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幸运的同龄人? -- 抱朴仙人

共:💬90 🌺49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幸运的同龄人?

    收到一条微信,引发无限感慨……

    “看了这篇文章,真觉得我出生在这年代好幸运。敬请1962--1972年出生的人阅读。

    致幸运的同龄人:

    我们在感叹生不逢时,活不逢地的时候,发现我们这一群人是那样的幸运,人生最辉煌的一刻正在和马上到来!

    我们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有粮票就有吃有喝,虽然是粗茶淡饭;

    我们避开了计划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带小的玩,小的穿大的旧衣服;

    我们错开了上山下乡,在学校里学工学农学军,反潮流交白卷;

    我们上大学时,大学是公费的,家境困难的还有管吃饱的助学金;

    我们大学毕业时,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党政、事业单位,央企国企还得挑挑;

    我们恋爱时,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实,深信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

    我们结婚时,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虽然有点旧 ,虽然还得论资排辈;

    我们生子时,母乳基本主流,奶粉没听说有毒;

    我们是尚有理想的最后一代,虽然虚幻但一直支撑着我们的信念;

    我们读书的时候,国学经典已经滥觞,世界思潮大肆涌入,传承与革新集于一身;

    我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时的领导基本上还识才用才,政风民风尚且纯朴;

    我们与世界同步进入信息社会,电脑工具已融入生活,我们是不会电脑的最后一代,也是中囯信息时代的开拓先锋。

    我们是集中出生于1962年--1972年的人,是共和国最幸福的幸运儿,几辈子人的福气都集中在今年41岁至51岁的人之间,晒晒这份幸运,在这个名盛实浮的世上要知感,懂珍惜,最后再搏十年,实现梦想,继续幸运地过好后半生。”

    --------------------------------------------煽情的分界线---------------------------------------

    碰巧,我出生于1963年初,正是这条微信里边说的幸运儿。看了这条微信,觉得特别温馨,可仔细咂摸咂摸,又觉得很不是味道。这条微信的编者多半是所谓“高级黑”,美化过去,只不过是不满现实而已。

    记忆好像是一张黑白照片,随着时间渐渐泛黄卷曲,多了一点沧桑的温和,却失去了锐利的对比。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什么才是过去呢?记住过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借这条微信,回顾一下它所描述的过去。在我记忆中,过去有很多好的地方,可是总体上说,远没有现在这么美好。

    先奉送一个有关的小小记忆:

    几天前在昆明,乘车去赴宴,陪同的一个年轻人没话找话,问道:“看北京的老纪录片,以前骑自行车的人遇到红灯都是下车扶着车等绿灯,现在却都是骑在车上一脚支地,不下车了。为什么呢?”

    (无奖竞猜)

    ----------------------------------

    ----------------------------------

    每一棵树都有它的影子,只说光明一面,与刻意误导无异。

    以下按照这个微信的次序添加我的批注:

    “我们在感叹生不逢时,活不逢地的时候,发现我们这一群人是那样的幸运,人生最辉煌的一刻正在和马上到来!”

    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要详细说篇幅就太长了。一句话,努力的人就有权怀着平常心对待成功过和失败,只有懒汉才对运气那么在意。

    ---------------------------------------------------------------------------------------

    “我们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有粮票就有吃有喝,虽然是粗茶淡饭;”

    有粮票就有吃有喝?可要是没粮票呢?布票呢?鸡蛋票呢?肥皂票呢?肉食票呢?知道有所谓定量吗?知道你的粮食定额里还会分粗粮和细粮吗?那个匮乏的时代里,“凭票供应”可不是什么可以很轻佻地谈论的话题。

    记得有个案子,1971年某台湾特务偷渡入境,在广州拿出一丈布票买衬衣,立即被抓起来。不为别的,一般人根本没这么多布票!穿越小说的主角经常携带各种物资穿越时代,可你去1960-1970年代的中国试试?不出三分钟就抓起你来!

