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15师陇海抗日游击支队王道平司令员小传 -- 小伙子学飞翔

共:💬9 🌺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115师陇海抗日游击支队王道平司令员小传

    王道平,原名王喜太(王希泰),又名王正兴,山东省曹县砖庙镇王阁庄(今为薛楼行政村王庄村)人,1886年出生。原一一五师陇海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员。

    据他的部属回忆,王司令中等身材,圆胖脸,说起话来满脸笑容;他待人忠厚,谁若有困难,他常常慨然解囊相助;朋友及部属和他相处久了,都习惯地称他“四哥”,同时他也喜欢叫别人“兄弟”。

    辛亥革命时,王司令毅然从戎,不久,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王道平愤然弃职返乡。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他再次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某团团长。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再次离开了军队。1928年西北军吉鸿昌部进驻曹县,王道平率一千多人枪的绿林武装前去投奔,被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吉鸿昌任命为该军特务团团长。

    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他看到国事日非,遂解甲归田,广交江湖好汉。

    此后,他和朋友刘德胜还在河南省陕县观音堂开办小煤窑。同时,为寻求真理,他时常还奔走于郑州、开封、洛阳、张家口等地。

    王道平的家乡曹县砖庙王庄,距江湖好汉程书勋(后加入八路,曾任鲁西南军分区十四团团长)的家乡定陶县城西大刘楼并不太远。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二人相识,相互倾慕,感情深厚,结为异姓兄弟。

    当程书勋为形势所迫,开始闯荡江湖时,王道平早已投身绿林,拉起杆子,明旗与官府对抗。由于他那时受到冀鲁豫边区八县的通缉,一般人根本不敢和他往来。但程书勋却从不避嫌,半公开地和他交往,并为他提供很多帮助。

    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在江湖上的各种关系,设法帮王道平绿林武装购买弹药;另一方面,受王道平的委托,他帮王把打土豪搞来的牲口、财物销掉,换成钱款。同样,王道平也从经济上给他很多资助。

    1936年,在张家口,王道平结识了共产党员于子元。在于的启发教育帮助下,他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同年底,于子元、王道平先后返回曹县。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二人开始在曹县西北组建抗日武装,在反击当地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几次袭扰战斗中均取得胜利,并获得小炮两门,声势日盛,队伍不断壮大。

    1938年,八路军总部按照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派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华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此时,已先后有多支八路军正规团队挺进鲁西南,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地方武装,开辟鲁西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这年春,鲁西南地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积极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采取利用各种办法改造土匪武装和地主武装(如当时的乡自卫队和国民党县、区保安大队、中队),并动员地方各村庄的爱国青壮年参加革命,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在该区,党委还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5月,驻河南黄河北岸一战区对面、隶属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敌14师团,在土肥原的指挥下攻陷董口,开始强渡黄河,进入鲁西,直指菏泽。

    接着,日军攻击菏泽城,破城后,鬼子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十天之内,屠杀2000余人,奸淫妇女无数。

    5月15日,日军侵入定陶县境内。强敌入境,国民党定陶县政府顿时乱成一团。国民党县长姚崇礼无心抵抗,决定弃城,撤离之前进行命令“清监净狱”,打开了白土山监狱,放出了里面关押的所有“犯人”。然后一溜烟狂奔四十里,逃往城东北的半截堤一带,附近在农村潜伏下来。

    两年前因歹徒诬陷,被国民党县长刘卓孚逮捕入狱,一直关押在白土山监狱的江湖好汉程书勋,这次也意外地获得了自由,回到了在定陶城西不远的家乡。

    鬼子从菏泽侵入定陶时,王司令、于子元正带着队伍,住在城西南一带,力本屯堡垒户--王司令多年的朋友张传义及程老妈妈家,都是他们常住的地方。

    这时,王司令的队伍与国民当地方顽杂交了几次手,都打了胜仗,已发展到1500余人,号称两个团,有枪数百支,他们还收集了军阀混战时丢弃的两们小炮,力量已不可小视。

    队伍里的战士,大部是被地主、官府“逼上梁山”的穷苦农民,很有点“杀富济贫”的“山东响马”的豪放劲头;他的几百人马很守他的规矩,从不欺侮群众;王司令出入时,身后都常跟七八个盒子,贴身护卫,他身边的卫队,每人一长一短两支枪,一人一辆自行车,很有派头。

