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家两代人教育理念的比较 -- 捣蛋鬼狐狸

共:💬224 🌺1007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楼主的思维方式充分证明了中国式填鸭教育的危害性。

      这种相信快快乐乐就能在以后竞争中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快乐日子的想法,已经超越了RP问题,简直可以直接归到体制问题中了。

      鉴于美国的教育如此完美,只好让楼主和楼主在中国的教育受点委屈。

      这篇文字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楼主在中国受到的教育的确出了大问题。

      这点上楼主让俺十分信服他/她的观点。

      • 家园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家园 现在的快乐是可以把握的,未来的快乐是不可预知的。

        您的回帖很有中国教育者的特色: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每次都说现在是关键时刻,咬咬牙,过了这关以后前途一片大好,有无数的快乐等着你。 结果呢,过了这关,还有下一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此恨绵绵无绝期。 就像赶磨子的驴,眼前看这个胡萝卜,永远够不着。 永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工作。 请注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很可能很苦, 很累,要咬紧牙关, 但这个咬牙跟前面说的被填的那种咬牙完全不是一回事。

        • 家园 没想到你把帖子改了,错过了。你这么严肃,回你一个贴。

          1. 你讲的根本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家庭,爱和责任的问题。

          2. 教育方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3. 大家没有嘲笑你觉得中国教育方法有问题,而是嘲笑你天真的觉得美国的没有问题。

          你把这些方面混在一起发了一通怨气,失去主题了。

          最后,你该回去看看父母了,对孩子的关心要全方位了。

        • 家园 其实除了高考可以算是关键时刻以外,其他都不算

          我的同学里面见多了那种小学时候,初中时候学不好,然后到了高中学得好

          也有不少是平时学不好,到了高考前夕突然学得很好的人

    • 家园 以楼主所在的典型群体来说,这么整是可以的

      先大致判断下楼主所在的典型群体:

      (1)父母(也就是楼主夫妻俩)都在中国受基础教育,大约到大学本科,千军万马里胜出。这就意味着父母所各自拥有的智力水准高于或显著高于平均水准。

      (2)因为智商有一定的遗传特征,所以孩子拥有比较好甚至非常好的天资的概率很不小。爱迪生说成功是1%天才加99%勤奋,爱迪生接着说,这个1%非常要紧,可能是有决定意义的:-)(后半句往往被故意忽略)

      (3)由于(1),楼主夫妻有相当实力给予后代基本甚至比较优良的教育环境。

      美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个完美的金字塔:1)顶尖的高质量私立学校+公立英才学校(类似省重点);2)上中产收入者聚居的,普通良好学区的公立学校;3)中低收入者聚居学区的,问题成堆的公立学校,吸毒,帮派暴力,早孕三大害泛滥。

      楼主的娃估计大致上在第二类学校就读。对于楼主来说,就是给孩子加压力家长努力引导COACH,目标常春藤,不推到顶级学校培育顶级人才不罢休;还是基于对二类好学区公校的基本信心,且放回羊,孩子不爬藤,混个过得去的州里公立大学,一流半很好,二流也可以接受。

      显然,这种情况下放羊未尝不可。

      。。。

      楼主从善如流,把话题从大议论框架,回归私家教育的本意,很赞!其实本人的个人倾向也是与楼主类似:既然在美国扎根,多少入乡随俗一点是应该的,而这里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给孩子们一片天,一个可以蹦哒的自由度高些的空间,也不过份。

      而这个是心愿,是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出重围的大人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落实到现实生活里,具体该怎么做,还是可以斟酌商讨的。毕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今天(楼主所说今天的幸福)是我们心愿所在,而为他/她们准备条件,帮助他们走向远大前程的明天(楼主所说明天的幸福),更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所在。

      通宝推:南寒,
      • 家园 请问填鸭是不是有助于避免吸毒,帮派暴力,早孕三大害?
      • 家园 LZ这就是一个高端显摆帖

        一直就在等你这句话了,哈哈。

        • 家园 本来不想在网上写贴,看到有人推崇填鸭,一激动

          忍不住才喷了几句,见谅。

          • 家园 填鸭就是个手段,是方法论

            教育的下限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上限是培养知行合一的精英。

            至于主流教育往哪条线上靠,取决于目标和资源约束。

            资源约束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如果目标挺高,资源又不够,道路很显然的。就是毛主席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略就是做选择,选择就是放弃,集中优势兵力,就是放弃大部分目标。

            那么填鸭就不可避免了,填鸭填好了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明白?

            至于你选择素质教育只说明资源有优势,显摆一下也无可厚非,哈哈。

            • 家园 对于父母只是个手段,要达到的是父母的目标

              是达到父母心中的胜利的伎俩。 这三句话里有哪个考虑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目标, 孩子心中的胜利是什么样?

              被填到巨人的肩膀上, 是父母快乐还是孩子快乐?

              • 家园 同感:要达到的是父母的目标

                我以前也讨论过。夕曦:【原创】教育探索(二)—让人被授折磨的“名言”(上)

              • 家园 实际执行上妥协一下就行了

                小孩子没有分辨能力,看往哪方面引导,引导好了就有乐趣了。

                否则打游戏最有乐趣,你会放任整天打游戏?

                还有一个问题是兴趣,什么是兴趣呢?往往干的好的就有乐趣,干不好的就没有乐趣,人的本性通常会选择容易的,而提高的过程就是干不会的事情的过程。引导的过程就是其中取得平衡,让孩子既有成绩有乐趣又有提高。

                • 家园 “填”跟“引”可以说是相对的概念。

                  就跟东方与西方一样相对。 当然你说我一直想西最后也能到达东方,也将就着说得过去,但这两个词绝对不是“妥协”一下就能互换的。

                  而且“引导" 这个词需要慎用。 我自己的想法是: 父母不要有意识地指挥,不论是填还是引。生活本身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家庭成员”而不是“一家之主”或司令员。我相信小孩对很多事物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很多时候由于心灵的纯净,比大人强,当意见向左时,大人反而认为是小孩没有分辨能力。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也许用语言根本说不清。 就不多说了。

                  游戏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宽松不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避免填鸭造成的很多问题。 谢谢您的讨论。

                  • 家园 填是个比喻

                    能真正填吗?大部分是引导。

                    你的想法跟最近扼杀儿童想象力的笑话类似。

                    学习文字是不是扼杀想象力?学习了文字,儿童就没有机会自己创造文字了。

                    学习说话算不算?如果学了就失去了创造自己语言的机会了?

                    儿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算不算强制,不尊重自由意志?

                    人的记忆是有惯性的,任何实践接触过的东西都会在大脑中流下印记,就是所谓路径依赖,与蚂蚁确定路线一个原理。要转变需要循序渐进和比较。【所以谁一提独立思考我就想笑,大部分无非是知道一个另类不同的观点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