    短缺和管制总是一对双胞胎,粮票的背后可不仅仅是匮乏。

    ----------------------------------------------------------------------------------------

    “我们避开了计划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带小的玩,小的穿大的旧衣服;”

    有这回事儿,也确实很温馨。当时有很多好玩的,我们玩泥巴,滚铁圈,有足够的山林野地供我们捉迷藏,大人也给予充分的自由,不把这些孩子当宝贝(其实是没精力管)。但是如果买得起新衣服,我也不愿意穿大孩子留下的旧衣服;如果当时有变形金刚和ipad,我一定扔掉所有的玩具冲过去……

    ----------------------------------------------------------------------------------------

    “我们错开了上山下乡,在学校里学工学农学军,反潮流交白卷;”

    反潮流交白卷不是什么好事吧?错开上山下乡倒确实是运气。

    学工学农学军,我至今认为是好事不是坏事。还记得我垒过简易乒乓球台,脱土胚修过教室,割过麦子;学化学做硫酸铜,然后就拌上石灰水背上喷雾器去葡萄园喷洒;学电路就真的跟着老师满校园检查接线;学热机就去拆195柴油机;我还学会了修锁修闹钟修收音机修汽灯(还有人知道这是啥玩意吗?)。

    我觉得读书人能动手不空谈,学着实实在在做事,比什么都好。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到现在我也觉得对。

    -----------------------------------------------------------------------------------------

    “我们上大学时,大学是公费的,家境困难的还有管吃饱的助学金;”

    看来作者上过大学!可还有没上过大学的呢?同为60年代生人,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样的命运?

    作者显然并不关心。

    那些人有多少?

    我们那年是15个考生中录取一名。

    还有14个没考取的,还有更多根本没报考的,这些人多半不够格谈论幸运或不幸。

    其实,如果公费大学和助学金就算幸运,其实用不着上大学,考上中专是一样的。

    ----------------------------------------------------------------------------------------------------

    “我们大学毕业时,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党政、事业单位,央企国企还得挑挑;”

    “包分配”啊!这可是个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话题,我估计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要是知道什么是包分配,一定会吓得更加努力学习,自己去找工作。

    我就从来没有觉得包分配是什么好事。毕业前夕为了分到个好去处,学生和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路子的也有招数,海洋地质专业一个家伙想分回北京,没有路子,就在枕头下边搁两把菜刀,也不说他想干啥,吓得校方一干老师领导鸡飞狗跳。另一个女同学分配不如意,从山顶水塔上跳下来……

    后来才有了“双向选择”一说,证明包分配不是什么好办法。

    后辈已经很难理解,作为国家出钱培养的知识青年(记得上一条的公费二字吗?),毕业的时候要想写下“不服从分配”这几个字,是非常严重的事。那往往意味着你没地方可去,在一个全国都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国度里,不服从分配往往就意味着流浪街头,而且没有什么粮票布票给你。

    其实,就算你找工作不愁,不管去了哪个单位,你要想离开,不但要单位批准,而且是要交赔偿金的。

    如果奴隶生活也算是有工作,微信的作者当然很幸运。可惜连国家都觉得这样太过分,才会推动人才流动,才有了人才交流中心,给那些不愿意做包身工的人一个放档案的地方。

    --------------------------------------------------------------------------------------------------------------

    “我们恋爱时,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实,深信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

    这基本上是瞎说!

    我猜微信作者是个大学生,那时候大学生是国家干部身份,属于高富帅之类的稀缺资源,根本不愁嫁娶。大学生跟大学生结婚,确实是裸婚多,大学生娶个女工人或者农民,对方更不会提什么过分条件。

    但是在大学生之外的社会里,裸婚还是行不通的。农村里讲“几铺几盖,三转一响带咔嚓”,城市里要有多少多少条腿(家具之类)。自行车后座上驮着新娘,胸前戴着红花就回家去的所谓嫁娶新风,大多只存在于报纸上而已。

    -------------------------------------------------------------------------------------------------------------

    “我们结婚时,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虽然有点旧 ,虽然还得论资排辈;”

    这就更瞎说了。

    排队等分房的前提是结婚,单身一个人几乎没可能给你一间单独的住房。一结婚就有房子可分的有哪个单位做得到?领了证结了婚被迫多年住在集体宿舍的又有多少人?

