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话说中国道路史 -- 小乌龙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文摘】话说中国道路史

    陈干城 2005.1.28

    道路是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交通设施。距今的5000多年的历史,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需求促使道路逐步完成了人行小路、驮运路到车行道路的不断进化的过程。从而,在我国先民繁衍生息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且不断演进的道路网格局。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劈山疏河,已经开始了人工筑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西周建设起来的广阔平坦道路,其规划与路政管理,在世界道路建设史上都书首创。春秋战国时期,魏在黄河以南的荥阳,楚在汉水、云梦,吴在江淮太湖,齐在山东淄、济等地开凿运河,挖河筑堤,河成路就,就是河堤路的先导。秦筑驰道,汉通西域。魏晋南北朝割据400年,长期战乱,交通阻塞,但是在南北分治的历史背景下,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也获得了发展。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还派大批的船队到台湾,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随唐的大统一时期,隋、唐的大一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大发展。隋、唐建都长安、洛阳,粮食财赋多取给于东南,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在建成北起源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大运河的同时,开通了沿运河岸长达四五千里的道路,加强了南北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国家,以长安为中心的道路交通向四方辐射,遍达全国各地。由京师向西, 经陇西逾黄河向西北, 贯通河西四郡,连接西域诸国的大道, 经过盛唐时期的进一步修筑,沿途设置驿站、军、城、关、戍,天山南北分别设置安西和坠北庭都护府,完善了交通设置和安全保障措施, 极大地方便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成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经过宋、辽、宁夏、金对峙300多年的历史, 到元朝统一中国, 全国道路交通又得到新的发展,拓展了云南驿路、贵州山区道路和黑龙江通往奴尔干的道路等, 方便了西南、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往来。乃至明、清时代, 全国统一,经济发展, 道路里程较前大有增长, 进一步沟通了西南、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这些都表明:到了清代,中国的道路交通已经达到鼎盛的时期,开始孕育近代公路的萌芽。民国时期是比较现代的道路交通的开拓时期,汽车与各种机动车得以发展, 道路以逐步以行驶不同时期的汽车为道路建设标准与依据。为全国公路长远建设, 成就不同阶段提出过多种规划方案,但是,由于公路建设技术的水平较低,大多经不起自然灾害的损毁。抗战期间,公路又受到严重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道路网络的胡同与国际公路的建设。但是。总体上是欠健全与欠完善的。

    主要历史阶段的道路网特征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道路网处于由自然道路向人工道路发展的成长期,道路网开始服务于单一的交换运输、田猎运输、战争运输与婚媾运输逐步实现为简单的服务于综合运输业。

    黄帝时期虽然交通广泛,但是主要顺天然地面通行,道路网十分不稳定,路网没有明确的中心枢纽;

    尧舜时期产生了都邑通往四裔的道路系统,道路网中心仍不明确,城市且不稳定;

    禹时期出现了“开九州通九道”,道路进入大量的人工开发与改造的时期;

    夏朝道路已经便布国家的领地,但是,都邑仍不稳定;

    西周可是使都邑由迁徙走向稳定,道路网等级分明,出现了“国中、田野”等整齐划一的道路系统;

    春秋时,虽多国征战,但是,各国都注重建设自己的道路系统,中原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区域道路网;

    战国时,七雄征战,促进了道路建设的发展,各国已经开始利用赋税支持道路建设,驿站已经开始运用,使道路网形成比较有机的体系。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较前期规模最大的统一国家,道路交通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基础条件,得以整合,为建设统一的道路网开辟了先河。

    秦朝建设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网,有通往四方的驰道\通往北方的直道,通往西南方的秦蜀栈道与五尺道,有了全国统一的驿站;

    两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道路,在运输的全国性管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采用了均输法,有了统一的官运。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大移动,民族大融合,中原与边疆强化联系的时期,全国经济文化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局面被打破,中心城市的稳定性受到了动摇,经济文化发展向南北扩散,这时的道路网格局也被冲破,道路网不断被破坏,又不断被修复,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不同国度的收服不断建立,又被毁坏,同时,强烈地刺激了交通运输的发展,还为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为尔后的统一又奠定了基础。

    随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又一次大统一,道路运输大发展的时期,它不仅恢复了前400年的战乱造成的损害,同时,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国家交往也得以发展。全国道路网形成9个较大的枢纽区域,河运与道路运输也结成了比较有机的整体。全国驿站总数达到1600多个。

    宋代

    两宋王朝时时而干戈相见,时而友好相交,在并立对持的形势下,道路交通各有变迁。这时的道路交通主要应对战事的需求,但是,对局部道路也做了修建与改善。东北与内蒙地区的道路由于战事的需要,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此时代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道路设施也有很大的提高,驿站系统也得以完善。

    元明清时期

    元代以后中国进入一个长时间较统一的时期,道路运输得以集中发展,道路网也相对形成以现北京为中心的辐射型道路网络框架,为中国进入近代道路交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元代是中国版图最大的道路交通发展时期,元大都的确立,使中国的以现北京为中心的辐射型道路网络创造了条件,也确定了中国在欧亚大陆中的基本地位,拓展了横穿欧亚大陆的基本通道。当时的主要驿站也便布控制领土的范围,总数达到1500个。

