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在大阪祝西西河两周年网庆! -- 花老乔

共:💬46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在大阪祝西西河两周年网庆!

    昨天去了名古屋的世博会,当然是约了几个西西河的网友们去的。

    由于有时差,到了大阪,早6:00出发,约3小时抵达。路上没有塞车,但由于晚上睡得不是太好,且未吃早饭,也可能是看着磕副官在车上睡觉流着哈喇子,也可能在路上吃了些三明治,果汁等,快到目的地时左拐右拐地终于使我吐了出来,吐在了燕人狂徒的的额头上,看着擎箭天使为燕人狂徒擦着头,腹部和头部感觉舒服了许多。随后转乘FREE巴士到会场。人很多,几乎没有一个人独行的,或两人,或全家,男女老少,扶老抱幼,或推着轮椅或婴儿车。基本上是日本人,但也经常听到中国话。阳光灿烂,处处人龙。

    记得从我以前来大阪,就在每天经过的换车枢纽站见到倒计时牌,直到世博会开幕。那时,觉得喔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流过去了。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自然与和谐。日本的宣传词是爱地球,使我想到了西西河网恋的口号;吉祥物是一对绿色的绒毛生物,妈妈和孩子, 深绿色是妈妈;嫩绿色是孩子,绿色代表森林,他们只是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看着像动物,而皮肤是植物色,其实这种吉祥物是虚拟的一种动物,不是一种猫熊或金丝猴一类的真实动物,就像马鹿一样。电视里也经常介绍世博会的新闻,中文台的日本新闻也常常介绍中国馆说今天是杭州周,明天是云南周,国内反日游行时,据说来参加世博会的人们放下博览会的日程去游山玩水了。日本的同事说最想去看的是MAMMOTH(猛犸――已经绝种的古代生物,有毛的大象,就像西门胡侃那个样子),就想看看它逼真的毛发。

    樱花时节去了1970年世博会的所在地,那里后来改叫“大阪万博纪念公园”,有点让人想起了雪个的大辫子。在赏樱之外,想到日本70年就承办了世界博览会,而中国获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权,真是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进步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其实,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有机会获得承办世界会议或比赛的机会,而主办的过程又促进了一个国家和城市世界化的程度和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总体实力的体现,而且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促进过程。

    带着期待,终于来到了2005年设在爱知县名古屋长久手青年公园的世界博览会现场。这是五月的黄金周期间,因此日本人纷纷利用假期来参观游览。游客可能比平时要多出一倍以上。入口处还要通过安检查验。原来一度禁止游客自带便当入场,后来由于现场餐饮设施实在无法与客流量相适应,就改为允许游客自带便当。于是,我们也就带着早上在停车休息场购买的便当走进了博览会。

    看到博览会的一些标志的景象,先拍照留念吧。随后发现,很多人都行色匆匆,哦,不对,我们要是要参观的,拍照不重要。于是,随着急行的人们去取不同场馆的入场券。随着日本人的从众心理,我们首先去领毛象馆的入场券。10:00到了“配布点”一看,领到的是晚上19:00的入场券。我们回程的集合时间刚刚定的是18:30, 于是,又更改集合时间。会场如此之大,只有纷纷手机联系。(7个同行者自发地分成了3个小组)领完入场券后,开始向各自的目的进发。我们希望去看的还有丰田馆,它在日本的企业馆区,那里最吸引人的是丰田公司最新研发出来的robot, 到那里一看,喔,入场券已经发到了下午17:50,而再次配布的时间要到下午15:40。什么时候再来等候呢?等候这个,就要放弃其他场馆。我们还想看中国馆,欧洲馆,美国馆,日本馆。而这些馆区却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就近先看亚洲馆吧。看了印度馆,乌兹别克斯坦馆,尼泊尔馆,中国馆,韩国馆。中国馆现在是广州周,很多人在听广东音乐演奏。有一处水幕光影吸引人们驻足,站在前面呆一会,流水中出现了自己的影像。场馆有两层,二层有中国千年文明的壁雕,有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最新发展的录像介绍,一个屏幕一个省份,有中国精美的黄花梨木雕画坛,饰品,古典家具,等等,还有山水花鸟的中国画,等等。楼下有纪念品卖场,除了卖会徽,还有国内处处旅游景点都有卖的淡水珍珠,扇子,中国结等。没什么新意。印度馆的布局倒不亚于中国馆,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未来不可小视的国度。乌兹别克斯坦馆里有一尊卧佛,看来也是该国的国宝。那里陈列着一些丝绸之路上的土特产品。尼泊尔馆就和电视里放的旅游介绍一样,商人们兜售他们的古朴原始的艺术品。亚洲馆区最有科技含量的要数韩国馆了,排了20分钟的队伍,才入场。在一个屏幕前,人们排队等候,排到了,上去站到一个小台上,伸出双臂,随意造型,屏幕上就出现一棵树,枝丫因双臂的伸展方向不同而生发,画面如中国的水墨画一样。随后进入影院,戴上眼镜观看三维电影。一个小男孩---叶帅遇到一个机器人四月一日,和他一起看世界。突然,世界遭到了毁灭,小男孩和机器人失散了。机器人历尽艰辛,返回地球,看到尘封的地球上有一个白眉毛白胡子的小老头铁手,弯腰驼背,不(知如何还能生存?)白胡子老头认出了这个头上闪着几点光亮的金属怪家伙,尘封的地球随即万物复苏,一片春天。影片的最后,屏幕上有一行字:自然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

