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14-2015大对决系列(1) -- 千寻铁锁

共:💬34 🌺248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会

        CDS名义金额是60万亿,那就是60万亿,不会因为投机而增多或者减少。投机只对实际市值有影响。比如你发了1万亿面额的股票,那这个股票面额永远是1万亿。但是,因为投机,它的实际市值,是不断变化的,投机只影响实际市值,不影响面值。

        CDS解放资本金的数量,只与面值有关,与市值无关。市值只关系到解放的成本。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关键词(Tags): #CDS
        • 不会
          家园 举个例子吧

          举个例子。比如铁手跟大通借100万美元用以给西西河升级。大通的信用风险敞口相应增加100万,为此大通要预备8万的资本准备金,或者说大通可动用的资本准备金减少了8万,可发放的贷款也相应减少了100万。假如大通只有这8万可动用的资本准备金,大通就不可能继续发放贷款了。如果大通同时向花旗购买100万基于西西河的CDS,则大通的风险敞口没有增加,资本准备金和可发放的贷款都没有减少,大通还可以“再次”发放100万的贷款。在这个例子中,CDS确实解放了资本准备金。

          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CDS是如此操作的。继续我们的例子。由于CDS没有规定购买者必须实际拥有债权,纯粹的投机者就可以进来牟利了。比如自以为是觉得铁手的经营模式不对头,估计还不上贷款,要破产,就可以到市场上购买基于西西河的CDS。如果千寻铁锁对西西河很有信心,也可以卖基于西西河的CDS。于是自以为是和千寻铁锁成交。成交的面值与铁手的贷款没有关系,比如可以是1000万。这个1000万的CDS,只是自以为是与千寻铁锁对赌,是自以为是与千寻铁锁之间的财富再分配,而与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关系,不会释放一分钱的资本准备金。

          你举的股票的例子不适用于CDS的投机。你的例子中,公司发行股票以后,不论股票的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公司所筹集到的资金是不会改变的。但CDS的问题应该这样类比:由于期货、期权、融资融券等等的杠杆作用,1万亿的股票每一元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值变动,或财富再分配,不是1万亿,而是N万亿(N>>1)。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投资者/投机者的亏损超出资本,陷入破产。而他们的对手则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如果这些对手本身又跟其他人做了对冲,灾难就可能一直扩展出去。这次危机中美国政府之所以介入拯救两房、AIG、花旗,就是怕危机蔓延摧毁整个金融体系。

          • 家园 你理解错了

            CDS名义金额是固定的,它的名义金额就是参照资产的金额。比如我为1亿美元的贷款购买了CDS,那么,这个CDS的名义金额就是1亿美元。

            它可能值100万美元,也有人认为它值1000万美元,比如西西河认为这笔贷款会违约,因此愿意以2000万美元买过去。那么它就的价格就到了2000万。这就是你说的CDS的投机市场。

            但是,它的市场价值并不不影响,为这1亿美元贷款,银行可以解放出640万的资本金。

            你搞混了CDS名义金额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区别。市场价值是投机与投资共同形成的。名义金额是固定的。

            至于你的文章,属于传统的视角,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市场上的资金会在2004年之后突然增多,这也是美国国会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所提出的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参照博客:http://blog.sina.com.cn/raystone11

            • 家园 是你看错了

              我根本就没有讨论CDS的市场价值。我说的是,1亿的贷款可以产生10亿面值的CDS。

              • 家园 当然不会了。

                1亿的贷款,只会产生名义金额为1亿的CDS。这1亿的CDS,可以被无数次交易,但总额只是1亿的CDS。你不会认为,1亿的贷款会产生10亿的CDS吧。这样想,就是理解错了,呵。

                • 家园 不好意思,我建议你先系统地学习一点金融知识

                  关于一亿贷款如何产生10亿的CDS,我前面的帖子已经写清楚了,看来你没有看。如果对我写的有怀疑,可以自己找一些东西来看。在此之前,建议不要继续写下去了。言尽于此,新年快乐。

                  • 家园 谢谢,学习是无止境的

                    原来你说的是裸CDS,它就像你所说的利率互换合约一样,是单纯的对赌,不会解放准备金。

                    不过,这点本帖已经考虑到了。这也是本帖为什么说,62万亿的CDS解放了2万亿美元左右的资本金,而不是解放了62*6.4%=4万亿左右的资本金,因为估计有一半是naked CDS。

                    感谢你的批评,学习是无止境的,本人一直在学习中。也祝新年好。

    • 家园 这里的VAR应该更准确地写为VaR

      在金融里VAR通常指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而VaR指风险价值模型(Value at Risk)。

    • 家园 这个CDS的使用是明显违反巴塞尔III协议的

      为什么监管当局允许她存在呢?

