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看新一届领导人的知青情怀 -- 大西洋14

共:💬58 🌺331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啥呀,你以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才是不浪费?

          当年的下乡,代价确实是非常巨大的,对这些知青来说,收获肯定有,但跟代价不成比例。很多原本可造就的人才因为教育的中断而未能成才,这对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吧,都啥素质?成啥才了,到你这,张嘴一说就啥也不是了,上山下乡,接收社会大学的教育有啥不好,没有一点历练,读再多书也是个呆子。

          通宝推:潇潇夜雨,zhikantie,王铁墩,
          • 家园 这个表示不同意

            难道你认为只有上山下乡才是成才,才是不浪费?

            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和文革没多大关系。招的人多了,泥沙俱下。但是你说“都啥素质”,那个绝对是偏颇。我读研的时候,一个师兄看不惯我,说我们数学基础太差,这个我承认,他做起积分来很牛。结果编程序时候他就慢多了,我随手写写的东西,跑起来问题不大,他就得忙乎一个周末。大家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强项不同。如果你觉得自己当时素质很好,问问早些年毕业的师兄怎么看你的?毕业以后接触过很多刚来美国读书的研究生,我觉得大部分人非常优秀,至少不比我这个美国所谓名校博士当时出国时差。

            我倒觉得你这个才是张嘴一说,现在要你或者你的孩子上山下乡去接受一下社会大学教育,你干吗?要说自愿支教之类的,我这边认识一个harvard的,前些年跑湖南去,下车就丢了钱包,干了两个月,跟老爹说,太苦了,不干了。现在老老实实在纽约上班。这个例子有些绝对,但是当时是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有多少人可能也觉得太苦了,不想干了,但是没有退路呢。

            98年我考上研究生,参加过一个历届老校友的联谊会,从我们学校毕业的第一个院士,到后来新晋的一些研究员,都上台发表了一些感言。其中副校长说他是文革后考上去的,他说他们那一代真的危机感很强,拼命的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同时希望年轻老师年轻的研究生能够抓紧时间,把这个断层补上来。我老板那是国内这个领域小牛人,几个人吃饭的时候聊起来,也是对学校和国内当时的科研断层很忧心。

            我们学校的老院士,伯克利毕业的,国内这个领域都是他拉起来的,文革那段时间工作是在学校刷厕所,你说这个有啥不好,我觉得真的没啥好的,人正能干活的时候不让人干活,那就是给糟蹋了。

            那个时候考大学,我大舅全县第一名考走了。兄弟姐妹几个都要强, 我妈和我的两个舅舅当时都是学校尖子,赶上那个时候,也都没上成大学,昨天聊起来还为没上大学这个事情耿耿于怀。他们就是农村人,所谓上山下乡,就在本地,没啥好说的,也没啥浪漫的,就是给耽误了。悲催的是刚了解到我大舅大学毕业后还因为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在家里待了十年,祖祖辈辈都是贫农,罪名是因为说他偷听敌台,真是什么世道。

            通宝推:GPRS,金口玉言,愚弟,脑袋,
            • 家园 还是这句给力,一句话就把他问住了。

              我倒觉得你这个才是张嘴一说,现在要你或者你的孩子上山下乡去接受一下社会大学教育,你干吗?

            • 家园 就问两个简单的问题吧

              1。就您文中所述的哈佛学生的支教情况来看,就用当下的教育产业化手段和慈善式支教的零敲碎打,能够象老毛那样大幅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么?

              2。如果说因为文革的影响80年代出现科技断层我信,但是都1998年了,出现科技断层,居然还归结于文革,这说得过去么?难道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八十年代突然一下子都不会/不懂得学习了?以致于文革结束20多年了还有断层?请您百度下这篇1997年的文章:

              “断层”威胁共和国明天 ——杨晓升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概是天理吧。老毛违背天理,很大一批人当然会对他心怀怨怼,但对中国来说,特别是对他手中贫弱的中国来说,我看他的做法无非是保护一个小孩子不被人过分抽血而已。国内是落后的农村,对外是强势经济体对弱势经济体的挤压。

              • 家园 本来不想点提交的,算了,敲了半天。

                你觉得问题简单吗?

