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PBS提的好问题:收入倍增的KPI是什么? -- 胡一刀

共:💬27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PBS提的好问题:收入倍增的KPI是什么?

    大家都很清楚,真的去对比工资卡上的数字就太傻了,那总得有个标准,有个考核指标吧?

    水利和能源就是白白放弃的两个时机 [ PBS ]

    18大提出人民收入倍增,我提出那么猪肉消费倍增,私家车保有量倍增,结果都被说是不现实。那么用电量倍增行不行?装机量倍增行不行?出门旅游休假量倍增,这总是基本的要素了吧?

    实话说,我觉得用电量、装机量都不太现实(聚变实现了另说啊),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还double,人家还活不活了?

    旅游我觉得很好,我觉得将旅游消费占收入的占比应该是个很好的指标,不过该指标是否应该double我还没想明白

    我理想中是这样的:日常消费的支出绝对值按可比价格应该是基本不变或增加不大的(至少不能倍增吧),收入倍增后,人民应该付出更多的支出用于当前想做而暂时无力多做的事情,我想到的有:

    千人住院床位数、医生数量(抄PBS的),关注健康嘛;这个应该是能够增长,但不至于翻番;

    旅游GDP占总GDP的占比;这个翻番似乎不合适,和一、二产业相比的占比翻番呢?

    教育:三座大山中的另一座,我觉得这个指标该下降;现在给教育的个人投入已经够多了,是国家该追加投入了;

    文化产业消费量?很多东西会转入网上消费,怕不好统计,不利于考核

    出国人次数量,这个恐怕翻番不止,定多少合适?

    抛砖引玉,大家一起群策群力,给完善完善?

    • 家园 1年后才做了个xls,有总比没有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心思想就是看2013年收入中位数能买东西的数量能否在2023年翻番,评价标准是80%以上能翻番就算完成目标

      为了有可比性,去掉了变化过于剧烈的电子类产品,食品类的多了些,民以食为天嘛

      我能想到的都放进来了,算是抛砖吧,大家有补充的再往里加!

      xls已经上传新浪一份,免得被人指摘改数据(十年后西西河、新浪都会在吧:) )

      新浪共享正在审核,明天给链接吧

    • 家园 个人感觉这个倍增说穿了

      就是国家印钞,GWY工资倍增,其它行业水涨船高。通胀率是不会计算在内的。

    • 家园 其实最该问的是,提出收入倍增,意义何在?

      要知道,无论从什么标准来说,2002—2012,中国人已然收入不止倍增了。上个十年不说这个,现在反而当做目标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总觉得,这个目标谈不上挑战。

    • 家园 关键问题是,什么东西是可以提高的

      习总说了,大家收入倍增!这个倍增,并不应该是凭空印钱使大家收入提高,是不是?他的倍增无非就是两个途径。

      一是,改变收入分配比。

      二是,提高生产力。

      收入分配比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从全局来看,是无法让大家收入一下子变成两倍,提高20-30%就了不得,再多,资本家就不干了,生产线向外转移。

      另外一个是提高生产力。要么提高现有商品的生产效率,原来一个小时一个工人生产iphone 100台,现在生产200台。要么腾龙换鸟,原来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现在变成高附加值的商品。

      工业生产力提高是飞速的,前几年工业增加值都在10%以上。而农业生产力提高是蜗牛爬的,它受制于土地、耕作方式,每年的增长率才2-3%。

      举个简单例子,GDP增加了一倍,iphone就可以增加两倍,原来生产100台,现在生产300台,而大米生产仅增加10%,原来生产一吨大米,现在生产1.1吨。

      假如我们是没有对外贸易的话!所谓收入倍增,是指工业品的消费增加一倍以上,甚至两倍,而农业品的消费水品仅能增加10%。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力提高速度太过缓慢导致的。