    • 家园 通货膨胀

      如果CDS的实质是印刷美元,也就是制造通货膨胀. 那通货膨胀在哪呢?

      • 家园 在我们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这边。

        我们接的是美元,出口的是物资。美国国内是通缩,物价一定上不去,因为百性没钱买东西。我们这边是资金泛滥成灾,通货膨胀。当然也有好处,就是基建和大公基项目上去了。热钱过来做贡献了!

      • 家园 美元是世界货币

        他们可以拿着印好的钱去全球采购,水都流到外面去了。

        CDS实际上是对全球的掠夺。

        至于美国国内市场,则有中国的大量廉价商品支撑着,还有房产市场升值吸收大量的资金作为缓冲器。

    • 家园 2014-2015大对决系列(1)

      美国次贷危机中被有意忽略的真相

        在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各种反思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个未解之谜。

        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性地吹起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大泡沫?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给出了三个可能的理由。

        1、 房地产抵押贷款MBS、CDOs等次级按揭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2、 是美联储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实施低利率所引起、

        3、 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资本对美国的流入,导致了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但是,这些理由,都存在着无法解释的漏洞。抵押贷款证券化,其历史可谓悠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什么30多年都没事?

        利率因素也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地方。从2004年开始,美联储实际上一直在缓慢提升利率,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07年。房价却随着利率的提升,现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暴涨。

        从2001年到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大于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的,也就是说,美国资本在这一时期,是净流出的状态,这种情形与历史上弱势美元时期的情形是一样的。

        因此,美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其原因完全在美国国内。

        在了解CDS的资本创造本质之后,我们就可以告诉美联储:别装了,是金融机构的资本大创造所导致的!

        在次贷危机前夕,美国金融机构通过CDS,解放了2万多亿美元左右的准备金,他们的平均成本只相当于1.56%的年利率,远远低于联邦基金4%以上的最低成本。

        这笔庞大的准备金的低成本解放,可以解释,为什么美联储从2004年开始稳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以抑制房价泡沫,但却无法奏效的真正原因所在。

        美联储上调利率的银根收缩效应,与美国金融机构所解放的高达2万亿美元的低成本的准备金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格里斯潘那所谓的“难解之谜”:利率提升,资金使用成本却下降。

        中国古诗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如果说,金融衍生品带来的表外货币超发所催动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金风”的话,那么,美国人把房屋当取款机的借贷消费习惯,便是“玉露”。二者缺少哪一个,美国恐怕都不会发生这么严重的次贷危机,只是它们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个“胜却人间无数”的超级金融大爆炸,让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第五个年头,依然走不出停滞。

        对于第二点,即使是美国媒体,也很少见讨论。但今天在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几乎翻番的情况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不景气的现实表明,给美国经济插上最狠的一刀的的,正是这第二点:美国人把房屋当做取款机的消费习惯:它让美国房地产泡沫,最后构成了美国居民的巨大负债。

        提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人容易拿本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比较。但实际上,美国的房地产对美国经济的意义,要远比中国的重要。

        这是因为美国人有一个中国人所没有的习惯:将其房地产升值后增加的价值,到银行进行抵押再融资来消费。

        而根据美联储2004年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显示,45%的人将再融资用于支付医疗费、支付税金、购买电子产品、度假或者还债;31%的人则用于改善居住条件;其余的则是用于购买新的房产、汽车、投资、服装和珠宝。

        1999年开始,由于房子价格不断上涨,鼓励了美国人争相用房子抵押借贷消费。举个例子,比如某人2006年贷款80万美元,买了一座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房子以80万美元的价格抵押给了银行。一年以后,房子升值了20%,市场价格达到了120万。这个时候,房主就可以到银行或者住房贷款机构,将这升值的20万美元,以再融资的形式,借出来消费。

        房地产市场对美国金融战略的万分重要性!

