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忆串联】(一)到北京去 -- 履虎尾

共:💬56 🌺40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忆串联】(一)到北京去

    1966年8月18日,老人家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及革命师生。这可以看做是全国性大串联的正式开始。

    文革中这场大串联,其性质如何,作用怎样,都不是本帖所要讨论的。俺只是把当年自己所经历的,按记忆如实的记录下来,也算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吧。

    在文革正式爆发之前,学校里的秩序基本正常,俺们高中生还继续坐在课室里读着书。自从能“吃饱饭了”的1962年之后,发生出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四清”运动,学校里突出政治的气氛也随之越来越浓烈。除了每周一节必不可少的政治课外,增加了“农业常识”“工业常识”课。政治运动也日渐频繁,离我们越来越近。什么“先红后专,以红带专”啊;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啊;什么“忆苦思甜,永不忘本”啊,各种政治口号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批判《早春二月》,批判《北国江南》,批判《怒潮》,批判《兵临城下》,批判《海瑞罢官》,一直到批判“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过呢,我们总算是还能坐在教室里正儿八经的上课,正儿八经的考试。

    那年6月1日,俺全班同学去农村支援春耕,为时两周。六十年代的初高中学生,每年春秋要下乡支农两次。上边是这样要求的,而我们呢,我们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对吃饭问题的重要性,理解的那是相当的深刻,所以也很积极。其实不仅是学校,每当春耕和秋收大忙时节,城里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要有脱产支农的任务。支农结束后,6月15日的早晨,俺像往常那样背着书包走进教室,以为一切照旧。谁知响铃后,班主任老师严肃宣布:第一,原来课表上的各门功课暂停,大家学习中央文件和两报一刊社论,开展革命大批判,投身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去;第二,课桌不再按原来的方式摆了,大家把桌子拉开,在教室中央围成长方形的一圈,供学习讨论用——全班集中学习讨论时围成一大圈,到分组讨论时再围成四小圈。这一天是1966年的6月15号,就是这一天,我们的高中学业结束了,停课了,到——站——了——

    从停课到大串联有三个多月的时间,那一年貌似没有放暑假,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发生了N多的事件,70后80后们一辈子所经历的,恐怕也没有我们这代人在三个月里所经历的多:工作组进来了,工作组又走了;学校领导挂牌了,老师带高帽子了;破四旧,立四新;改名字,剪头发;砸教堂,烧寺庙;平流氓,斗破鞋;抄家,封门……这真是一个疯狂的年月啊。

    在诸多事件诸多变革中,最能震撼俺们这帮高中生灵魂的,高考制度的废除应该算是一个吧。

    本来,六月中旬中央有个文件,说是“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还说要“废除现行现行高级中学招生考试办法,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招生”;还说,学校课程要改革,“小学生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初中生学习《毛主席著作选读(乙种本)》,高中生学习《毛主席著作选读(甲种本)》,大学生则学习《毛泽东选集》(四卷本)”。

    可是还没过几天,到六月下旬,就有北京的高中生给老人家写公开信,提出“要彻底废除考试制度,高中生要把自己交由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来挑选”云云。看到这个消息,俺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无限懊恼:他娘的,这个风头又被别人出了,老子怎么事先没有想到呢?这封信若是老子写的多好!第二个反应则是半信半疑,心存侥幸:不会吧?高考制度这么随随便便说改就改了?

    在高中生们默默等待苦苦纠结了一个月之后,七月下旬,《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终于正式宣布了:“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必须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听着广播里铿锵有力的声音,老子们心口隐隐作痛,你奶奶的,最后一道防线也终于被突破了,这可真TMD所谓 “绝了发财的望”啊。

    又过了半个月,突然从北京传来了喜讯,老人家在8月10号傍晚7时许,信步走出了中南海西门,接见首都的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当年,老人家每有一言、一行,我们都要上街游行庆祝热烈庆祝的,我们一边欢呼着,一边琢磨着,什么是串联呢?谁可以串联呢?怎么个串联法呢?还没等我们明白过来,从北京又传来更大的特大喜讯:8月18日,老人家携永远健康,登上天安门城楼,亲切接见百万红卫兵小将和革命师生!这是全国红卫兵以及革命师生的无上光荣幸福!

    我们被光荣被幸福了半个月后,喜讯又一次传来:8月31日,老人家搭乘敞篷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百万红卫兵。老人家站在敞篷车里,两员开国大帅护卫在身旁,左手是贺龙,右手乃永远健康。这左有青龙,是右有白虎,一龙一虎,是龙左虎右,是威风凛凛,是仪表堂堂,更衬得老人家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无限慈祥……

    我们游行庆祝如仪之后,坐回桌前正在讨论着,两位失踪几天的同学推门进来。我们向他们望去,只见他们幸福之色溢于言表……再看他们胸前,佩戴着二分钱硬币大小、鲜红鲜红的老人家侧身像纪念章……原来,8月31日,他们居然已经就处身在天安门广场上了!!!

    几天后,几个同学不知走的什么门路,竟然在当时学校管事儿的那里,开来了介绍信,一行十人,要去哈尔滨串联。俺向领头的那个同学求情,想搭乘他们的顺风车,多去俺一人,你们也不会缺啥少啥,对不!谁知热脸贴上了冷PP,被人家断然给拒绝了。靠,你当离了臭鸡子儿,就做不成槽子糕啦?俺憋着一口气,第二天,拉上另一个同样被冷落的同学,混上了开往大连的火车。

    俺两个初到大连,正不知道应该如何举措,走到出站口,一眼见到了貌似跟俺们这类有瓜葛的所在——“接待处”。所谓接待处,就是一张办公桌子,上面蒙着一块红布,红布上写着“接待处”三个字,桌后端坐着两个铁路巡警摸样的人员。俺俩赶紧上前搭讪,亮出自己学生证。他们接过学生证,随便看了一眼又还给我们,问曰:“你们两个想去哪儿?”