    但是,这支队伍成分非常复杂,旧军队作风严重。为加强队伍的整训与改造,中共曹县县委书记王健民派党员王东舒等7人到王部,协助于子元进行工作。

    1938年5月,从监狱回到城西,程书勋打听到仁兄弟王道平队伍的驻地,原来就在西南不远的力本屯,直奔力本屯,王司令留程书勋为游击大队军需长(又叫司务长)。

    当时的司务长,是部队的军需主官,负责部队日常后勤事务,总管队伍的装备、补给等以及衣食住行等后勤服务工作,并参与部队征兵工作,战时兼任警卫部队的主官,负有监督作战的使命,特殊情况,可代行部队长行使指挥权。

    1938年秋,在我党的领导下,鲁西南抗日救国会在曹县成立,共产党员刘齐滨任总会长。10月,在中共曹县党组织及救国会的帮助下,王道平,联合各路地方武装“四大司令”胡金泉、魏公琦、马逢乐、张辛义部近三千人,在曹县成功组建了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推举王道平为司令员。

    不久,经直南特委书记王从吾等同志的协助,王道平决定接受八路军115师688团的改编。

    这年初冬,王道平亲率鲁西南抗日大队,在民权县王大瓢村(今属于兰考县葡萄架乡)集合,然后计划北上。迎着呼啸的北风,王道平率号称两个团的鲁西南抗日大队,骑兵、步兵、大小车辆艰难开进,抵达黄河南岸东明一带。

    八路军驻濮阳办事处主任王鹏程和国民党东明县长张惠僧(濮阳专员丁树本委派,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东明率众热烈欢迎,并资助大洋100块。

    然后,部队继续西进,行进三四十里路,进驻滑县大桑村,驻10余天后,688团派出两个连前来迎接。

    但就是在部队到来的这天夜里,由于暗藏队伍中的国民党特务散步谣言,说:“跟着穷八路没有好果子吃”、“老八路过来就是要吃掉我们的”,由于受敌人煽动蛊惑,队伍突然哗变,一些头目带队趁夜色偷偷逃跑。1300多人的队伍仅剩52人。但这重大的挫折没有让王道平、程书勋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投八路的决心。

    1938年11月,在姜参谋长(于子元)的引导下,王道平、程书勋率剩余的战士继续北进,最后到达濮阳北的河北省内黄县高王尉村(今属于内黄县井店镇,距王大瓢200余华里)一带,见到八路军115师688团副团长覃健。

    1938年底,在井店村,部队接受主力部队的正式改编,番号为“115师冀鲁豫边区陇海支队”,王道平任支队司令员,于子元任支队参谋长,程书勋任司务长。

    接受主力部队改编后,王道平率领陇海支队返回鲁西南郭小湖,旧部营长郭起云、申三瞎子等闻讯后,除曹大个子外,大多返回归队,部队力量很快恢复大近千人。--《曹县文史资料 第1辑》

    1939年2月,八路军六八八团副团长覃健、参谋长张赤民率该团两个连来曹,与范筑先第十三支队冀炳南部及王道平陇海支队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纵队,下辖4个支队,王道平任纵队副司令员兼三支队司令员。上级派宋励华、王殿禄同志协助他工作。

    不久,挺进支队改为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的特务团。

    1939年3月中旬,鲁西南虽说已进入了春天,但料峭的寒风仍然不时掠过,无情地袭扰着这片荒凉的大地。

    根据中央的指示,冀鲁豫支队重新调整了原定“发展队伍、待机西进”指导思想,正式确立了“依托直南,坚持豫北游击战争,开辟鲁西南”的斗争方针。

    杨崔首长率部东渡黄河,向鲁西南挺进。部队进住曹县西北安陵、刘岗一带,开始创建以菏泽、曹县为中心的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桃园集,杨得志和崔田民亲自找到王道平谈话,陇海支队随即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道平任营长,六八八团组织干事段思英任指导员,程书勋任二大队参谋。

    共产党八路军在鲁西南的革命活动 使敌人十分恐慌。日伪和国民党顽固势力阴谋勾结,不断制造磨擦,妄图消灭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扑灭鲁西南的 革命烈火。我们放手拔动群众,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9月,曹县日军司令官间野率领日寇、伪军大队人马到曹县西北扫荡。我军早已得到情报,在支队司令员杨得志同志指挥下,在曹县苗堤圈设伏的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突然发起攻击,敌人立即乱了阵脚。几百名鬼子和一千多伪军遭到沉重打击,龟缩到几个小村子里。

