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三得病,李四吃药 -- 柳迟

共:💬3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张三得病,李四吃药

    近期有很多新举措出台,而且不少都切中时弊,不说套话,只讲做法。但个人并没有觉得格外振奋。十年一个轮回,十年一回疲惫,也就让所谓的“新”不免要为“老”而担责。

    听说和目睹了不少言论和做法,对于所谓的“好”措施,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或者说能不能像百姓所期盼的那样成真,我是存着极大疑惑的。

    这不仅仅是“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考虑,也有对于这些措施背后到底要达成什么目的的考虑。

    而现在的官员(注意:不是公务员这个统称,我指的是能够享受到所谓“三公”待遇,起码可以蹭到公车的那部分官员),头脑中的特权思想极为浓重,当官的唯一想法,并不是为人民服务,也不是做事,而是做官,做大官。因此,他们对于目前一些提法是有抵触情绪的,并且在官面沉默的同时,不乏在私底下进行巧妙的抵触——这种抵触,自然不是说自己的利益,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巧妙的言辞,来对这种“政策”表示怀疑,进而煽动其他人的不满。将原来是针对着“得益“者的政策,转化为大众理解下,针对大众的强制措施。所以,触动了利益,就像踩了蚂蚁窝一样,必然会引起一场骚乱。但蚂蚁是不会自己去叮咬那只脚的,它们最擅长的是引导舆论,进而控制本来是”非得利“的人群,来形成这种舆论。

    那么,想求得此次政策的实效,恐怕首先要革的命,不在大众,而在这些官员。但头能咬自己的屁股吗?即使想咬,他不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头能不能存在吗?而一些人所欢呼的良政终将被转化到这些人身上。这就是政策本身的怪圈,张三得病,却要让李四吃药,并且王大夫还会从张三那里得知药很好,很甜,大众欢迎。但李四的苦谁知道吗?本来不是他得病,那这本来的”良药“最后也只能让李四”苦“上一阵,却根本治不得张三——张三不认为自己有病,即使创口流脓,他也认为,必须治李四,李四传染了他,这才是源头?可源头在哪里,还用说嘛——可惜李四是哑巴。王大夫或者糊涂,或者不糊涂,也要装糊涂——人至察则无徒,古人早就有过定论了。

    所以,我不认为这次良政能得到什么效果:最好,李四吃下的药味掩盖了张三脓疮的臭气;次好,王大夫得了名誉,李四也得了空话和几包糖豆;再次,政策在文字和口号中被印证正确;最次,原本的好政策,除了让我们多花了钱外,一切都没有改变。

    好的地狱,也仍是地狱,因为小鬼儿是说不得话,只能干活。

    • 家园 确实不乐观

      确实不乐观!

      看南周披露,南昌公务员普惠制地享有团购、共建住房的福利,一个资格可卖50万,够普通老百姓挣工资多少年?当地工资可就2-3000一个月,体制内的这批人已经得到的东西,能和平地让他们吐出来吗?

      曾经一直认为文革就是个大错误,对老毛印象很不好。

      这些年所闻所视,却慢慢理解了老毛的很多做法。

      难怪很多人若干年前就开始唱红太阳了,我总是后知后觉...

    • 家园 利益分配取决于实力

      没有实力支持的利益分配改革,只是底层对上层发慈悲的幻想而已。而底层要想获得实力,只有打破惰性和种种阻力和障碍进行自组织才行。对于中国社会,我实在不看好。长期的文化养成的惰性太强大了,不被逼到悬崖边缘没人会动起来,而一旦动起来就将摧毁整个社会的结构。

      借你的话说,张三得病,却要李四吃药,李四本该在一开始就反抗的。可是李四逆来顺受习惯了,忍气吞声。等到感觉自己快吃死了的时候,李四的愤怒也已经无可发泄,他不但不再吃药,而且把逼他吃药的张三和医生都杀掉了。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循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