    我当年算是青年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省直机关,有学历有成果有级别,分值很高,就这样还是结婚七年后才分到房子。孩子都快该上小学了。

    这个作者当年不知道是什么单位的,肯定是个非常好的机关,研究所和大学完全达不到一结婚就有房这个水准。

    --------------------------------------------------------------------------------------------------------------

    “我们生子时,母乳基本主流,奶粉没听说有毒;”

    母乳主流是因为没钱,奶粉也并不好买;没听说奶粉有毒是因为媒体不报道!

    不但媒体不会报道食品卫生这种事,检测标准和设备也都不完善。

    但是,真正有记忆的人会记得有“处理食品”这么一种东西。那就是指标超标和过期食品,有些是出口退货,有些则是出厂检验就不合格。然后呢,老百姓抢着买!匮乏年代里,买到处理食品就是一种幸运。

    -----------------------------------------------------------------------------------------------------

    “我们是尚有理想的最后一代,虽然虚幻但一直支撑着我们的信念;”

    基本不对。我们是有理想的一代,但不是后继无人。新的一代照样有理想,没有理想的人不会批评也不会反抗,只会混吃等死。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我见过的青年人里,比我们这一代强的多的大有人在。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那时候那么单纯,社会复杂了嘛。他们更不容易被忽悠,这不是坏事。

    我觉得他们还可以更有毅力,更有韧劲和决心,更能吃苦耐劳,更有牺牲精神,更有荣誉感,更有责任心,更团结。这些只不过是父辈的期望而已,暂时做不到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自己也没做得多好。

    假以时日,等他们走上需要负责任的位置时,自然会变成有责任心的人。君不见马伯庸养了娃娃,就被月嫂逼着还文债填旧坑了吗?

    ----------------------------------------------------------------------------------------------------

    “我们读书的时候,国学经典已经滥觞,世界思潮大肆涌入,传承与革新集于一身;”

    这句没看懂,不知道这位大爷说的这些跟幸运有什么关系。

    -----------------------------------------------------------------------------------------------------

    “我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时的领导基本上还识才用才,政风民风尚且纯朴;”

    这个有,那时的领导水平未必高,操守还是比现在好不少。

    不过拜托哦,亲爱的微信作者,现在的领导阶层可主要是咱们这个年纪的人呢,瞧不起现在的领导岂不是自己打脸?

    如果我们当年做小兵的时候领导很好是我们的幸运,那我们自己现在变成不识才不用才的领导,对政风民风不淳朴的现实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假如真的世风日下,社会道德大崩盘的过程中有人自称为是幸运儿,那他多半是社会灾难的制造者!

    -------------------------------------------------------------------------------------------------------

    “我们与世界同步进入信息社会,电脑工具已融入生活,我们是不会电脑的最后一代,也是中囯信息时代的开拓先锋。”

    胡扯!

    作者大概属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期考进大学的极小一部分人。说自己幸与不幸,那都没什么,假装或者真的认为社会的大多数不存在,自己可以代表一代人,这就万万要不得了。

    关键词(Tags): #杂七杂八通宝推:聚沙成塔,洗心,王小棉她妈,迷途笨狼,月下,yaodao,山海马甲,醉寺,早起的虫子,foureyes,笑一笑十年,一介书生,天河行,老财迷,曾自洲,df31,宏寺,holmers,经纬仪,上古神兵,大厨,低谷,bayerno,常识主义者,等明天,爱吃吐司,马尔他之鹰,光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