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58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印和老中偏爱的领域不同

              在学术圈里,工程(主要是EE,CS),金融,医学等出路好,收入高的领域,是老印的最爱,人数极多。老中也会往这些领域里挤,但并不占什么优势。

              老中的专业分布是很吓人的,从天体物理到无脊椎蠕虫研究,从恐龙食性到人工智能,啥都有(这也与啥专业都要出国有关),前一段不是还有个研究“shidi的鸟”的美女研究生吗。可不是老中不爱钱,只是有时候没办法,陷进去了。

              对于个人而言,老印的选择是明智地,非常明智地,对于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而言,则是畸形地,十分畸形地。所以,尽管老印人数众多,天才闪现,但印度对美国的追逐与超越,嗯,人家牙齿还没刷呢。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在美国金融界里,老印的势力比老中大多了。

                老印擅长忽悠。再过10-20年,在美国投行里,立足的可能只有犹太人和印度人鸟!

              • 家园 老印不止是因为挣钱的问题

                来米国的老印一般都是婆罗门出身,鄙视体力劳动,所以实验比重大的专业都没啥人学。EE这边他们主要都在搞电路设计等方面。

                • 家园 好久没想通的问题,这是答案吗?婆罗门是否背99表?

                  我听说婆罗门的教学体系中是不依赖书本的,全靠孩子天生的悟性和记性。来美就学的印度人里确实高种姓的多吗?

                  另外,据说印度孩子背九九表是背到19*19,所以两位数乘法是平趟的,是吗?

                  • 家园 99表是中文独有的,没听老印说背过

                    俺当年做博士后的组,因为老板是米国生的老印,所以老印奇多,有次老板在家开party,二十来个老印在那痛骂印度版两少一宽,就一个哥们坐那儿不说话,后来才知道他是吠舍,而其他的人都是婆罗门。

                    不过从经济上倒是这吠舍的哥们最好,他家是农场主,很有钱。倒是其他印度人都是城市小资出身,算不得富裕家庭出身。

                    • 家园 同意,绝对坑爹!

                      印度两少一宽是绝对的坑爹啊!!你就想想从河南驻马店拉一讨饭的(因为哥是弱势群体)直接当国防部长,或者因为某人是某民族,不管他是否认字,直接送清华读研究生。印度的精英很多奔了欧美,实在是印度现行的政府和选举整套的体制太特么坑爹了,完全看不到指望。

                      中国根本不用担心印度,就只要一心一意收复台湾,打垮日本,然后坐等美国衰退即可,后面就是王化天下了。

                  • 家园 我说的有点偏题

                    中国社会由于贵族,世家之类的很早就被打倒了,天才基因都散失得很厉害,天才数量比较少,整体表现就是全民族智商的方差小。

                    欧美印度这些社会,贵族什么的一直保留得很好,近亲结婚数量也大,天才基因保留是很多的,天才数量也多,整体表现就是全民族智商的方差大。

                    就我接触来说,印度高种姓人明显比低种姓人强(靠肤色和姓氏判断其种姓)。

          • 家园 兄台如果有空讲讲工业界的故事?

            学术界如果庞大的中国(华)人比例,特别是在后备军上比例更为夸张,加之现在隔洋交流如此方便频繁,我个人觉得基础科研方面会很快赶上来。

            反倒是一些工业项目和技术,如果没有国家类似航天的持续支持,仅靠民营企业是没有希望的。换言之,中国的产业升级只能依靠国企,无论大家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 家园 黄花兄,请注意几点

              华人在学术界的高比例并非普遍性,是集中在几个特基本特辛苦(俗称苦逼,或酷毙)的专业(化学,生物尤其典型)。在整个学术圈里,华人人数仍是Minority,势力更是sub-Minority(势力与人数不匹配)。

              再有,这些在美华人后备军,尽管有些(越来越多)会成为中国的人才储备,但目前仍然主要是给美国的人才储备,他们的工作是给美国的基础科研贡献更大。无疑,交流会使得中国受益匪浅,但现在的情况还基本上属于搭便车,顺着美帝国主义的脚步前进(虽然这个脚步中有太多的中国人痕迹)。

              咋说呢,更多的中国人才赴美,回流,其主要的结果是ChinAmerica这个罪恶小集团将世界的其他部分抛得更远,但China-vs.-America的科研实力对比却并非如此简单的趋势。

              就算真的能按照有些人的宣称,我们十年(甚至现在)就真的已经超越美国了(具体标准不谈),那么请问几个问题,这以后的路是什么样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下一个关卡是什么?下一个竞争对手来了我们怎么做? 总不能说,这些是等我们超越了以后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将来再说。在我看来,恰恰相反,现在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准备,就永远没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其实,就是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不是个简单的十年就能弄明白的,更何况这个过程将是无穷无尽的。

              中国在追赶不假,距离美国在缩短也不错,但要达到超越这个层次,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外延。个人认为,硬要给这个过程加上个期限(15年也罢,五十年也好)的做法本身,其实就反映了中国人的那份过度的焦急和渴望,我能从感情上理解和支持,但对其实际上对科研的正面作用持保留态度。也许更迷人的说法是:“不管是十年,还是一百年,哪怕是一万年,中国人---总是要超越美国的。”这个说法,更能让俺感觉到力量和决心。

              对于工业界,有空再说吧。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你能讲讲你觉得中国

              在基础科研方面会很快赶上美国的理由吗?

          • 家园 的确,没有30年以上时间

            没有30年以上时间 中国基础研究想要赶上美国 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我说不清对中国来说 哪个最容易追赶:美国海军,美国基础科学,还是美国好莱坞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