    韩国馆无疑是另我们觉得满意的场馆,因为日本馆不在亚洲区,所以韩国馆被我们评为亚洲第一。

    在亚洲区的时间里,我们一度席地而坐,消灭我们所带的便当,补充体力,轻装前进。餐厅门前也是长龙逶迤,垃圾桶前工作人员在不停地忙碌,虽然分了很多不同名目的垃圾箱,但是,他们还要对游人丢弃的一些便当再次分拣,以便准确分类处理。我去丢垃圾,看到工作人员---淑女司令还在分拣,我以为自己做的不够好,站在那里望着,有些歉意;哎,我们回程路上一度感慨,日本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真的是高,这么大的会场,这么多的人流,所到之处真的不曾看到地上有随手丢弃的瓶罐或纸屑。和三丰子去洗手间排队至少要等20分钟。但是,里面是清洁的,就是三丰子又吐了。

    接下来,还想再次尝试丰田馆,依然是没有希望,旁边的日立馆更是长龙看不到首尾,后来听另一队人不周山下和齐纨素说,日立馆的等候时间一度挂牌为240分钟。由此也可看出日本人对本民族企业的认可和期待。于是我们准备向另一头的欧洲馆进发。

    途经加拿大馆,墨西哥馆等美洲馆,还有联合国馆,估计是一些非常落后的国家所联合组成的展馆;就是没有看到美国馆。后来得知,同中国馆一样,美国馆被放在了美洲区的最后,视线难以触及的一个位置。不知这是不是日本人的有意安排,对中国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对美国也这样呢?给你一个最远的位置,要么让人看不到,要么,你若顺着地图去找,就让你多费体力,体验求索的艰辛和获得的代价。

    除了美国馆,我们不想在美洲地区多耽搁了,因为天桥上是通途,桥下是各地的支路,时间都在路上和等待中度过了。我们向日本馆进发。日本馆外型像一个大蝈蝈笼子,很像龙门客栈,这个的场馆整个用竹条编网覆盖起来,体现其自然纯朴的意味。

    紧挨着日本馆,还有一处“大地之塔”,两馆前都是人龙。我们在太阳下耐心的等候,引导员提示要等待100分钟。好的场馆都是如此,我们就等吧。温相打来电话,告诉说她们在日本馆里,三丰子又吐了,一定要看。她们等了140分钟才进去。哦,我们庆幸我们要等100分钟还算短的,而且,根据经验,说等100分钟,一般等上60分钟就差不多了。在太阳下面,我和雪个聊着天。她打伞,我去买冰激凌。买回来,要找一会儿,找到她的伞,就找到了她。我举着两个圣代,所以排队的人们不会以为我是“夹三”的。一会儿,她发现前面打伞的人变成了女的,后来看到男人举着三个蛋卷冰激凌回来了,哈哈,他们也要补充体能了。“大地 之塔”的介绍册子上写着“光,人,风,水”,黑底上有五彩斑斓的影像。终于进馆了。门口写着英文提示上说,由于身体条件不同,如果长时间盯视,您可能会感到不舒服,请自己当心。哦,还挺玄妙。进得馆来,一片洞黑,只有顶上有红黄蓝绿的图案在不断变换。有凉风习习的感觉。我说,哦,这里须仰视,看来治我的颈椎病。仰视了一会儿,觉得脖子有点累,发现周围人们倚墙而立,墙是斜的,而且似乎是塑料或皮面,正好供人倚靠仰视。又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个大万花筒真是太大了,细听还能听到万花筒转动时的咯吱咯吱声。同伴用数码相机的摄录能拍下了万花筒的变幻。

