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一 -- 俺老孫

共:💬85 🌺3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多谢提醒,没注意外戚传的记载

                    遂结党与谋杀光,诱征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

                    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不怎么靠谱,有股描述王莽的味道。霍光气焰最盛的时候,都没有这个心思,跟他同时代的上官父子会有这个想法?毕竟当时的群臣和百姓还是认同刘家天下的,干这么逆天的事儿,真的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就是王莽,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干了,那也是在舆论方面下了大工夫的。

                    当然,也不好说上官父子没有这种想法,人嘛,利令智昏的时候,啥都敢想,啥都敢干

                    • 家园 按照上官父子的地位,要么别杀霍光,要么就只能自立为帝

                      不谋霍光,那么就还是持续当前的状态,上官父子居于霍光之下。如果活得甘心,忍得下这口气,也不错。只是不知道最后霍光家族诛的时候会不会有他家,毕竟他们是儿女亲家,总比株连的那几千家关系更近些。

                      如果杀了霍光,昭帝一定要追查,很容易查出来,到时候结果也是个死。那么索性废了昭帝。而废了昭帝,让燕王登基的话,就是你的疑问,原先还是昭帝外戚,这换了燕王,他上官父子算什么东西呢?若不让燕王登基,燕王等刘氏后裔岂肯善罢甘休,所以必须把燕王等人也除掉。

                      这些事情都是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两条路,要么别动霍光,要么自立为帝,没有别的选择。

                      • 家园 上官父子杀了霍光,昭帝也未必会追查

                        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都是辅政大臣,谁辅政不是辅政啊,死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

                        昭帝之所以无限信任霍光,只是因为他是父皇确立的辅政大臣之首。霍光要是被人干掉了,昭帝会立马下诏说他是谋反。正如霍光说上官父子和桑弘羊谋反一样

                        霍光说上官父子和桑弘羊谋反,昭帝没有追查。没理由,霍光被干掉后,昭帝会锲而不舍的追查

                        ———————————————

                        这事儿,还真不好往细里讨论,其中充斥着无数可能性

                        • 家园 昭帝年龄当时不大不小,正是青春年少气盛的时候

                          自己的辅政大臣被杀了,怎么可能不追究?而且当时跟昭帝最亲近的大臣就是霍光,这也是上官以及燕王各自要杀霍光的原因。

                          如果霍光在昭帝心中如此无足轻重,杀了就杀了死了就死了,上官反而不用费这么大劲去杀他了,早前那些诬陷诋毁的法子,早就凑效了。

                          霍光说上官和桑弘羊谋反,昭帝信。而上官和桑弘羊说霍光谋反,昭帝不信。这事情《汉书·霍光传》里面有记载过的啊。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时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

                          霍光说上官和桑弘羊谋反,昭帝信。而上官和桑弘羊说霍光谋反,昭帝不信。这就是区别,也是上官想要设宴动手杀死霍光的原因。

                          虽然上官杀了霍光之后,昭帝就算追查也未必查到他的头上,或者就按照你的说法,也有很小的可能性,昭帝真的不去追查。但是上官作计划的时候,敢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这个上面么?你看他前面的说辞,仰仗皇后而富贵,一旦皇帝改变心意,到时候想当普通人都不可能呢。

                          上官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绝对不傻。只是他的对手更厉害而已。这些在历史上留下脚印的人,绝对都是人尖。别把他们当傻瓜,哪怕是失败者。

                          幻想杀死霍光而昭帝不追究,比霍光老婆杀死宣帝的原配老婆指望宣帝不追究还更不靠谱。另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当初鳌拜杀死苏克萨哈,年幼的康熙也没有立刻追究,但是终究还是找机会抓了鳌拜。稍早一点的例子,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也没有立刻追究,但是后来,这一条是袁崇焕的主要罪名之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建成元吉,也没有幻想过他老爹李渊可能不追究,所以紧接着就是逼他老爹退位马上把皇帝位置让给他。

              • 家园 从太史公到班固,都不待见老桑

                一代财政大师,竟然连个负面评价的传记都没混上,硬生生的被无视了,悲哀啊

                老桑在九泉之下,得对桓宽感激涕零。虽然桓宽也不待见老桑,但好歹让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家园 太史公这么处理很正常

