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温氏末代新政下的京深沪房价走向 -- 陈王奋起

共:💬24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多少人,没事整天买房,卖房,折腾着玩?
    • 家园 有几个问题不太符合实际。

      通胀全世界都有,香港也不会低,为何不算进估价里。

      央行并不能真正决定货币量,或者说,央行能决定的那个货币量的意义并不稳定和明确。否则数量放松本身就万能了。

      况且,通胀和资产价格何为因何为果,恐怕不是那么简单。资产投机本身造成信贷投放,是货币存量增加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循环论证。

      • 家园 下面的帖子可以回答你的一些问题

        /article/3852021

        央行在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存贷比,准备金率,准备金利率,贷款额度,对M2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资产投机会会导致货币总量的上升,但本身推高了资产的价格,让资产的拥有者有机会高价IPO, 或增发新股等, 从而让投机者亏钱。在中国,银行还受到存贷比,准备金率的限制, 杠杆是受到限制的, 所以资产的自发投机不是货币增发的罪魁祸首。

        • 家园 我的意思是说,央行所能控制的m2本身失去了意义。

          否则仅仅数量放松就足以走出衰退了。

          • 家园 衰退的根源不是全社会没有钱

            而是要用钱的人没有钱,是分配的问题,西方经济学一直不肯承认这一点。

            增加M2确实能缓解经济问题,是因为老百姓在通胀的威胁下不得不花钱,第二政府可以花钱作为替代。但增加M2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是因为老百姓花完钱后再让他们花钱,就会出现诸如次贷危机;同时必然进一步依赖社会救援体系,这就是欧洲的福利体制来源,政府花完钱后出现债台高筑的现象,就比如欧洲的债务危机。

            中国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政府可以举债建设成优质资产,比如高铁, 政府还可以卖出一些资产,比如土地,矿和国企上市,筹集资金缓解分配上的问题。一旦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土地卖完,资源卖完,中国迟早会面对西方一样的困境。

            • 家园 衰退的根源是公共资源总量无法永远支撑增长的需求

              人口基数摆在那里,现在也无法支撑,形式上的公共服务体系等于一个空架子,没人来买单,当然也不会破产,只是等着重启而已。

    • 家园 试着理解一下您的意思,并谈谈我的观点。

      您认为房价上涨的核心原因还是通货膨胀。这无可厚非!但是您认为欧美日的房价不涨是因为低利率或者零利率阻断了房价上涨,这个恐怕不能令人信服。我认为是次贷余波所及,人们对与房价泡沫心有余悸。

      但是房价,尤其是中国的房价应该上涨到多少合适,这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大问题。上涨的促进因素首先是通货膨胀,其次是城市化需求(人口不断向城镇->县城->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不利因素是,相当多的原住民住户都有两三套房,比如帝都,这一比例可能高达50%,目前房产升值的预期下,这些都是高度锁定的原始股,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些空置房被激活,会在多大程度造成房地产价格崩盘,这种预期又是对房价虚高的抑制。

      除了房价能涨多高是个问题,现今的房价是否合理也是个大问题。不经过几轮震荡就说目前的房价是合理的,谁也无法确定。即使我们跟欧美日房价比合理,也无法证明现在的中国房价合理。第一,欧美日的房价都有波峰波谷,我们在跟哪个阶段比呢?第二,中国的房价周期呢?

      中国房价问题实在太多,恐怕很难有一个客观公允的结论,最多也就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各安天命罢了。

      关键词(Tags): #杂谈#房价
      • 家园 利率上升本身是成本全面上升和通胀的推手

        通胀的传导链条是,超额货币-->更容易得到资金-->原材料涨价-->初级工业品上涨-->利率上升-->全行业成本上升-->物价进一步上升。

        只要利率不涨,原材料的价格是容易操控的,1~2%的货币增发还不会导致显著的影响。但一旦利率上升,就会导致全行业的成本上升,正反馈会导致恶性通胀,一旦较大通胀出现,房价必然上涨。在欧美香港,虽然政府过量发行货币大约2%,但由于经济不景气,服务性行业没有涨价,甚至还在降价,客观上降低了涨价的冲动。但利率不升反降是欧美房价没有恐慌性上涨的重要原因。

        假设欧美的房子涨价10%,就会有人利用低于3%的利息大举融资建房,从而抵消上涨趋势,最后房子存在销售困难。这一潜在风险事实上对冲了大部分投资冲动。从投资角度来看房价上涨的动力不足;

        从需求角度来看,欧美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人口的微增长或负增长,客观上房子是供等于求或供大于求,也缺少上涨动力;

        从购买力角度讲,欧美轻储蓄重消费的习惯让一般人没有什么现金资产,相反有一大堆债务,在通胀面前没有保值的压力。相反,亚洲文化圈重储蓄,一般人都存在保值需求,购房的背后是购买土地这一稀缺资源来保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