    抓紧,我们要看日本馆的其他精彩节目!走到万花筒的出口,才发现这个出口就是大地之塔的出口,原来这里不是日本馆。哦,我们等了70分钟,就看到一个大万花筒!不泄气,我们继续排日本馆。刚到队尾,就见引导员将等候时间由100分钟改成了120分钟。管它呢,那也得排呀。时间已经是下午17:00了,我们希望18:30以前能够进取,然后迅速浏览,以便赶上19:00的毛象。因为过时不候的。哎,我们想,日本人怎么那么有耐心呢? 带着小孩子排两个小时,看10分钟的展览,不急不躁,孩子们也不哭闹,他们这种耐心真是从小养成。若在中国,大人没耐心,孩子会哭闹,天气热,人也躁,人多垃圾多,处处吵吵嚷嚷,一定不是眼前这种静静的等候。终于,在18:05,我们进入了日本馆。首先是从50年代到2005年每隔十年日本电器的发展变迁。电子管电视,单门冰箱,单卡录音机,老旧的电话机,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80年代才有方方正正的电脑。90年代才有手机,走在缓缓徐行的扶梯上,就这样回顾了自己记忆中的日本电视,录音机,电冰箱,手机等等,不知道到2010年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是第二展厅,墙壁上展览着日本春夏秋冬的四时风物,都是从古至今的名家画作;还有1945年的名古屋某处桥梁,某处田野今昔图片的对比;电视屏幕上给出日本全国电能消耗的增长立柱对比图,告诉人们节约资源是多么的重要。日本馆里最令人享受的是360度小地球。在展厅中,如同置身于另外一个星球,观看宇宙,深入深海,时而像乘坐太空飞船,时而像乘坐一艘透明的潜水艇,遨游海底,像一条鱼在海里游泳。无疑,这也是归于自然这个主题。

    阿,经过65分钟的等待,观赏了20分钟的节目,很知足了。接下来,最后的目的地:毛象馆。上下行走,终于在18:45即获得了提前入场的放行,心中还有些超出预想的欣欣然。谁知只在穿过‘mammoth lab’的扶梯上驻足了2分钟,就结束了这场期盼很高的参观。从入口到出口只有2分钟。厚厚的玻璃箱里只放置着一个毛象的头骨,它的价值就在于其白色毛发的栩栩如生以及毛象光亮弯曲的象牙,其弯度比现在看到的象牙要大。显然,这个东西是实验室里创造出来的,也许是基于考古和考证,但它不是化石。它如何能这样令日本人趋之若鹜呢?日本人又一次让我们感叹:他们不惜花时间和金钱,要看的是一个真东西,为什么日本对中国的感情那么复杂呢?因为这个民族自己值得骄傲的历史沉淀真的是不多,他们只是佩服强者,他们承袭中国的很多历史并发扬保持,但他们骨子里不太看得起中国人,这不是臆想,而是民意调查的结果。同时,他们的岛国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资源有限的忧虑以及时而就会生发出来的侵略扩张的图谋和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在19:00时,海天,桃李不言,神游,群众演员向集合地点会合。这是,才发现,欧洲馆离集合地点很紧,夜晚的灯光中,仍然可见一些馆前常常的队伍,他们还在等待,因为闭馆时间是晚上21:30,人们多是来此两日游或三日游的。已经没有时间去纪念品商店购物留念了。集合处先到的同 行者们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买好的便当。大家交换着观感,得知另一队人们认为最好的是美国馆,其以富兰克林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观者由历史向未来的思考,鼓舞人们创新。他们的遗憾是为了毛象馆而放弃了日本馆,他们等了半个小时参观了法国馆,但是,据说德国馆的等候时间为4小时。

    哦,这一趟参观真是给我很多感悟。要参观,不仅需要花钱买票,更要时间和体力的投入。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可能因人而异,投入200分钟的等待,获得20分钟的视觉冲击和知识印象就应算是比较幸运的;而这等待中舍弃了多少未知的收获可能呢?所谓舍得是哉。

    回程最辛苦的当然是司机highway了,他说他的脚倒不疼,而是小腿疼,我们担心他踩油门时脚力不稳,要他一定要为我们大家的安全而坚持到底。大家七嘴八舌的谈论各自的见闻观感,时而流露出觉得世博会有点蒙人的感觉。我想,最大的收获在于在体能消耗之后脚底板生疼时产生的一种综合感觉,一项活动的准备,路线的策划,目标的确定,资源的投入和舍得的辩证思考。还想再累一次,弥补这一次的缺憾。想看的还有美国馆,欧洲馆,日本企业馆,日本庭园区,自然森林区,下一次还会有新收获,新感悟!

    同行的水风和禅人说,当初做过日本筹办这次世博会的考察,日本的ufj银行不认为非常盈利;因为半年后,一些场馆和设施要拆除,除了一些企业的场馆和展览是自己出资;其他的展馆要政府投资;当然参展国家也要出资。主要盈利来源是本国的国民的参观活动带来的综合效益。我不禁想,的确,外国人来看世博会也是有的,但毕竟是少数,当然,外国参展团要在这里坚持半年,这将无疑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想想将来的上海博览会,中国的国民能有这种热情和素质去做好一个长达半年的世界博览会的全程表演吗?但愿能!

    2005。5。5

    (没有提很多人,太忙了,抱歉,以后补上,现在可以报名。)

    元宝推荐:宁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