    想去哪儿?靠,这话问的,当然想去北京啦!

    他们没问第二句话,立即低头给我们开了两张大连到北京的火车票,居然还有座位。两个接待人员把车票递给我们,同时曰:“还有一小时开车,马上检票,你们不用出站了。”

    于是,我们两个没有出站,反身上车,一天一夜后,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关键词(Tags): #文革#大串联#接见#检阅通宝推:朝之阳,唵啊吽,子奉不语,踢细胞,njyd,老爷王,ifuleu,foureyes,快刀浪子,野芹,逐水而行,醉寺,文化体制,晨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配图2张:红卫兵大串联及在英国大使馆前示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卫兵大串联,1966。看看有没有熟人:)

      注意右边那孩子的自行车,车灯是靠轮胎摩擦生电的。文革前及初期,自行车装车灯还不丢,随后不久车灯就很容易失窃了,于是一种便携式可取下的车灯多了起来。方方的,校宣演《红灯记》李玉和的常拿这种车灯当道具。再后来,自行车根本不安车灯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卫兵在英国大使馆前游行示威,1967。

    • 家园 左青龙,右白虎,攻能破敌,退可挡煞,强阵!

      只可惜,到头来还是被太祖乱炖成了一池子的蛇猫羹。

      久未追阅虎尾兄的大作了,借您的新田先给您打个竏儿。

    • 家园 微博上看到二出来了,怎么这里看不到?

      正愁写太晚了LD有意见,这下可以拖一拖了。

    • 家园 虎老师

      和我父亲应该是同龄人。那时我父亲也上高中。

    • 家园 看来虎老师是这个时代的人

      一直想通过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理解那个时期,好文,小花一朵,本是献宝,结果系统不让,只好攒经验再送。祝好

      • 家园 你看你看,这是铁手给的,与俺无干。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原来人走运是这个感觉啊,躺着也能中奖

          我还不知道呢,谢谢虎老师提醒,也谢铁手发奖品,原来送花还能中奖,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送花啊。。。还是要谢谢虎老师的文章,这段历史亲身经历过的人描述,受益非浅。。谢谢

    • 家园 搞半天你比我大。

        这是值得一写,否则现在年轻人根本搞不清发生了什么。

        俺那时算起来与醉兄(比我大几个月)一样大,对世事蒙蒙东东,不记得有工作队到校了,只记得传说哪哪停课了,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停课?

        那时心理是想积极的,但不知道劲该往哪使,想写大字报又不知道该写什么,参照别人写的画了两幅漫画,也没人看。针对的是临班的老师,不敢对自已班的。

        开始的大字报少见对班主任的,后来某天在窗外看见我们班的班主任,坐在办公桌前,脸色苍白,两眼发直双手直抖。据说是也有人写了她的大字报,还是班上被她器重的女生写的。

        写到这里想起来我是班上的差生,有位班主任(不是最后这位)还到我家告过状,当时怎么没想起来写她的大字报?

        然后成立红卫兵了,俺想参加但不够格,我家虽然不属于黑七类但也不属于红五类,只能参加红卫兵的外围组织,就好象想入党告诉你只能参加共青团,而且没有升级的机会,这俺看不上。

        然后,然后我就成了撤底的逍遥派,基本上不到学校,天天拿着弹弓到处打鸟,打弹弓的技术如果不是插队后中断了现在也能上CCTV表演一下。

        因为很少到校消息知道的晚,参加的事要比先进者慢几拍,打算出门时别人已跑了半个中国了。跑到学校开了介绍信,看到还可领困难补助,算一算俺家的平均收入比标准高了几块钱,犹豫良久没敢往低填,作罢。熟悉的同学都跑不见影了,只好一个人单奔。

        那时南京坐到北京的车要过江到浦口,车站里是人山人海,火车也根本没个点,签的火车票完全没用,见来车就往上挤,挤不上再等。不记得在车站等了多久了,只记得夜里有列车停下不开门,车上人也不多,现在想起来可能是什么专列。

        下面的等虎尾兄的,他写到哪俺跟到哪,不抢风头

        补充个前面的,没能参加组织也就没机会参与抄家,不过见过到我们村抄家的。对象是一位高级医生,行动还算文明,没打,只是让他站在凳子上低头挨斗,是不是挂牌戴高帽记不得了,据说从花盆里搜出几根金条。

        另外看过学校里搞的一个抄家展览,全是从学校干部教师家抄来的东西,有些什么已经没印象了,反正不少。几年后听说我们学校的抄家物资在后来清查发还时只少了两根金条。这说明至少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打教师的听说不少,据说有位教师被打死。

      通宝推:半江瑟瑟半江红,testjhy,履虎尾,
      • 家园 18大过去,我发一篇成都市66年某大学红卫兵头子的回忆录

        这个造反派红卫兵头子在当年学校的成绩很优异,工人家庭出身,66年看了老毛的文章,响应号召搞文革。66年正好是他大学毕业那一年。

        现在他老了,感觉该给后人一个交代,所以花了很大的精力,把自己当年留存的日记、笔记、各种报纸、资料等,全部整理了一遍,又和“战友们”核实了一下,相信回忆录内有不少料。

        他的最初几章拿给我看,我觉得这人当年完全是懵懂青年热血沸腾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