    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预先挖好了抗日沟(即交通沟)。二大队三个营利用交通沟不断发动猛攻,敌人死伤残重,抱头向曹县逃窜。

    三营打的英勇顽强,乘胜追击,最后我军共打死日寇一百多人,伪军二百多人,俘虏伪军三百多人,还缴获一门山炮(这门昭和13年造的大炮现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十几挺机枪、七百多支步枪。

    残敌中队长和30余败兵逃跑回城后,很长时间不敢出城摆“皇军”的威风。

    这此战斗是八路军在鲁西南对日寇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给当地人民的抗日斗争以极大的鼓舞。

    战斗结束后,王道平营长握拳对大炮嘭、嘭、嘭三拳,高呼“老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奔走千里之外未能与你相会,没想到在故乡的大门前,终于和你见面了!”

    他高兴地咧着大嘴笑了,迸发出久积心底打鬼子保国家的心愿。---《奔腾的黄河》

    1940年5月,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北上,三营大部随行。6月,新三旅旅长赵基梅率第八团来鲁西南开展工作,将活动在曹县的几个游击队合编为鲁西南地委游击大队王道平任大队长,李化伦(曹县砖庙镇李经野村人)任政委。

    1940年8月,正当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恢复发展之际,八路军主力新三旅第八团奉命返回黄河以北。鲁西南地区仅剩下地、县机关人员和独立团3个连的兵力,以及王道平带领的几十人的游击队。

    于是,盘踞在鲁西南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一时猖獗起来,6股顽杂军共9000余人,分路“蚕食”鲁西南地委的活动区域,妄图将根据地一口吃掉。根据地一天天缩小,最后只剩下刘岗、曹楼、伊庄3个村和周围三四华里的狭小地带。

    在鲁西南地委领导下,王道平和程书勋率部参加了“红三村”保卫战,他们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利用旧关系,动摇、分化、瓦解敌人,减轻了对“三村”的压力,为“红三村”保卫战取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12月底,赵基梅、谢福林率新三旅七、八两团入曹,击溃了对曹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包围的国民党地方军队。

    据原鲁西南地委书记戴晓东回忆:

    王道平……和地主士绅有关系,顽杂军里头他有关系,土匪里头他也有关系。他净串大集镇,到了哪个集镇,哪个集镇的老百姓、生意人都招待他。

    我们通过这样关系复杂的人,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情报,同时他还能给我们购买一些弹药、医药,解决在根据地没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他还可以替我们做些工作……宣传老八路在哪里,他的力量多么大,老八路快要来了……。

    他一宣传,那些那些士绅,上层人物以及想搞点武装活动的,就不敢跟着敌人跑,也也不敢跟着王子魁他们跑,怕将来吃不了。他在外边活动,替我们做宣传,替我们侦察些情况。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专门的侦察员,因为他关系多,各方面的动态,他能摸个差不多。主要情报也是靠着这方面。--《曹县党史资料 第1辑》

    1941年5月1日,中共冀鲁豫三地委(鲁西南地委)在曹县伊庄召开党政军万人大会,宣布冀鲁豫第三专员公署成立,辖曹县、定陶、菏泽、考城、东垣、南华等县,刘齐滨任专员。

    5月,冀鲁豫第三(鲁西南)军分区建立后,王道平为鲁西南军分区游击大队司令员。

    1942年,鲁西南年景饥荒,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据当时在鲁西南专署宣传队工作的王道平老部下王东舒回忆,一次他的妻子儿女六口,从曹县东北老家出来找我,找到曹县西北李集一带,正巧碰到王道平司令。

    他立即把王东舒的眷小安插下,送吃的,烧的,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充分体现他对下属,对朋友的热诚与关切。(见《曹县文史资料 第1辑》)

    1942年7月20日(一说是七月八日)清晨,赵基梅率冀鲁豫军区教七旅十九、二十团从巨南向曹西北开进,在曹县西北杨集,与“扫荡”第七军分区的商丘日军骑步第四旅团一个中队鬼子遭遇,进行激战。