                第一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也没什么私货要贩。如果你认为简单,你的答案肯定是预设立场的。如果你认为,文革是某些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或者说是唯一解决方案,这个我不做评论。

                第二个问题,看了那篇文章,写的很不错,当时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严重。我也亲身经历到毕业时候去外企的同班同学比同样去研究所的同学可以说收入高了10倍的情况,也在电脑城见到过成都十所的研究员跑去给HP做售后服务。我认同那个论点,但是文章里有一句话,

                中国科技队伍出现断层,首先要归咎文革少培养了一代人。

                我相信当时这些真正在科研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的感受,应该更真实于现在在这里敲键盘的我和大多数人。培养一个科研工作者,本科到博士就差不多得10年,而要在那里领域真正能做到学术带头人,或者能独挡一面,时间要更长。90年代末科研人才流失,更因为本来人才就不多而显得更加可怕。我提到的副校长就是文革以后考上大学的,他说他们这一代的特点就是特别勤奋,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如果有人敲敲键盘就说我几个亲戚都倒霉活该,我觉得你小人之心了,自己high去吧。几个亲戚没一辈子为这个事情多纠缠。大舅现在在当地开了班,教小孩子古文,非常受欢迎。小舅开了一个戏班子,天天给别人做红白喜事唱戏,逍遥的很。

                • 家园 一个算了,我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算了,还是回答下吧

                  1.a,文革。首先我没说文革,这个问题太多口水了.但不代表我对文革没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想说以后也不会文革辩护。因为即便文革真的是永恒的罪恶,每一次谩骂都是对文革的一次救赎,所以我欢迎继续谩骂文革和老毛的罪过,用越恶毒的语言越好--这个道理就像赞颂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一样,他被钉上十字架的那刻是高贵的,但之后,用越肉麻的声音赞美他,就让人感到越恶心。这不过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请继续谩骂吧。而且我一听到赞美文革就浑身不舒服,太多赞美了,一个可耻的失败承受不起太多赞美。真的。

                  1.b说的是老毛的教育政策问题.问题简单还是复杂,老毛的解答方案已经给出来了.波函数已经坍塌在那里,我们不过是在讨论我们看到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是有立场的,请问谁没有立场,您不是也是预设了您的大舅等众亲戚的立场么?我的立场基于:我祖上是上中农,现在是城里人。

                  在我的立场上,我为我自己和同辈们曾经得到过的利益辩护。我个人的原则,如果必然要付出代价,那么尽可能找其他人来付。所以,我读书的时候是希望城里人来付这个代价。当然现在我是城里人了,所以,之后,一切代价请农民朋友们来付。所以,我同时支持着老毛和老邓。

                  2。对症下药的问题。您也知道10年就可以从本科读到博士。看了那篇文章只找出一句话来反驳我:还是应当首先归罪于文革。我只能苦笑,除此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我对您家人的状况以前没有今后也不表示任何意见。祝他们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 家园 立场

                    在我的立场上,我为我自己和同辈们曾经得到过的利益辩护。我个人的原则,如果必然要付出代价,那么尽可能找其他人来付。所以,我读书的时候是希望城里人来付这个代价。当然现在我是城里人了,所以,之后,一切代价请农民朋友们来付。所以,我同时支持着老毛和老邓。

                    我欣赏你的坦白,但无法认同。

                    人是经济动物,都会自发地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用你的话说,就是“为得到过的利益辩护”。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放大到一个族群的广度来看,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都为自己集团的利益奋战,都想尽办法挖别人的墙角,这样的局面势必会造成整个族群分裂。一个大族群分裂成若干小族群,小族群内依然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利益集团而纷争不已,然后导致进一步分裂,直到分裂成以家族、家庭、甚至个人的利益单位。旧中国的“一盘散沙”,其实描述的正是这种状态。一个民族如果如此,则早晚会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我的价值观跟您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我认可人们争取自身的利益,但起码要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原则。如果一件事对我有好处,但需要很多其他人为其付出代价,我情愿放弃这种好处。

                    我想,中国晚清时期之所以任人宰割,关键就在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损失的是皇上的利益,跟自己无关。而中国能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东山再起,也因为有很多人把全民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家庭、甚至家族利益之上,为全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因此,当后人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时,只有站在全民族的立场,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其他人才有参考价值。

