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家两代人教育理念的比较 -- 捣蛋鬼狐狸

共:💬224 🌺1007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您先去百度一下填鸭的概念

                      不是纠结概念上的细微差别,填鸭和启发/开放式教育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然后请回头看看我的贴子里,有没有提创造性的问题, 有没有说在美国受教育就不学习了, 再来讨论可以吗?谢谢。

      • 家园 这话说起来无趣

        这话说起来无趣,但好多事情,一旦把屁股在哪儿搞清楚了,就好理解得多。

        关键词(Tags): #EDU
        • 家园 所以我一直有个新侨在很多场合不宜于瞎议论的看法

          不论是厉行民主自由革命这样的严肃话题,还是家庭教育这样的个人问题,新侨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既然躲到海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正经,试图去解读“中美”blah-blah-blah,都是很不靠谱的。

          完全诚心实意的个人体验,是不足以拿来比较的。毕竟中美两边的生存状况差异之大,拿来套用就是刻舟求剑。

    • 家园 楼主多翻翻河里的帖子

      这个问题被讨论N遍了,而且很有些深度。这个个例只能说明您女儿对这种教育生活方式很适应,真是恭喜您。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学习?人人都能管理好自己?对于女生不清楚,但我想在青少年时期男学生里喜欢打游戏和体育运动的人远远超过学习数学英语和语文吧?大家都去成天打游戏或是体育运动,这怎么得了?靠打游戏或是体育运动能强国?能致富?能代表人类科技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能在与别人和别国的同辈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外,对于亲情的体会,也仅仅是您的个人想象,而远不是全部。高中时期,我晚自习回家总是踏着轻盈的脚步、后来是特别轻盈的脚步回家。但我母亲总是能听见我的脚步而提前1分钟开门,这种特别的关照让我受不了而一度要求不要提前开门,且这件事情印象深刻、回味至今。其实每家人都会有特别关照的方式,您也不会例外,但是在自己为人父母之后居然会有这样的体会,只能说您在这方面需要对自己进行反思。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在感情上欠上一辈的人而没有还,即使不还也可以但必须自己心里知道~

      • 家园 做父母的需要突破自己局限,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填鸭是把快乐学习的途径都堵上了然后说孩子一般都不喜欢学习。 偶尔有喜欢的就是天生的,是父母的福气。 不信,你象国内教语文数学一样填鸭式地教篮球足球。 规定好这个时间段上篮球,那个时间段上足球。 每节课规定从基本动作练起,系统地进步, 不停地小考大考。 别说梅西内马尔给毁了,看看巴西,阿根廷还有几个小孩还喜欢踢球,打篮球? 然后下个结论,大多数小孩天生就不喜欢打球,踢球打篮球都是必须艰苦卓绝地进行,当然了,头悬梁锥刺股是不可能了,只好在屁股上绑个尾巴点把火狠命练了。

        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在此偷个懒,只列个提纲,每一项都可以写个短篇,而且每一项都有实例作为依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1. 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适用于大多数人): 人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叛逆是人的本性,只是青春期有了实力表现出来,才比较凸显。被别人指挥来指挥去的,喜欢干的一件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2. 不喜欢语文数学,喜欢任何一个科目都可以。

        3. (这是您的问题)退一步,不喜欢读书的任何一个学科,只喜欢体育,很好

        a 读体育杂志,引导写体育报道,体坛分析--这就包含了将来大多数工作中需要的写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b a也不愿意干,白天黑夜地要打球:很好,是做职业运动员的料,甚至是做明星的料。 给你找个体校去好好打球吧。

        4. 以上都不愿意,不喜欢学校: 从现在开始找小工打,只要够法定年龄就自己出去挣钱吧。

        5. 再不行:(这剩下的孩子还有1% 还是0.1%?)--那我到时候再去想吧。

        当然小孩的想法变得快,大人不能孩子说什么马上就那么较真地把他们分在这几类里,但大致是这个思路。主要是让父母把心放宽些。 而且是有回头路可以走的。 有人就是打了工,才感到学习的珍贵,回去好好学习的. 这比一直在学校里为了分数,为了应付家长老师而蹉跎岁月强多了。 另一类,打了工就不回头了--那真的就还是打工的命,打工的料,说不定是当老板的料,不论是打工还是当老板,都比在学校里蹉跎好。