    王道平闻讯亲自率部,迅疾前往参战,在鲁西南游击大队顽强配合下,最后我歼鬼子大部100余人及伪军70余人,缴获战马20余匹,取得一次重大胜利。

    10月28日,冀鲁豫军区教七旅进驻曹县魏湾一带,发起反击国民党鲁西南行署保安旅孙性斋部战斗。

    1943年5月,朱程率华北抗日民军第一团来曹,朱任五分区司令员。

    9月,日寇扫荡鲁西南,五分区武装编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朱程、袁复荣率领,配电台一部,活动于曹县、虞城两县边境。不久,在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朱、袁牺牲,部分部队冲出重围。第二梯队由赵基梅率领,配电台一部,活动在东明、南华两县。第三梯队由戴晓东、张耀汉率领,配电台一部,在中心区刘岗一带坚持斗争。

    王道平鲁西南游击大队、程书勋部及各县大队就地分散活动,最后大多安全脱险。

    1942年12月,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第三次精简整编,调整军分区,精简机关,同时实行主力军地方化,旅与军分区合并。

    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黄敬(兼),副司令员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崔田民,政治部副主任王辉球;后勤部部长傅家选,政治委员韩明。

    这次整编后,王道平任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定曹地区游击支队支队长,政治委员段思英,参谋长王殿禄。

    1943年初,教七旅合并为五分区,赵基梅任司令员,张耀汉为副司令员。

    敌人扫荡之前,鲁西南分区十九团主要活动在曹县以南、商丘和柳河以北的高堤圈和梁堤头老黄河故道一线,这里是游击区,地形较为复杂,有利于我军游击活动。

    王道平领导的鲁西南军分区游击支队活动在定陶以西,菏泽以南,曹县以北地区,游击支队有三个很有战斗力的连队,打的曹县、定陶以及菏泽以南的敌伪军不敢轻易出动。

    1943年2月23日,日军为掩护伪二方面军孙良诚部北上接替日军守备 ,出动数千人,汽车百余辆,分7路“扫荡”我东明、曹县、菏泽地区。

    2月25日,我十九团住仲堤,被日军包围,团长傅春早不指挥打敌人,即带骑兵班逃跑。政委孙仁道带三个连突围,下余三百余人被俘。日军把他们带到开封,用铁皮火车往徐州运送,中途英勇战土把铁窗砸开,往下跳,从花园口车站一直跳到马牧集车站,在200余里铁路沿线,我们收容270人,还损失100余人。

    2月27月,军分区游击支队住曹县西北三十里李辛庄(一说柳园村),被日军包围,副支队长史树新壮烈牺牲,政委段思英带100多人突围,部队突围损失人枪300余。

    事后,团长傅春早、政委孙仁道等团级干部一律撤职。---《奔腾的黄河》

    王司令为部队严重伤亡十分沉痛,不辞辛劳地东奔西跑收集和扩充部队,半年过后再扩建起数百人的抗日武装,在化仇恨为力量,为死亡战友报仇的鼓舞下,一次又一次地打胜仗消灭成百上千的敌人,成为军分区很有战斗力的一支武装。--《奔腾的黄河》

    由于长年戎马倥偬,王道平于1940年开始身患肺病,仍继续坚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不幸病故。

    王道平病故后,安葬在鲁西南烈士陵园。该陵园位于曹县县城西北28.4公里,韩集镇孙庄村东北200米处,是为纪念1943年“九·二七”鲁西南烈士陵园殉难烈士而建。

    陵园内分北、东两处墓区,共安葬烈士261人。东墓区葬除了王道平司令员外,还有豫东纵队政委魏克仁、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周柱安,曹县县长王雪静,中共齐滨县委副书记向奉之,湖西专署税务局长毛宜轩等烈士。北墓区除葬有“九·二七”死难烈士外,又陆续接纳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共253名。陵园属山东省革命纪念地重点保护单位。

    当时的齐滨县(今曹县西北)政府将他的家乡改称道平区,以示纪念。

    1948年10月,鲁西南全境解放后,鉴于曹县王道平、定陶程书勋与张湾张绍轩同志三同志在抗击日寇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鲁西南行署特别作出决定:由政府永久供养三位著名烈士13名家属,每人按一个战士的待遇,进行供应粮油、被服、柴禾等生活必需品。

    但此政策执行不久,后来就随着形势的发展、领导的变动,时过境迁,最后竟不了了之。遗属的抚恤工作竟无人落实,留下不应有的遗憾。

    通宝推:桥上,可爱的中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