      不是说美国的金融战略布局么?怎么说到了美国房地产。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问题,是理解为什么大对决的时间点,是在2014到2015年之间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要搞强势美元反转,必须考虑会不会先在美国重演一次房地产崩盘危机。历史上从来没有零利率的强势美元反转,在牛市时升息不一定导致房价下跌,但在熊市时提升利率就必然刺伤房市。

        2007年,全美人口刚过3亿,共有1亿1600多万个家庭。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因房地产泡沫破灭,增加了近5万美元的负债。

        而美国家庭中位(即中间收入)年收入是5万零740美元。而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数只占全美总家庭总数的15.73%。也就是说,80%左右的美国家庭,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带来的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双面夹击是十分敏感的。

        这些家庭,不得不进入漫长的去杠杆化的过程,也就是要不断地要通过增加本金的方式,来降低债务比率,这通常就是储蓄;另外一个方式,则是通过不断地变卖资产,主要是房子,来降低债务比率。为什么要降低债务率?因为这是美国个人信用的重要衡量指标,资产杠杆率过高的话,个人信用自动降低,其能够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额度就会相应地减少。

        美国家庭去杠杆化过程,是目前美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到2006年的高峰时刻,并继续往上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目前,美国已经将房地美与房利美公司国有化了,他们有5万多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独占鳌头。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中国购买的两房债券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这个两个机构若要倒掉的话,美国的居民财富将遭受比2008年金融危机要沉重得多的打击,其金融崩溃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这是一个美国无法承受的代价。

        目前,美联储多管齐下,试图推升房地产。除购买MBS外,还下调再融资的资质要求,其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按照资质本来没有再融资资格的人,可以再融资。

        股神巴菲特多次向世界投资者推荐房地产,美国最反华的议员舒默,甚至提出了一个试图吸引中国人道美国买房的移民提案。可见,美国人是想尽办法要把美国房地产拉上去。

        但是,这样的动作对十几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一时还难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将近8年的疯狂发展之后,整体上而言已经供大于求。如果美国房地产一直不复苏,那么美国居民资产的去杠杆化过程,就无法逆转,美国人就要存款,而不敢消费。

        国内很多经济学家,从2011年开始,就渲染美元反转;2011年不灵,2012年又来渲染。就是没有看到,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其危害远远超过房地产本身。

        更有学者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而中国经济刚刚进入谷底,这也是没有看清楚,美国经济的实质。

        这些错误的观点,造成中国不明真相的资本外逃,美国人在基准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笑纳这些廉价资本的涌入。可悲可叹可惜!

        为什么大对决不可避免?为什么CDS是美国金融大对决的核武器?

        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的资本创造,反向收缩。所以说金融衍生品是个科学的东西,当市场不好时,它自动收缩资本创造功能,不但如此,还会收回以前创造的天量资本。

        这次CDS的收缩(总额大量减少,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大约2万亿美元流动性的小时。因此,美联储不多不少,注入了大概2万多亿美元。

        这就是定量宽松的由来!

        但是,我们知道,CDS收缩了资本创造功能,但是,只要流动性充沛,资本市场良好,它最终会重新正常运转的,并再次创造庞大的资本。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CDS创造出来的资本,其成本是很低廉的,而且不受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联邦基金利率哪怕提到10%以上,它的成本,也只有1.6%左右。具体算法,这里就不说了,免得大家读起来枯燥。

        这个就是美国将来提升美元力量,搞强势美元反转的金融核武器!其他国家的资金成本,都跟着美元利率上涨时,美国金融机构将有数万亿美元的廉价资本可供调动!