    明代先是南京,后是北京的道路网中心,完善了中国道路网结构,随着远洋运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道路网与海外网络的联系,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国驿站达到1900多个。

    清代是统一的中国公路运输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层次,也是近代道路运输发展的萌芽时期,最大极限的发挥了封建社会的管理能力,同时,也不断暴露了这个社会的不愈之症。此时的道路分工已经越来越细,驿站达到2000多个,全国道路总里程达到6―7万公里。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中国的公路建设开始向现代交通演进,汽车路的建设处于开拓阶段,其中许多道路的住向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但是在道路的具体选线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道路与桥梁设施有了新的发展,就全国范围讲路网不断规整,连接更加科学,国民政府的总长为41550公里的《四经三纬国道网》与12条国道规划等多种规划方案逐步成为以后全国公路发展的基础蓝本。为新中国的公路建设打下了一个基本框架,全国公路总里程到13万公里。

    现代道路网与古近代道路网的联系

    1. 放射形路网的自然性

    放射形路网是多数道路网形成的早期雏形,在自然地理允许条件的最基础的路网平面结构形式,也可以说是道路网发展的必然过程,即使是当今在历史比较久远的城市群与地区仍然保持了放射形路网的基本特征。在小村镇的平面分布方面也可以看到城市初态的痕迹。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多个都邑的放射形路网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今天多层次放射形路网叠加成的复合式路网结构。 当然,放射形道路与经纬式等其它各种路网具有相互依托与转换性。路网也是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只是它们的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2. 路网布局由中向南北扩张

    近3000年中国大陆的路网发展具有由以黄河流域为相对起点的特征,而后,逐步向南北扩大或者连通,(此文中的路网概念是指有联系各地区较通达的主要路网的框架,实际上在各地早期都会有原始的小区域的路网)。

    3. 中心枢纽由黄河流域向南北迁移

    中心枢纽主要反映了一个时期国家的都城,或者次一级的有一定辐射作用的中心,用现在的语言讲,交通枢纽,经济中心。总体上分别在黄河流域,如较统一时期的西安、咸阳、洛阳、较分散“多国”时期又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元代以后较统一的时期,全国的枢纽中心向南北跳跃转移。次级枢纽也逐步向南北扩散分布。以逐步实现全国网络的功能强化。

    4. 道路网的中心叠换性 都邑与边陲的叠换

    路网的基本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与更替,主要表现在都邑与普通城市的叠换性,这在中国主要因为朝廷的都邑选址不同,政治统治中心的变更,使道路网中心的变化,在封建社会主要体现于供赋关系的变化,近代主要体现与经济建设的投向力度的变化,随着国家的变化又影响了腹地与边疆的变化,导致军事布局与对外关系的变化,往往边疆时而是边疆战场,时而是贸易口岸。

    5. 主要道路顺从自然地理条件, 方向稳定, 路线走向更迭,道路条件不断升级

    任何一个时期的道路都离不开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只是随着道路建设技术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道路的使用更近于人的交通需求,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更强,服务水平相应提高,但是,负面影响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里也包括人的基本生存环境的破坏。路网的分布直接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并且是有一定密度限制的。

    现代道路网的继承发展特征

    继承性方面

    1. 现代道路网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自然性

    在我国现代道路网中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分布特征,保持了古代道路网的基本通道;

    2. 现代道路网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方向性

    在我国现代道路网中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方向特征,无论朝代如何划分基本保持了古代道路网的基本趋向;

    3. 现代道路网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中心辐射性

    在我国现代道路网中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多数辐射中心特征,保持了古代道路网的辐射网络;

    4. 现代道路网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综合性

    在我国现代道路网中仍然保持古代道路网的水陆交换、陆路交换的特征,保持了古代道路网的枢纽,只是兴衰不同;有交替发展的节奏

    5. 逐步完善经纬网的发展趋势

    发展性方面

    1. 现代道路网改变古代道路网的通行质量 速度 舒适 通行量

    现代道路网是在逐步提高古代道路网的通行质量,不断提高道路网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不断提高利用道路网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程度,从而提高道路网的覆盖面与通行能力;

    2. 现代道路网改变古代道路网的贯通能力 跨水与跨山 跨海

    现代的道路建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特别是桥梁、隧道的建设技术的发展使道路网的直接贯通能力加强,在抵御一般自然灾害的能力上不断增强,当然,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是很大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严重的,交通事故的程度也有越来越重的趋势;

    3. 现代道路网改变古代道路网的综合衔接方式 整合型的枢纽设施

    由于综合运输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越来越多的依赖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道路运输越来越多的依靠现代枢纽设施;

    4. 现代道路网改变古代道路网的信息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改变了古代道路网的信息连接方式,使现代道路网直接依存于现代物流与客流信息的支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