        诚心诚意地说,不是马后炮地说,我没看到女儿喜欢阅读之前,就是这个想法。 就算现在也做着不上大学自己出去打工的心理准备。

        游戏的问题的确棘手,没有百分之百保险的方法,只能提供个思路。 问几组关键问题:

        哪类孩子容易玩游戏上瘾;

        1. a 在现实生活中快乐的孩子

        b 在现实生活中不快乐的孩子

        2. a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自己做主的孩子

        b 在现实生活中被管得捆手捆脚的孩子

        3. a 在现实生活中有(真正)其他爱好的孩子

        b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课本和分数的孩子

        4. a 跟父母知心的孩子

        b 见了父母就害怕的孩子。

    • 家园 学习一定是艰苦的

      人类的学习过程一定是艰苦的,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减轻这种艰苦是有可能的,说什么快乐学习,全是忽悠。

      美国好的私立中学大学,学习负担之重甚至超过中国。

      • 家园 努力做到极限总是痛苦的

        做任何事情、用任何方法都是如此。就像健身,任何动作做到力竭的那几下子都是非常痛苦的。痛苦之后可能有满足感,但是过程还是痛苦的。

        中美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教育希望把所有人都推到自己智力水平的极限,这就注定了中国学生的痛苦。填鸭什么的是方式方法问题,推到极限的出发点不改,过程的痛苦感就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 家园 天才密码-The Talent code

          其中定义了出现天才的关键:1万小时,艰深训练。河里有位大侠, 淮姨曾经有篇很好的读后感,你可以翻看一下。

          中国的教育完全符合这一条件。

      • 家园 忙碌不等于艰苦
    • 家园 你这个认识太主观

      我的孩子在美国上过小学,现在在国内上小学。

      我觉得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孩子而言,放养的教育模式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以后只能成为资本力量的底层劳动力,面对世界各地来的聪明人,毫无竞争力。就像北京,当前混得好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外地来的厉害角色,原住民的孩子们只能一代一代的从二环以内被排挤到三环以外、四环以外、五环以外,将来会是六环以外。

      通宝推:流云天下,
      • 家园 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应该说是在中国,大家一起努力把一些不甘

        伦为资本力量的底层劳动力的同学打倒底层,在美国呢,相对而言是自己努力脱离资本力量的底层劳动力阶层。

    • 家园 你这个观察或看法太主观,还不如人家的统计结果

      我只说明几个现象:

      在大学里白人教授比例不高,读博士的白人很少,亚裔学生越来越多。

      如果这个还不能说明问题,有一个更好的统计:各职业工程师协会的注册职业工程师的亚裔比例越来越高。

      美国的大学教育好于中国,这个结论没有人反对。

      但中小学教育好过中国 - 这个要看从哪方面说:从孩子家长方面说 - 是不错,楼主已经表达了这一个看法; 但从孩子的未来或者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失败的。

      现在我身边的中国父母有越来越多的想把孩子送回中国(包括我),至少受个小学教育,把中文学利索了。

      我就经常对我在中国的朋友这么说:别急着把小孩往国外送,让他们在中国读完高中,如果上不了中国的名牌大学,再送到国外来,不会耽误孩子的。

      • 家园 话说怎么把小孩送回国接受小学教育呢?

        父母如果不归,小孩被爷爷奶奶带很容易宠坏。如果全家海归,等到小孩高中的时候父母也不容易再回美国工作了。

        我发现初中以前收的教育基本上决定了自己的文化属性,认识很多台湾的朋友都是中学来美国读书,英语口语跟美国人无异但还是喜欢跟中国人一起玩,也更愿意用中文交流。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在内心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而不是一个ABC.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