        2008年,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崩溃,现在回顾起来,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最脆弱的一个年头。在那个时候,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储资产的中国,若是真的抛售美元资产,美国恐怕真的就金融崩溃了。

        也许中国当时不太清楚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因为这真是新鲜事,以前还不曾有过,中国按兵不动自然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但美国人自己对此是很清楚的。

        因此,我们看到,美国总统布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出席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美国给了中国这么大的面子,就是因为那时的中国,确确实实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对美国,甩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国家。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历史从来不能假设。

        美联储一边在市场上直接收购各种资产,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向自身转移,另一方面向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直接注资,使得美国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大幅度上升。

        到2011年底,美联储的总资产已经膨胀到近3万亿美元。在席卷全球的“去杠杆化”浪潮中,美联储成为了极少数逆势增加杠杆的机构。

        目前,美国金融机构的CDS平均价格,已经下降到130个基点左右,这意味着CDS的解放准备金功能已经基本得到了恢复。但是CDS名义总量依然上不去,目前大概是35万亿美元左右,大概是危机前高峰时期的50%。CDS交易量上不去,则意味着其创造资本的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美国人在等待一个超级难以解决的问题——房价上涨。也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第二个问题的解决。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现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复活了,那么房地产价格也该涨起来了,完全可以重演一下2007年之前,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路径吧。

        回答是不可以,因为有一个关键的变量出现了。

        这个变量,就是美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与危机之前,出现了天壤之别。美国居民因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深陷债务泥潭,不得不进行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这与2000年左右,美国居民资产处于正增长过程时,对房地产的作用完全相反。

        更何况,由于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现在的金融机构也只敢对资质良好的贷款者放贷,次级贷款的市场受到了致命的冲击。这导致了美国房地产购买力的不足。

        现在美国多管齐下,试图让房地产业尽快复苏。一个办法是继续购买MBS,QE3的内容是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MBS,这一购买至少将持续到2014年,没有上限;

        其次是美联储通过扭转操作,压低长期贷款利率,因为购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15年与30年的长期利率,压低长期利率,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这就是购买长期国债,卖出短期国债,也就是所谓扭转操作的目的。

        此外,美国还放宽房地产再融资的限制,鼓励居民通过房地产价格的小幅上涨,进行房地产相关投资。

        炒股票的朋友都知道,要看看筹码图,美国房地产的筹码图,2007年是一座山。因此,尽管美联储显示出将极力托起房地产市场的姿态,但作用一直不明显。美国房价要越过历史高点,也就是2006年7月那条厚实的房地产市场筹码交换地带,真是难上加难!

        一边是华尔街已经被复活的充沛的资本市场,一边是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去杠杆化。这一对比,所反映的现实是,美国可以相对容易轻松地拯救华尔街,但却难以拯救其居民。

        这正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过,由于美元世界霸权的存在,美国还可以依靠其他国家来拯救美国居民,其方式就是通过外国廉价产品的输入,为美国居民保障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美国拯救华尔街,中国拯救美国人民!

        为什么2014-2015年,是最关键的时间点

      那么,美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靠印钱得到的。常识告诉我们,印钱只是临时的办法。那么,美国经济的靠印钱增长的方式,还能增长多久?没人知道。

        不过却有历史可以借鉴。那就是日本。

        日本的资产泡沫在1989年底破灭后,美国曾经向日本提出建议,让资不抵债的银行倒闭。这必然会导致日本经济大规模地去杠杆化。

        日本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美国的建议,通过大量的资产注入,来维持银行系统的运转,同时加大发行国债,实行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是今天美国定量宽松政策的鼻祖!

        1989年之后的日本,在其资产泡沫维持战略的作用下,其GDP同样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增长,日本GDP的顶峰在1995年到来,自那以后,日本经济就进入了长达10年的负增长,也就是今天人们谈论的“日本失去的十年”。

        今天的美国,在很多方面,都与当年的日本极其相似。如果按照日本的规律来看的话,美国依靠定量宽松推升资产价格以维持经济增长的做法,其极限将可能在危机5-6年之后到来。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复苏,到2014-2015年左右,美国的这种定量宽松政策,不仅将无法维持经济增长,还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危害,这种危害将在2014年前后,开始暴露出来,成为美国新的经济难题,这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美国的债务负担将迅速加重。

        如图所示,2011年,美国的人均国债负担,已经超过了人均GDP,如果美国当前的货币宽松政策继续下去的话,到2014年,美国的人均国债,将超过人均GDP大约4000美元左右,美国国债总额将达到美国GDP总量的120%左右。与日本本国居民拥有90%以上的日本国债不同,美国未偿付的国债中,一半左右为外国人所拥有,这意味着美国国债将成为美国国民财富流出的一个沉重负担。沉重的债务负担,将必然会反过来压制美元利率,因为在国债负担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提升利率,则意味着美国的债务负担加重。负债人将不得不为债务付出更大比例的财政支出。