                    • 立场
                      家园 这个表示一下支持。

                      西西河里立场味太重了,太多的问题讨论以立场不同而结束,让人遗憾。

                      我感觉很多人是以立场来回避公理。

                  • 家园 因为后来讨论的气候不是很好,我本来不打算继续的

                    不过看来我错怪你了,不好意思

                    我立意本来就不是谩骂文革,我不能认同的是说文革是当时问题的最优甚至唯一答案,或者有人说送你下乡,发动一下文革有啥不好。

                    对于你的立场,我还真没啥立场,我没说文革全对,也没说文革全错。我不会为某个小集团,哪怕是我的亲戚的集团利益,而去伤害其他人的利益。这个对于你的所谓原则,我不同意。你的1.b似乎是把这件事情变成既得利益者和所谓的受害者之间的辩论,我真没兴趣为那个浪费时间。毕竟都发生过了,你为自己辩护,我为自己喊冤,难道时光能回去让大家再来一次吗?如果说农村城里人,我们家几个老亲戚到现在还是农村人。如果没有文革,他们倒很有可能都是城里人了。所以你要说农村人是文革的受益者,这个明显不适合我们家

                    其实文革里边象我们家亲戚那些人到是被忽略的,媒体上都是讲的知青,但是本来身在农村的青年,生活如何被影响了,这方面题材的作品是空白的。

                    对于2,我本来也没打算反驳你啥。如果你认定文革的影响20年后已经不存在了,我只能说和我听到的不一样。当然我听到的是一些老师的见解,有其他的原因,包括流失到外企,导致所谓的人才断层,他们没有考虑到。其实我仔细想了想,98年时候,成都内陆地区,外企还真不是很多,而据我所知离开学校去外企或外国的还不多。学校教师流失到是2000年以后,几年之内我认识的三个非常好的教授(本科里边当时上课的老师,我可以给好评的不多,一年一个就不错)去了香港美国和加拿大。可以说在98年我开那个座谈会的时候,至少40来岁的青年骨干,人才流失的问题还没那么严重。所以我想当时大家把问题归咎于文革,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 家园 耿耿于怀?

              兄弟姐妹几个都要强, 我妈和我的两个舅舅当时都是学校尖子,赶上那个时候,也都没上成大学,昨天聊起来还为没上大学这个事情耿耿于怀。他们就是农村人,所谓上山下乡,就在本地,没啥好说的,也没啥浪漫的,就是给耽误了。悲催的是刚了解到我大舅大学毕业后还因为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在家里待了十年,祖祖辈辈都是贫农,罪名是因为说他偷听敌台,真是什么世道。

              有啥耿耿于怀的? 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多玩几年多花父母几年钱而已,有啥耽误的?

              大学毕业后还因为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在家里待了十年?也够可以的,恐怕不会是偷听敌台而已.现行反革命,不关起来,也太便宜了.祖坟冒青烟了?

              • 家园 这个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

                你选你与愿意相信的,忽略不愿意相信的,但是不要编造你愿意和不愿意相信的。

                我讲的是我身边人的事情,没带啥感情,屁股也没亮出来。你要问为啥没关起来,合你心意的解释还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了。问起来,家里(愿意相信的)解释说是别人眼红家里日子快好起来了,陷害的,最后家里出身也是贫农,也没证据,但即使这样,帽子也带上了,也真没人敢用。大舅当时大学毕业了因为这个问题也讨不到老婆,后来找的大舅妈神经是有点问题的,他们家的几个表哥表姐都是进过精神病院的。但是你要我找老人要那个平反的书面证明,我还得回国一趟,还不知道有没有。不过几个亲戚老人一起来哄我这个晚辈,加上几个老表还要跑到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来眼苦肉计给我看,我觉得可能性还真不大。

                大舅高级教师退休,家里党员干部也几个,一辈子搞农村工作基层工作,都没给憋屈死。要说老人们为啥耿耿于怀,就是觉得给耽误了,而且后来也真是吃没文化没学历的亏了。比如说我和我哥以及几个老表当偶像的二舅的故事,我以前发过,我也真觉得老人是给耽误了

                /article/2753311

                所以我在这些老人面前,从来不敢提自己学习的事情,考第二名都丢人哪。。。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