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贝鲁斯科尼,加利亚尼和安切洛蒂---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么 -- 曹仲德

共:💬5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贝鲁斯科尼,加利亚尼和安切洛蒂---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么

    贝鲁斯科尼是米兰的老板,在米兰他的话最算数,这种说法应该没人反对。从原则上来说,米兰俱乐部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贝鲁斯科尼点头的。最终拍板权在贝鲁斯科尼,加利亚尼只能提方案给他审批并执行,而且,如果他不满意加利亚尼的话,随时可以砸了他的饭碗让他滚蛋。

    但原则是一回事,具体如何执行则又是另一回事。对于某项具体事务,加利亚尼会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交贝鲁斯科尼审批,审批过后再执行。但一切事都需要经过贝鲁斯科尼点头,并不等于他点头前都会仔细琢磨,精力和才能都不允许他这样做。比如米兰梯队要到签几个十六七岁还不起眼的小孩,或者夺冠后要发放多少奖金,或者今晚的比赛怎么打,这些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贝鲁斯科尼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插手,绝大多数时候他也不会有兴趣去插手,对于加利亚尼递上来的建议,他是想都不会想就会点头的。

    这就决定了实际运作中米兰的大多数的权力,还是下放给加利亚尼和安切洛蒂的,虽然从形式上,他们往往要请贝鲁斯科尼批准转会计划财政计划什么的,但由于贝鲁斯科尼往往并不审查而一概照准,所以这只是一个程序的问题。贝鲁斯科尼体现自己老板身份的方式主要还是体现在任免总经理和主教练上。加利亚尼申报上来的计划我一概照准,安切洛蒂如何排兵布阵我也不管,出不了成绩时,我找你们算帐就成。这种管理思想,中国的汉朝叫做“循名责实”,著名的诸葛亮出师表有这么一句“请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贝鲁斯科尼也时不时会插手一下米兰的具体事务,关系米兰发展的大事是要插手的,比如主教练的选择,球场的扩建等等;涉及到自己的偏好问题也是会插手的,比如他喜欢英扎吉,就出钱把英扎吉弄米兰去了,再比如萨维切维奇和博班入不了主教练的法眼,他却发话一定要让他们上。

    贝鲁斯科尼因为个人偏好干涉球队事务的实例还很不少,但要就此说米兰就是贝鲁斯科尼的一言堂呢,就显得草率。就说扎切罗尼本来对博班不感冒,在他的干涉下只好把博班排进阵容那事吧,乍看确实是贝鲁斯科尼对米兰阵容的决定权比扎切罗尼大,但换角度想一想,全队十一个位置,贝鲁斯科尼干涉了其中一个,扎切罗尼不是还能决定十个么?

    为什么大家特别留意的是贝鲁斯科尼干涉的这一个,而不是扎切罗尼决定的十个呢,正是因为按照正常情况贝鲁斯科尼是不插手球队阵容的吧。

    最后,来讨论一个问题,米兰是不是贝鲁斯科尼的专制呢?不是!

    米兰是贝鲁斯科尼的财产,他有最高决定权,有任免主教练和总经理的权力。从理论上来说,他是能让一切事情按自己的意愿发展的,是能够实现“专制”的。但实际运作并不是这么回事,从米兰利益的角度来说,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拿不了那么多主意;从个人安乐的角度来说,他也不愿意拿这么多的主意。

    --------------------------------------------------------------------------------------------------------------------------------

    说中国的传统政治,是一概由帝王专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说法。近代有学者如钱穆则力图从一些具体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在明代废除宰相之前并不能说是皇帝专制的,如唐朝宰相拟诏附署,否则不成其为正规的诏书,已及宰相封驳诏书等等。我对汉代史比较熟悉,知道汉朝也是有类似的御史大夫(东汉为尚书)拟诏附署制度,丞相也可对诏书封驳。