        一旦这样的情形出现,美国将有可能进入日本式的长期萧条:即一边通过零利率左右的美元,来继续刺激经济增长,以试图维持美国GDP的名义增长,来达到实际压缩债务也就是赖债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债务规模的大幅度上升,因为不论是刺激经济,还是为债务支付利息,都需要继续增加发债规模。

        这两种情形同时出现,必然危及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虽然可以在投机领域得到更大规模的借用,但是,在贸易结算货币领域,将被大规模地驱逐。

        因为谁都不希望用一个随时可能大贬值的货币,来做交易货币。这一点,日元一样可以提供前车之鉴。在日元升值的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其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的比例,一度高达7%以上,但是随着日本经济陷入停滞,日元长期维持低利率,使得其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的地位下降了近一半,只有3%左右。

        美国会让日本式的萧条在自己身上重演吗?会让美元就此轻易失去霸主地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历史来看,美国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摆在美国面前的两条路,其实都不好走。

        第一条路,是通过科技与产业革命,以新技术来固化美国的资产泡沫,如克林顿时期的互联网革命。

        另一条路,就是以美元强势反转(以美联储提升利率为最主要标志),来引导全球资本的逆向大流动,通过对他国的金融掠夺,来完成其从金融危机泥坑里的脱身。

        其实这两条路,在1972年以来的美国对外战略历史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哪个途径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克林顿时期的互联网革命,已经吃掉了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技术红利,而克林顿之后的布什政府忙于反恐战争,对未来的产业储备,投入稀少。这导致了今天美国没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新产业,而新能源产业则是美国近10年来的禁忌之地,华尔街担心,它会毁掉美元霸权的石化霸权基础。因此,美国是搞不下去的,也不敢搞下去,因为新能源的“石油”,稀土主要在中国呢!

        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上台就曾经提出以新的产业,来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但是,4年过去了,美国的产业振兴政策毫无起色,这并非偶然,实际上,随着美国制造业的转移与产业的空心化,美国已经很难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的那样的产业革命了。因为制造业本身就是产业革命所依赖的“皮”,没有了这个“皮”,产业革命自然也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目前看来,美国新的产业革命还不见曙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别无选择,必然要通过一场大规模、大时间跨度的金融战,来完成这次危机的彻底转身。当然如果房地产真的复苏并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话,那么这场大对决就更加具有必然性了。

        美国的优势,大家都很清楚:

        1、综合实力上的世界霸主地位:政治、经济、军事、价值观、舆论操控与引导等

        2、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3、美国对全球的资本流动超常操控能力

        第三点往往被忽略了,但是它非常重要。如果说,各国都是资本流动这辆火车上的乘客的话,那美国就是掌握了方向盘的司机,往哪个方向开,美联储说了算。

        这其实这也是美国所烂熟于心的金融游戏,在历史上,美国已经多次通过这种金融战来进行财富掠夺,消灭了近10万亿美元他国手里的财富(这个数据不是夸张,有可靠的来源)。与此同时,美国利用长周期的金融战略,熨平自己的经济波动周期,实现长期无回调的增长。

        这些金融战大家都知道了;

        如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对西欧的金融战,让西欧各国失去5年;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对日本的金融战,让日本失去15年;

        让拉美两次失去10年的债务危机

        让东南亚各国普遍失去5-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让俄罗斯失去7年左右的债务与金融危机。

        所谓失去多少年,也就是GDP在这几年中,与几年前相比,是零增长。

        这一次,美国的金融战的规模将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因为美国这次金融战的对手,是史无前例的:一个是有着综合实力堪比美国的欧元区,另外一个则是新崛起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三位一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

        在预测并描绘这场即将发生的史无前例的、以金融为直接武器,以政治、军事、舆论控制力量为竞争平台的大对决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看一下,美国近几十年来的金融战历史,领教一下美国金融战略的真正手段与一些不传之秘。

        了解了这些秘密,相信就不难得出结论,一切阴谋论都是逻辑无能的产物!

      通宝推:车雨田,破鱼,金书,木雅之岗,黄河清,慧诚,云中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