                  桑弘羊到他完成史记时候可还没死,甚至还没成为托孤大臣,怎么按列传标准盖棺定论呢?何况盐铁会议是太史公死后才召开的。虽说如此,平准书里头也记录了他和卜式的不少内容。

              • 家园 桑弘羊是法家

                小时候瞎翻文革时出版的儒法斗争册子.书里面说桑弘羊是法家,主张盐铁专卖。霍光是儒家,请了几个宿儒辩论,反对专卖,说那是与民争利。我对这段历史不清楚。盐铁专卖的收益作为国库收入,应该比通常的田赋更稳定吧。

                • 家园 专卖好处是国家收入增多

                  把民间盐铁贩卖的利润归为国有,但问题和现在的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一样,由于在领域内缺少竞争,产品质量和服务下降,而且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导致销售价格不合理,结果山寨盐泛滥,官方生产出来的农具割草都割不断。。。

                  • 家园 有个专有名词叫作

                    官营禁榷。汉代的盐铁论,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轻重论。《管子》的《轻重》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一定系统性的一般讨论商品和货币关系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和官营工商的理论著作。其目标是取得轻重之势——对诸侯、对兼并之家和对百姓的“势”。

                    其实汉代的官营禁榷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众人皆赞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殊不知轻徭薄赋也在客观上助长了兼并之家的势力;此外由于汉初中央不榷盐铁等重要战略资源,这些资源的经营不仅可以由私家经营,特别地,很多诸侯也通过经营这些资源取得赖以与中央抗衡的财力。此外不仅是盐铁,汉初的钱币也多有私铸的,官府并为垄断货币发行权。因此《轻重》中的政策主张对汉朝的具体政策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那些威胁中央的势力,要对他们坚决取得“势”,只不过所借用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特别是官营禁榷和宏观调控的结合。

                    至于桑羊的具体政策给工商业造成的伤害,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古代农业社会的特殊性。自管子的“四民分业”学说起,法家传统就认为工商业不仅比起农业更容易致富,而且客观上对勤恳从事农业的人民有一种使之离开“本业”的吸引作用,因此先秦法家无论是秦晋法家还是东国法家都从根本角度是抑商的。工商业有这种和农业争夺劳动力的特点,在长期的古代社会,农业剩余所提供的劳动产品常常是无法支持一个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因此在汉代轻重论者那里,如桑羊(桑羊本亦是商人),在本末之间实际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至于司马光本人,自然也是不会对桑羊有什么好话。王安石和司马光之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之为贤良文学与桑羊之争的翻版,所继承的一些基本问题是一致的;而区别在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地主与商人身份的日渐模糊,使得王安石变法最终归于失败。

                    至于当代有些人论史上的这些公案,自然是没有一种公允的态度的,而是拿这些案子来说当代的事儿。说到官营禁榷,自然大多是针对国企的。不过是不是“与民争利”,这种事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那么简单。

                    通宝推:逐日夸父,
          • 家园 隋炀帝遇上了更好的时候,可结果……
        • 家园 霍光的取祸之道是默许毒死皇帝发妻

          而且还是怀孕着的,再硬塞进自己的女儿当新皇后,这种准谋反罪名换哪个宽容的皇帝都足够灭族n次了,有丹书铁券都没用,唯一的解套方式就是换皇帝或者自己当。更作死的是霍光老婆还接着唆使女儿企图毒死太子,人神共愤,不报应没天理了。即使宣帝很愚蠢,看到他老婆的主治医师出了重大医疗事故不但没有被追究相应责任,反而获得大批灰色收入也该确定了。

          • 家园 关键在于皇帝不喜欢他女儿,而且他女儿没能耐掌握政权。

            想当初窦漪房,也就是文帝的老婆景帝的娘汉武帝的奶奶,在代国当文帝小老婆的时候,文帝前面几个老婆和前面四个儿子都死了,所以景帝成了文帝剩下来的年龄最大的儿子。那不也没啥事情。窦MM对朝政的影响力,贯穿整个文景时期以及武帝初期,要等她死了之后,武帝才敢"独尊儒术"。

            若霍光的女儿有窦MM一半的能力,他家也灭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