            • 家园 我是说他比一般汉人更热衷于开拓进取及获利,不是说忠心问题

              唐朝的蕃将一般就忠心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我发觉这种蕃将(不独唐朝,法兰西的拿破仑也算蕃将了)比起一般人似乎具有更强烈的进取心和获利的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凤凰男心态夹杂着些许敌对心态?

              • 家园 在唐朝,从军大概是突厥人和高丽人唯一的出路了

                他们都不太善于经商,做生意的水平不高,文化程度又有限,也没法考进士当官,唯一擅长的就是打仗杀人的技术,唐朝用其专长也算知人善任。

                即使到了唐朝灭亡后的五代,高句丽后裔们仍是一只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这些人大多都是像高仙芝那样的移民后代(有人考证高句丽灭亡后,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朝廷迁移到内地),无论从心理还是文化上都已经归化唐人,但军事技巧却没有丢下。

    • 家园 石国后裔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石敬瑭

      事实上,当时姓史,姓安,姓石,姓曹很大部分都是硕特昭武九姓的。

      另外,为何韩国不认为高仙芝是他们的名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