    我以为两种说法里面,后者更接近事实,就我最熟悉的汉代史而言,就很难说是朝政是皇帝专制,汉代大多数皇帝都是委政丞相的,尤其是西汉初年的皇帝。他们参加朝会很少,大概是一月一次的样子。汉宣帝是汉朝皇帝里面最勤政的,也不过五日听朝一次罢了,当时处理全国政务的中心并不在朝堂而在丞相府,象四方公文图籍都是递到丞相府的

    皇帝自己平常很少主动对政事下指示,而是被动的等待丞相来“请事”,汉惠帝的时候曹参奉行无为之治,当了很久丞相,没请示过什么事情,汉惠帝很奇怪,心想他是不是看不起我啊,于是派曹参的儿子去劝曹参说,你当丞相,一直不向天子请示事情,怎么治理天下呢。我们看这件事里面,即使城乡不请示,皇帝也不是主动揽事,而是找人动员丞相请示,对丞相的委任,于此可见一斑。

    皇帝因有时也会主动干涉一些政务,比如因为个人好恶的关系,要任用某个人或者罢免某个人。这些的确是有的,但不具有普遍性,全国人事任免职权都归丞相府,三年一次考核迁转,中间受到皇帝干涉的,不过是很少一部分罢了。

    皇帝平日对丞相的请事,往往是靡有不从的,很少驳回的。如果托付不效,则秋后算总帐,罢免丞相。汉代受天人相应影响很深,所以丞相的职责往往被描述为“调和阴阳,如果阴阳不调和,那说明丞相治理天下不行,那就要罢免丞相

    还是回到朝政是不是出于皇帝专制的问题,大概可以这么说,从理论上来说,皇帝是能够“专制”的,但实际上,无论从国家的发展还是皇帝个人的安乐来说,专制对皇帝并没多大好处,真正实行专制的皇帝,明清以前中国历史上并不多。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相权可以说是官僚组织利益的体现,自汉以来,各朝

      对相权的扩张都有顾忌,从制度上进行限制,或将相权分散,或设立监督机构,或将实权转移到宫廷组织和宫廷亲信方面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又不同情况:君主总有贤愚之分,若因为其个人的先天性“无能”而无法起到平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作用,这时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僚组织却表现出某种“集体的理性”或远大的政治眼光,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去制约或矫正君权;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宰相及其所代表的官僚组织也会沦为追逐小团体私利的工具,这时君主基于个人的和整体的利益加强对官僚组织的整顿和控制。当然,也可能统治集团内部无论君臣都只顾各自的私利,形成激烈的内讧,而全然不顾忌什么整体利益。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王朝解体、国将不国的时候了。

      君权相权的冲突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克服、矫正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封闭、狭隘与随意性,使之形成了某种自我调节机制,产生了更接近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集体理性”或“历史的合力”,使地主阶级的“公益”与个别集团的私利达到大体上的协调平衡。

      所以如果要讨论整个封建时期的话,将君权和相权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有失偏颇;若讨论君权和相权的消长,则应针对具体的历史时期,钱穆之论就是针对宋朝而发。

    • 家园 儒家官僚集团专政才是中国的政治本质

      你可以换掉你不喜欢的官员

      但你显然不能换掉所有的官员 更不能用另外一个集团替代这个集团

      这就是皇权的限制

      鉴于儒家集团的半开放性 在农业社会大国 应该说这是最先进的制度了

      在大部分时间里 皇帝就是个荣誉职务(少数有能力的除外 譬如大多数开国皇帝)

      昏君并不可怕 因为全国的国力养个喜欢胡闹的富家公子不算什么 官僚集团整体上只要不算太堕落 百姓和上层的日子就能说的上稳定 这就是中国制度比贵族制度先进的地方

      可怕的是疯狂而有能力的君主

      当然 官僚集团自己也会堕落 聚敛钱财 失去锐气 所以200-300年要换换血 刺激一下

      所谓天下归于一人 空话而已 但比天下归于数百个征战不止的家族要强多了

    • 家园 其实历史看多了我也觉得"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是一大误解.
    • 家园 这篇文章有创意,用米兰王朝来写中国专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