      这就出现一种现象,农业品的价格相对工业品来说大幅度上涨。

      ++++++++++++++++++++++++++++++++++++++++++++++++++++++++

      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我们2012年比起2000年来讲,汽车家电等消费量大幅度上涨,但是汽车和家电的价格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大米鸡蛋等价格就大幅度上扬。论坛常常有人用馒头米饭价格来证明通货膨胀,这是不公平的。经济增长不是无本之源,它必然是建立在科技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上,农业天然增长缓慢,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是一个纯的农业国的话,那么在几年内收入倍增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至于医疗、教育等服务产业更不能作为收入倍增的标志。医生和教师的培养速度也是同样缓慢。可以预见的是,在收入倍增后,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的开支将大幅度上扬,这就是因为这些服务不能像工业品一样被大规模的生产出来。这在过去十年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

      所以,收入倍增的指标应是综合的,应是指数式的。工业品+农业品+服务。如果把生产力增长的短板作为衡量TG的业绩的话,那么注定会是失望作为结局的。

    • 家园 其实很简单,能完全享受法定带薪休假的人

      口占全部工作人口的80%以上即可,因为只有这个实现了,人们的工作压力说明切实减轻了,收入实质性增加了,同时也有时间消费了

      • 家园 这个指标本身作为衡量工作压力,福利程度是很好的

        但是去衡量收入翻番总好像差一点儿:

        我总觉得,收入没翻番,没准儿80%也能实现;

        收入翻番了,可能80%也没实现(换70、90也一样)

        这都有可能,所以不太好

        当然了,收入翻番本身不是目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才是目的,这是个好指标!

    • 家园 咱把话搁在这儿,收入倍增最后还是考核的还是GDP翻一番!

      原因很简单:政府无权干涉政府、国企和退休金以外的其他任何企业的工资水平——市场经济嘛——人家私企、上市企业和外企有自行决定自己企业工资水平的自由!政府只能通过提高退休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提高政府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工资来起到拉动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水平的作用。结果往往会招来更多的骂声:骂国企的!骂公务员高待遇的!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等等等等……政府现在其实缺少干预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政府能使用的干预手段。最终的结果政府也只能是以GDP为标准来衡量收入增加的程度。

    • 家园 我觉得标准其实很简单

      衣食住行嘛,衣和食有物理上限,不容易翻番啦,象PBS那样非得要猪肉吃的量翻番,容易吃出三高来,不现实。但住和行发展的空间就大了,房子大了,车高级了,那就是生活好了。至于日子过得紧,其实哪国的中产日子过得都很紧——中产们的日子一旦过得宽松点,就想着换好车换大房子,然后日子过得又紧起来啦,这是打工者的宿命啊,娃哈哈。。。

      所以嘛,收入翻番就是居住面积翻番,或者质的飞跃——从公寓楼变别野,车嘛,要么是一台吉利变成两台,要么是从吉利变成沃尔沃。。。

      • 家园 还是根据PBS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30多平米

        和欧美的四十多平米很接近了,当然他还觉得空置率高

        从这个角度讲,居住面积翻番恐怕真不现实

        至于车子,众多河友都觉得没戏,现在石油消耗已经这么多了,车再double还怎么了得。我们的高铁正在蔓延,本来也不需要那么多汽车了;再说还有污染,总之是不绿色不环保不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觉得旅游是个好指标了

        • 家园 人家是别野,我们是公寓楼

          放心,中产有钱就会扔到房和车上滴,旅游一是花不了多少钱,二是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时间。

          话说美国别野的地下室如果不装修不算面积滴,但装个杂物啊当个健身房都不错,这个比不了吧。而且因为我们是公寓楼,所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往高了建呗,国内大量的80-90年代的7层砖混建筑早晚要拆了建高楼滴。。。

          车这个东西嘛,以后八成向日本方向发展,家家都有车,但大家平时都不开。现在就是这个趋势啊,车哗哗的卖,但汽油消耗的增长却不大。。。

    • 家园 花!现在可以开始琢磨那些是我们好几倍的国家

      比我们多消费了什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赶上他们,哪些不行,哪些不必,哪些可以超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